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49|網球天王費德勒給畢業生的 3 個人生建議

閱讀筆耕
·
·
IPFS
·
每一分你都當成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去拚,但不論那分是成功是失敗,一旦那分過去了,就過去了。這樣你才能把自己從過去解放出來, 再次全心全意投入到下一分當中。

嗨!我是本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的主編雨果.Hugo,目前和閱讀筆耕每雙週輪值一次編輯,帶你一起回顧本週精選文章(每週一上午 6 點派報)。也歡迎大家一起來「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即時交流。

  • 訂閱【創作者經濟 IMO】電子報,每週一上午六點迎接創作美好時光。

  • 電子報是以 Heptabase 編輯,免費試用 7 天,和我們一起寫下 IMO。

  • 瓦基「卡片盒筆記實戰課」從靈感捕捉到高效產出的知識管理系統,使用我們的折扣碼「IMOYU92」,額外享 92 折優惠!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網球天王費德勒給畢業生的 3 個人生建議

這份電子報每週精選數則「Matters 創作者經濟討論區」的交流,鼓勵大家踴躍說出自己的觀點,所以取「IMO」(In My Opinion)作為名稱中的一部分。 我們關注各種對「創作者經濟」有益的各種話題,例如創作技巧(不侷限於寫作)、心態及習慣養成、閱聽方法(輸入)、筆記方法(輸出)、文案、SEO、社群經營、數位行銷、數據分析、不同創作平台比較⋯⋯終而實現創作有價,結成「創作者經濟」的果實。

這個月底——6/25 和 6/29 晚上 8 點——【創作者經濟 IMO】與公益讀書會聯名舉辦兩場「2024 年第 2 季說書摩天輪」活動,歡迎大家一起搭上說書摩天輪,找回對書籍最純粹的樂趣。

對了,在過程中請不用特別設立學習的目標甚至抄寫筆記,你只需要沈浸在說書摩天輪運轉過程中,帶你上升到不同高度、角度體驗每一處景色。

你可能不會帶走任何的收穫,不過如果好玩算是收穫的話,那應該就是一種收穫了吧!

報名請加雨果 LINE ID:hugohuang1 私訊告知,謝謝!

【2024 年第二季說書摩天輪】6 月 25 日場次
【2024 年第二季說書摩天輪】6 月 29 日場次

本週焦點

🔸 強化人文精神,台大醫學系 115 學年申請入學不參採英文改採社會
🔸 網球天王費德勒給畢業生的 3 個人生建議
🔸 重新學習「如何閱讀」,牛人都在用的 25 個閱讀心法
🔸 和判斷信源邏輯類似,看他的收入來源
🔸 社群媒體上的回音室效應:強化支持還是加深分歧?
🔹 隱私危機!談 Apple Intelligence 的潛在風險
🔹 生活| 不敢跟朋友聊政治及立場
🔧 提高英語能力的每日自學計畫
🔧 流程圖的基本圖示介紹、範例與實際應用
🌍 Tether 執行長 : Bitcoin 是唯一的去中心化貨幣
🌍 大多數名人 Meme 都歸零了,為何 Iggy Azalea 的 $MOTHER 卻成功了?


❏ 強化人文精神,台大醫學系 115 學年申請入學不參採英文改採社會 from 聯合新聞網

醫學系也評估,歷年來入學生英文能力均佳,高中階段詞彙、語法甚至翻譯寫作程度優異,且入學後還有大一必修英文、進階英文等門檻,因此學系可說不擔心學生能力,但還需強化學生人文精神。

雨果・Hugo 🙋 IMO:修改計分科目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雖然對於台大醫學系的學生來說,社會科取得滿級分並不是難事,但台大醫學系改變計分篩選方式仍具有指標性的意義。

當社會科成為進入窄門的必要條件,學校自然放更多心力在社會人文的教育上,「輕人文重理工」的趨勢會逐漸有所改變,盼此舉能讓醫界未來培養出更多具有史懷哲精神的良醫。


❏ 網球天王費德勒給畢業生的 3 個人生建議 from 關鍵評論網

註:中譯演講逐字原文

▍毫不費力是個神話
有很多種方式來定義天賦,而多數時候,天賦不是與生俱來(gift),而是在於意志力(grit)。在網球比賽中,出色的正手和速度可以稱為天才,但紀律、耐心也是一種才能。
 
▍就只是 1 分
「當這 1 分結束後,它就是過去式。」費德勒說,「這種心態非常重要,因為它可讓你帶著強度、清晰度和專注力,全心投入下 1 分⋯⋯以及之後的下 1 分。」
 
