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国游记|除了韩流,还能看到什么

秋墨
·
·
IPFS
“我也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我的人生也在改变。我在挖掘潜在的创造力,在交很棒的朋友,像一条蛇一样慢慢蜕皮。”

四月去了韩国旅行。在首尔和妹妹一起看了演唱会,又去了釜山看那里的大海。这不是我第一次来韩国。去年秋天,我去了一趟济州岛。好友当时在当地旅居,我们一起度过了阳光无比明媚的日子。

济州岛

与热带的海岛不同,11月的济州岛入了秋。除了逃不开的海风,温度不高不低,天气格外的好。神奇的是,我落地与离开的那天都下了雨,但在我行程的那几天,几乎是万里无云。

我在网路上做攻略时常看到人评价济州岛的景色过于同质化。我能理解“同质化”的这一描述,小岛上大部分的观光点都与大海相关。但我又觉得作为度假地来说,它也并不单调。我们提前在网上了解到很多人文体验相关的项目,无论是市中心还是海边的村庄,海岸线与岩石山峰以及建筑呈现出不同的样貌,街道与景区舒适干净,让人心情格外平静。

碍于时间的限制,景点的观光我们选择了东线的行程,沿着海岸线去了涉地可支,牛岛,日出峰,月汀里等地。与低纬度的海岛一样,这里有湛蓝澄清的海,但植被又呈现出不一样的特色。

牛岛
月汀里
日出峰
让人心旷神怡的小路

我们花了一天时间集中去浏览了这些景点,行程不快不慢。司机是朋友在当地认识的朋友,他除了介绍景点,还跟我们介绍了很多当地的生活状况。他也聊到了他个人的经历,他来自吉林延边,在他的老家,赴韩务工已经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当地的收入低,而物价又高。朝鲜族可以方便的申请签证,延边务工人员也已经形成了自己的圈子。他说他每年无休地工作9个月,每个月工资可观,就是累,每天几乎从早上6点到深夜11点。而剩余的三个月他会去各地旅游,回延边探亲。他的妻子儿子依旧还在延边,因为儿子并不会韩语,来这边也没有人照顾生活。他依旧很推荐我们去延边以及东北旅游,一路上告诉我们很多值得去的地方。他说那是个好地方,只是人都要生活。

除此之外的日子我们并没有去更多景点,而是慢悠悠的享受时间。我们在海边的小屋里做了米酒,吃不一样的食物,逛不一样的街。朋友一边工作一边在济州大上语学院,她上学的时候我在各处闲逛,然后坐着公交车去她的学校。校园建立在山上,我爬了很久的坡,路边是成片成片金色的银杏叶。

吃吃喝喝
成片的银杏树

相比于韩国其他地区的语言班,济州大语学院有很多并非为升学而来的学生。有像我朋友这样的数字游民,也有来自马来亚的退休夫妻,很多都是因为这里的自然景观而来。他们会在周末的时候一起去徒步,在海边的餐厅一起烤肉。班里年龄差距最大的相差近30岁,大家讨论人生不同阶段的见解,学习能力的差异,又一起在考试完痛苦这次考的可能不够高,可能要再来一次。

山上的学校着实很漂亮,我跟好友一起走在洒满银杏叶的路上,路尽头的山上树木映照着落日的余晖。傍晚我跟好友告别,旅行的最后一天,是我一个人的行程。我坐车来到了西归浦,沿着海岸散步,这里没有沙滩,而是布满了礁石。我随意进了一家巷子里的餐厅吃了烤秋刀鱼,然后一个人回到海边的民宿里。夜晚阒无人声,有人在海边放起了烟火。我把屋里的灯光关掉,靠在窗边听了很久的海浪与海风。

车上看到的粉色余晖
房间望出去的风景
夜里的月亮与烟火

而来这里的目的,是想看隔天一早的日落。我定好闹钟,拉开窗帘,如愿地看到了此行最美的日出。民宿可以坐在院子里吃早饭,村里的野猫还合伙抢走了我的一块面包。我的一侧是大海,另一侧是已经白了山顶的汉南山。好吧,小猫那么可爱,就原谅他们了。

日出与正好相遇的渔船
“团伙”偷面包的小猫们

吃过早饭在海边走了走,便要出发去机场了。小岛的公交车很便利,我按导航搭上了返程的公交车。司机师傅特意让我给他看手机上的地图,让我安心坐着,到站了会告诉我。我在山下的一所高中之前下车,对着站台上的信息牌确认机场大巴的到达时间。

没过一会儿,有人拍了拍我的肩膀。一同下车的女生又返回来,用手指了指她的手机屏幕。那上面是翻译app的页面,上面写着,“你有什么需要帮助吗?” 我告诉她我要去机场,在确认车来的时间。她帮我再次确认了信息,然后笑着离开了。

