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评<<吃佛:從一座城市窺見西藏的劫難與求生>>
午夜读完这本精彩的书, 感慨一句: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这本书的标题来自于长征时红军在阿坝吃掉了供在庙里的贡品(torma)而来。作者追踪了不少很有意思的人物,其中有不识字的妇人、一位演员愤青,也有从小出家的喇嘛。其中最有“国际看头的”是关于阿爸许多人自焚抗议的故事。那几年我也在大陆,听到这类故事之频繁让我以为我出生以前这些自焚抗议就在进行,而且会进行很久。但这本书很清楚地标明其起始以及近几年来的冷却,并且强调说本来算不上落后的阿坝就此成了万众瞩目的地方。我到了印度某小山城,也在门口看到了那些烈士的相。
关于红城之变以及红军长征时路过这座西藏城市的故事我都是从这本书里头一次仔细读到。长征草草了解过,但没想到他们真的那时就已经饿到吃了那些寺院里的贡品torma! 作者对于历史的态度很严谨,我很佩服她在这方面下的功夫。她甚至还认识那些撰写以及运用资料的历史学者。她的亚洲积累的人脉也是相当令人羡慕,比如著名的藏族公知唯色。书中提到的一些藏族知识分子包括2015年在德里丧命的Lobsang Chokta (34),当时为PEN协会副会长。我偶然搜到他是被另一名藏族人给刺杀的。具体什么原因不得而知,德里警察似乎也是对群体内部的纠纷爱答不理。那一年我也在德里,但完全没听说似乎对于流亡群体来说很轰动的消息。这也许也是这本书想要展现的地方:识字的人所关注的大事件和一般边陲长大的人的生活很远,但压迫到了一定程度之后,识不识字都会开始觉得某些(咳咳*大*陆)政权太可恶了。这也许也是很多大陆汉人2020年到现在所经历的一些心路历程。
说到疫情带来了心情——也正好是疫情刚开始的时候,我不再读《纽约客》的长篇文章。我发现它叙事的风格不符合我的现实。这本书算是我回归以前阅读速度和风格的尝试。虽然内容相对比较熟悉,但时不时还是很震惊于作者采用的第三人称叙事手段——从主人公的心事、到旁白的观察之间来回切换。以前我可能更相信纽约客之流的顶级作者对于他们的被采访者的了解程度。现在也很喜欢读这类入木三分的刻画。但比起以前,我现在更把作者们的手段当作类似于大陆的报告文学。毕竟谁都是有人的主观意识 不可能完全了解另一个人——更何况作者也不相信佛教的六道轮回。她的信仰身份仅在书中一处如流星般闪现而过,不过足矣。
不过很感激她在文末提到她把多余的食物捐给了老太太;这样需要帮助的人在亚洲非常多。就算共产没有实现,也不会实现,我和作者一样:不希望看到穷人受苦。希望佛教与亚洲人能在亚洲长存。也希望藏族人能自豪地在西藏生活,无论说什么语言,信什么宗教。
2023年印度共和成立纪念日 孟买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