▍生活比球場更大
「網球給了我很多回憶」,費德勒說,但場外的經驗,他去過的地方、能回饋社會的平台、以及一路上遇到的人,也帶給他繼續前行的養分。

雨果・Hugo 🙋 IMO:不為打翻的牛奶哭泣

雖然費德勒笑稱自己只有完成國中學歷,但他縱橫網壇 24 年,經歷過無數場重量級國際賽事中所醞釀出的人生智慧,絕對可以讓大學生運用在未來充滿荊棘的人生道路上。

我最喜歡費德勒第二個人生建議「就只是 1 分」,這讓我聯想到「不要為打翻的牛奶哭泣」。我們難免會遇到挫敗,多數人會因此停下腳步,怨嘆自己運氣很差,不受老天爺眷顧;然而,時間仍繼續前進,就算拿一百萬重金去換,也不會為你停下來一秒鐘。此時調適好心態,過去的就讓它過去,專注在下一次可以創造改變的時刻,這是非常深厚的人生智慧。
 

閱讀筆耕 🙋 IMO:長期、一致性的價值交付

引述校方(達特茅斯學院)對這場「費德勒給畢業生演講」文字記錄裡的一段:

Federer’s second lesson: perfection is impossible. “In the 1526 singles matches I played in my career, I won almost 80% of those matches.” Yet he won only 54% of the points he played. 

完美是不可能的!費德勒說:「在我職業生涯中參加的 1526 場單打比賽中,我贏了接近 80% 的比賽。」然而,他實際上只贏得了 54% 的得分。

這裡的 54% 指的是費德勒平均每場比賽的得分(Total Points Won,TPW)佔比。TPW 是評估選手整體表現的一個重要指標,因為它反映了選手在比賽中贏得的實際分數,而不僅僅是勝負結果。
資料來源:tennisabstract.com

如果只交手單一回合,費德勒的生涯平均得分率是 54.1%,這個勝率看似平凡無奇。

但就像球王所說的,「紀律、耐心也是一種才能」,他一次又一次、穩定地輸出這 54.1% 的「價值交付」,長期疊加起來就可觀,最終帶來巨大成果。

我們生活中的方方面面(投資、寫作、運動⋯⋯)都可以培養這樣的心態。


❏ 重新學習「如何閱讀」,牛人都在用的 25 個閱讀心法 by 多米

閱讀筆耕 🙋 IMO:6 大概念

以下為這些閱讀心法收束成 6 大概念,重新排列後展示,協助大家更好地品味:

▍為何要讀書?讀書的好處?

1. 讀書是低成本獲得他人經驗的手段:突破了個體的「體驗」或者「試錯」的局限。

2. 楊絳先生曾告誡年輕人說:「你的問題主要在於讀書不多,而想得太多。」在那麼長的歷史中,總有人比你聰明,並且已經針對這問題給出明確解答了。

3. 書籍是人類現今「知識濃縮度」最高的產物。 

▍怎麼挑書?

4. 當你有自己的讀書志向,你就對別人的書單不感興趣了。

5. 看書最關鍵的就是挑書。書的數量根本不重要,如果要搞懂一個領域的話,你所需要看的經典書也不會超過 50 本,根本不用看到上千本之多。

6. 挑書最簡單的邏輯就是選擇:著名出版社出版的、再版次數多的、重印次數多的、符合這類書的文末參考目錄,順著這目錄找出這作者推薦的其他作者書。

7. 當一個人剛入門,無法判斷優劣的時候,一旦把旁門左道的內容當作主流的來讀,品位就很難提高了。

13. 別人的書單對你沒什麼用。你自己要讀什麼書,那是你自己的事。 

▍關於「閱讀速度」的迷思

8. 從來就沒有所謂的「閱讀速度」,只有「理解速度」。

9. 看書快只是假象,從根本上來說,是取決於這個人以前讀過多少書。

10. 任何人在最開始看書時一定都是以「精讀」為主。最一開始接觸新觀念的時候,一定都是看得很慢很慢,三不五時都要停下來思考的。

11. 如果是使用速讀方法來學習,雖然乍看之下閱讀速度很快,能看很多書,但代價就是理解程度不高。

20. 讀書如果貪多貪速,最後就相當於一本都沒有讀。《納瓦爾寶典》說道:「不要比誰讀書更快。書越好,你越要慢慢閱讀、慢慢吸收。」

23. 看書高效的方法,是每天都看。曾國藩說:「我們每個人治學,就只選一樣,但一定是每天都不能斷的。」 

▍系統性閱讀(見樹也見林)

