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为历史版本和 IPFS 入口查阅区,回到作品页
寶成
IPFS 指纹 这是什么

作品指纹

區塊鏈與文化近用:勇於嘗試新科技的三明治工(下)

寶成
·
·
當我們前往美術館實體看展時,無障礙空間就是一種代表性措施。但物理空間的無障礙還不夠,本文提到的易讀試圖減少書寫時難以理解的遣詞用字,提升多數人的閱讀體驗,移除「資訊障礙」。區塊鏈也試圖移除欣賞藝術品時的障礙,一種資本造成的「資格障礙」。

進入區塊鏈的三明治工 ── 兼談一種獨特的文風

謝若琳能夠把文化近用的精神與做法引入冷僻的區塊鏈藝術,是因為她在這個領域已經有豐富的經驗。

【謝若琳在 fxhash 上的局部收藏】

2021 年夏天,謝若琳參加了筆者「絕命藝師」第一季的工作坊線上講座,此前她已聽過王新仁(她的研究所同學)宣教式地推廣非同質化代幣。同年下半起,她花了許多心思收藏藝術 NFT,在 Volume DAO 社群中,藏品以「有進無出」聞名。這代表無論市場好壞,從不掛賣作品;在投機套利的短波市場上,這是相當罕見的。此外,謝若琳的收藏風格也頗獨特:以生成藝術為例,只要作品是她喜歡的,便會針對以桃紅色、粉色系或紫色為基調的版次來購藏。

於是 2022 年起,我們看到,三明治工年年都有使用非同質化代幣的專案。這年的農曆新年前,在 FAB DAO(主要是黃豆泥)的協助下,謝若琳親自在 akaSwap 上架了「大小賀卡」系列。賀卡上的字跡來自樂山教養院的院生。購藏的機制是:小賀卡共六張,每張版數較多(最多版數為 169 版,最少版數為 75 版),大賀卡同樣有六張,每張版數較少(最多版數為 24 版,最少版數只有 6 版),有買小賀卡的藏家才能獲得大賀卡的空投。在 1 月的最後一星期,謝若琳每天忙於上架的工作,深怕出錯,直言:「第一次上架好緊張,快沒辦法好好過年了!」這些賀卡都是可以用滑鼠或螢幕觸控的 3D 卡牌,小巧精緻。

【akaSwap 上「大小賀卡」的發行(局部)】

這年 5 月至 8 月,另一檔有趣的展覽出現了,舉牌天團和三明治工共同策畫,展出地點在新富町文化市場。如果「大小賀卡」是直接以 NFT 為媒材的例行賀歲活動,這場名為「緣宇宙」的展覽,則是三明治工第一次在策展論述中明確提到 NFT 和相關術語,值得全篇引用:

搭上元宇宙,一起緣宇宙

今天的我們,實踐星際移民,鋪設星際網路,購買虛擬貨幣,搶進虛擬土地,似乎打開行動裝置,就能擁有一切都來不及,卻又隨時能接上的各種連結。身處無限擴張與內捲的多緣宇宙,可以透過虛擬貨幣線上救災或一夜暴富,可以透過星際網路抵禦侵略或監控一切,人與人之間的連結該如何重新定位與想像?

2022 年的舉牌天團,除了創作舉牌,也將透過發行 NFT,舉辦城市野餐等計畫,打開社會倡議的各種可能性。以宇宙為尺度想像社會關係,以便當為載體生成社會連結,探索贊助者,助人者與受助者之間的無盡可能。邀請你前來,挑撥無人問津的電話線,穿越耐人尋味的三色豆,一起接通無邊無際的緣宇宙。

在階梯式的展間中,我們看到實體便當蓋印著無家者和志工們席綠地而坐、夾飯菜共餐的照片,還有他們寫下的文字心聲。

一旁的燈箱,則展出了「便當衛星」的不同角度局部畫面。作為素材,這些畫面可以連結到「Bento City_SSS_Bento Satellite 便當城某某某_便當衛星」這個三明治工跟非營利團體組織「浪人食堂」合作的 NFT:133 版的非同質化代幣在 8 月初被鑄造出來,畫面是便當組成的衛星正漂浮著,各種食材如肉類和蔬菜穿梭周圍,包括令不少台灣人髮指的三色豆。同樣透過滑鼠或螢幕觸控,我們可在縮放游移中,同便當衛星在深邃無垠的宇宙中旅行。

