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評》沒有轉型正義,愛與恨都走不下去:盧郁佳讀《那不勒斯故事》

Openbook閱讀誌
·
·
IPFS
來自義大利那不勒斯的艾琳娜‧斐蘭德(Elena Ferrante),行事低調,真實姓名保密到家,創作《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後風靡全球,譯為45種語言,2018年由HBO改編為電視影集,近期公佈最終章第4季預計2023年2月開播。故事描述兩位那不勒斯女孩艾琳娜與莉拉長達60年,相互滋養也彼此掠奪的複雜交情,也見證義大利的文化與社會發展。本文是2017年盧郁佳所寫,邀請讀者從台灣自身脈絡體驗閱讀本書。

作者|盧郁佳(文字工作者)

我視《那不勒斯故事》為債務。它是鉅額外債,就像用美援蓋十大建設。

這一套四冊的義大利小說四部曲,描述兩個小學女同學的親密競爭,比功課,比誰有人追,比誰月經早,比誰有錢有成就。當中的怦然心動、執迷、奔赴、牽掛、失落,把成長故事的甜美憂傷發揮得淋漓盡致。

故事開頭,兩人已經66歲。小琳得知莉拉失蹤,她為何無故出走?新一代的人,像莉拉的中年兒子,不知原因,沒有線索,不知道自己出生前,上一代發生過什麼事;也不知自己今天為何長期失業低成就,被說是魯蛇、草莓族、啃老族。

小琳面對謎團,提筆寫下全書,倒敘回顧這60年去找答案。小琳昔日的懵懂,交織著今日的洞察、他人的證言,第二集揭開第一集之謎,像佛朗明哥舞者揚起舞裙那樣層層疊疊,深入推進,華美、犀利。

➤​遠在那不勒斯遭遇台灣現實

而今昔觀點之別,始於莉拉小時候追索自己出生前發生,上一代卻絕口不提的事。從青少年天真無知的去政治化,到漸開天眼俯窺全貌──政治化的過程。即使在乍看無關痛癢的細節裡,你會讀到異常、陌生、違和的事物不時湧現:

小學生被老師在脖子上掛狗牌羞辱,被拖出教室。

公認講方言沒氣質沒教養,講國語顯得高人一等。

校長、老師拼升學,手握資優生,比賽拿金牌,就是辦學成功,就是有面子、贏人家。

父兄想揍妻女就隨意揍,因為這都是在教育她們。

鞋匠除了自家妻小、還要養兩個未婚姐姐和岳父母。因為鞋匠窮,也因為他重男輕女,所以女兒莉拉雖然考第一名,卻只能讀到小學畢業,16歲就被家裡逼著嫁人生小孩了。

工人因為車床意外而截肢、死亡,司空見慣,命如螻蟻。

爸爸威脅青春期女兒:你再跟共產黨員的兒子在一起,我就打斷你的腿。

憲兵無預警夜闖民宅抓人,不需要告票,當著婦孺面前,像拖豬一樣直接把人拖走,從此人就沒回來了。

警察可以隨意把人關進牢裡,但憲兵才是所有小孩最害怕的人。

另一邊,黑道打人,也沒人敢反抗。

街坊瘋子大吵大鬧,難堪的兒女試圖收拾。

我讀來戰慄,心想這是50年代的那不勒斯,但與當年台灣怎會這麼像。而台灣的主流小說、影劇,又怎會對此長期視而不見,以致我遠兜遠轉在《那》書才讀到事發當時的具體感受。

書中街坊爸媽們,都警告過孩子,千萬別觸怒地方頭人。每個學童都清楚,比賽贏了頭人的小孩,會惹禍上身,所以要識相放水。

我闔上書,想起《我的青春,施工中:王浩威醫師的青春門診》書中一對小姊弟,說就讀的小學辦品格教育演講比賽,全校都認為第二名講得更好,但都知道第一名是家長會長的小孩。

戒嚴體制的集體主義文化並沒結束,到下個世紀的今天仍在殘害兒童,要他們傳給下一代。

➤​法西斯創傷,說出戒嚴在延續

正因此書見出義大利與台灣都仍在承受共通的殖民創傷,需要透過小說消化暴力的餘震,所以我邀請讀者占領此書:把主角攀爬階級階梯的過程,放在台灣自身脈絡中體驗。台北的底層和周邊,就是書中的那不勒斯貧民窟。

