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末清單|大齡人妻的奇幻學術旅程2.0
在掏心掏肺寫完死前要做的十件事以及怒填Matters問卷2021年版後,暫時對人生啦、生活啊之類的事情沒什麼感想,年末清單校正回歸至我的本業:(真)職業學生。這篇只談博士班在2021年對我的影響,以及明年我對這個學業有什麼期許。
幫新認識的朋友前情提要:移居多倫多後,一方面所有的移民安置中心顧問都會告訴新移民,早晚都得拿一個加拿大學位,二方面移民兩年多,英文程度還是不足以和婆家的人在餐桌上辯論各種政治議題,於是異想天開認為讀碩士能大幅度提升英文能力,故申請離家最近的多倫多大學,殊不知從此一發不可收拾走向博士班之路。
一件今年影響你很多,甚至足以改變人生的事情。
在40歲時決定於加拿大再試一次博士班,並真的申請上博士班這回事,本身就影響我甚巨,儘管此事離足以改變人生還有十萬八千里,畢竟若真能讀到博士畢業,個人的生涯規劃是回歸家庭主婦兼兼社區義工阿姨(誒?),最多先申請博後,兩、三年後成為一個獨立研究者,倒沒想過要窮盡後半生去湊學術界的熱鬧。
然在申請過程中無限被放大的冒牌恐懼症伴隨著一種對「完美」的追求是我始料未及的,認識到自己個性裡追求盡善盡美的一面讓我既驚嚇也我驚喜,坦白說自己上半生是個二二六六之人,尤其是求學的事情 —— 我就是鄉下高中後段班裡的班後段,大學聯考可以算一算分數夠上中字輩大學就放棄一整科英文,考研究所時知道自己考上輔大,其他國立大學的口試就不去了,教授口中沒有學術野心和毅力的學生。就算時常有把自己推向舒適圈之外的情況,卻從沒有拼盡全力以求看到極限。
換言之,也許自己還有很多潛能並沒有開發啊(胡亂結論)。
然從另一個角度來說,讀博士也是一種不斷看見自己極限的過程。在這過程中體認到自己追求完美的個性,然也必須要學會和自己的不完美和平共處,那又是另外一番自我的撕裂和重組。
或許這才是足以改變人生的自我認識。
一件你今年有做出改變的事情。
今年,我終於兌現自己對老公的承諾,去看心理醫生了。
你們可能要問這和博士班有什麼關係?其實關係很大,不是說讀博士讓我憂鬱(雖然也真的是),而是自搬來加拿大,我每年的鬱期有一種越拖越長的傾向,而且被anxiety(焦慮症)襲擊的頻率越高,襲擊後的症狀也越來越嚴重,老公已經快要招架不住了,希望我能尋求心理醫生或是心理諮商師的協助。
問題是儘管加拿大有全民健保,並沒有補助這一部分,看心理醫生和看牙醫是一樣的,都是昂貴的醫療行為,心理諮商師一個小時至少120加幣起跳(近3000台幣),能夠開藥、真正有醫學背景的心理醫生要價多半超過250加幣(近6000台幣)一次,記得嗎?我和老公在今年之前都是freelancer,在沒有保險的情況下,除非有金山銀山,否則也無法好好走完療程。
當然,這也可能只是我的藉口,在回學校讀碩士前,我答應老公,多倫多大學應該有校內的諮商師,入學後就會去尋求協助,然綜觀兩年碩士,始終以課業太忙當藉口一拖再拖。
現在進了博士班,置身於全加拿大最會罷工、屢創罷工時長紀錄的York大學,擔任TA竟然有每年高達3000加幣的心理治療保險!我的天啊!身為奉不用白不用座右銘、勤儉持家、精打細算都沒有的地方太太,再也找不到藉口不去尋求專業幫助了。
附帶一提的是這保險也包括復健治療的2000加幣,也是時候順便整脊了。
請注意:本文多少有戲劇效果,然心理諮商不應該是抱著貪小便宜心態才去,如果有問題就該尋求協助,千萬不要像我一樣一拖再拖,不但有礙健康和生活品質,老實說要不是老公很有耐心,大概早就離婚了。
3+1件明年計畫的「事件名稱」、「原因或理由」、「如何達成這件事情」。
- 暑假就要開始撰寫獎學金計畫
綜觀2021年,每當情緒為了Matters上的一分五毛錢而波動時,就會去打開加拿大各級獎學金的說明網頁,看一下上面的金額並告訴自己:「妳的戰場不在這裡,在Matters上寫再多也比不上研究計劃的兩頁紙(加拿大的獎學金計畫書一般都限定不超過兩頁,最多1500字)。」然後心情就會神奇地平靜下來。
是的,什麼都是假的,能拿到更多獎學金才是真的,儘管博士班的日常薪水勉強能養活兩個人,但只有外部獎學金才夠付換屋頂或新暖氣機的錢啊!