【「便當衛星」橫幅 NFT,畫面是動態可互動的】

“某些時候,我們做的某件事,會為某處的某些人生成某些機會。”——便當城・某某某

首發・便當衛星

一顆由台灣發射的由便當盒製成的衛星,將穿越緣宇宙,降落在便當城。

便當城是一個由便當組成的無邊界城市,其動能來自於贊助者、社會工作者和受助者的關係。在城內,你可以欣賞到由不同菜色組成的景觀。

李萬鏗建構了一個烏有之鄉,將便當一次吃完的特性套用至衛星,幻化出一個個當日執行完任務就被投放給使用者 ── 漂泊的、即使一份便當也相當珍惜的無家者 ── 的「便當衛星」,版本及型號各異,就看「緣」分如何、拿到什麼。

負責大部分展覽文字的李萬鏗,除了擅長發掘事物間的關聯,用諧音使其彼此牽引之外,語調中更混雜著一派詼諧與鬆弛,帶點隱晦的反諷;我們不會輕易知道「元宇宙」和「虛擬貨幣」等時髦字眼從他口中說出來是好是壞,界線的模糊讓人莞爾。奇趣的文風跟簡白的易讀並列,形成三明治工特有的文字風景。

當我問李萬鏗,這樣的風格如何跟強調服務、滿足社會功能的易讀連結時,他表示,「兩者確實不同,但在精神上,我的文字應該也是一種『易讀』吧,因為意象完全來自一般人的生活。」的確,在三明治工的策展論述中,我們看不太到當代藝術的議題和相應的理論名詞。

我好奇,如果易讀的對象主要是心智障礙者(所以需要特別好理解的文字),那麼能夠感受李萬鏗文字樂趣的,會不會主要是肢體障礙者(在理解力上不太有障礙)?他想了想,儘管在第一時間表示同意,隨後卻說:「也許最終的差異來自他們的生活經驗,不是『身』和『心』的差別。」一旁的謝若琳聽了也表贊成。我看到自己的偏見:誰說心智障礙者和肢體障礙者之間不能有共同的生活經驗,產生類似的感動?拉近他們之間(身 ─ 心障礙者)和我們之間(障礙者 ─ 非障礙者)的生活經驗,難道不正是追求的目標嗎?

文化近用和區塊鏈的對視

繼「大小賀卡」之後,2023 年和 2024 年的農曆新年,三明治工也鑄造了兔年和龍年的非同質化代幣(兔年另有掃描 QR Code 就可以看到 AR 內容的紅包);同樣跟樂山教養院合作,成果也屬 3D 可互動的款式。

這些專案被收藏的成果如何呢?坦白講,鑄造份額除了首發的「大小賀卡」之外,往往沒有被購買完,而且揆諸藏家名單,往往是社群中對區塊鏈操作相對熟稔的人。嚴格來說,障礙圈尚未認識到區塊鏈這項新技術的實質意義,遑論親自操作;願意跟三明治工合作的樂山教養院,固然授權青年們創作的圖文,卻主要靠著對三明治工的長期信任才參與專案。

不過反過來看,就像我們在「台北生成現場」透過三明治工認識非視覺導覽和易讀手冊一樣,區塊鏈這端 ── 以 akaSwap、Tezos、FAB DAO、Volume DAO 幾個重疊性極高的組織和社群為例 ── 倒是瞭解了三明治工的關懷,進而是過往與之合作過的單位,因此仍有成果。