12. 真正好的學習方式,並不是看 100 本那個領域的書。而是直接找 10 本經典書看,各讀 3 次,一字不漏看完,去理解背後的底層邏輯。

14. 只讀一本是讀不會的,一定是系統的讀,參照相關的書去讀。

15. 讀書就是讀人,對重要的人,要讀完他的全集,還要讀他的傳記。

22. 先閱讀章節結構,了解概念。拿來一本書,不應該是抓起來就從第一個字開始讀。 

▍重複閱讀

17. 每一本書必須讀完且重複讀。能做到這點,已經可以擊敗 99% 的人了。

18. 重複看、重複看、重複看。在不同的時間,不同的地點,不同的人生處境下重複讀,好書每次給你的東西是不一樣的。

19. 人讀書本來就只能讀懂他本來就懂的東西。重要的書,一定要每隔幾年就重讀一遍。

24. 書不一定要馬上讀懂,實際上所有的書都不可能完全讀懂。因為書不是讀懂的,而是對照你的經驗、作者的經驗才懂的。 

▍思考比閱讀更重要(客觀思考、批判性思考)

16. 保持看書的隨機性。這有助於你擺脫信息繭房,避免離真相越來越遠。

21. 保持批判性思維。閱讀時,要想辦法剔除作者的主觀看。

25. 思考自己會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如果你的潛在信念並沒有接受自己是一個以書為伴的終身學習者,那所有停留在淺層次上的努力都會白費。


雨果・Hugo 🙋 IMO:關於閱讀速度的迷思

我也曾落入過「閱讀速度」的迷思。記得小時候看過很多「速讀班」的廣告,還有教你如何速讀的書籍,彷彿學會之後就能在學習上無往不利。我也曾糾結於自己一分鐘內可以讀多少文字內容,後來讀越多書才發現,讀得快並不需要成為一個追求的目標,而是因為有興趣能夠越讀越多,閱讀速度自然而然會加快。


❏ 和判斷信源邏輯類似,看他的收入來源 by Xiaowen

KOL 們如果主營業務就是流量本身,那麼他所有的信息傳播本身就是利益相關的,無論這些信息看起來花了多少心思,投了多少精力。

如果他的言論是他收入的一部分,或和他的主要收入利益相關,則盡量只參考,別信。

閱讀筆耕 🙋 IMO:業績 vs 顧問導向

這令我聯想到「銀行理財專員 vs 獨立理財顧問」這兩種職業薪酬結構的差異。

前者給予客戶的建議,背後往往綁定了特定(銀行要他銷售的)商品,那是他的績效來源;後者比較有機會給予衷心的規劃建議,因為是收取鐘點費,而非成交的抽成。

「看他收入來源」這個原則,適用於各行各業。


❏ 社群媒體上的回音室效應:強化支持還是加深分歧? by Zen 大的時事點評

美國有個學者 Chris Bail,做了個研究。他在推特上放了兩隻機器人,一負責轉發各類支持民主黨的文章,一負責轉發支持共和黨的文章。

本來在政治議題上,很可能更多傾向認同共和黨的民主黨人,也就是並不算是非常死忠的民主黨支持者,在看了一陣子一直轉發支持民主黨的文章後,變的非常民主黨。各種議題都能說出民主黨的政策,也能為民主黨辯護。

比較有意思的是,研究者找來共和黨支持者,也請他追蹤轉發支持民主黨文章的機器人,過一陣子之後,此人變的更加支持共和黨。

也就是說,同屬性的文章,一方面能夠強化原本邊緣支持者的支持度,卻也能讓反對派更支持其原本的立場。

雨果・Hugo 🙋 IMO:判斷的依據是來自於信念還是事實?

我在臉書上會追蹤不同黨派立場的帳號,然後我發現,在同一個事件發生時,不同政黨擁護者會做出截然不同的解釋,並且對自己的觀點深信不疑。他們相信自己的信念遠大於事實,讓信念來引導自己去看能夠支持自己信念的觀點,這也呼應了 Zen 大這篇文章的觀察!

