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214《史記》卷七〈項羽本紀〉35:項羽,阻礙歷史發展的男人?

鱷魚把拔
·
·
IPFS
·
項羽是因為違反歷史潮流而敗亡?

──────────原文──────────

太史公曰: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羽豈其苗裔邪?何興之暴也?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蠭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分裂天下而封王侯,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怨王侯叛己,難矣。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翻譯──────────

太史公說:我聽周生說:「舜是個眼睛裡有兩個瞳孔的人」,又聽說項羽也是眼睛裡兩個瞳孔的人(吾聞之周生曰:「舜目蓋重瞳子」,又聞項羽亦重瞳子)。項羽難道是舜的後代嗎(羽豈其苗裔邪)?不然他的發跡怎麼會那麼突然呢(何興之暴也)!秦朝弄亂了它的政令,陳涉首先發難,各路豪傑蜂擁而起,你爭我奪,數也數不清(夫秦失其政,陳涉首難,豪傑蠭起,相與并爭,不可勝數)。然而項羽並沒有什麼權柄可以憑藉,他是趁秦末大亂之勢興起於民間(然羽非有尺寸,乘勢起隴畝之中),只花了三年的時間,就率領原戰國時的齊、趙、韓、魏、燕五國諸侯滅掉了秦朝(三年,遂將五諸侯滅秦),接著劃分天下土地,封王封侯(分裂天下而封王侯),當時的政令全都由項羽發出,自號為「霸王」(政由羽出,號為霸王),他的權位雖然沒能保持長久,但近古以來像他這樣的人物還真不曾有過啊(位雖不終,近古以來未嘗有也)。至於項羽捨棄關中之地,思念楚國建都彭城,放逐義帝,自立為王(及羽背關懷楚,放逐義帝而自立),接著又埋怨諸侯背叛自己,想成大事可就難了(怨王侯叛己,難矣)。他自誇戰功,竭力施展個人的聰明,卻不肯師法古人(自矜功伐,奮其私智而不師古),認為霸王的功業,要靠武力征伐諸侯治理天下(謂霸王之業,欲以力征經營天下),結果在五年之間終於丟了國家,身死東城,仍不覺悟,也不自責,實在是太錯誤了(五年,卒亡其國,身死東城,尚不覺寤,而不自責,過矣)。而他竟然拿「上天要滅亡我,不是我用兵的過錯」這句話來自我解脫,難道不荒謬嗎(乃引「天亡我,非用兵之罪也」,豈不謬哉)?

─────────解說與心得─────────

每每提起司馬遷所撰寫的《史記》時,一定都會提到兩卷不符合「定義」的篇章,其一就是沒有當上「帝王」的項羽,卻被列入「本紀」當中;其二則是沒有被「封侯」的孔子,卻被列入「世家」裡面。

然而,為何項羽能列入本紀?主要是因為在這場秦末漢初的反秦運動中,除了號召大夥抗秦的楚懷王之外,項羽其實才是這段時間裡的真正的「領導人」。不僅力抗秦國大將章邯的軍隊,甚至還能對整個天下進行重新分封。因此,如果以「本紀」是要用來記錄那個時代的領導人來看,項羽列入本紀是非常貼切的。

然而,項羽為何會成為這個時代的掌權者呢?在這段「太史公曰」裡,司馬遷也對項羽的突然崛起,感到不可思議。畢竟,如果說項羽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代,但當時還有更多六國後裔,所以「貴族身份」並不是項羽能崛起的關鍵。

關於項羽為何能突然崛起,司馬遷為我們留下了一個有趣的紀錄,也就是項羽是傳說中的「重瞳子」。這種外型上的不一樣,讓人會以為這與項羽的崛起有關。但其實以今日的醫學來看,這就是所謂的「多瞳症」患者。查了相關資料後發現,這種「多瞳」並不影響視力,但在「視覺上」應該確實會令人有此人「異於常人」的印象。不過,項羽是因為重瞳而崛起嗎?我想應該與這點無關。關鍵應該在於項羽的領軍作戰能力才對!畢竟,當年秦帝國橫掃六國完成一統後,曾沒收天下兵器,因此當年陳勝吳廣只能「揭竿而起」。不過,這種兵器上的優勢,終究因反秦人數過多於消逝。此時,秦國的章邯率領二十萬大軍,面對前陣子勢如破竹的反秦聯軍,竟能一一擊破,可見秦帝國在軍力上仍占有一定的優勢。

然而,項羽在「破釜沉舟」的決心下,打敗了讓反秦聯軍聞風喪膽的章邯軍隊,更可看出項羽具備優異的領兵能力。因此,關於項羽為何崛起,我認為關鍵是項羽的領兵能力,而非重瞳的緣故。

再者,提起項羽,令後人感到惋惜的莫過於他最終竟然敗給了屢戰屢敗的劉邦。為何項羽會暴起暴落?司馬遷告訴我們,原因應該出在項羽背棄了楚懷王,加上任意分封、得罪各地諸侯,並且自以為能繼續憑藉武力壓制天下諸侯,最終才因此落敗。因此,關於項羽的罪過,我們總會讓為項羽進行「分封」,大開歷史倒車,才會被時代所淘汰。數年前的我也曾經認為,即使項羽在鴻門宴上殺了劉邦,他這般隨意分封,一定仍會引起「另一個劉邦」反對,最終還是會滅亡的。

時過境遷,今日的我卻覺得項羽真的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嗎?倘若沒有項羽的再次分封,按照當時楚懷王的分封模式,應該會讓原先的六國一一恢復,進而讓天下回到戰國時的模樣。項羽的任意分封雖然引起各地諸侯的不滿,但不再繼續按照血統來分封的項羽,為日後的郡縣制仍起了「催化劑」的效果。因為,項羽不按血統的分封,才讓各地繼續征戰不已。最終,一個毫無血統可言的劉邦擊潰項羽,但劉邦並沒有延續楚懷王的按照血統分封模式,而是遵循著項羽不理會血統的原則,將天下部分地區進行分封,剩餘地區施行郡縣,而造就了日後的大漢王朝。由此可見,項羽在「不依照血統進行分封」這點,不僅不是開歷史倒車,而是加速歷史的推進。

可惜的是,項羽依舊太依賴自己的軍事力量,加上屢屢「屠城」甚至大規模「坑殺」俘虜的情況下,推翻暴秦的項羽,其實早已成為「暴秦第二」。因此,在垓下遭到重重包圍之際,即使他殺出重圍,追隨他的人依舊越來越少。可見,項羽在秦末漢初的人民支持率並不高。然而,為何這位在烏江自刎的項羽,後來反而成為人們心中的英雄呢?我想,或許是漢王朝統治下,人民生活並沒有特別好,加上司馬遷本人受到漢王朝的迫害,才導致項羽的形象慢慢提高,進而出現許多惋惜的聲音。

沒想到加入了「時間」這個維度,更讓我們清楚項羽這個人的一生,經過這三十多天的研讀,也讓我對項羽更加了解,接下來,就讓我繼續往下一卷〈高祖本紀〉邁進吧!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