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欣賞|鄧石如《六條屏白氏草堂記》

子謙
·
·
IPFS
·
鄧石如《六條屏白氏草堂記》,是子謙繼臨寫吳昌碩《四條屏石鼓文》後,第二套通景屏作品,從臨寫、裱褙、裝天桿地棍、圈繩扎箍等工序,都是自己完成。並以此向未曾擔任過官職,一生有著「不低頭,不阿諛奉承,人如頑石,一塵不染」清白品格的鄧派書法和篆刻大家鄧石如致敬。

✅鄧石如簡介

鄧石如(西元1743~1805年),安徽懷寧人,初名琰。嘉慶元年(1796年),清仁宗顒琰即位,鄧琰為避嘉慶諱而更名,乃以字行,改名為石如,字頑伯。

這個名字寄寓了他「不低頭,不阿諛奉承,人如頑石,一塵不染」的清白品格

清代著名書法家、篆刻家。鄧石如生於寒門,終生致力於書法和篆刻創作,善篆隸,上承秦漢,風格獨特;篆刻以漢碑筆意人印,自成一家,創立「鄧派」,開「印從書出」之先河,並提出「計白當黑」的理論和「疏可走馬,密不透風」、「意到筆不到」的美學思想。

鄧石如

鄧石如可說是中國書法史上一位劃時代的大師,對於中華民族文化藝術有卓越的貢獻,對清代以至近代的書法,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他在藝術領域中具有極強的開拓性與創造性,可謂藝術的「拓荒者。」時人賦予鄧石如的書藝以極高的評價,稱之「四體皆精,國朝第一。

他的家鄉在皖公山下,幼年時常在大龍山上砍材,和鳳凰橋下釣魚。十七歲後,長期雨笠布袍,浪跡天涯,所以又自號完白道人、完白山人、完白山民、龍山樵長、風水漁長、笈遊道人、古浣子等。

鄧石如的幼年時代,家境清寒,備嘗艱辛。只在九歲時,與父親在私塾讀了一年書,後來便以砍材,販賣餅餌來養活自己。但也在父親與祖父長期的潛移默化的影響之下,對於書法、金石、詩文產生了濃厚的興趣,經常臨摹父親的篆刻和隸書。

十七歲時,便開始憑一技之長,離開家門,走上了以書刻自給的人生道路,足跡遍及大江南北

鄧石如一生未做過官,以刻印、賣字維持生計,他不趨慕富貴,一直清貧自守。他誠懇好學,程瑤田(清代著名學者、徽派樸學代表人物之一)稱他「一切遊客習氣絲毫不染,蓋篤實好學君子。」可謂篤實之論。

以下這二個故事在當時傳為佳話,而鄧石如的個性也鮮明的表現出來。

📝乾隆五十五年(1790年),戶部尚書曹文植邀請他一同入都,鄧石如獨帶草笠,腳穿芒鞋,騎驢比曹文植晚三天出發。他們在山東相遇時,正當山東巡撫一等以下官吏都出郊迎接曹文植,鄧石如騎著驢經過轅門,受到門吏的斥喝,曹文植遠遠的看見鄧石如,趕忙請入,請他坐上坐,並對眾人讚揚說:「此江南高士鄧先生是也,其四體書皆為國朝第一。」

從山東臨行時,官吏為鄧石如準備車騎僕從,鄧石如推辭了。入都之後,由於鄧石如沒有拜訪內閣學士翁方綱,而受到翁方綱的詆毀,說他書法不合六書之旨,一時之間附和者眾,曹文植只好將他介紹到兩湖總督華浣的署中。

📝嘉慶元年(1796年),鄧石如乘舟載著在丹徒遊訪時,袁廷極所贈送的二隻鶴歸鄉,路過金陵時,孫中丞看上的這二隻鶴,表明想買下來,並願贈送他二隻灰鶴,被鄧石如拒絕了,他說這二隻為海鸛也,非鶴也,與鶴為奴,鶴不受也。他把這二隻鶴寄放在安慶集賢關憎院。

嘉慶七年(1802年),雄鶴被郡守樊晉籠(抓)去,鄧石如寫了一封一千八百二十多個字的長信,《上樊大公祖(明清時士紳對府以上官員的尊稱)陳寄鶴書》。致郡守,郡守無言以對,只得將回。

✅鄧石如篆書風格與成就

鄧石如篆書成就主要在小篆,小篆始於秦,自李斯、李陽冰之後,歷代書家作篆無出其玉筋篆範疇。然而鄧石如在篆書時風守舊的基礎上敢於打破藩籬,破壞古法,推倒數百年的作篆陳法,鑄成他獨具特色的故人風格,使其書品與人品合一,如蒼松之挺立,似翠竹之凌空。他對自己的篆書曾自信的說過:「何處讓冰斯!」真是豪氣大方。

