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說甚麼就說甚麼 才算是「真實」嗎?

佛系媽媽
·
·
IPFS
·

一次9歲的家姐的朋友來我們家玩,晚上朋友的爸爸來接女兒回家,家姐當成「怪物來抓人」的遊戲,對朋友爸爸大喊:「壞人!快走快走!你的腳把我家地板弄髒了!」
我感到十分尷尬,對方也不知怎樣回應,只叫他女兒快點收拾離走。

家姐是沒惡意的,所以對方難受是對方的問題? 我們不用為別人情緒負責?
但一般人都會覺得難堪吧,我也很尷尬啊。但我說出感受,會否變成情緒勒索,讓家姐不能安心做真實的自己?

人生導師阿賢提醒我,「真實的自己」是要配合覺察,覺察自己的需要和覺察自己行為帶來的後果。如果家姐沒有覺察自己的行為會令別人尷尬,那並不是完全「真實」,因為真實的她可能並不想對方尷尬。而如果我只是分享感受,沒有說家姐不對,沒說「是你令我...」或要求她必須為我改變,那就不構成情緒勒索。

我跟家姐說:「那天你這樣對朋友爸爸說,我知道你不是有惡意的,但我看到他有點尷尬,我也很尷尬。」
家姐一臉無辜地問:「啊? 你們為甚麼尷尬?」
我解釋說:「你說他弄髒我們地方,一般人也會覺得被嫌棄,而且你在趕他走,他會以為你不喜歡他。我不想他難受,但又不知如何處理,所以我也很尷尬。」
家姐說:「但如果是我,我不會覺得被嫌棄啊,我覺得很好玩。」
我說:「那是因為你沒有這方面的創傷呀!但我們這一代成長都很多創傷的,容易被觸發。」
家姐:「噢!如果我一早知道的話不會這麼說的。你們真的很多創傷呢!」(對啊,所以我才努力推廣善養!)
我問:「那下次你再見到朋友爸爸,你會不會想跟他解釋一下?」
家姐很爽快地說:「好啊!」
原來家姐真的只是沒有覺察,她也不想對方難受的。

下次朋友爸爸再來時,家姐對他說:「對不起,我上次是跟你鬧著玩的,我沒有討厭你也沒有覺得你髒。」
朋友爸爸說:「沒事,沒事。」
我問家姐:「你現在感覺如何呀?」
家姐回我一個燦爛笑容說:「我很高興啊!」

我很感動,自小經常要委屈道歉的我,從來沒有想過,原來道歉也可以這麼開心的。

做真實的自己,同時也覺察及關心別人的感受,那才能邁向大同世界。


#輔助教養 #善養 #輔助模式教養 #親子教養 #教養  #價值觀教育 #善養小童成大同 #同感心 #同理心 #品格教育 #品德培養 #品格 #品德 #真實的自己 #世界大同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佛系媽媽佛法輔導碩士,育有一子一女。原本家庭事業兩得意,產後卻陷入抑鬱。後來接觸到《善養小童成大同》一書,從中看見自己抑鬱背後的的創傷,深受感動,最後藉佛學和內在小孩走出陰霾,放棄原有工作,致力推廣善養和療癒。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腸胃炎的兩支箭

成為孩子的勇者欣梅爾

帶出孩子同感心的3個重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