在這個同人版本中,台北人來自廣大周邊,小琳來台北讀書、工作,在台北可以搞樂團,可以當同志,在家鄉行不通。而在小琳們留在背後的家鄉,都有個莉拉。莉拉可能是手足或同學,國中畢業,男生就繼承家業,很早結婚生子,自己有田、有店面,或是軍公教,安穩度日,生計無憂。

小琳或許現今在家鄉父老眼中事業有成,是爸媽寵兒;但壓力不為人知,孤寂,挫敗,渺小,無法滿足,過勞與壓力養成一身病痛,自問是否該留在家鄉當莉拉才對。

莉拉認命請印尼移工一起照顧年邁爸媽,卻一輩子被爸媽當成敗組比較、羞辱。結果小琳和莉拉都不快樂。

日劇《東京女子圖鑑》描述少女上京比賽嫁豪門、有體面事業的階級升官圖。而《那不勒斯故事》不只描述兩個女孩互相超車,它要帶讀者去看,這比賽的本質是什麼,是什麼推動它把相愛的人放進互恨的關係當中。它質問贏家真的獲利嗎,或是雙輸。為何她們必須比賽?

要解決現在的難題,必須重新詮釋過去。創傷事件發生時,說了會受懲罰,所以當事人不敢說出感受,多數人根本不知,知者也不解其意。必須事過境遷夠久,蒙蔽認知的威脅消失了,故事被講述出來,人們才恍然大悟事件及意義。

小琳提筆審視過去,解謎正是觀點翻轉的過程。以今日觀點賦予截然不同的意義,償還木匠、瘋寡婦、共產黨員等底層家庭被剝奪的發言權和機會,這就是轉型正義。

國民黨和民進黨的腐敗,工總商總反一例一休,護家盟反同婚,軍公教聯盟反年改,反小燈泡媽媽,反李淨瑜,徐重仁罵年輕人貪玩,鰻魚媽媽教女兒認罪,在這些議題上我們互恨。我們應該對立,這無可省略;但我們也是小琳和莉拉,在同一殖民壓迫下走了不同的路。我們需要看看彼此走了什麼路。

而揭開創傷,艱難到不可能,書中形容心理防衛,說「我身上的寒意,彷彿是一層層極為細薄的材質所構成」。但在我看來,作者「卻有能力小心翼翼一層接一層剝開,不致扯破」。這年頭書厚了很難賣是嗎?但為了不去扯破,這書就必須了一層一層剝、寫上四大冊。沒商量。

這書是貸款,補上台灣缺口。我們靠外債心理建設,艱難站起。且要還這筆債,去讀,去回想自己,去寫。 ●(原文於2017-04-28首度刊於OPENBOOK官網)

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套書
L’AMICA GENIAL

作者: 艾琳娜‧斐蘭德(Elena Ferrante)
譯者:李靜宜
出版:大塊文化公司

作者簡介
艾琳娜.斐蘭德


出生於義大利那不勒斯,行事低調,真實姓名保密到家,也從不在媒體露面,但作品依舊廣受世界各地讀者歡迎。

斐蘭德以女性成長故事著稱。第一部小說作品《不安的愛》(L'amore molesto, 1992)描寫女插畫家返鄉調查母親之死,後被改編為電影。讓裴蘭德的好文筆更廣為人知的第二本小說作品《放任時期》(I giorni dell'abbandono,2002),費時10年才發表,敘述單親媽媽如何面對空虛的人生。

2011年陸續出版的小說【那不勒斯故事】四部曲,描寫女作家與童年好友的故事,內容廣及10個家族與60年的生命歷程。這系列在2012年推出英譯本後,讓斐蘭德成為國際市場上的熱門作家,並獲選為《金融時報》2015年度女性、《時代雜誌》2016年百大影響人物;該系列的第4本入圍2016年布克國際獎決選名單。

《那不勒斯故事》改編的HBO影集《My Brilliant Friend》導演、製片與主要演員,分享艾琳娜與莉拉的友情。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