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迷失的仓库(注32)

Yxh66
·
·
IPFS

2022年2月,一位友人用加密通讯app给我发来紧急通知。他叫鲍朴,是出了名的非官方历史出版人。他主持的新世纪出版社曾经定期出版中国最重要异议分子、思想家和抗议者的回忆录,还有系列影印本的官方文件,证明政府必须对某些关键事件负责。2019年开始,他的出版遭遇了极大困难,部分原因是印刷厂再也不敢碰他的原稿。他尝试在台湾印刷再运到香港,但在海关遇到了麻烦。2020年新国安法通过后,他不得不放弃了此类尝试,开发新的项目,甚至考虑移居海外。

现在有个更要紧的事情:他和其它出版商存放书籍的仓库要求他们清理库存。这些书籍的名字如此敏感,以至于仓储都可能是潜在的犯罪。仓库老板下了最后通牒:要么马上搬走,要么直接回造纸厂打浆。鲍朴给我发了一张照片,显示库存的数量。长长的铁架上堆着几千本书,都得运走。

他的要求简单而紧迫:我能不能立马组织运送?当地有位企业家可以支付运费,这不是问题。关键是要找到可靠的地方。我跟很多研究所图书馆有联系,我能帮忙么?

我马上就答应了。六周后,我的办公室就堆满了三百八十本禁书,七十五册不同书籍,每种都有五本----从政治改革到饥荒记事,还有遭到政治迫害家庭的爱情故事。我和同事凯西拆开包装把书上架,书架是专门订购的。

一行又一行,书都上架了,这些书籍就是雄辩的证词,那些从未被讲述的时光,来自试图为自己搞清楚国家历史的中国人。大部分书籍的作者都是用私人时间在写作,在每个夜晚,在被关押多年之后,在流放中,或是在被二十四小时监视的公寓里。作者们拼尽全力在记录、归纳、思考和书写。这里没有报酬,但作者们觉得自己必须把这个国家面临的问题写成文字。

当人们谈论香港的政治书籍,有人会想到那些狂野的标题----习近平的妻子、江泽民的情人,那些都只是例外。大多数出版物都是有价值的回忆录,试图分析中国或叙述被禁止的历史。有一些作者是早先的高级政治顾问。还有部分来自普通的老师和学生,他们遭遇了政治的动荡。这些书籍在任何开放社会都是正常政治言论的一部分----这类书通常会在每周书评里出现,或者被电视脱口秀谈论。

有些故事更凄婉,比如江棋生的《看守所杂记》,他是1989年学生示威运动时的风云人物,后来是老战士。和许多回忆录一样,开头是一组照片:江棋生年轻时粗糙的照片,他的友人,他认识的人,还有他年长后憔悴的照片。最后一章是“看守所最后一日”,是关于狱卒们在他离开看守所之前如何为难他的可怕描述。

有些书籍的封面像花边小报,用耸人听闻的标题吸引读者。江棋生的书就写着“狱中记录”和“秘密运出”。书的序是那些在1989年大屠杀中失去孩子的天安门母亲所写,跋则是中国最知名的抗议人士所写,包括王丹。

当我拿着这本书时,我的疑问是,这样的书为何要毁掉?这些脆弱的著作已经被帝国边缘化,现在更是一退再退。

我翻着平措汪杰(Phuntsog Wangyal Goranangpa)的一本书,他是藏族共产党员,后来和政府决裂,发表公开信呼吁对中国少数民族更平等的政策。他的著作《通往平等和团结的长路》,由鲍朴在中国出版,卡瓦卡波西藏文化中心出版了藏文版。

有时书名和书跋就足以说明该书的色彩和作者的感受。陈破空(注33)这样解释自己的书名《中南海厚黑学》:“中国共产党完全掌握了传统厚黑的秘籍。”又比如高耀洁的《血灾:一万封信》,中国艾滋病的吹哨人讲述她在中国出版关于艾滋病的第一本著作后,收到如雪崩一般的书信。董府的《凋零的秧苗与花朵》,是关于川西大饥荒详实的记录,作者就在那里长大。其它还包括毛泽东第三任妻子江青的自传;还有删减版的《与中国公安局短兵相接》,讲述人们和中国安全机构打交道的经历;1980年代最有影响力的经济改革家陈一咨的回忆录。他后来被边缘化,因为反对1989年对学生的武力镇压。

为了让这些图书尽快运到图书馆,我多方奔走,却花了一整天时间陶醉于《右派情踪》,这本书讲了七十二个爱情故事,这些伴侣被1950年代的反右运动拆散。我想起艾晓明的影片《夹边沟祭事》,女人们穿越几千里去营救自己的丈夫,或者就是为了妥善的安葬他们。这本书的编辑周素子是传统的中国学者,她的丈夫被从到劳改营长达二十年之久。

周素子的故事和其它伴侣一样,是典型的故事。她和三个女儿步行从南方到河西走廊,就是为了离丈夫更近些。后来,四个人被赶出了这个地区,走到黄土高原,在土地上劳作。后来她们继续跋涉回到杭州,这里是江南中心城市,也靠近她的家乡,她住在亲戚家里。警察把她们赶出门,强迫她们步行一千多里回到劳改营。这个家庭在二十年后才重新团圆。

因为这些书籍质量很高,所以很快它们就找到新家。我打电话给莱比锡大学我的博士助理,他也在弗莱堡大学主持一个关于毛主义遗产的项目。他们同意每一种图书都买一套。其它一些大学也加入进来。最后只剩下最后一套书,我决定留给自己。

我们开始打包图书,发往世界各地,让更多人能探索它们,也许将来某一天,这些书籍会有机会回到它们的属地:中国。

CC BY-NC-ND 4.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