七日书2|D4:穿上语言、跨越语言

猫头鹰狂想曲
·
(修改过)
·
IPFS
什麼歌曲或俚語最能代表你的家鄉?在你的故鄉,有什麼民謠、歌曲,是該處的人才會唱的?又或者有沒有發源於這個地方的俚語,只有擁有共同背景的人,才會聽得懂的?可以跟我們分享一下嗎?

一直觉得语言是很奇妙的东西。每次说不同的语言的时候,仿佛就会“穿上”不同的人格。比如,我的中文人格可能因为背负了一些成长中的包袱,会更为敏感,但我的英文人格就比较乐观坦然,而大学里学日语时候的人格仿佛对世界充满了好奇😂(经常”え~~”)。

小时候,除了普通话,我也被武汉话和上海话两种方言包围。现在想想很是感激,因为会多种方言和语言,所以也有更多机会去体会这些语言的使用者才能感知到的细腻情绪。

武汉话:“我信你的邪!“ / “老子信你的邪!”:信邪,表示惊讶+有点服气,有点接近普通话里的“靠,不是吧?!” 但说“我信你的邪!”是陈述句,不是疑问句,状态通常很自信。自信地表示惊讶+服气、肯定地说出了自己的不肯定,这种平衡,细想特别微妙。

上海话:“笃悠悠”:表示不慌不忙又淡定地样子,“笃”的发音类似“多”,读起来快又清脆;“悠悠”的发音很连贯轻盈。整个词的节奏也传递出了一种自信、自在、不紧不慢的感觉。这是我很喜欢的状态。希望自己做任何事情都能“笃悠悠”。

但有时候,会更深切地感知到语言的局限性。借用禅宗的话,语言就好像指着月亮的手,但手不是月亮。当我看见一棵树,我想更直接地去体会和感知这棵树的存在。这种感知可能是所有语言都想要去描述、但又无法完整地描述清楚的东西吧。

(Photo by Silas van Overeem on Unsplash)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