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255《史記》卷九〈呂后本紀〉04:送黑髮人時沒有很悲傷的白髮人!?

鱷魚把拔
·
·
IPFS
·
身在帝王家,很多事情不是用我們一般人的邏輯去思考的!

──────────原文──────────

七年秋八月戊寅,孝惠帝崩。發喪,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子張辟彊為侍中,年十五,謂丞相曰:「太后獨有孝惠,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丞相曰:「何解?」辟彊曰:「帝毋壯子,太后畏君等。君今請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居中用事,如此則太后心安,君等幸得脫禍矣。」丞相乃如辟彊計。太后說,其哭乃哀。呂氏權由此起。乃大赦天下。九月辛丑,葬。太子即位為帝,謁高廟。元年,號令一出太后。

──────────翻譯──────────

漢孝惠帝在位第七年秋季的八月戊寅日,孝惠帝駕崩。發喪時,太后只是發出哭聲,卻沒有流出淚水(太后哭,泣不下)。留侯張良的兒子「張辟彊」任侍中,只有十五歲,對丞相陳平說:

「太后只有惠帝這一個兒子,如今去世了,太后只哭出聲而沒有悲痛的感覺,您知道原因嗎(今崩,哭不悲,君知其解乎)?」

陳平問:「是什麼原因(何解)?」

辟彊說:

「皇帝沒有成年的兒子(帝毋壯子),太后顧忌的是就是你們這班老臣(太后畏君等)。如果您請求太后拜呂台、呂產、呂祿為將軍,統領兩宮衛隊南北二軍,並請呂家的人都進入宮中(將兵居南北軍,及諸呂皆入宮),讓他們在朝廷裡掌握重權(居中用事),這樣太后就會安心,你們這些老臣也就能夠倖免於禍了。」

丞相照張辟彊的辦法做了。太后很滿意,才哭得哀慟起來(其哭乃哀)。呂氏家族掌握朝廷大權就是從這時開始的。接著,大赦天下。並在九月辛丑日,安葬孝惠帝。太子即位做了皇帝,到高祖廟舉行典禮,向高祖在天之靈稟告繼位狀況。於是從少帝在位第一年起,朝廷號令完全出自太后。

─────────解說與心得─────────

沒想到呂后在丈夫──劉邦去世後的七年左右,失去了唯一的親生兒子──孝惠帝劉盈。然而,這位曾經歷經過喪夫之痛的女子,這次在失去唯一的親生兒子時,竟然沒有表現出特別哀傷,讓人感到很困惑。為何呂后對於兒子的離世竟會表現出很冷漠的模樣呢?更重要的是,如此「哭不悲」的情況,竟然連一個十五歲的人都感受得出來,可見這應該是「刻意」為之的吧?!

經過這一系列的閱讀,我體會到帝王家的狀況不能用一般人的邏輯來思維。因此,關於呂后為何「哭不悲」,可從這位年僅十五歲的張良之子──張辟彊的言論中找到答案。簡單來說,對於呂后而言,孝惠帝不僅僅是她的兒子,也是她「權力」的來源,因此當權力消逝時,可沒有時間傷心,得趕快找下一個「權力」來源才行。換言之,在還沒有找到穩定的「下一個」權力來源之前,呂后對於「兒子的死去」,並沒有心思去哀傷。

然而,即便如此,如果擁立孝惠帝的兒子繼位,難道呂后就失去了權力嗎?屆時,身為皇帝的「祖母」,也就是所謂的「太皇太后」,不是更位高權重嗎?其實不然。畢竟,真正擁有權力的應該是「皇帝」而已。即便是「太上皇」都沒有實質的權力。因此,歷史上的「皇太后」之所以看似有權力,大多只因為皇帝年幼或軟弱的緣故。至於「太皇太后」也一樣,沒有任何明確授予的權力,加上與皇帝的血緣關係又更疏遠的情況下,即將成為「太皇太后」的呂后當時會擔心自己即將失去權力,也是很合理的。

其次,透過張良之子──張辟彊的話也可以看出,漢王朝此時的政壇勢力是協助建立漢朝的這群「功臣集團」,因此,對失去靠山的呂后而言,未來將如何與這群功臣抗衡,是她最擔心的事情。畢竟,如果無法維持「功臣」與「皇室」的權力平衡,漢王朝的江山就有可能被竊奪。

對此,張辟彊的想法是功臣集團的釋出善意,讓皇室也有足以抗衡的力量,才不會讓皇室因為擔心功臣勢力太大而採取激烈的對抗手段。然而,此時呂后已經失去了兒子,孫子又年幼的情況下,該如何讓皇室集團的權力增加呢?看來也只能夠選擇讓呂后的親戚掌權,才能讓皇室有足夠的實力抗衡。由此可見,這一切都是為了「權力平衡」的緣故,但也因此開啟了呂氏一族掌權的開始。

後來,陳平等人真的釋出善意,讓呂家的人掌握兵權后,呂后才恢復「母親」的身分,在孝惠帝的喪禮上哭得很哀傷。由此更可以證明,身在帝王家的人際關係,並不能用我們一般人的邏輯去思考。

那麼,為了維持平衡而釋出權力給呂家人的漢王朝將會遇到什麼樣的挑戰?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