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與家國】戰爭片應反思戰爭

煮鶴焚琴
·
·
IPFS
·


(太初庚子七月初七;藏歷鐵鼠七月初七;希吉來歷一四四二正月初六)

昨日四人一道觀影「八佰」,自然而然是有淚水滑落,但我還是打了三星。

首先,影片敘事支離破碎,未能成功塑造人物。

正如豆友「躲貓貓社社長」在一星影評「學走路中試圖踩單車」中所言,該片人物行動缺乏「動機」,「你給我的理由僅僅是打鬼子抗日,我作為觀眾根本不會投入我的情緒,在乎一幫人打鬥 2 個小時,最後半個小時說一句,是表演,是政治。」

「動機」對於「人」的重要性在於,他是人的客觀化了的行動的內在目的。換言之,人的觀念世界中的主觀念頭引導著人「行動」,並因客觀化了的「行動」而獲得該念頭的部分實現。其他人通過觀察人的「行動」,可以反向推斷出人的「動機」,並基於這一假設的「動機」而推斷出人後續的可能「行動」,同時,根據人所作出的後續的現實「行動」,隨時反饋修正對於人「動機」的推測。

基於「電影就是講故事」這一假設,觀眾會要求觀影時能夠隨時預測影片的下一步動向,具體到角色,也就是預測每個人下一步的可能「行動」。如果可能「行動」和現實「行動」相符,觀眾能體會到社會現實的穩固,內心便得到安定感和滿足感;如果可能「行動」和現實「行動」背離,觀眾會體會到社會現實的崩塌,情緒會游移不定,並試圖追問背後的緣由,此時,需要電影給出「動機」轉換的堅強理由;如果可能「行動」和現實「行動」有所偏差,則是敘事過程中的相對留白和必然節奏,以給予觀眾一定的空間來肆意暢想,電影如果回答太多,等於是將觀眾當做了尚未社會化的孩童。缺失「動機」的清晰呈現,如上這些建立在「電影就是講故事」假設之上的觀影要求,便無法得到滿足。

在該片這昏暗的色調、快速轉換的鏡頭中,觀眾無法看清或者記住每一名演員的面龐。對我來說,就只能通過方言和衣著來艱難地盡量記憶,以便找尋一步步軍事行動的前後承繼關係。可惜,憑我的淺薄,只能看到總計近二百分鐘的、一段段小的、前後似乎並無關聯的戰場畫面。動機簡單至「抗日」,難以引起廣泛共情。唯一對我有所啟迪的(當然也是符合我內心期待的),就是方先生了,要做一名對人類有利的人。

其次,歷史背景整體虛化,世界局勢一筆帶過。

雖然電影、特別是商業電影,不一定需要成為科教片。但是,為了講好故事,讓觀眾對於影片世界有更確切、更深入、更多樣的理解,一定的對影片世界的歷史背景和世界局勢之敘述也是必要的。第一,對壘兩方的關係。本方號稱八百人,實際四百餘,首長梅州人謝晉元,對方幾多人?第二,租界與民國的關係。為何蘇州河此岸一片歌舞升平,彼岸卻必須苦苦掙扎?第三,上海當時的國際地位。何香凝是誰?賭場老闆是誰?教授夫婦是誰?記者方先生又是誰?白俄羅斯妓女呢?前兩問,可以參考豆友「電影榨汁」的五星影評「八百的來龍去脈(根據電影擴展更新)」。鑒於本部分過度複雜,我也不試圖在每日隨筆的體量中拋磚引玉了。

再次,看待戰爭的視角,仍落入民族國家窠臼。

依循廿四史的體裁,古代中華建構起了一套內部自洽的自我定位系統,即站在天子之位、皇帝奉天承運、操縱天下帝國的政治理解模式。而文明接觸並隨之對沖的長時段、大時代中,這一政治理解模式不但潰退於發源自英吉利的議會政治形態下,而且更為徹底地暴露於本土鄉野的漁夫之想中。

議會政治,即精緻的利己主義者的政治理解模式。每一名議員,只為自己或者自己所宣稱代表的特定族群的利益說話。在大規模的利益競爭和平衡之下,達成隨時調整的動態平衡。由「言論自由、民主政治、司法獨立」所帶來的社會活躍和快速創新,擊潰了積重難返的宮廷政治。

鄉野政治,即不為五斗米折腰者的政治理解模式。不與世俗同流合污,一向是中華傳統文人的精神追求。陶淵明、蘇東坡,即此中傑出代表。特別是後者,進可達宮廷,退可為漁夫。這些鄉野政治家看透了宮廷政治的虛偽和虛弱,可惜無力觸發任何改變。

宮廷政治,即大隱隱于朝這類人的政治理解模式。甘願為宮廷政治服務,首先需要面臨的挑戰,即宮廷政治所隱含的政治身份要求,即是否已經屬於宮廷這一集團。這種站隊問題,時時刻刻懸吊在宮廷政治參與者的心頭,而且會表現為差序格局形態,永無止息。其次,需要將自身代入皇帝的角色來思考問題,這就有可能產生自身角色和皇帝角色的錯位與衝突。最後,宮廷政治下的決策結果,只能有利於當權者,而不利於人民。

如上討論,想要論證的目標是,民族國家視角下,只不過是以民族為本位的宮廷政治。換言之,民族國家,只不過是以虛幻的「民族」代替了「皇帝」之職位的天下帝國而已。

此視角下,水平較高的,是豆友「今何在」的四星影評「做個勇敢的中國人 評《八佰》」。他準確指出了,在抗日戰爭之前,民國仍舊是散裝,而抗日戰爭塑造了中華民族共同體。「一吋山河一吋血,十萬青年十萬兵」從此成為時代強音,直至今日。不去對此作出反思,而是將之作為永不可挑戰的前提,會誤導中國的未來走向。作為民族國家的中國,仍舊無法完成現代化,無法有利於全體人民。

最後,對當下的中國人,沒有熏育反思之功效。

普通國人,看完本片,如果僅能升起同仇敵愾之感,此片是有誤的。特別是在世界局勢風雲變幻、中美關係急轉直下的此時。戰爭片應給出人的動機、給出當時的現狀、給出更深刻的可能。

戰爭片,應反思戰爭。

(庚子甲申庚子。諸行無常、諸漏皆苦、諸法無我、涅槃寂靜。)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