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与解放——《法西斯主义大众心理学》如是读

苏维宁
·
·
IPFS

读《法西斯主义大众心理学》的意义

这本书从精神分析的角度出发,阐述了法西斯的心理根源并提出了一些消灭它的方法,批判了父权制的性压抑,并说明性压抑的解除对人类解放的意义。在本书中作者对1930s的两大时代问题——工人阶级革命性衰退和苏维埃国家官僚化——作出回应,从这一点来说,这部作品已经无愧于时代。

今天全球社会正在急剧向右转,法西斯主义势力在许多地区抬头。我们的确需要重读这本书,深化我们对法西斯主义的认识。就像本书作者所指出的那样,“如果人们穷尽了事物的根底,如果人们把握了它们的矛盾的作用,那么克服政治反动势力也是稳操胜券的了”

简述法西斯

赖希主要考察的是德国法西斯,即纳粹党。它的前身是于1919年在巴伐利亚创立的一个工人党,但是该党创立之初就主张用民族斗争而非阶级斗争解决社会问题,其中虽然有一定的反资本主义色彩,但本质上是反动的。

该党成立不久后,希特勒便受邀加入,并很快取得领导地位。1920年2月24日它公布了“国家社会主义德国工人党”的名称和25条党纲[1]。1921年7月,该党废除选举制,确立领袖原则。1922年10月,巴伐利亚和柏林的关系恶化,希特勒要求效仿墨索里尼,策划向柏林进军,结果失败。1923年11月,希特勒发动啤酒馆暴动,失败后被捕入狱,在狱中口授《我的奋斗》。1925年出狱后,希特勒重建纳粹党,之后,又建立了纳粹武装团体——冲锋队。1929年,世界经济危机增强了法西斯主义力量,法西斯主义运动迅速发展。

关于法西斯主义的本质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1930s也不例外。当时,许多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法西斯主义是社会民主党支持的资产阶级武装组织。有的干脆把社会民主党视为法西斯主义的一部分,称之为社会法西斯。

另外一些马克思主义者认为,法西斯主义在本质上是小资产阶级的、自下而上的反革命,是一种反革命的群众运动。法西斯主义的群众性主要表现在:

  1. 有一定的群众基础,能够吸引一部分工人主要是工人上层参加;
  2. 党纲中有一定的反资本主义色彩,在执政初期有一些反对雇佣童工、反对大商业的实践;
  3. 从马克思主义政党那里抄袭到一套组织群众的方法,建立了如希特勒青年团、德意志少女联盟等群众组织。
  4. 在纳粹的宣传中,群众性也有所表现。[2]

简介赖希其人其业

1918年,赖希进入维也纳大学,不久之后结识弗洛伊德,在交往中人产生了像父子一样的感情。1922年,大学毕业之后,便积极投身于精神分析运动,赢得了“最优秀的治疗专家”的声誉。但是在治病的过程当中,他发现仅仅靠精神分析疗法是无法拯救人类的,因为精神失常者太多了。于是,他得出这样的观点,精神分析学家如果只满足于“就病治病”,不去研究致病的家庭、社会条件,不去帮助病人消除致病的外在因素,患者是不能被治愈的。要去除对人的原始欲求的压抑(引发焦虑继而导致各种心理疾病),就必须解除对人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压抑。因此,要预防和治疗精神疾病就必须改造社会。怀着这样的思想,他加入了奥地利社会民主党,发起了性政治运动,为人们争取性方面的权利。在进行性政治运动的过程中,他将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弗洛伊德主义相结合开创了弗洛伊德的马克思马克思主义。

赖希认为马克思主义与弗洛伊德主义的共同之处有:

  1. 它们都是唯物主义的。马克思发现意识形态和历史运动都有其物质根源,同样地,弗洛伊德发现意识和梦境中的复杂现象都能在现实中找到根据。
  2. 它们都是符合辩证法的。
  3. 它们都是革命的、批判的。马克思批判了资本主义经济,同样地,弗洛伊德批判了性压抑的旧道德。

同时,又都有自己的局限性:弗洛伊德主义忘记了人的心理活动的社会根源和社会性质,忽略人的意识与外部世界的联系,将文明与人的本能的满足对立起来;离开了人的经济的和政治的奴役而孤立地去谈论性压抑,因而没有认识到性压抑是经济压迫的反映和工具。而马克思主义只是描述了“意识形态是经济基础的产物”,但没有说明这个过程是如何发生的,意识又是怎样反作用于经济过程的,只注重宏观的、外部世界的改造,而忽视了对人的心理方面的改造。