清代大書法家包世臣曾將書法分為五品:「平和簡靜,遒麗天成,曰神品;醞釀無跡,橫直相安,曰妙品;逐跡尋源,思力交至,曰能品;楚調自歌,不謬風雅,曰逸品;墨守跡象,雅有門庭,曰佳品。」而他在《國朝書品》將鄧石如的篆隸視為神品,曾稱其篆書「平和簡靜,遒麗天成」。

鄧石如習篆高明之處,在於開創自己的路,敢與古人爭衡。除在結體上偏長,有自己獨到的結構方法,主要在於在用筆上以隸書的方法作篆,「以隸入篆」看似簡單,但在鄧石如之前,並無一人可以突破此藩籬。他以「以隸入篆」的首創,提按起倒,富於變化,豐富了篆書的用筆,同時也打破了玉筋篆橫平豎直、線條圓轉流美,以及用筆單調平淡,刻意求工的審美理念。

從筆曲處還求直,意入圓時更覺方。」非常貼切的形容鄧石如的篆書,尤其是他晚年,線條緊澀厚重,渾雄蒼茫,以臻化境。

鄧石如作篆喜歡用長鋒羊毫,用逆入平出法,八面生風,筆勢雄渾圓勁,結體參有隸味,開吳讓之、趙之謙、吳昌碩之先河,成為繼李陽冰後的第一人。

可以斷言,如果沒有鄧石如的出現,那麼就不會有清代篆書的大發展。

白居易《白氏草堂記》創作背景

《廬山草堂記》是唐代詩人白居易創作的山水遊記。瞭解《廬山草堂記》誕生的時代背景、社會環境與作者的主觀態度,很有必要。此文創作于唐憲宗元和十二年(817年),前此二年,宰相武元衡被平盧節度使李師道派人暗殺。白居易上書「急請捕賊,以雪國恥」,因而觸怒權貴,以「越職言事」被貶江州司馬。

元和十一年(816年)秋,白居易遊廬山,獨愛香爐峰下、遺愛寺旁的一處勝景,便在那裏修築一草堂。次年草堂落成,他寫了這篇《廬山草堂記》。本文因作者之名,故又稱《白氏草堂記》

此文先交代草堂的由來和位置,次寫草堂的設定,再寫住進草堂後的情景,然後正面記敘對山水的愛好和希望終老草堂的心情,最後附記移居、慶賀及作記等事。全文以嫻熟的文筆和技巧,充分表達了自己酷愛山水癖好,並注入了自己的身世感、滄桑感,使山水別具內涵與風韻。

✅鄧石如書《白氏草堂記》背景

清嘉慶甲子年(1804年),即鄧石如謝世前一年,其時62歲,該年五月初六(即蒲節後一日)鄧石如在揚州為摯友陽湖(常州)左輔(仲甫)作篆書六條屏以贈。該書作的文章內容節錄於白居易《白氏草堂記》中一小段,共計91字。

原文:

南抵石澗,夾澗有古松、老杉、大僅十人圍,高不知幾百尺,修柯、戛雲、低枝、拂潭、如檀樹,如蓋張,如龍蛇走。

松下多灌叢蘿蔦、葉、蔓駢織,承翳日月、光不到地。北據層岩,積石嵌空,奇花異草,蓋覆其上。

綠陰蒙蒙,朱實離離,不知其名,四時一色。

譯文:

再往南走,就到了一個山石澗的水溝,石澗兩旁有古松、老杉,樹身粗大,得將近十個人才圍的起來,樹的高度不知幾百尺,長枝條上摩雲霄,低垂的枝柯輕拂著潭水。像旌旗一樣豎立,像車蓋一樣張開,盤曲伸展如龍蛇遊走。

古松下多灌木叢,蔦蘿枝葉蔓生,互相糾結交織,互相承接遮蓋,使得日光月華都無法照射到地面。草堂北邊五步遠的地方,憑藉高崖積石作為假山,在空凹處卡進小土堆和土塊,各種樹木、奇花異草覆蓋其上。

綠蔭濃密,紅色的果實繁多,也說不出它們的名字,四季都是這個樣子。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書法作品

