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武漢肺炎看經濟學名詞「資訊不對稱」的社會展現
期盼透過經濟學打開看世界不一樣的方式,透過政治眼光、用經濟方法看看這個不同的議題。
不僅武漢。
到我寫文章的這一刻,已有八個城市宣布關閉主要運輸通道,所有人離開當地僅剩一種方式,假使私家車通過出城關口。
瞬間,武漢新型冠狀病毒引起的肺炎,成為了全球新興話題,人數也不斷激增。
談武漢肺炎以及現況的人多,我想我無法談得比其他人或者中國的朋友們更深入,但每一次看到這個新聞的時候,心中重複冒出一個經濟學名詞「資訊不對稱」。近期中國政府以及許多國家的大動作,更引發了我想從這個角度思考。
2001 年諾貝爾經濟學獎頒發給了三位研究資訊不對稱的經濟學家,從維基百科上面可以查到所謂資訊不對稱的定義,如下。
「資訊不對稱」,簡單來說就是參與買賣的雙方,彼此擁有的資訊是不對等的,賣方優於買方,有可能買方優於賣方,在一般交易時,資訊不對稱的問題太普遍。
如果把商業之中的買賣兩造,類比政府,就很像是政府跟人民的關係。
政府與人民彼此擁有的資訊是不對等的,也可以說:「現代國家體系之中,很多時候,政府擁有的資訊都是多過人民的。」
這次的武漢肺炎事件裡面發現太多巧合,反應了國家與人民之間,還有人民彼此之間,資訊不對稱的情況以及帶來的損失。
2019 年 12 月「網路」傳出疫情
追溯最早的源頭是 2019 年 12 月底,署名為「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醫政醫管處」所發出的公告。
裡面沒有對病狀的說明,讓大家想到了心中那段不好的過往,因為沒有更多的訊息,當不知道到底怎麼了的時候,大家已經開始「往死裡去」的猜想。當年那個不好的記憶,從中國發現並擴散至其他地區的病毒、快速增加的病例以及死亡案例,再度湧上心頭。
十七年過去,網路科技發達成熟度早已大幅提升,現在政府沒有辦法做到完全的隱匿,但不管從任何角度看,好似從來也沒有講清楚過。
從 40 幾人開始,到傳出實際的數字應該已經達上千人。從來沒有官方出來證實,只看到了疑似案例的數據不斷往上升。直到 1 月 9 日完成病原核酸檢測檢測前,網路上已傳出有上百的疑似病例,且在香港、新加坡、台灣、南韓都已經發現可疑案例。
終於開始有了「武漢市」的統計數字
病原檢測確立的隔天,有了第一個死亡案例。1 月 11 日,官方機構「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發布了一段公告:
在“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病原体初步判定为新型冠状病毒之后,国家、省市专家组立即对不明原因的病毒性肺炎诊疗、监测等方案进行修订完善。武汉市卫生健康委组织对现有患者标本进行了检测,截至2020年1月10日24时,已完成病原核酸检测。国家、省市专家组对收入医院观察、治疗的患者临床表现、流行病学史、实验室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研判,初步诊断有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病例41例,其中已出院2例、重症7例、死亡1例,其余患者病情稳定。所有密切接触者739人,其中医务人员419人,均已接受医学观察,没有发现相关病例。
這是目前我能夠找到最早確認的人數,比之前官方發佈的疑似 41 可疑案例,不多不少就是剛剛好一樣的數字,只是公布了更詳細的治療結果。之後的幾天,官方每天也都更新《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情况通报》,確診人數沒有增加,直到五天(1/16)之後,當天官方報告中,表示出現了第二個死亡案例。
國家隊接手後數字大幅攀升
日子又過了幾天,武漢市發表 1 月 18 日至 1 月 19 日二日新增了 136 例的消息,以及 1 月 20 日單日新增 60 例後,國家隊終於出來接手所有的匯報的工作,把原本單市(武漢)的統計,擴及到了全中國境內以及同步納入境外的統計數字。
下圖整理了上述兩個官方資料來源,可以發現從官方接手後的數字,因為納入武漢以外的地區,全中國的「確診人數」開始出現一個幅度較大的成長。
武漢與周邊城市陸續「封城」
除了數字上面以外,政策上面更是不斷積極的出爐,在一個一千一百萬人口的城市,首先施行了一個可能是令自由社會匪夷所思的政策,叫做「封城」。
目前施行的封城,是打所有公共運輸全部停止,阻斷空路與陸路(鐵、公路)運輸,期盼能夠終止大規模的人口移動,根據媒體報導,目前唯一離開武漢的方法,就是透過私家車由公路經過檢查站後離開。
以上就是我觀察到目前事件的發展狀態,在裡面其實不僅僅只是數據、政策等等而已,其中蘊含了超級多的「恐慌」存在。
在近代國家體制中,人們已經很習慣相信統治當局理應知道真相,這樣的相信,加深了民眾這波的恐慌感。
