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書R2|何以为家-Day 5

unouno
·
·
IPFS
我仿佛所有的童年和青春期,都是为了离开家而准备的。爱可以是助力,却更多也是束缚。小象被拴住了脚,她成年后就需要花很大的力气和运气才会做到挣脱桎梏。但是一旦她挣脱了,那么或许就会发现自己原来还是可以飞的。

终于到了这一篇了。

现在是高考季,那么就说说我与高考的故事吧。

说是高考,其实就是母女关系。前十八年,我并没有那么多谈及“自我”的余地。母亲是高考的失败者。其实她那一代,高考未扩招,考不上大学也是稀松平常,那时候南方改革春风吹满地,高考失败根本不能算是人生的滑铁卢,但是她就是认定了这个叙事。并且她把这种恐惧深深地映射在我的人生中。

一考定终生,一错终身错。生我的时候,离她的高考创伤过去将近10载了,还在深深困扰她,并且伴随养育我,继续焦灼18年。

前18年的人生决定了一切,所有细节都要抓,所有小问题都会变成大灾难。我就在这样深深的焦虑与恐惧中,度过了我的小学,初中,高中。

当然不是说没有放松的日子,但是放松,也不能真的放松。一切以学习为重,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好好一个聪明的孩子,却因为忧虑过度,总是没办法使出全劲。一个人要是三分精力自证与内耗,三分精力思前想后,三分精力压抑自己的本性,那也没什么劲头往前冲了。好在我运气尚佳,每个阶段定大考都考得不错。只是焦虑与恐惧还是能让我阶段性地深陷自耗无法自拔。母亲仿佛出发点总是好的,只是拼尽全力确保在我这一局,她不会再输。当然,这是我的人生,不是她的。但我花了很久才能正视以爱之名模糊的自我边界。

离家的想法在什么时候养成的?可能是我向往自由的本能在垂死挣扎吧?我够早熟,会判断局势。我知道在内地,高考的确是我离家最大的筹码。不好好学习,要面对的挫折与困难只会更多。上中学前,我就明白这个道理了。读书,是为我自己学的。但是我无法摆脱母亲那种觉得自己拿捏住我了让我乖乖听话的束缚感,也深恶痛绝她享受作为教女有方的成功母亲的那种自豪感。我没有办法不痛恨应试教育。不是我不能做好,而是我隐隐约约明白,这就是一种人为制造的困境。是一种服从性测试。我并不喜欢,也不认可,可是我必须玩这场大逃杀。我允诺自己,决不可放下批判之心。好在我没有通过自毁前程报复母亲的掌控欲。我明白我需要的是蛰伏。

高考成绩出来的时候,不能说超常发挥,但是多年之后回头看,真是天助我也。因为那个分数,刚好在省内上大学吃亏,出省却能够着挺不错的学校。执着于学校排名的母亲,就这样水到渠成地把我送到了千里之外。

离家的时候,我虽对前路不太确定,但是满心是雀跃,只觉得天也更蓝了(当然没有,北方工业城市污染那么严重),花也更香了(哪有南方花多),我终于走出家门了。

但那时候我还没有想到能真正砸碎以爱为名的锁链,没有正视自己的内心,还没有放任自己跟随内心去狂野自由奔跑。但是离家的那一刻,是有深刻意义的。虽然即使在心理层面,我依然困在孝道里,被疯狂汲取情绪价值,被压榨,但是至少距离上的隔离让我的自我意识多多少少的觉醒。我开始意识到不在母亲眼前的我,才是更纯粹的我,更快乐的喔,更真实的我。从自我否定,自我苛责,到自我肯定,最终解放自我,接纳自我。我花了足足八年才做到。前十八年困在牢笼,后来又花了八年正式锁链,最终砸碎束缚。

离开家的那一刻,就是我重生的起点。

所以啊,如果有时光机,我也不会回去的。

就算真要要重启,那也从我离开家之后重启吧。


七日書,第二轮书写,

写于2024年6月7日,一个周五。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unounomaking sense of your life without eternal love 人生是旷野,请尽情奔跑🏃‍♀️ 私たちの細部に刻まれた物語 この星から文字が消えても終わんない🌟 女权主义探索者/斜杠女青年/人间观察/人生旅客🧳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