溝通不就是有一個人要退讓?
IPFS
溝通,常是處理關係問題的萬靈丹,生活習慣不合要溝通、價值觀念差異要溝通、內在需求不同也要溝通。確實,經過有效的溝通,許多關係問題都能迎刃而解。
然而,溝通也常會演變成爭執,而受不了爭執的一方,最後往往不得不選擇「退讓」。造成此一現象的原因常是,我們很努力地想在溝通過程中「表達自己」,卻忘了溝通也要去傾聽。
當溝通只是在「表達自己」時,容易變成各執己見,在「聽你的」和「聽我的」之間拉扯。不論最後聽誰的,這都只是符合了一個人的期待。
像是:我希望「讓房間一塵不染」,而對方想要「輕鬆一點,房間不要太亂就好」。我可能就很難要求對方用我的標準來打掃房間,就算對方願意,也很容易累積疲憊與壓力。
當我們在表達自己之外,也能留一份心力去傾聽,傾聽自己也傾聽對方,或許就能找到一些彼此都想要達成的「共同目標」。
像是:我們會在打掃房間這件事情上引發爭執,既不是因為誰的無理取鬧,也不是因為誰的懶散怠惰,而是基於我們都想「住在一起生活」。
當這個目標是兩個人都認同的,也聽見彼此為了共同目標做了哪些努力,雙方通常都會更願意付出心力與調適自己,溝通與磨合也才會是「兩人一起努力」的過程。
總結來說,溝通不只是表達,也需要傾聽。釐清兩人都想達成的「共同目標」,溝通才能形成共識,從「『聽你的』或『聽我的』」的對立,變成「一起努力前進」的同伴。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