赖希认为,这样的局限性使得都两者的发展受到阻碍,因此要将两者结合起来,用性格结构理论补充马克思主义的意识形态学说,用性革命补充马克思主义的社会革命学说。结合的依据在于:

人本身是他自己的物质生产的基础,也是他进行各种生产的基础。因此所有对人这个主体发生影响的情况,都会在或大或小的程度上改变人的各种职能和活动,从而也会改变人作为物质财富、商品的创造者所执行的各种职能和活动。在这个意义上,确实可以证明,所有人的关系和职能,不管他们以什么形式或在什么地方表现出来,都会影响物质生产,并对物质生产发生或多或少是决定的作用。

马克思《剩余价值理论》

赖希认为,这段话说明了当一种意识形态对经济过程有一种反作用时,它就成了一种物质力量。这反映了马克思作品中对精神方面的重视。而下列弗洛伊德的这些发现,反映了其唯物主义的思想:

  1. 意识只是心理生活中的一小部分;它本身是由无意识地发生的因而不易自觉控制的心理过程支配的。每一种心理体验都有一种功能和“意义”,如果人们能够成功地追溯出它的病因,它完全是可以理解的。
  2. 性与生殖、性的与生殖的,不是同一回事。性,或毋宁说它的能量,即里比多(身体的里比多),是心理生活的原动力。因此生活的生物前提和社会条件在头脑里相重合。
  3. 儿童的性活动一般是由于害怕因性行为和性念头受惩罚而被抑制的;儿童的性活动受到禁止并从记忆中被根除掉。因而,尽管儿童时期的性压抑摆脱了意识的影响,但它并没有减弱性的力量。恰恰相反,压抑强化了它,并使它在头脑的各种病理失调中表现出来。
  4. 人的道德准则根本没有神圣的起源,而是来自幼年时期父母或父母代理人使用的教育措施(最有影响力的是反对儿童性活动的教育措施)。

然而赖希的心理学说与其师弗洛伊德的学说有所不同。在弗洛伊德看来,人的社会属性与人的生物属性是矛盾的,文明的必要条件之一就是压制人的本能需要,并且把破坏的本能(死本能,赛纳托斯)当作永远支配人类命运的首要生物学事实,因此,他对人类的未来充满悲观。

赖希修正了弗洛伊德的观点,他认为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父权制社会(权威主义社会)压抑了人的需要,导致了社会与个体的对立。这种权威主义的社会造成了人的权威主义性格结构,在这种性格结构中力比多被扭曲了,导致了人的残忍、虐待倾向。换言之,赖希德理论中没有“死本能”,只有力比多冲动被压抑后的扭曲释放。

赖希的理论中最为核心的部份是他的性格结构理论。这一理论认为人的生物心理结构是由如下三个层次构成的:

  1. 表面层次:“在表面层次上,正常人是含蓄的、彬彬有礼的、富有同情心的,负责任的、讲道德的。”
  2. 中间层次(第二个层次):“这个第二层次完全是由残忍的、虐待狂的、好色的、贪婪的、嫉妒的冲动所构成的。它代表着弗洛伊德的‘无意识’或‘被压抑的东西’。“
  3. 生物核心(第三/最深的层次):“在这个核心中,在有利的社会条件下,人基本上是诚实的、勤奋的、爱合作的、与人为善的动物,即便他受到刺激,也会合情合理地去憎恨。”

赖希将这一性格结构理论由个体心理领域推广到大众心理领域,进而认为,各种意识形态是人的生物性格结构在政治上的反映,自由主义是性格结构的表层的反映,法西斯主义反映的是中间层次,社会主义则反映了生物核心层次。并指出,持自由主义观念的人与法西斯主义者实际上是同一个阶级——小资产阶级(中下层阶级),在资本主义的上升期表现为自由主义,而在帝国主义的濒死阶段表现为法西斯主义。

但是,赖希认为性格结构是变化发展着的,与权威主义性格结构相对立的有劳动民主的性格结构。它存在于原始社会之中,并将出现在未来的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之中。在劳动民主的性格结构中没有多余的层次,人的生物核心得以完全地展现,力比多不再被扭曲、压抑。

对法西斯主义的分析

在本书中赖希运用他的理论对法西斯主义进行了分析。

(一)法西斯主义的群众基础

法西斯主义的群众基础主要是社会的中下层阶级,如:职员、中小农、小资产阶级等小私有者和工人贵族。

从社会地位上看,小资产阶级一方面有反资本主义的需要,在大工业、大商业的竞争压力下,他们很容易破产,因此他们反对大工商业。另一方面,小资产阶级害怕自己的私有财产被破坏,因此他们要保存私有制;他们害怕自己沦为无产者,因此要刻意与无产阶级保持距离。他们的本质是反动的。