似乎这里的天气与人都对我释放出了友善的一面,我对小岛的便利程度与自然景观都非常的满意。下次再去,我想沿着西海岸走一圈,再去爬一爬远处的汉拿山。

首尔

时隔半年,我又来到了韩国。这次的行程大半由堂妹规划,她是一个偶像团体的粉丝,我借着机会跟她一起感受演唱会,而后安排了首尔釜山两地的旅行。去程的飞机上,很多人都跟妹妹一样在背包上挂着各色的挂饰或标牌,此行的目的都是为了去看演唱会。

深夜到达酒店安顿休整,旅行正式的第一天便是看演唱会的日子。对于堂妹来说,看演唱会不只是演出的那三个多小时,而是开始于那天的清晨。我遵循着她的安排,准备了符合dress code的衣服,一起化妆、编头发。场馆在离市区较远的仁川,我们搭乘地铁,在站外转乘演唱会接驳车前往现场。街边地旗帜成片成片在风中摇曳,我也被那种所有人为着一个目标赶来的感觉所震撼,突然感受到了一种兴奋。

这种兴奋与妹妹的兴奋当然不同。场馆外面,来自不同国家的人聚集在一起。行走在地铁站里,处处可以看到爱豆的应援广告牌,商业街的各家店铺放着耳熟能详的爱豆歌曲,让人不自觉的沉浸在那种氛围之中。这是我第一次在韩国本土看演唱会,效果着实出乎我的意料。应援口号如军训一般响起,我被鼎沸的人声裹挟于其中,震撼于音乐能给人带来的如此大的能量与汇聚在此刻的爱意。

韩流文化在海外市场的影响力除了凭借媒介渠道进行的多层次推广,更展现出一种文化的生命力。这种传播并不仅仅是音乐,更是生活方式以及价值观念的传输。而爱豆文化的兴起与梦幻化的打造,也让许多的人寻找到一种精神的寄托与崇拜。这些文化的涌入当然有利有弊,饭圈等乱象也层出不穷。但回到音乐本身,那一刻聚光灯亮起,几万人呐喊合唱的时刻,我切实感受到了它的精神力量。

看完演唱会的日子,我们在首尔的街头闲逛。这次行程并没有规划什么景点,我们更享受在陌生的国家和城市随意走走,感受当地人的生活。在购物这一块,首尔好逛的区域太多,我们去了圣水洞和新沙洞,买了一些稀奇古怪可可爱爱的东西,然后在樱花盛开的首尔林散了步。首尔跟我想象中的大体一致,这是一座很时髦也充满生活气息的城市。

文创与潮牌店都很好逛
城市街景

釜山

但相比而言,我更喜欢釜山。或许是喜欢大海,或许是比首尔好上许多的空气,或许是我个人更注重与现实中的人的交流与感受。釜山给我的感觉格外立体,山与大海交错出不一样的风景,现代都市与自然也更相结合。

房间窗外的景色

我们行程的第一天下了雨,跟其他的海滨城市一样,天气对于整个城市的观感影响很大。起床的第一站我们还是准备冒雨去甘川文化村,那是一个坐落在山麓上的村庄,布满了彩色的小屋与巷弄,也是釜山历史的一部分。

去程的路上,我们在地铁站遇见了一对土耳其夫妻。他们拿着地图试图购买地铁票,但似乎遇到一些问题。我们询问了他们的去处,得知也是去文化村,便邀请他们一起同行。地铁上随意聊天得知,他们来自土耳其,一位是音乐家,一位是制作人,搭乘从洛杉矶出发的邮轮,正在环球旅行。邮轮会在釜山短暂地停留两天一晚,他们便下船探索这座陌生的城市。

一路上我们聊了世界各地的见闻和彼此的工作,女士给我分享了她的spotify账号。她在去年发行了一首新歌,我戴上耳机听了起来,是充满异域风情的传统音乐,让我觉得格外新奇。下地铁走一段路,我们还要转乘上山的公车,他们没有多余的零钱,我帮他们刷了卡,之后在村庄的咖啡店里一起喝了一杯咖啡。窗外的雨淅淅沥沥的下着,漫山的樱花被雨雾笼罩着,山的尽头依旧看见远处的海平面。

旅途中遇到的人总能让那段记忆、那个地方变得更加深刻,而我也有幸能听到发生在这个世界上某处、我未曾设想过的故事。他们的下一站要去天津,让我推荐当地的美食,男士曾经去过中国,对奶茶很是喜欢。而后他们又给我介绍了土耳其的特色餐饮,告诉我如果去到伊斯坦布尔,一定要联系他们。我们在下着雨的樱花树下告别,各自继续接下来的行程。

