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英街一號》 大時代的糾結人物
得知《中英街一號》在香港戲院上映時,已經非常期待,原因有三:一、它是一部談六七的電影;二、它是一部將六七與現今香港社會運動扣連的電影;三、這個時代,這個形勢下還能有人這麼用心拍一部「敏感題材」的電影,無論如何也得支持,也十分好奇導演、編劇如何描繪這個故事。
在電影後的一小段導演、演員分享,觀眾發問環節中,其實也看到香港的唏噓。《中英街一號》說敏感,其實又有多敏感?當中說心態多於政治,只是在今日的香港,它的活動空間已被收窄得喘不過起來,得不到資助、申請取景不獲批……就連觀眾發言首先都是多謝導演和演員的「勇敢」,而導演最初說的是這電影要在本地上映有多難得……
《中英街一號》說著兩個時代的故事,一個在1967年,一個在2019年,都發生在沙頭角。沙頭角是香港與深圳的邊界,在港英時期就是英界與華界,這麼近那麼遠。1967年,因勞工權益受剝削,終引發成反英抗暴運動,住在沙頭角的振民熱衷地參與,而他的青梅竹馬麗華、朋友子豪對他的投入則不明所以。振民某日遇到從中國逃難來港的年輕人永權,他為三餐溫飽而跟著振民、村長等人加入了反英行列,但從這班人口中偉大的祖國而來的他,心底卻質疑大家的抗爭。故事就隨著這幾位年輕人在這場運動裡的分歧、遭遇而展開。
2019年,香港已不再是英國的殖民地,然而年輕一代仍然為著不同社會問題而抗爭。思慧因參與2017年的一場運動而被捕入獄、同是抗爭者的前度日朗苦等她出獄,並希望復合,而當時的學生領袖一航則不知所蹤。
(警告:下文含劇透)
(警告:下文含劇透)
(警告:下文含劇透)
《中英街一號》有幾個細節特別讓我深刻,在此與大家分享,如果你也看了這部電影,歡迎留言交流心得。
一、全片黑白呈現
《中》全片以黑白色呈現,不只讓67年的劇情多了一份歲月感,就連19年的劇情也多了一種灰沉,很貼合香港公民社會自雨傘運動後充斥的灰心與沉寂。導演分享為何用黑白來呈現,原來是因為很實際的考量——減低「穿崩」的機會。畢竟在申請「電影發展基金」不果、不能到沙頭角取景等限制下,要重現當年的生活面貌是十分困難的,而從成品來看,製作團隊可是非常成功。由主角的校服、單車,以至居住環境、街角的海報等,都能帶觀眾回到舊香港。
至於為何2019年的劇情不以彩色拍攝,導演則指不想太「老土」,以顏色去為時代分野。
雖然最初是本著實際的考量,但看畢後我認為黑白的效果令電影更上一層樓,難怪導演亦言愈看愈喜歡用黑白色的決定,表達出社會一時非黑即白;一時黑白不分。
二、以永權的角色作串連
我認為電影的一個神來之筆,是以永權這個角色連繫兩個時代。永權67年偷渡來港,為兩餐要籠絡村長,只好跟著振民和村長等人去參加反英行動。但他其實不明白,為甚麼香港人有飯食,無文革,不用被批鬥都要反英殖。振民問:「你來香港只為揾食?」他無言而對。
時至2019年,永權已變成永權伯,亦成為了真正的抗爭者,為城鄉共生,耕作的權利和他的生活而抗爭。他明白振民當年說當愛好愛一個地方,就會想用盡方法保護它的意思。
另一個亮點,是地主。他在67年走上前線,2019年作為地主,樂見土地賣來建購物城,反指責抗爭的年輕人激進。反殖不一定反對賣農地來建購物城,不過當日同樣有兩餐飯食,仍不昔反對殖民統治,捍衞工人權益的人,已變成指責青年有書唔讀,不識時務,真實得叫人唏噓。畢竟很多當年逃難來港的老一輩,正正是今日斥責學生不愛國的主要一群。
三、大時代下的糾結人物
我認為電影67年的部分拍得比較好,內容豐富,人物也較2019年的部分立體、有深度。而且充分顯示出時代與人的關連,人人都受時代、身邊的環境影響。振民的父親是左派愛國人士,適逢工人反對被剝削,中國大吹新中國有多民主,多尊重勞動人民,反英抗暴,回歸祖國一切是多麼必然。
家中環境較富裕,受惠於與英國人做生意而過著「少爺仔」生活的子豪,自然不明所以,亦看到只會風風火火積極參與的振民所看不見的一面,可以問出「如果新中國真的那麼好,為甚麼仍有那麼多人偷渡來港?」這條振民問不出的質疑。
而麗華被屈,只是在某一時間出現在某一地點,便被捕,更不經審判直接入獄。她一直沒參與行動,卻成為政權與抗爭者對碰之間的連帶傷害。她在獄中不願認自己沒做過的事,她從中又變成了一個抗爭者,她參與的,是另一場行動。
四、看山還是山
電影尾段,學生領袖的一段反思「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看山還是山,看水還是水」雖然是常聽到的人生體悟,但在我看來,電影用得很妙。當一個抗爭者,最初參與社會運動時理由和動力可能很簡單直接;但當面對路線之爭、運動失敗後,就會有所質疑,甚至對行動的想法都不同了。角色一航正是如此,他不只懷疑自己作為學生領袖在行動裡的決策,更懷疑自己得要躲起來消失,不願見家人,也不願見以前的戰友。
然而,有時候不是沒有對行動作反思,作質疑,而是想過後卻發現山還是山,水還是水,最後一航千思萬想,在獄中苦苦思索出的就只是「行動」兩個字。看似簡單,他不是本來就是個行動者嗎?其實當中的境界已經不同,看山還是山,反思過後,質疑過後,還是要行動。這種沉澱和反思,無疑是現在很多灰心意冷的社運朋友需要跨過的後失敗困局。
----------------
電影的人物刻劃得很好,對我而言它其實不是一套以政治為中心的電影,卻以政治之名被收窄空間,實是可悲。希望大家能多支持這班勇敢描述時代故事的電影工作者,有機會請支持他們。
不要放棄每一寸空間。它在香港上映的場次全院滿座,有中國的觀眾特意入場欣賞,也有中國網站在談論這部電影……我始終相信,愈艱難的時代,文化的角色愈大。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