小资产阶级的社会地位决定了他们不能独立发挥作用,要依靠资产或依靠无产阶级才能影响社会。但是法西斯主义却令他们误以为自己也能独立发挥作用。

从心理方面看,法西斯主义既有反资本主义的色彩,又有反犹、排外的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思想。这契合了小资产阶级既反动又渴望造反的性格结构。

(二)对机械马克思主义的困惑的回应

法西斯主义运动迅速发展时,不少马克思主义者由于机械思维的影响无法理解为什么在经济基础向左转(经济状况恶化)时,人们的政治观点反而向右转(政治观点保守化),以至于投向法西斯主义的怀抱。

对于这个问题,赖希在本书中作出了回应。当意识形态对经济过程有反作用时,它就变成了一种物质力量。社会的意识形态不仅具有反映这个社会的经济基础的作用,更重要的是,意识形态在被人接受之后,就使人把这种经济制度内化于他或她的心理结构之中。这时,人就发生了变化,他或她会依照这种意识形态去行动。总而言之,每一种社会制度都在它的大众成员中产生一种心理结构,它需要这种心理结构来达到它的主要目的。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产生了帝国主义的意识形态,它改变了大众的心理结构,使之适应帝国主义对内进行剥削统治,对外进行侵略扩张的需要。

如果按照机械马克思主义的理论:经济基础直接地径直地转化为意识形态,那么在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下,人们早就应该革命了。但事实并非如此。这是因为社会条件与社会意识之间存在差距,出现了断裂。按照精神分析的学说,人的人格发展主要是在童年时期完成的。所以,人的性格结构更多的是反映他童年时期的经济、社会状况。当后来社会发生大变化时,社会状况就会与人的心理、人的意识发生脱节。这种脱节阻碍社会责任意识(阶级意识)的发展。

另外,性压抑压制人们最基本生活需要的表达。如果连最基本的满足生活需要的权利都意识不到,那么想要产生其他权利意识也是不可能的。在这种性压抑的过程中,家庭发挥了重要作用。家长对儿童的性活动进行道德禁锢,使儿童感到害怕、愧疚、顺从、畏惧权威,儿童被驯服了。于是,在道德压力下逆来顺受的主体产生了,成为了羔羊般的存在,就这样家庭再生产着权威主义的社会秩序。这种保守的性格使被压迫者的思想、情感、行动都违背了他或她的根本利益。

再者便是自居作用,这种心理作用使低位者对高位者产生认同,进而采用高位者的思维方式去思考问题。赖希用如下几个例子说明了这种作用:

  1. 小土地所有者是大地主的权力的基础,小土地所有者作为财产私有者与大地主相统一,这会使小土地所有者以地主自居,用地主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来思考问题。
  2. 普通职员会认为自己随企业发展有机会升迁,进而认为自己与公司一致,产生我就是公司的想法。职员在公司中的地位间于老板与体力劳动者之间,对于下级来说,他们是有权威的,他们就会去模仿上级,然后其人格就会按照统治阶级的样式被重新塑造。
  3. 普通工人也会去学习资产阶级的生活方式。一旦有条件也会去购买奢侈品、豪宅。回到家中同样会对其子女、妻子进行压制,扮演权威的角色。这种行为会使他们自居于更高的权威。

不仅如此,人们在家庭中作为父权统治者对于儿女的角色,实际上相当于在公司中老板对工人的角色。这使得对权威的顺从能够代际传递。对男孩而言,他们在家中会习得父亲的言行,从而把自己看成与父亲一样的人物,以父亲的价值观去思考,去行动。等到将来走上社会,就以这种自居作用为基础形成对老板、公司、国家的自居作用。

当人们都认为自己是资产阶级是地主的时候,要让他们去推翻地主去铲除财阀自然是无法想象的,也是无法实现的。

(三)法西斯主义的政策

1.推崇母性,否认妇女的性需要。

保守的思想家把追求性快乐当作是对妇女和母亲的贬低,认为正常的妇女是不追求性快乐的,只有妓女才追求这种快乐;同时,他们还认为性活动只有以生殖为目的时才是道德的。

纳粹认为,妇女的职责就是为德意志民族生育和养育下一代。

a)1933年5月,纳粹规定,雅利安妇女的堕胎属于非法。推行人种改良计划,培育所谓“雅利安婴儿”。建立“生育农场”,鼓励精心挑选的德国军官与纯种雅利安女子生育完美的后代。

b)建立德意志少女联盟、国家社会主义妇女联盟、“美丽与信仰”组织,强化“子女(Klnder)、厨房(Küche)和教堂(Kirche)”的观念,训练她们在将来的德国社会中扮演妻子、母亲和家庭主妇的角色。