我們常說,區塊鏈能幫助數位原生藝術找到自己的載體,進而為「數位性」取得正當的、獨立的基礎。不過另一方面,區塊鏈或許也恢復了藝術的本質。傳統上,一件作品(好比一幅畫)被收藏後,如果不是藏家願意公開或借展,可能從此不見天日,完全符合字面意義的「收而後『藏』」。區塊鏈的特色是:即便作品進到持有者的錢包、真實地歸其擁有,藏家之外的任何人還是可以在鏈上、在 Web3 的網站或平台上持續欣賞。換句話說,就算藝術品幾經買賣和收藏,這些行為又高度倚賴資本(無論是金錢的、訊息的還是文化的),仍然無損其公共性。我們可以說它改變了藝術購藏的型態,但若藝術本來就是公共的,那麼區塊鏈只是使其「校正回歸」,廓清事情的本貌 ── 這是筆者跟羅仕東討論的結果。

【akaSwap 開發的虛擬展間 akaVerse,作品不只被購藏,還能以 3D 形式開放欣賞】

這樣看來,區塊鏈的特色是否也能納入文化近用的範圍,成為子領域呢?文化近用試圖移除大家接觸文化時的障礙;當我們前往美術館實體看展時,無障礙空間就是一種代表性措施。但物理空間的無障礙還不夠,本文提到的易讀試圖減少書寫時難以理解的遣詞用字,提升多數人的閱讀體驗,移除「資訊障礙」。區塊鏈也試圖移除欣賞藝術品時的障礙,一種資本造成的「資格障礙」。在這種情況下,如果沒有足夠的資本來購藏,我們還是可以欣賞;如果已經購藏了,還是會因為區塊鏈的特色,使大眾能夠欣賞自己擁有的作品。如此看來,這應該也是一種「數位網路的文化近用」

小結

有別於本系列文關注的 FAB DAOakaSwap,三明治工不是一個把非同質化代幣和區塊鏈當作焦點的組織。他們固然用 NFT 豐富了自己的展覽內容,筆者卻不能暴力地只談論這方面。事實上,正是在努力認識他們的文字風景 ──「易讀」和「萬鏗流」(暫時這麼稱呼吧)── 和文化近用的關懷後,才找到另一種尺度來證明區塊鏈的公共性和解放性,也就是一種對數位資訊的「無障礙」追求。

三明治工給我們的教益不只如此。訪談過程中,我好奇未來他們還想應用什麼新科技。李萬鏗馬上提到 VR:「如果走在路上,可以因為戴上頭顯而看到一片花草森林,對障礙者來說會是非常有趣的體驗。」他毫不避諱地接著指出,「這會比用手機領取和觀看 NFT 直觀很多。」我們由此再次看到 akaSwap 的苦心:要人們進入 Web3 的世界,只能從良好而輕鬆的體驗下手。

【Good Job! Center 發行的 NFT】

大膽接觸新科技的三明治工是獨特的,而放眼世界,他們卻不是唯一的。發行「好狗紙偶」的 Good Job! Center,同樣勇於嘗試,也曾以障礙者繪製的素材製作過 NFT。三明治工創立之初,就曾拜訪他們;去年底,雙方更再次於國美館「博物館與心智障礙者:共融藝術實踐論壇暨工作坊」交流彼此經驗。

有趣的是,Good Job! Center NFT 的設計者之一 Toshi,也跟 Volume DAO 的成員有幾面之緣。我們在去年八月底澀谷的 CCBT(Civic Creative Base Tokyo,東京公民創意基地)一同帶領工作坊成員認識 NFT 與 DAO。此外,謝若琳、我和 FAB DAO 的幾位夥伴今年初組隊前往的山古志村(Yamakoshi Village),以發行「錦鯉 NFT」進行「地域振興」(即台灣的「地方創生」)聞名全球,該 NFT 的操刀者之一同樣是 Toshi。世界之大,值得更多開展與相遇。

藝術、公益、科技、設計,跨領域的、跨國界的,線上的、線下的,人際連結、電纜網絡,各種新事物混雜著、交織著持續發生,而李萬鏗和謝若琳經營的三明治工為我們具現了這一切。

(完)

回頭閱讀「區塊鏈與文化近用:勇於嘗試新科技的三明治工(上)」

*本文獲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 2022 年「現象書寫-視覺藝評」補助

CC BY-NC-ND 4.0 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