我自己也會希望避免落入這樣的誤區,所以在做判斷時,首先要問自己是根據信念還是事實在判斷

事實、觀點、立場、信仰|資料來源:《底層邏輯》

Matters 文章推薦策展

❏ 生活| 不敢跟朋友聊政治及立場 by @天藍

⋯⋯每次朋友聊到政治的時候,我還是會聊,但就是聊政府所推行的政策的好壞,但絕對不會聊自己支持誰,我每次都說那是秘密,因為我從談話中就可以大概猜測到他們支持誰,有些是跟我大不相同,所以為了避免為了支持那個政黨比較好而吵起來,影響到友誼,所以我都不談。

我始終認為地球上的每一個人,都是共同體,如果能夠放下立場、爭權奪利、可怕的想統治世界的慾望、地球人都能和平相處,可以實現一個大同世界,那不是很好嗎?

就是有太多不同立場,大家都覺得自己是對的,而為了這個是對的,甚至不惜打戰來證明,結果是帶領著人類走向末日!

icebee321 🙋 IMO:尊重、包容不同觀點

我認為大家是需要關心政治的,但同時也需要接受不同立場的觀點。因為世代不同,立場和感受會不同,如果大家都只會嘲笑不同立場的人,那麼再出現世界大戰的距離會更近。


❏ 隱私危機!談 Apple Intelligence 的潛在風險 by @Robert

Apple Intelligence 讓我感覺是一款「比你更懂你」的人工智能,前提當然是大量收集你的信息,這一特性也引發了對人類自主性的擔憂。

如果一個系統能夠比我們自己更了解我們,那麽我們是否還能夠保持對自己生活的控制?我們是否會變得過於依賴這樣的系統,從而失去獨立思考和決策的能力?這種技術的出現,可能會導致人類逐漸失去對自己生活的掌控,變得越來越依賴於人工智能。


創作者與數位生活

❏ 提高英语能力的每日自學計畫 by 倪爽

除了死記硬背、學了就忘的中式學英語方法,還有很多方法來有效地提高英語能力。這些方法大多都有一個共通點:自己給自己建立一個英語小環境。

這位歡樂的英語老師這次給了一套每天早上 20 分鐘的自學方案,需要的裝備包括:筆、紙、一個英語影片⋯⋯。

閱讀筆耕 🙋 IMO:帶點「冒險」的學習

這篇貼文把 20 分鐘的學習時光做了一套流程設計:用 → 聽 → 研究 → 用。

作者不建議看「英語教學影片」而是要看自己真正感興趣的影片,再銜接後面的「研究」環節,你得自己挖掘 something new to learn,帶有一點冒險(不確定性)的感覺,這樣的遊戲化思維很有趣!


❏ 流程圖的基本圖示介紹、範例與實際應用 by fin

流程圖是一種很萬用的圖解形式,透過幾個簡單的元素,告訴讀者一件事情發生的先後順序,可能的分支等。讓讀者們聚焦在「這整件事情下面會發生什麼,彼此之間的先後關係是什麼」上。

流程圖可以用在事件的回顧、系統功能的規劃,甚至出遊、活動等也都可以用到。

常見的流程圖圖示|圖片源自〈流程圖的基本圖示介紹、範例與實際應用〉一文

閱讀筆耕 🙋 IMO:週報流程

看完這篇文章讓我產生一個想法,就是把創經 IMO 週報「每個禮拜是如何搜集、淘選、編輯、發布」的動線做成一套流程圖。

我想用紙畫,一邊畫一邊理清思緒,看看哪邊還可以優化。


創作者經濟與 Web3

❏ Tether 執行長 : Bitcoin 是唯一的去中心化貨幣 by 蕭上農

註:原文應是取材自〈Bitcoin is the only decentralized currency, Tether CEO says〉這篇外電報導。

根據 Tether 執行長 Paolo Ardoino 的說法,Bitcoin 在超過 14,000 種不同的加密貨幣中是獨一無二的,因為它是唯一一個非中心化的。

「Bitcoin 是唯一一種完全由數學規則所支配且基本上無法改變的貨幣。其他貨幣方面,你會看到每個月都有一群開發者出現。他們推出新的軟體版本,改變貨幣政策,通貨膨脹、通貨緊縮,他們不斷地改變事情⋯⋯」Paolo Ardoino 表示。

 

❏ 大多數名人 Meme 都歸零了,為何 Iggy Azalea 的 $MOTHER 卻成功了? from 深潮

Iggy Azalea 是 2010 年代大家喜愛的澳洲女饒舌歌手,目前其 YouTube 頻道有 827 萬訂閱者,擁有《Fancy》和《Black Widow》等熱門單曲,兩者的全球累積觀看次數分別是 11 億次以及 6.7 億次。

