錯過讓選擇有了意義;注意力與人生;完美和能力《人生四千個禮拜》
書中假設人的一生活到80歲,這80年間大約是四千個禮拜,並提出許多有關於時間的建議,以下節錄書中內容,以及寫出我的感想
⬛錯過和意義
基本上你必然會錯過某件事(甚至幾乎是每一件事)。錯過其實不是問題,錯過反而讓我們的選擇有了意義。願意犧牲,代表毫不保留地站定立場,投入你心中最重要的那件事。
安排一天行程時,心中明白絕不可能有時間做自己想做或別人要你做的每一件事,因此你至少能在做不到的時候,不再責怪自己,以清醒的頭腦決定要專心做哪些事,哪些則不去管,而不是預設全都要做
你決定要用某段時間做這件事、不做那件事(不只一件,而是不計其數的其他事情),因為你判定這件事是目前最重要的一件。就因為我可以用其他同樣很有價值的方式度過這個下午,我做出的決定因此有了意義
假使不必決定要錯過什麼,你的選擇不可能真的具有任何意義。在這樣的心態下,你欣然接受你放棄了某些樂趣,或是忽略了某些義務,因為不論你決定改做什麼,例如賺錢、寫作、賞夕陽等,那都是你選的。
這也讓我反思時間管理的意義,會希望在有限時間內填滿很多事情,但人一天的時間真的很有限,不可能任何事情都去做,在做一件事情的同時,就同時是失去做其他事情的機會,所以更好的方法是先認定事情重要程度,確定在做的事情的價值,然後分配不同時間和精力
那如果後悔呢?
確實有些事情在事後會後悔,例如會認為以前在什麼時候,怎麼不早點開始做哪些事,或某些時候怎麼做了怎樣的決定,我認為會後悔是正常的,因為這代表我們願意去反省,因此可以將這段經驗記錄、檢視、反省等,作為後續的經驗參考
如果有先進行更多思考,能更提高決策的品質,將來回頭看的時候,也可以減少後悔的感覺,因為那時候都已經有先思考過了,不過因為人會轉變,而且有些事情難以完全預料,可能到未來還是會後悔
例如我在選課的時候,無法完全知道每堂課之後會如何,後來道學期中可能會後悔當初選課,但我會思考我是否在先前就已經有過謹慎做選擇,如果我當初沒有收集課程資訊就選課,那就代表我以後應該先收集資訊後再選
但如果我當初已經收集過課程資訊並有思考,那麼即使我回到那時候,我還是會做出一樣的選擇,因為當初資訊就是如此,此就可以先不去後悔了,而是決定是否要繼續修課,之後做選擇時,也可以去學些做決策的方法,例如一些心理學偏誤,以及參考前幾次自己經驗,讓之後做更好的選擇
⬛注意力總和
活著的體驗,就是你付出注意力的每一件事的總和。在你人生的終點回首從前,每一刻抓住你注意力的東西,就是你活過的人生。
內心號稱自己最重視某件事,卻永遠不把時間用在那上面。你把注意力放在你不是特別重視的事情上,你付出的代價就是你的生命
這也讓我想到使用網路,網路能讓查資料方便,寫作和打報告也常常需要用到,但有時候後看到一些文章或影片很有趣,就會想要點進去看,結果導致花費很多時間,而且因為讓任務中斷,還需要將注意力拉回到原先任務,這個過程又再次花更多時間
因此我現在是會用稍後閱讀或觀看的功能,放一個陣子之後,再去想想看我是否真的有必要讀,有很多內容有價值,但如果是在做事情當下被拉走注意力,就容易導致任務切換之間的時間浪費,所以可以集中到一段時間再去進行閱讀
而看書時也是如此,有些書在看之前可以先去想一下目的,例如是要完整學習一個學科知識、還是對於部分內容感到好奇、還是想要有一段欣賞的過程,然後再思考是否要將書看完,還是要選擇其中部分章節來看,以及決定要快讀或是慢讀
對人或事也是如此,例如一些邀請、聚會、活動,也都是要付出注意力,在答應或是參加之前,也都要思考這件事情是否有價值,是不是真的是重要的事情,然後該拒絕的就要拒絕
例如我有時父母可能會邀請去跟他們聚餐,但我真的事情很多,包含課業、課外活動、休息等,而且跟家人相處有時也是種壓力,起初對方可能有些失望,但如果我都不先拒絕,那每一次去跟他們聚餐,會讓我有時間被剝奪的感覺,感覺很壓抑
這也讓我想到被討厭的勇氣的概念,起初在拒絕的時候,對方可能會失望,但多次之後對方會比較習慣,這樣對於人際界線來說也會比較適當,可以減少對方剝奪自己時間的感覺,保留更多時間和精力給自己,專注在真的重要的事情上
⬛完美主義
完美可能導致動彈不得:
我們無法事事掌控,不可能期望事情會符合我們的完美主義標準,總會因為某種緣故,讓我們創造的事物不完美。我們的才能有限、時間有限,掌控事態與他人行為的程度也有限。
這乍聽之下令人沮喪,但著實令人鬆一口氣:如果你遲遲不做某件事,原因是擔心成果不夠理想,那麽你大可放心,因為依照你想像中完美無缺的標準來看,原本就不可能做得夠好。那不如就著手進行吧。
這讓我想到一開始的寫作心態,在寫作初期,會懷疑自己會不會寫不夠好,然後就一篇文章就會想很久而不敢發,但後來覺得這減損寫作的樂趣,加上每讀者對於好的標準都不同,所以後來就開始嘗試寫作和發表了,可以求進步,但總是要先開始,之後才可能越寫越進步
而方法也是,例如時間管理、學習法、筆記管理等,確實有些好的方法可以參考,但不用知道最完美方法後才能開始行動,而是可以了解一些方法後,在行動的過程中去逐漸調整方法,過程中也能再輸入更多新方法
而這段內容也讓我想到人能力有限,不可能每件事情都完美,有時會有聽到一些很高標準,覺得人在某方面做很好,在其他方面也一定都表現很好,例如要求一個學生要功課好、又要他音樂和藝術好,又要他對每個人好、又要他去志工服務、又要他會運動、又要會很多外語…這只會讓人累死
人本來就很不能每件事情都100分,我認為可以定期檢視,分清楚自己是不是在逞強,不然到最後只會活在他人期望之中,以及犧牲大量時間,甚至影響健康,我們需要有所取捨,想想看各項事情的價值,可以限縮自己的活動類型,並思考要分配多少精力和時間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