雨天的村庄有另一种氛围

雨还是下地很大,我们回到了市区,在地图上寻找到一家小巷子里的本地餐厅吃午饭。刚刚落座,隔壁桌的女生就小声地问道:“你们是中国人吗?” 我们收起伞点点头,以为对方也是来旅游的国人,女生热情地说他们是釜山人,然后聊起她跟同桌男生各自与中国的故事。

女生在哈尔滨交换了一年,而男生则是在复旦读了本硕,而后又回到釜山-他们的故乡工作。他们说之前坐旁边桌的也是中国人,面对他们的搭话似乎觉得有些尴尬,看了一眼便一言不发,由衷地感谢我们这样能与他们热切的沟通。他们的中文实在太标准,让我们都很惊叹。

我们一起聊了各自的生活。女生辞职不久,刚刚从延边旅行回来,在YouTube上传了她的vlog,尝试着做一名博主。男生马上要结婚了,这次是给久违的朋友送来请柬。我们聊到网络上对于不同文化民族之间的敌意的渲染,那些被刻意夸大的偏见会在具体的个人面前消解。无论是他们在中国,还是我们在韩国,都遇到过很多很好的人,结识了很好的朋友。

我们可以谈论不同的文化社会处境,不同政党下的压迫与生活的困境,正在进行的国会选举,还有医生的罢工。吃过午餐我们一起走出餐厅,撑着伞走在下雨的釜山街头,准备去一家小酒馆喝点小酒,妹妹跟他们一起唱着耳熟、但我早已不记得名字的古早舞曲。

辣炒章鱼跟凉拌生鱼片好吃

行程剩下的日子又变地阳光明媚,我们剩余的行程都围绕着大海,坐海上小火车,沿着海岸线散步。这次来的时候,我们恰巧赶上了樱花季,因而幸运地看到了许多令人印象深刻的风景。

樱花盛开得很美
小火车是最值得的行程

釜山的旅行给妹妹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她刚参加工作,跟着我一起,生疏而热情地与不一样的人交流,就像以前更年轻的我一样。

“我也处在一种不稳定的状态,我的人生也在改变。我在挖掘潜在的创造力,在交很棒的朋友,像一条蛇一样慢慢蜕皮。”

海滨城市总是有着神奇的魅力

其他

釜山的英语普及度超过我的想象,这里海外游客很多,可能是因为毗邻港口,很多邮轮会在此短暂的停留。而在便利店以及商业街,每次我用我蹩脚的韩语试图沟通时,店员总会亲切地切换成英语与我交流。

“旅行在异邦,要完全适应当地口味并不容易。我们吃的东西,代表了我们做人和自我认知非常核心的一部分。” 

在食物方面,这次行程中让我觉得最好吃的,是釜山随意找的烤肉店。它胜在肉质特别的好,蘸些许盐巴和胡椒,几乎入口即化。其余的食物不算难吃,没有让人觉得无比惊艳的,但也没有到踩雷的地步。中文社交媒体上关于韩国饮食文化的争议也是最为激烈的一部分。但对任何一个民族或者国家的饮食文化,我们都无法作出统一的言之凿凿的单一化结论,否则那就是一种偏见。

左边的烤肉店我满分推荐,就在釜山站附近;BHC的炸鸡也很好吃

对我个人而言,韩国的大部分传统菜系都挺符合我的口味。西方文化影响下,brunch和咖啡店也随处可见。人均消费水平相对而言较高,无需费太大的精力,就能找到一家符合口味的餐厅。

“有那么一阵子,我觉得自己已经完完全全脱离了自己的家和过去的背景,也许就一辈子住在这儿不走了是在那个时候,我心想:我可真是个变色龙,再也记不起自己原本的颜色了。”

我在想我对于韩国文化的快速适应可能也深受从小到大接触到的韩国娱乐产品的影响。小时候正是韩国电视剧的黄金时代,从《蓝色生死恋》到《城市猎人》,我在中考的前一天还在跟朋友挤在电脑前,追着最新更新的一集韩剧,依稀记得是尹恩惠主演的。而在这几年,伴随着社交媒体的繁荣,idol文化影响着一代一代的年轻人。而忠武路,Netflix等也将韩国电影以及影视剧推向另一个高度。有时候看着他们出的新作品,着实也会羡慕那样的创作环境。

结语

以上都是我以游客的身份,短暂的,片面的感受。我幸运地遇到了很多好人,又懂一些韩文,因而在日常交流与出行中的障碍较少。我还没体验过当地的医疗、公共机构、社会服务以及职场生活,对于在此地久居的理想程度无法作出判断。身份的不同会带给人不一样的体验与感受,因而我很期待未来能有机会去韩国长居一段时间,或许那时,我才能进一步更深刻地认识与理解这个国家的文化。

*文中引用均来自《鱼翅与花椒》,作者是我很喜欢的美食作家扶霞•邓洛普(Fuchsia Dunlop),非常推荐她的作品。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