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生活:人造(新聞)牛油

DuncanLau
·
(edited)
·
IPFS
·
英國牛油零售價格成了新聞,接着變成抽着火水的言論,大家笑駡一下之餘,也認識到這樣的生活細節比較,一定會顧此失彼,必然出事。

大家也提出了最起碼工資,居住環境,生活質素等多方面的因素,能夠全套思考,才能有點意思的比較。單指一樣食物,真的有人看到英國的牛油那麼貴,大家就不移民了嗎?而且,還要是人造牛油這種不是人人必需的,試問香港(以至其他地區華人)有多少家庭視之為主要食物?而據自己的經驗,一般歐美主食,例如三文治的冷肉(cold cut),芝士,蕃茄生菜,花生醬果醬之類,以至意大利粉(各類)和醬汁等,通常香港一定比較貴,甚至以倍數計。因此回到香港這幾年,也會轉一下口味,實在價錢相差很大。

以前,說的是三十年前,也真的會覺得外國的東西很貴,尤其學生年代,真的「冇啖好食」,雞蛋牛奶麵包是主要食糧,菜類也算便宜,總算捱過來。三十年後再看,那些主要食糧的價錢,其實沒有升得太多,頂多是那時的一倍,所以現在看,香港的價錢一定比外國高,是通脹率不同吧。

但移民到另一個地方生活,始終會有些生活習慣需要改變,其實,現在是全球化的時代,很多貨品都行銷全球,和以前相比,已是幸福得多。除非是移居到偏遠地區,否則甚麼食物,應該容易找到。

這則新聞引起熱議,而該媒體應是想唱淡移民生活,發放負面訊息。可惜執行太差,引來笑柄,達不到預期效果。其實想打擊移民意欲,談這些日常民生事項是沒有大作用,反而主力聚焦在那些高檔產品,可能更有效。香港人一向嘴尖,一定要食好西,特別是生果,我真的未見過有那個地方的人,可以為一些生果一擲千金。例如那些澳洲塔斯曼尼亞車厘子,一盒(應該是兩磅左右)要四、五百元!而且其門若市,每年都有假冒貨出現,便知市況。但去到歐美國家,不用想,普遍都是窮L,這種高檔貨沒有市場,你有錢也買不到。試想想,由澳洲南端運貨到加拿大或英國這些地方,差不多由南極運到北極,運費也不菲。當然,你可以親身飛去品嚐。

而香港人又特別鍾情日本的水果,那些蜜瓜,桃、提子,士多啤梨及林柿等,每介季節,在果欄必人頭湧湧水洩不通,大家都是一箱一箱的買,然後在社交媒體Show off一下。移民之後,即成絕唱,除非你移民到日本。另外那些零食類,大家隨手買一堆日本,韓國,泰國的各式零食,琳瑯滿目,薯片也有幾十種不同味道,個個月有新口味,食到見牙唔見眼,一旦移民,只能含淚說再見了。

香港人又特別鍾情日本的雞蛋,牌子也十幾種,最貴一種,十個一盒賣近六十元,平均是港幣六元一隻旦,但是有不錯銷路。你去告訴加拿大人一盒雞蛋要十加元,肯定嚇親人,真係有金蛋?但一旦移民,日本蛋只能揮手說再見了。又那些高檔麵包蛋糕店,經常要排隊那些,甚麼法式牛角包,蛋撻,批之類,甚至明明人地叫donut的平常甜食,他弄得骨子一些,裝飾多點顏色,便賣三十多元一個,真的是要飛一句粗口出嚟!唔緊要,去到外國(尤其美加),這些donuts是超平,大家是斷一打一打咁買,你冇聽過baker’s dozen 咩?粗嘢嚟,冇香港啲咁精緻幼細。要移民,梗要犧牲一下啦!

喺㗎,要移民就要預有些東西沒法再享用,我地嗰陣時真係試過半年都冇食過叉燒雲吞麵,真係想番起都重可以喊出聲。但時代唔同哂,你有本事,有想法,又真係咁執着要食某些東西,大可以自己入口,做埋代理,話哂而家咁多香港人响世界各地,可能有得做呢。話到尾,要移民,就係要面對世界,就係要跳出框框,因為一出咗鯉魚門,嗰世界係大好多好多倍,眼界放遠啲,重响一盒牛油大造文章,外頭的世界有好多嘢比盒牛油重要得多,亦有趣得多!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DuncanLau岀生及成長於香港,旅居加拿大25年後回流。兩地生活文化的差異與衝擊,一邊是多元文化,一邊是中西匯集,從一邊看過去另一邊,算是多重國際視野。
  • Author
  • More

金錢買不到的

Simply Red,簡單一句,就是紅!

我的家鄉應該有霓虹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