2.种族理论。

纳粹把种族分为文明的奠基者(雅利安人)、文明的支持者和文明的破坏者(犹太人)。他们认为血统混杂和由之而来的种族水平的衰落,将会导致文明的衰落,而且将日耳曼人与犹太人的性交称为“乱伦”。

这种理论是毫无根据的,从科学的角度很容易进行反驳,但是为什么依然有人相信?其原因在于,法西斯主义粉丝是出于非理性的情感,处于对民族主义的自我陶醉而深信这种优越感的。只靠摆事实、讲道理是无法正战胜这种情感瘟疫的,只有通过改造心理结构才能彻底治愈这种情感瘟疫。

法西斯主义是父权制社会的产物,消灭法西斯主义不仅仅要在军事上打垮它,而且必须彻底消灭父权制。

对苏联的分析

伟大的俄国人民在伟大的弗拉基米尔·伊里奇·乌李岩诺夫同志和他的同样伟大的战友们的带领下,发动了伟大的十月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伟大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从此,人类的历史不再只是一个剥削阶级接着另一个剥削阶级进行剥削统治的历史了,人民解放的新时代开始了。

然而历史不是一帆风顺的。苏联建立之后,由于各种主客观原因,官僚集团迅速膨胀,篡夺了人民刚刚取得的胜利果实,在这种情况下苏联蜕化变质了,以斯大林为首的官僚集团对人民、对革命犯下了罄竹难书的罪行。赖希在本书中描绘了蜕变的情况,主要表现有:

  1. 在工厂中,经理负责制代替了工人民主管理的三结合制。
  2. 党取代苏维埃。最初由苏维埃产生的工农检察院负责监督人民委员会和经济组织,但后来这种任务交给了由全联盟共产党产生的独立于苏维埃的监察机关。
  3. 借助战争气氛,来执行五年计划,从而催生军国主义、大国沙文主义。这种气氛在达到目的的同时,也把军队中的强制性色彩扩展到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形成所谓“生活战斗化”,使人们更加顺从强制的权威。
  4. 在军队里,士兵委员会的功能逐渐弱化,日益强调“军人荣誉”。
  5. 苏联早年的婚姻法中允许绝育、人流、同性恋,后来这些均被禁止。

以斯大林为首的官僚集团却把这种蜕化说成是进步的表现,还公然宣称:“无产阶级国家的权力应该加强并扩大”。

但是,在这黑暗世界的尽头有一盏不朽的明灯——托洛茨基同志及其战友们,他们在与斯大林主义搏斗、捍卫十月革命成果的斗争中,科学地分析了苏联蜕化变质的原因。

  1. 就生产力水平而言,旧俄国虽然是帝国主义国家,但生产力水平仍然落后。一战和苏俄内战又严重破坏了经济,导致有些地方甚至出现了人吃人的惨象。对生活必需品的争夺,使腐朽的东西死灰复燃。
  2. 国内战争消耗了工人阶级的力量;而群众较低的文化程度,使得革命不得不吸收就专家参加工作;军事组织中的政委制度不仅没有被消灭,反而被滥用到社会生活的其他方面,导致了党取代苏维埃。
  3. 战时共产主义中的极端举措在一定程度上损害了农民的利益、损害了工农联盟,1921年喀朗施塔得水兵叛乱便是这种破坏的直接后果。在实施新经济政策的过程中,产生了大量富农。这使得苏维埃国家不能不加强自身权力。
  4. 世界革命的延迟使苏联处于孤立地位。

以上的分析其主要集中于经济、政治方面,赖其在本书中根据他的学说指出一个钟表的心理原因:人民群众没有自由的能力。

马克思说过:“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资产阶级旧社会的,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若是个体的人没有自由的能力,那么自由的社会环境是不可能实现的,苏维埃的理想——社会自治——也将变成空想。

人在几千年的压迫下,形成了盲目地服从权威,甚至依赖权威,崇拜权威(对于神仙、皇帝的顶礼膜拜)、渴望权威(国不可一日无君)的思想。当人盲从权威时,他或她就会认为权威无所不能,而自己无能为力,久而久之形成了一种无助感,失去了对于社会的责任意识。对社会的责任的缺失,使他们无力接管社会,将管理社会的责任当成了不愿履行负担。这样的人,虽然已经被历史的车轮拖着走入了新世界,但思想依然停留在解放前。这样的人怎么能负担起自我解放的职责?当斯大林大搞个人崇拜时,这样的人把他奉为大救星也是丝毫不奇怪的。

怎么办?