今年10月時嘔心瀝血寫了一份研究計畫,很幸運通過校審(約35%)而被送到國家級的評審委員會(約45%),實話說我不看好自己能拿得到四年國家級補助,一年級生沒有指導教授還蠻吃虧的,但自覺拿到一年省級補助還蠻有希望的,不過這意味著明年10月得再挑戰一次這個獎學金。
而儘管每一年,每個申請者都知道要申請這個獎學金,但好像每個人也都會拖到9月開學以後才開始寫研究計畫(該死的拖延症),所以打算在2021年一收到博士資格考的成績就開始找指導教授,並且用整個暑假來寫這個計畫,外加傳給七七四十九人幫忙給意見,但求完美才行。
不過前提是資格考能考過,而且冬季學期有維持住成績。
- 放慢修課腳步,不要在意成績,但求甚解
記得當年收到多倫多大學的錄取信時就被嚇到,信上說我們給你獎學金,但你的成績要維持A-,否則錢就會取消了,害我整個碩士都在追求成績單上的A,後來才知道:除非你真的不交作業(這裡指不交、而不是遲交或交了亂寫),無論是表現普通還是表現不錯,加拿大研究所根本至少都是給A-,然另一方面,表現很好和表現卓越,很多教授就是最高給到A。
然而自從知道這秘密後,我就變得不容許自己得到A-,這種心態簡直令人髮指,尤其在每個學期都硬要多修課的情況下,搞到自己筋疲力盡,每天都追著閱讀和閱讀心得跑,總是睡不飽,總是很火爆。
而碩士超修了一些課,博士班承認這些學分,我卻不改陋習,秋季學期在明知核心課程很難的情況下,不顧前人之勸還是多修了(想多修亞洲研究和難民研究學程要多修課),反而適得其反,這個學期過得超級狼狽:核心閱讀之難,讓我每天都哭著入睡。
故明年的冬季學期我打定主意就只修一門核心課程,學習不要太在意成績,而是一步一腳印的好好讀書,而且每次閱讀完都要拿老公練習口語討論這個我最弱的一環,而不是像碩士班這樣囫圇吞棗的過。
- 不要花太多心力在TA工作上
期末聚會上,博士班同學七嘴八舌地說:「關於改作業,你就是讀過去,A就A、B-就B-、C就C,也不用多給評論,這些大學生不在意評語只在意成績,而且有過就好。」「如果討論課上都沒有人要講話,你就把畫面切到爐火,等著下課即可。」「如果學生要求延期就給延期或不給延期、沒要求就直接扣分、都不來就給零分,完全無需糾結他們有什麼理由,這些理由八成都是假,剩下兩成最多也是半真半假。」
這些建議真是醍醐灌頂,第一次當TA,討論課前總是很認真的準備,不旦壓縮到我自己的閱讀時間,還會寫信提醒學生分數很危險,卻一直被學生的各種藉口和懺悔欺騙感情(和影響情緒),連改報告都異常認真的給評語以至於花更多無謂的時間,看來這些壞習慣都要改一改,我計畫嚴禁自己太過認真對待此事,明年一定要走最低限度路線,得過且過即可。
- 在繁忙的課業中執行168飲食計畫
前陣子回台灣四個月,大家都說一定會胖,不過因為自己一回到台灣就嚴格執行了168飲食計畫,反倒是瘦一圈,再回多倫多,天冷加上讀寫英文太耗腦力需要大量補充糖分,體重又慢慢加回來。
不過急診室一趟讓我意識到自己到底不是年輕人,任意消耗健康讀書非明智之舉,明年打算重拾168飲食計畫。
