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003《史記》卷一〈五帝本紀〉03

鱷魚把拔
·
·
IPFS
·

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遷徙往來無常處,以師兵爲營衞。官名皆以雲命,爲雲師。置左右大監,監于萬國。萬國和,而鬼神山川封禪與爲多焉。獲寶鼎,迎日推筴。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順天地之紀、幽明之占、死生之說、存亡之難。時播百穀草木,淳化鳥獸蟲蛾,旁羅日月星辰水波土石金玉,勞勤心力耳目,節用水火材物。有土德之瑞,故號黃帝。


看到這段記載,真佩服古人的想像力。今日的我們都把黃帝所處的時代歸類為「新石器時代晚期」,當時幾乎沒有交通工具的情況下,黃帝所統治的領域應該不可能像文字中所敘述的那樣廣大(黃河到長江),也不太可能有如此規模的官僚體制。另外,就算新石器時代晚期可能已經能夠冶煉金屬,也不太可能會出現「寶鼎」這麼高科技的產物。可見,這些內容很有可能都是後人所想像出來,而司馬遷刪去當中神話色彩後,留下他認為應該比較有可能的部分。

之前也有不少學者質疑過古代的這些歷史記載,甚至認為中國古代的歷史都是層累式的增加,像是春秋時代的學者只有提到堯舜,戰國時代的學者卻出現五帝的論述,漢朝的學者則提出了三皇的內容等等,我想當初司馬遷看到這麼多雜亂無章的內容時,應該是既困惑但又想找個起點。在這種情況下,他最終才找了這個可信度相對較高的黃帝當作文明的起點吧!

因此,這段內容中雖然充滿了戰國時代才出現的五行思想,實在很難告訴我們黃帝那時候的狀況,但至少可以告訴我們:漢朝人所知道的戰國時代的人所認為的黃帝時代狀況。

所以,研究歷史還真的需要一點點想像力。因為我們不可能回到過去,但可以藉由留下來的資料去想像那些資料所記載的那個過去。

不過,無論如何,司馬遷還是告訴我們:黃帝那時候的生活可比後來的帝王生活還艱辛,因為居無定所,必須勞心勞力,這些隱藏在史料中的小細節,也許才是最真實的紀錄。因為新石器時代的人們,每天依舊得為了部落的生存而努力,沒有便捷的交通,沒有好用的工具,要帶領部落以及其他追隨的部落繼續在這片大地上生活,一定得絞盡腦汁、勞心勞力才可能完成。

最後,留下個小問題希望自己以後有心力來找找答案:這段敘述中的「東至于海,登丸山,及岱宗。西至于空桐,登雞頭。南至于江,登熊、湘。北逐葷粥,合符釜山,而邑于涿鹿之阿」會不會剛好跟哪個國家的範圍一樣?這些內容會不會是哪個後來的國家,自詡是黃帝的後代而創造的內容呢?希望自己在往後閱讀更多史料時能有多一點的靈感來解答。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