要想建设一个新社会,就必须培养新人,培养具有成熟性格结构的新人。这个新人并不是什么奇怪的东西,而只不过是对旧社会中人的异化状态(病态)的积极扬弃。他不再逃避社会责任,而将这种责任视为自己应该做的;他会快乐的劳动,参加生产方面的民主管理,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他会合理的调节自身需要(包括性需要),不是靠“存天理去人欲”的强制道德,而是依靠自我调节的自然过程。这种自然调节一定是存在的,一个正常的人不会一直吃饭把自己撑死,也不会一直做爱把自己累死。人的放纵与禁欲状态只不过是私有制的产物罢了,并不是什么人的本质。旧社会中,一些人在性方面可以三妻四妾、放纵无度,而另一些人处于性饥馑、性压抑状态,正如在物质生活方面一些人穷奢极侈、无度挥霍,另一些人节衣缩食、饥寒交迫。只有有了能够自我调节的新人,新社会的最终胜利才成为可能

要完成这个任务,就必须在大众的性格结构中进行一场深刻的变革。具体来说,这个社会要做到:

1.生产方面:

a)建立良好劳动外部条件。

b)民主的、有计划的经济体系。

c)在劳动中经常调换工作(不同工种之间,管理部门与生产部门之间),使人人有权参加管理。

d)避免片面的专业训练,使人成为全才。

2.社会管理方面:

a)鼓励人们管理社会,激发人们对自由的渴望。

b)为社会自治提供充足的条件。

3.生活方面:

a)消费方面的自我调节,创造无产阶级自己的生活方式。

b)使性需要得到充分满足,为这种满足提供可靠的保障。

c)消灭以性压抑为基础的父权思想、父权家庭。

就目前而言:

1.避免购买奢侈品,创造劳动大众自己的生活方式。

2.不遵循消费主义思潮。

3.鼓励人们表达自己的情感。而非压抑这些情感。因为情感可以被压抑,但是情感的能量不会消失,情感被压抑后它会畸形的方式在其他方面释放,狂热的战争情绪就是一种表现;而情感方面的自我表达,却可以促进其他方面的自我表达。

4.进行全面的性教育,而不仅仅是略带恐吓性质的生理教育。一个全面的性教育应该是肯定的、增能的。

5.在教育儿童时,有意识得克制旧意识爆发。

最后,只有劳动者、所有有生命的知识学科的科学家、自然爱情的给予者和接受者,都尽快意识到自己的重大责任,人类社会才是有希望的。


[1]部分内容如下:

第四条,只有德意志同胞,才能取得德意志公民的资格;凡属德意志民族血统,不管其职业如何,方能为德意志国民。因此犹太人不能为德意志国民。

第五条,凡在德国的非德意志公民,只能视为侨民,应受治理外国人法律的待遇。

第七条,我们要求国家应供给公民工作及生活为其首要任务。如果国家不能养育其全部人口,则应驱逐外国人(非德意志公民)出德国国境。

第八条,禁止非德意志人迁入德国。我们要求将1914年8月2日以后迁入德国的一切非德意志人应驱逐出境。

第十一条,取缔不劳而获的收入,废除利息奴隶制。

第十二条,鉴于每次战争都给人民带来生命财产方面的巨大牺牲,必须把战争横财看作对人民的犯罪。因此,我们要求完全没收一切战争利润。

第十三条,我们要求将一切托拉斯收归国有。

第十四条,我们要求分配大企业的利润。

第十五条,我们要求大规模改组养老设施。

第十六条,我们要求建立并维持一个健全的中产阶级。我们要求立即将大百货商店收归国有,廉价租赁给小工商业者,要求国家或各邦在收购货物时特别要照顾一切小工商业者。

第十七条,我们要求一种适合民族需要的土地改革制度,要求制定一项为了公益而无代价的没收土地的法令,要求废除地租,要求制止一切土地投机活动。

第二十一条,国家必须保护母亲和儿童,禁止雇佣童工。

[2]一首纳粹歌曲的歌词如下:

我们是党徽的军队,

高举着红旗,

为了德国工人,

我们铺设通向自由的道路。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苏维宁科学带来预言,预言产生行动!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苏联经济停滞的原因

日常辱骂哈耶克

法西斯主义的本质和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