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匡雜思

昨天下午收到倪匡離開地球的消息,雖然早有心理準備(他年事已高,被各種病症纏繞),但心裡仍然有一份不捨之情,畢竟我大半生人看過最多的小說文字都出自他的手筆,而這位智者的為人也實在太可愛。
衛斯理和原振俠系列我全套看過不止一次,部份故事(如《神仙》、《追龍》)我翻看過多次,亞洲之鷹羅開系列我全套看過一次,女黑俠木蘭花系列我只看了半套,其他系列(如浪子高達、年輕人與公主)則未有涉獵。
昨天網上自然被倪匡洗版(難免分薄了對同日逝世的羅啟銳的關注),我發覺新聞報導介紹倪老生平時主要提到:
- 他是著名科幻小說作家。
- 他的兒子是倪震,媳婦是周慧敏。
- 他一生反共。
我一看這些報導就有種感覺,若非因為倪匡至死不渝的反共言論,這一代的年輕人大概都對他認識不多。果然隨後我在臉書見到,大多數人只談論由他的小說改編成的電影或電視劇(如許冠傑的《衛斯理傳奇》、黎明的《原振俠》),少有人對原著小說如數家珍。但我認為,要了解倪匡的「元宇宙」,必須細讀其原著小說,閱後會獲益良多。
也許有人會想,倪匡的科幻小說大多書成於幾十年前,現在已是科技發展一日千里的廿一世紀,他的小說該過時了吧?我不同意。我認為倪匡的科幻小說,至今仍然值得閱讀,理由有3點。
1. 他的科幻小說幻多於科,想像力遠超時代,有不少奇思妙想仍然很有啟發性。
2. 他的文字很有吸引讀者看下去的興致,是學習寫作的上佳參考。
3. 他筆下的人物,揭露人性的陰暗面,穿透世間各種險惡。
有評論說倪匡一生反共,頗有風骨。我不以為然。以倪老的遊戲人間性格,聽到別人說他「有風骨」,該會「哈哈哈哈」一笑置之。他反共,並不表示他想當民主鬥士,只是因為他看透人性,而又選擇忠於自己,就如寧願笑傲江湖的令孤冲。
倪匡不如心思太多的查良鏞(寫作以外,又要辦報,又要從政),一生人不好名不逐權,只為求財過好生活而不斷寫作。昔日自由的香港讓他一展所長,又賺得豐衣足食,他就不屑為了得到更多而出賣自我,不像晚節不保而媚共的查良鏞與黃霑。
倪匡深知中共泯滅人性,也肯定香港劫數難逃,基於「惹不起,還躲不起嗎?」原則(出自《只限老友》),他在九十年代移民,到晚年才回港,但仍然灑脫做人。
記得倪匡回港後某次接受訪問,主持人(好像是王貽興)問他希望後世的人怎樣評價他的小說,他想也不想就答:「睇過咪算囉。」這份瀟灑,簡直可以跟黃子華那句「係咩?碰!」(出自《秋前算帳》)齊名!
一代印度靈性大師奧修(Osho),他的墓誌上寫著這幾句話:
從未出生
從未死去
只是在1931年12月11日至1990年1月19日間
拜訪了這個地球
我想,這樣的墓誌也很適合倪老爺子,只需把日子改換。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