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默時,上帝有出現嗎?
馬田.史高西斯導演的《沈默》(2016;改篇自遠藤周作同名小說,1966),不斷叩問:在祈禱時、在受苦時,上帝為何沈默?
那麼,在電影裡,上帝出過場嗎?
有的,還出了場不少次,而且有聲、有畫。
有聲,有畫,還有導演的狡黠。
史高西斯畢竟是老狐狸,他用電影語言不著痕跡把自己的神學觀點明明白白說了出來。說是明明白白,卻又曖曖昧昧,不著一字,盡得風流。
在電影裡,耶穌(上帝)的畫像和聲音都出現了,但有聲、有畫,都是耶穌嗎?如果這是篇命題作文,題目既是「沈默」,我們應該更多留意聲音的元素。電影的開場畫面和結尾畫面都是漆黑一片,冷不妨你還以為電影還未開場或已經結束,但漆黑一片之外其實有相當吵雜的蟬鳴,而你仍然可能忽略掉,畢竟我們聽不懂蟬鳴。導演在這裡是否幽了我們黑色的一默?上帝一直在發聲,只是我們聽不懂,忽略掉?事實上蟬鳴聲不斷在劇中出現,包括主角洛特里哥神父棄教後的第一場戲。
耶穌畫像在劇中出現了四次,分別在洛神父出發往日本前的祈禱裡、被捕前在溪水裡見自己的倒影變成耶穌肖像、被捕後在牢獄裡一段靜謐日子的禱告裡,以及踏繪(踐踏基督教聖像以示背棄基督教)前的一剎那。最後那一次我們不確定,但前三次顯然都是洛神父「親眼所見」。電影裡的耶穌面貌,採用了跟故事同時候的西班牙畫家艾爾·葛雷柯(El Greco,1541-1614)所畫的耶穌肖像,以呼應洛神父所說「那張自我孩提時期就記得的臉」,暗喻這些異象可能只是幻象,而洛神父對耶穌的理解,也是源自他從小所學的那一套觀念。
耶穌聲音的首次出場跟耶穌畫像的最後一次出場是在同一場,即洛神父踏繪棄教時。當時鏡頭映著洛神父將要踐踏的耶穌像,然後畫外音說:「來吧,踩我。我明白你的痛苦,我為分擔世人的痛苦而誕生,我為你們的痛苦背負十字架。你的生命已與我同在,踩吧。」至於洛神父是否聽到這聲音?似乎沒有。不過接著就出現那個他從小就記得的耶穌肖像,並且快速淡出,象徵那從小在他心中建立的耶穌形像、概念已從他生命中退場。他也痛苦地踏繪棄教,救回那五個因他而受「穴吊」之刑的棄教者。
往後十年洛神父過著行屍走肉的日子,他因上帝的沈默而拒絕信仰,直至十年來一直對他不離不棄的吉次郎 — — 那個他一直覺得齷齪不堪的軟弱信徒 — — 跪求他為自己告解,他彷彿重拾了信仰。當他從心中發出第一聲:「主啊,我對抗你的沈默⋯⋯」畫外音就有耶穌的回應:「 我在你旁邊跟著痛苦,我從未沈默。」這時洛神父彷彿在回答般輕聲說了句:「我知道」;然後接著說:「 但是就算神在我這輩子裏一直沈默,到今天為止,我所做的一切,做過的一切,都在述說祂。在沈默中,我聽見你的聲音。」
上帝有話說,只是我聽不到;並且上帝的說話,總是超出我們對祂既有的觀念。我們必須讓那概念的上帝退場,才能讓真實的上帝進場。但即是如此,我們仍須在沈默中聆聽上帝的聲音。
這是馬田.史高西斯對上帝沈默的詮釋,你能同意嗎?你能接受嗎?即使你能同意,你能接受,我們仍然無法向世人解釋上帝的沈默,我們仍然只能獨自聆聽上帝在沈默中的聲音。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