《白氏草堂記》是鄧石如篆書的代表作之一,他的作品取法於碑刻石闕,常帶有雄渾氣息。此書作為鄧石如六十二歲所書即嘉慶九年甲子(1804),是其謝世前一年寫成的,《白氏草堂記》之書風既盎然着濃濃的古氣,又洋溢起陣陣新意;既老成持重,又清秀灑脱;功與情致並重,行氣整飭工穩,體勢森嚴剛毅,韻度豪邁醇厚。

✔特點

鄧石如所書寫的《白氏草堂記》,以逆鋒起始,筆畫無論橫豎皆相當均勻,五指齊力,筆鋒中正,行筆如錐畫沙,筆力沉穩,萬毫齊發,故滲墨入紙,入木三分,剛健卻婀娜,雄健也樸厚,結體嚴整,渾融無跡,不露絲毫圭角,一點一畫,書寫律動相當流暢,若奮若博,博大精深又富情趣。

學此帖能得鋒中筆圓之法,繼而上溯秦漢,入篆學之律門。

鄧石如 《白氏草堂記 六條屏》 墨跡,現藏於日本,每屏縱180餘釐米,橫46釐米。

書體:篆書

釋文:

南抵石澗,夾澗有古
松,老杉大僅十人圍,
高不知幾百尺。修柯
戛雲,低枝拂潭,如檀
樹,如蓋張,如龍蛇走。
松下多灌叢蘿蔦,葉
蔓駢織,承翳日月,光
不到地,北據層岩,積
石嵌空,奇花異草,蓋
覆其上.綠陰蒙蒙,朱實
離離,不知其名,四時一
色。

款署:

嘉慶甲子蒲節後一日書 奉
仲甫先生教畫 完白山民 鄧石如


✅子謙臨寫鄧石如《白氏草堂記》書法作品

下圖為子謙所臨寫的作品,此為第一次臨寫,犯了頭重腳輕的毛病,第一幅與最後一幅的筆力輕重不一,橫豎畫不夠均勻。回想當時剛開始臨寫時,心裡想著放大膽地寫下去吧,到了第三幅時,用筆開始放輕,擔心寫壞的心理壓力,筆畫變細,律動也因為過於謹慎而有放不開之感。

且每一幅的天與地留的空間太少,顯得過於壓迫,不夠疏朗,唯行氣還可以,並沒有跑掉太多,基本上還能維持在中線。

子謙在書寫篆書時,由於對於筆墨與宣紙的習性還不夠了解,彼此之間的關連與互動控制,還不夠熟練,擔心墨暈會互相搭接而糊在一起,太小心翼翼的結果,便是無法達到「疏可走馬,密不透風」的美學境界,這還需要透過經常的臨摹,嘗試不同的筆墨紙硯,找出最適當的組合,然後再一次的創作。

子謙 臨 鄧石如《白氏草堂記 六條屏》(尚未鈐印)

書體:篆書

釋文:同前

款署:

初臨鄧石如白氏草堂記而知不足,無論線條粗細變化,空間距離之感與掌握,均須多加用心體會與練習。
民國辛丑小滿後二日 酷暑 於 養心書室 張子謙


📖延伸閱讀

藝術欣賞|吳昌碩《金石樂書畫緣三言聯》藝術欣賞|通景屏
藝術欣賞|吳昌碩《四條屏石鼓文》
品味人生|【撫古幽思】紫薇花對紫微郎


📜參考文獻


讚賞公民養心書室策略聯盟

  • 文章內容,能對您有所啟發、感動或增加附加價值,請拍手、評論+讚賞公民!
  • 孤軍奮鬥,倒不如策略聯盟,若我有您想要的,來信結盟吧! 策略聯盟
  • 想要在生活中增添傳統工藝,手作的溫暖與感動嗎?加入【養心書室】來告訴我!

歡迎參訪並加入養心書室社團:

養心書室即是一個希望能讓社員在繁忙的工作以及壓力之餘,提供一個靜下心來藉由學習書法(Calligraphy)、書道(Shodo)、书法的過程中進而培養性情之處,欣賞並享受浸淫在毛筆的提、走、按過程中所交錯出來千變萬化的美。而練習書法的目的在於養心,是先透過靜心,淨心而後達到養心的境界。

我們還會新增傳統工藝,例如:裱褙、冊頁、線裝書、卷軸、染紙、拓印甚至篆刻等方面的內容,讓書法有更多的載體來呈現出文字藝術之美。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子謙管理與藝術的底蘊,科技與傳統工藝的融合,分享人生的經驗、職場上的歷練,藝術上的體驗,讓彼此互相學習與成長。
  • Author
  • More

品味人生|造訪印度錫克教班戈拉·撒西比謁師所

品味人生|我的行李呢?

品味人生|候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