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国家博物馆

Yxh66
·
·
IPFS

最容易见证党对历史喋喋不休的地方就是国博,那个耸立在天安门广场的巨石阵。它建于1959年,正是大饥荒最严重的时候,是庆祝人民共和国建国十周年十大工程之一。十几年前,它经历了彻底的改建去除毛时代的味道,并营造出国际化博物馆的风格。即便如此,它仍处于一种长期的不安中,等待着党的下一个命令。

国博位于天安门东侧,对面是人民大会堂。那个同样举有压迫性的建筑物是中国政治生活的门脸。在此开会的是中国装饰性质的人大和政协,显示党的统治是开放的,协商一致的。国博是一个配角,用来向公众解释这些神话。本来国博是两个机构:中国革命博物馆和中国历史博物馆,现在已经合并了,正如中国的历史和革命是故事的一体两面。

在两个机构的时期,中国历史博物馆相对更容易策展。主要的概念就是堆砌传世佳作来展现中华辉煌文明。国民党在输掉内战1949年退到台湾时,把许多故宫文物带走了----这个国家最好的书法、绘画、陶器、青铜器。但中国的考古学家又发掘了许多标志性文物:西安的兵马俑,湖南的金缕玉衣,甘肃的飞马。国博的地位意味着它很容易征用这些文物并搭建出高水准的古代系列展览。

中国革命博物馆要困难太多了。王冶秋是博物馆首任馆长,他还记得1949年他加入部队刚进北京,就直奔监狱寻找一台绞刑架,它曾被某位军阀用来吊死了党的创始人之一李大钊。这台绞刑架成为博物馆的首件藏品。这是个轻松的活,可馆长很快就发现,如何表述毛泽东还有其他革命历史上的诸多章节 ,那可不简单。

这些困难导致原定1959年十月一日的开馆时间被推迟。周恩来总理在年初参观了准备完毕的展览,认为“红色路线”不够突出(注22)----也就是说,毛泽东思想的红色路线。王馆长两天后被召去开会,要求展览“必须政治挂帅,用毛主席的正确思想和革命路线作为指导原则。”

之后两年中,多位高级领导参观了革命博物馆,都批评王馆长对党的路线表现还不够。比如邓小平就说,改版的展览让我恶心,因为李大钊的照片只有一张,他说“这简直太离谱。”(注23)这样一来,博物馆一通忙乱重新布展,撤掉毛泽东的一些内容,加上早期革命家的展品。当毛泽东的特务机关心腹康生来参观后,他又要求必须强调毛泽东。

这样来来回回折腾几次后,新馆终于在1961年七月一日开放。五年后,两个博物馆都因为文革开始而关闭。它们于1979年重新开放,但在之后二十年里开放的日子并不多,因为文化官僚们努力寻找对历史的合理阐释,如何能让高层领导满意。

2001年,两个博物馆再次关闭,官员们认为它们是令人尴尬的历史遗迹。同一年,北京赢得了2008年奥运会的举办权,但一个英国研究机构给北京贴上三流城市的标签(注24),还不如华沙和曼谷,理由是缺少世界级的文化设施。这个研究报告在中国激起广泛的讨论,引发了一轮兴建歌剧院、博物馆、剧院和音乐厅的热潮。

位于天安门广场的博物馆当然成为了焦点。这两个博物馆位于北京市中心,为全国的博物馆做出示范。它们的馆长相当于副部长的级别,要接待的都是国内外的达官显贵。这个位置就决定了这个博物馆的对手是法国卢浮宫或大英博物馆。所以官员们决定合并两馆,并改名为不那么共产主义的名字“中国国家博物馆”。

一家著名的德国建筑公司被请来重建了结构,明确的要求是增加足够的展览场地,这样展馆就可以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室内展览馆。

这个耗资四亿美元的重建工程在原来两个主体建筑之间用玻璃结构做了屋顶,地面是许多咖啡馆和礼品店。拥有二十万平米的展厅面积,国博号称是全球最大的单体建筑博物馆(注25),超出了纽约第五大道的大都会博物馆一万平米。许多空间是在建筑物后侧增加的巨大画廊,还有巨大的地下展厅--中国古代厅。这个厅占地五万平米,照搬了之前的中国历史博物馆。除了展示著名的考古发现,它还试图证明中国五十六个民族一直和谐相处。甚至在十二世纪占领了中原的蒙古族,也是其中的一员;这被视为如今多文化中国的前身。

背后的画廊里有让人眼花缭乱的各种展览。有的时间很短也很有意思:庆祝中国新年的民间艺术展,古代计时仪器展。更多的展览带有政治目的。有很大一块空间是一个仓储风格的艺术展,展品是中国领导人在海外访问时收到的礼品,东西全部堆在一起也没有文字说明,仅仅为了展示外国如何尊重中国。其他展厅是虚张声势的展览,展品都是和政界关系紧密的艺术家、书法家和建筑师的作品,大多数只开放几周----目的就是给艺术家贴金,而不是期望公众通过展会了解学习(当然来自体制的回报也很重要)。2010年代头几年,这些画廊也办过几次租借展品的展会,展品来自意大利、法国、德国的顶尖博物馆,它们试图建立与中国的良好关系。即便这些展会也都是高度政治相关的,国博重开后的首个外国展会就是德国启蒙运动展,但展会刻意避免提到一些来自那个时代的关键理念,比如普世价值(注26)。

新国博的中心在前厅,入口的左侧。这是原来中国革命博物馆的新版本,现在的名字叫“复兴之路”。

整个故事线,对于这一代天天从教科书、电影电视上看到这个词的中国人来说,再熟悉不过,就是中国被西方列强羞辱。然后就是英勇的爱国志士们盲目斗争但寸功未建,直到他们找到了党的正确领导,这注定来到的胜利在1949年开启了中国的复兴。文化大革命,非常合理的仅用了一张照片加三行文字掠过,大饥荒压根就没出现。取代这些的,是1927年的绞刑架,长征的众多照片,毛泽东宣布人民共和国成立的巨幅画像,最近期的手工艺品是邓小平访问德克萨斯时戴的牛仔帽,还有胡锦涛在2008年北川地震灾区慰问时用过的安全背心。

对于许多中国人(当然对馆长也如此),这些展览现在都是习近平2012年上台执政的背景板。正是在这里他宣告了自己的中国梦,宣告自己会带领中国走向辉煌。事实上,国博的网站现在把习近平的讲话作为博物馆的主题和中心。在馆长对访客的致辞中,王春法赞扬这个展览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开启之地。”(注27)

2018年国博新增了“复兴之路”的续集,这个“新时代”始于2017年,习近平废除了任期限制并表示自己会继续连任。这个新展览重点展示习近平执政期间的成就,比如新武器、新卫星和新型列车的各种模型。视频都是习近平发表的讲话和视察。玻璃橱窗展示几十本习近平的著作。各种证物说明他也是人民的一员,包括一张饭店的发票显示他如何节俭。这个展柜隔壁就是习近平手举宪法宣誓就任总书记的场景。

习近平的至高无上可以一眼就在国博的主页看得出来。英文版主页是最新展会信息(注28)。但中文版则是一连串习近平的照片:2012年参观国博,2018年参观国博,观看他自己的伟大成就展,并引导外国贵宾参观展览。习近平自己变成了展品,一个巨型炸弹,任期无限。党对历史的控制似乎完成了。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Yxh66文字爱好者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记忆:血统

第九章 门户

记忆:雪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