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自己,从入门到精通No.2:你在做自己吗?一个问题就知道

女匿名者
·
(修改过)
·
IPFS
照理说,一个人有没有做自己,ta自己最清楚,不需要别人来告诉ta。不过人类会骗自己,也会被别人骗,置身骗局中的时候还是很需要被点醒的契机的,就像Inception(《盗梦空间》)里提醒自己是梦是真的小信物,不备一个不放心。有一个简单的问题很适合充当这个契机,可以让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有没有做自己。

比如你挑了那件蓝色的条纹毛衣,你以为你自己是按你的意思认真的选出这件衣服。

但是,首先你不明白那件衣服不是蓝色的也不是青绿色或琉璃色,实际上它是天蓝色的,而你从没搞清这个事实——而实际上你也不知道:

从2002年Oscar de la Renta的发布会第一次出现了天蓝色礼服,然后我记得,Yves Saint Laurent也随之展示了天蓝色的军服系列,很快的,天蓝色就出现在随后的8个设计师的发布会里,然后它就风行于全世界各大高级卖场,最后大面积的流行到街头,然后就看到你在廉价的卖场里买了它。

事实上,这种天蓝色,产生了上百万美元的利润和数不尽的工作机会,还有为之付出的难以计算的心……

你觉得你穿的这件衣服是你自己选择的,以为你的选择是在时尚产业之外,但实际上不是这样的,你穿的衣服实际上就是这间屋子里的人,替你选的,就是从这一堆玩意儿里。

——《穿Prada的女王》,导演:大卫·弗兰科尔,2006年。译文出处不详,转引自豆瓣影评https://movie.douban.com/review/10416840/

照理说,一个人有没有做自己,ta自己最清楚,不需要别人来告诉ta。不过人类会骗自己,也会被别人骗,置身骗局中的时候还是很需要被点醒的契机的,就像Inception(《盗梦空间》/《全面启动》/《潜行凶间》)里提醒自己是梦是真的小信物,不备一个不放心。

有一个简单的问题很适合充当这个契机,可以让一个人清醒地意识到自己有没有做自己。这个问题就是:被问到“你怎么做”的时候,回答的主体是不是你?

我想结合一个例子来解释一下这个问题该怎么理解。最近我看了一篇对谈的文字稿,对谈的嘉宾是一位曾经是奥数冠军、名校学生、出家僧人,现在是心理咨询从业者的名人。有心人可以根据以上信息想起或搜索他的名字,但我这篇文章不是对他本人的赞美或批评,就不直接指名道姓了。

我认为这篇对谈中最有意思的一组问答出现在文章最后,原文隐去姓名后如下:

主持人(得知嘉宾结婚之后): 你们准备要孩子吗?会辅导他奥数吗?

嘉宾:根据双方父母以及大家讨论的结果看还是会要的,因为中国的父母,尤其是老一辈,还是希望能够有孩子的。如果有了孩子的话,当然要帮他考虑学习规划,包括潜能的开发。(以下省略)

“你们准备要孩子吗?”是一个指向清晰的问题,问的是“你们”的决策。决定生,决定不生,还没想好,不想公开,不方便回答……答案可能有很多种,但对于一个做自己的人,一对做自己的夫妻,回答的主体总是“我”或“我们”。

而对于不做自己的人,哪怕是一个实际由自己决策并负责的问题,也需要借用其他人的态度来回答:双方父母决定要,大家——大家是谁?可能包括亲戚甚至邻居,但不知道是否包括可能出生的孩子的父母——决定要,甚至是“中国父母”决定要,“老一辈”决定要。尽管扯进来的人越来越多,但并不改变可能出生的孩子的亲生父母是哪两个人,哪两个人在法律上、生活中对其负责的基本事实。

这种“做决定的是别人,承担后果的是我”的状态,就是典型的不做自己。而这个状态只需要通过一组问答就能暴露:被问到“你怎么做”的时候,回答不是“我怎么做”而是“别人让我怎么做”。

因此,任何需要确定自己有没有在做自己的人,都可以用听到或想到此类问题时自己的回答来检验自己到底是什么状态

你想做什么工作?我妈让我做XX。——这工作是你妈做还是你做?你做,所以是你决定。

你想谈恋爱吗?智者不入爱河。——你是想出这句话的人还是想借这句话成为智者?你想不想,你自己知道。哪怕“我不知道”,也说明你知道自己还没开始想或者没想明白,而不是只知道别人怎么想。

你想赚钱吗?当然想,谁不喜欢钱?——你喜欢钱,但你喜欢赚钱吗?这世界上大多数具体的赚钱的事,你其实都没那么喜欢,哪怕做完了有钱拿,也没办法让你对这件事喜欢起来。想赚钱,不是要想能赚钱的事哪件事自己喜欢,而是要想自己喜欢的事里哪件事能赚到钱。

这种问答检测法可以称为“谁回答”检测法。它既适用于没有准备时被别人问到,也适用于自问自答。被别人问时的回答可以发现自己的思维定势,被自己问时的回答可以当作一种思维训练。

问答检测法可以避免一个常见的误解:一个人有没有做自己,不是通过ta是与主流社会保持一致还是不走寻常路来判断的。因为人有很多种,生活也有很多种,一个人完全有可能离经叛道却不由自主,也有可能呕心沥血却自得其乐。一个人有没有做自己,通过ta有没有在需要自己承担后果的事情上自己决策,或至少意识到自己需要去做决策来判断,要清晰得多。

如果你不清楚自己有没有做自己,或是想做自己却觉得做不到,但还是想努把力,想更有主见,或者仅仅是更了解自己一点,甚至是想要识别某个人究竟是不是一个在做自己的人,都完全可以试一试“谁回答”检测法。它随时都可以用起来,适用于每时每刻的日常生活,而除了你自己以外,任何人都意识不到你正在做一件可能会改变你今后人生的大事。

当你开始使用这种方法,也许会惊讶于自己的生活中居然有那么多事都不是自己在做决定,也可能会惊讶于自己做决定竟然是一件这么花时间、花精力的事,并不只有“我的事情我做主”的爽感,但是你也会发现,思考自己的需要,想办法满足自己的需要,是一件充满了惊喜的事。你都认识自己一辈子了,还能从自己的脑海中发现新的乐趣,这不是很棒吗?

说出来吧,至少想一想吧,这个问题你想怎么做?不是别的任何人,就是你自己。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