碎片集(三):感性與理性
我不太喜歡感性和理性的截然二分。
「並不是說理性本身有什麼問題......」
額雖然我想這麼說,但真的有「純粹的理性」,或者「理性本身」嘛...
不管怎樣,人類對理性的使用:
認知、思考和論證
時常有問題。
我自己一直堅持的:
適當、全面地使用理性,
需要首先,對人性、社會、政治、道德等等有恰當的理解。
誰啊... 想著只看命題、邏輯推論的準確性,
用數學、物理一樣的頭腦
來推斷結論正確與否。
嗯,可是有哪些前提呢?有哪些預設呢?
價值衝突和政治議題難道是從空中生長出來的嗎
在眼前面對數學、物理的問題時,
人們可說是無心的(暫且這麼說)
可是做價值判斷時,人們一早已經有「心」;
一早已經有「自己的世界」了。
哲學中,笛卡爾可說是「理性」的代言人了;
到後來的康德和傅柯等人,分別都對理性的使用(哲學家/文化etc)做出批判
(儘管批判這個詞,在哲學中有特別的意思)
笛卡爾是近代西方哲學之父(1596-1650)
康德是西方哲學的承上啟下者(1724-1804)
傅柯是近五十年最重要的西方哲學家之一
在中國,似乎有相反的歷史進程
(儘管是個人破爛的想法)
新文化運動中提倡科學(~1915)
就個人粗淺的觀察
時至今日、一百年來,中國社會依然將「傳統」和「非理性」視作反面,
而樹立起「理性」的崇高地位。
不是說這樣的歷史進程有何問題,有何影響;
只是分析,為何「理性」在華人社會中獲得如此推崇。
「理性」亦不代表,
論證中沒有語害與謬誤。
對概念和詞語不清晰、不準確的使用
各式的論證謬誤:
訴諸無知、訴諸動機、不當二分、打稻草人......
在網路的菜市場上,一抓一大把。
我的朋友,謬誤當然也可以很「理性」,這沒有什麼問題嘛?(
話雖如此,可我們不也可以用理性,對「理性」加以分析、批判嘛?
確實如此。(這不是自打嘴巴嗎 (#`O′)
我甚至認為,我們可以講出相對客觀的道德理論
或者講得更直白一點
我們對感性的使用,對理性的使用
當然都有問題~
(要看清楚這些問題,是需要一些超越層次 meta-level 的思考的
我們要確確實實地把這些問題「看得清楚」
而不是站在二者中看似優勢的那一邊,
然後懷抱著自己「看得很清楚」的自信和傲慢
錯得一塌糊塗。
本文的用詞未必準確,看法也未必正確、恰當。
有錯誤之處,歡迎在評論區指正,和發表不同意見,謝謝大家!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