這計畫的難處是到底哪8個小時才是能吃東西的那8個小時?之前回台灣無事一身輕,基本上就是11點左右開始吃東西,下午7點以後停止,然回多倫多後,家庭主婦如我白天總有很多雜物,晚上才是讀書和寫論文的好時光,可是如果把吃東西的8小時往後挪,例如下午5點吃晚餐,接著邊讀邊吃,那也只能撐到12點,後面既無法保持清醒,隔日白天都不能吃東西,一堂三小時的課可能會暴走。
又或者,配合這個計畫,乾脆徹底調整作息到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好像也不行,因為一天讀書8小時是絕對讀不完。
這件事之所以額外列出就是我還想不到合適的計畫執行,如果各位對此有什麼錦囊妙計請留言告知。
文中有畫線部分是計畫怎麼做。
更多大齡奇幻學術旅程的故事 都在我自己的網站上,網站文章也可以拍手,如果你偶然去讀了,請不要吝惜給予鼓勵。也可以追蹤標籤#奇幻學術旅程,不過之前因為寫中國政治相關議題被某個號稱在台灣讀政治所的中國人糾纏上,搭配自己在台灣政治系所圈子有公開露臉和真實姓名的活動,有種不安全感,故掩蓋了很多可能會透露個人資訊的文章。
年末感謝清單
本文是「年末」清單,故趁此順便對所有的讀者和支持者表達自己的一萬分謝意。首先當然要謝謝@LunaLee 和@阿嗅,妳們誠摯而堅定的支持絕對是我不斷產出文字的動力,也謝謝@IrisChen聖誕節那通鼓勵的電話,讓我又繼續留在這個帳號。
一直以來,在我支持任何文章之後,都很怕被對方tag說謝謝,我老公說我就是個sociopath,沒有正常人覺得「接受別人感謝其實是件值得開心的事」的自覺。所以來年如果我支持你,真的無須特別說謝謝,在我加入Matters之初,是一些在站上很久的人例如上段提到的三位,還有@桐生茂豫 @fide @塔拉拉 以及我們都懷念的@風翔萬里 無私的掏錢鼓勵我,反正就是這樣。
基於自己不習慣被tag說謝謝,時常別人支持我時我雖然心懷感激,可也很少tag支持者說謝謝,因為怕對方會有同樣的困擾(其實只有妳有而已),但當然該說謝謝的還是要謝,我無法回溯所有在今年之內支持過我的人,大概列一下近期支持過我的名單,要是有遺漏請不要生氣,我對你們的感謝是一樣的:@蔡艷秋 @四季 @漫閱讀 @芳心慢筆 @由羽禾 @Eddie @金梨JinlyWong @巫筆 @射手媽咪婷婷 @楊鷙 @丟 掉 小 妓 女 @Terence @MiSa @忠於寫作 @庭的生活隨筆 @鑫大叔 @映昕 @慢活森谷 @YL初商科技 @Flora異想 @JimJKC @无法 @蔡凱西 @Angela Chen @zoe @Matty ......族繁不及備載,謝謝你們今年的鼓勵,希望來年繼續捧場啦。
今年年初支持數上了100,然後上星期破300了,之前不知道在哪看到說300以後不用驗證就可以直接轉帳,這到底是哪來的謠言啦?
最後,上篇文章有說,我不習慣用同一個平台或同一個名號用太久,「捲氏俗女」這個暱稱當初也是隨便取我個人的「捲」字亂取的,至於為什麼我叫捲,那也是有個漫長的演變過程,所以不管大家有多喜愛捲氏俗女(哪來的大家?),反正她是死透了。
明年起,會是於琛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