長期以來中國累積出來,使人不自覺產生的刻板印象。沒有人相信現在的數字是對的,不管是中國境內的國民,還是外部的所有人,都對這個數字的真實性抱持高度懷疑。因為不了解,所以這樣的恐慌感就在人的心中茁壯了起來。
這個就是為什麼不斷令我想起「資訊不對稱」。
大家直觀地認為:「政府一定隱瞞了什麼。」連帶想著:「一定是因為真相太可怕,可怕到政府不敢公布,以保證政治局勢的穩定。」
由上面觀察到的進程來看,又加上近期在確診人數的大轉折,會得到這樣的推論成立一點也不為過。
環顧近期中國當局,很多時候都是被民間的訊息或者做法搶先,隨後才跟上近一步的措施,這一次看起來,也很像是守到最後一刻,發現訊息守不住了,才逐漸將疫情升溫,並由國家隊接手。
大家已經習慣相信政府的全知全能,或者被「如果政府都不知道,我怎麼可能會知道」的慣性思維帶著走了,即使理性上知道,新型病毒是從未出現過的,政府必然也還在學習的歷程當中,但情緒上還是會產生如是的恐慌以及被隱瞞的忿忿不平。
除了政府之外,更值得探討的是人與人之間的資訊不對稱。
從台灣來看,目前已經有一個確診案例,整個背景過程更引起廣泛的討論。因為當事人是知道自己可能發病之後,仍如規劃返鄉(回台灣),正是一場資訊不對稱下所產生「道德風險」的展現。
「道德風險」是在「事後」(契約簽訂或交易完成後)因交易雙方握有不同程度之資訊而存在資訊不對稱,資訊相對充份之ㄧ方為追求自身利益極大下作出損害另一方之作為。
一個已經生病的人,造成了輿論兩邊壓力。很多人都說,自己都知道生病,也知道這次可能是新型的冠狀病毒,也知道很危險,為什麼還要回台灣,還要離開武漢等。
大家覺得,你沒有和盤托出自己的情況,資訊並沒有被完全揭露的情況之下,這樣的道德風險,讓大家思考到了「欺騙」的感覺,還害了很多不同的素昧平生的人跟你要一起分擔這個風險,產生一樣不安的情緒。
不僅僅只是這一例,還有其他新聞也顯示有中國人透過「退燒」的舉措,抵達了其他國家。
那些並沒有擁有資訊—有一個發燒的人正前往我的地區—的人,感受到利益被剝奪,這也是為什麼輿論群起,甚或有些人認為根本就是蓄意帶著病毒回來或前往我住的地方。
即使客觀上來看,這次的冠狀病毒如此「新型」,且被發現時間不到一個月,資訊不對稱是難以避免的。除了我們跟當事人的資訊外,當事人跟疾病的資訊也是不透明的。沒有人有辦法正確判斷是否已經確診,更遑論要意識到將會對社區帶來極大的危害。
即使全球醫學、防疫專家的世界衛生組織(WHO)對新型的疾病,都仍在持續對研究以及不斷進化的說法,一味的要求中國提供更的先進的說法,無疑是緣木求魚,甚或真的資訊只有公佈出來的那樣,只是取信度極低。
從這樣的情況以及資訊下,要對個人要求完全的透明坦白,其實也非常困難,更何況還加上了要克服人性脆弱的一面,更顯得難上加難。
那究竟資訊不對稱的現狀該如何解決?
在這樣的情況之下,政府勢必應當扮演多一點的角色。盡全力的去弭平「資訊的隔閡」,降低資訊不對稱的可能性。即使現代政府能夠約束公民的手段,多為罰則、少用獎勵。但至少先做了,可以適度地控制議題的不當擴散。
2019 年 12 月 31 日中國政府即針對當局認定的「造謠者」行動,看似正常的舉措,卻仍引起了民憤。許多人憶起當年 SARS 事件,認為當局的闢謠手段,其實是在掩蓋更大的實情,甚至很擔心未來的走向將會歷史重演。
以往面對這一套經濟學的議題,政府的角色其實是重大的,因為現代社會當中,透過公部門的力量去解決是強而有力的途徑,但受限於中國政府特殊的形象,武漢肺炎疫情的資訊不對稱,勢必不能單靠政府部門的力量。
拜網路發達之賜,各地的平台興起,自媒體以及獨立媒體的興盛,提供了更多直接的管道,意謂「資訊量」不斷的成長,龐大的資訊量,將有助於使資訊不對稱的程度降低,隨著資訊不斷堆疊,一方面讓大家有更多機會接觸到真相,另外一方面也會迫使政府不得不出面。
不論是要出面闢謠或者是被迫公開已知的訊息,都會再重新整理過一次資訊流,如同武漢市衛生健康委員會在 1 月 10 日,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在 1 月 21 日接手訊息發佈管道,都會讓我們更有機會趨近真相。
另外一方面,當國際社會的關注以及各國媒體的報導,在非政治的議題上面也非常適合發揮效果。因為生命是普世共同的議題,疾病也不牽涉價值判斷的二元對立。重點在維持了熱度,使訊息的傳輸不至於中斷,只要訊息沒有中斷,就會有持續深掘真相的機會。
雖然趨近真相不必然我們會得到百分之百的透明,但至少我們越來越近。
最後要提醒大家,當你覺得資訊過量的時候,要時時跟自己說,其中必有部分不夠真確,如同日本著名的漫畫名偵探柯南所說:「真相之有一個。」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2019新型冠狀病毒》,https://zh.wikipedia.org/wiki/2019新型冠狀病毒
2. 新唐人電視台,https://www.ntdtv.com/b5/2020/01/21/a102757185.html
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4. 武汉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