簡單的答案是:她對這個計畫保持了投入。

▌Iggy 的帳號全力專注
查看她的 X 帳號,它全是關於 $MOTHER 的,並刪除了 5 月 29 日之前的所有帖子,也就是代幣發行的那天。

▌與社群互動
Iggy 出現在多個社區的 Spaces 中。我剛好聽了一次(從第12 分鐘開始),不得不承認,她看起來真的很真誠。

▌利用同行中的不良行為者
上週,Iggy 發起了一項倡議,如果有名人拋售他們的 memecoin ,她將銷毀一些自己的代幣⋯⋯這項倡議將一個完全負面的事件,轉化為對不同社區有正面影響的事件。

▌落地應用
有趣的是,Iggy 剛推出了 $MOTHER 的網站,商品只能用 $MOTHER 購買。這是推動事情朝著 Vitalik 所說的更好方向發展的許多步驟之一。

閱讀筆耕 🙋 IMO:把握 ear to ear 的機會

文中有一段是作者參加語音活動,進而發現創辦人很「真誠」的描述,當中有兩條紀錄我覺得挺新鮮的:

如何購買 Solana?

什麼是滑點?

這兩個話題不是在吹高大上的願景,而是「做為一名用戶」親身參與時會遇到的細部問題,可見 Iggy 本人是實打實的玩家,這不是找一個營銷團隊來包裝後的呈現,相當接地氣,我想這是之所以感受到「真誠」的原因吧!

社群時代,少了一層隔閡,我們擁有很多線上 ear to ear 直接面對一個項目創辦人的機會,投資人可得好好把握!這也是評估項目是否可以追隨的其中一個參考點。


電子報的最末,要帶你重溫 6 月 5 日晚上的【創作者經濟 IMO】線上語音活動,當天邀請到《愛鏈歐文》Youtube & Podcast 自媒體經營者 @歐文笑長|愛鏈歐文 YT&Podcast 來作客!

歐文笑長長期參與各種 Web3 社區,擅長打撈並分析鏈上數據,註解成精美的圖卡,讓人容易理解吸收;我們向他取經,用「問題導向」的方式,為大家梳理區塊鏈工具使用的 101(one-o-one),讓大家都可以組出自己稱手的「瑞士刀」!

❏ IMO 人物誌|初入幣圈,如何打造自己的「區塊鏈工具」瑞士刀 ft. Owen 歐文笑長

IMO 人物誌|初入幣圈,如何打造自己的「區塊鏈工具」瑞士刀 ft. Owen 歐文笑長

每一分你都當成是全世界最重要的事情去拚,但不論那分是成功是失敗,一旦那分過去了,就過去了。

這樣你才能把自己從過去解放出來, 再次全心全意投入到下一分當中。

——網球天王羅傑・費德勒(Roger Federer)


❏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從新手到穩健獲利的全方位幣圈入門課

浩瀚的區塊鏈世界不是只有比特幣而已,如果你想要有系統地學習這些知識,並且不受人數、時間、場地(海外地區朋友敲碗已久)的限制,可以研究一下課綱,報名《鏈習生》平台這門新手友善的線上課程:

投資加密貨幣,懂這些就夠了!從新手到穩健獲利的全方位幣圈入門課

另一門課重視實戰,由美國私募基金分析師領軍的專業幣圈投資顧問團隊「呢喃貓」手把手帶大家從習得的知識基礎上,把一身的武功實際運用出來。

股票操盤人轉戰幣圈! 精選 10 招實戰獲利策略

不論你是完全零基礎的投資小白,或是希望提升獲利能力的新手,都是最適合這些課程的學員;還可以在學員專屬 LINE 社群即時交流,閱讀筆耕也在群裡,歡迎前來與我相認!😊

結帳時輸入【創作者經濟 IMO】專屬優惠碼「IMO300」,都可以折減 300 元,讓我們在 Web3 世界裡一起成長學習,更要獲利!💪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閱讀筆耕從 2020 年 8 月開始寫字 https://linktr.ee/penfarming 金融職人|文案編輯|雜食性閱讀者|Heptabase 愛用者 🌐 區塊鏈教育平台【鏈習生】團隊成員 🗞️ 電子報【創作者經濟IMO】主編 👤 臉書專頁【閱讀筆耕】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高效原力》開箱「愉悅生產力工具包」並像科學家一般思考

創作者經濟 IMO 📣 週報 #50|千玗嬉:書寫的時候,只要融入我的真心就可以吧!

閱讀筆耕|七月空投!Telegram「倉鼠快打」TON 生態系小遊戲速推攻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