审判 03 | 一个艺术家妈妈的家庭泥潭
这是「审判」系列第3篇,一个熟识多年的艺术家朋友。她年纪比我小两岁,孩子却比我的还大一岁,早早在毕业后就结婚生娃。我们偶尔聚聚,地点时常是北京的几个美术馆,孩子们能在一起做个伴,我们也能聊聊创作和生活, 同为创作者,我深刻理解她作为一个家长在家庭生活和个人空间的挣扎之难,但作为一个男性,我却无法感同身受她作为一个母亲在其中承担的压力之重。这也是我找她完成该系列第三篇的缘由,探寻一下外在看上去另类独特的艺术家母亲形象,在具体的家庭生活里到底过得怎么样。 果不其然,这篇对话,陆陆续续地跨越了一个季度才整理完成,包括了至少三次网络深谈,每次聊到一半她都会跟来一句:今晚又整大了。我才知道原来这些对话都是在她精神最松弛或者最紧张的时候吐露给我的。用她的话说,这几次交流每次状态都不一样,一次比一次丧,从第一次想得明明白白,到第三次心力憔悴,所以下文对话也可以看到在个别问题上呈现的截然相反的态度。和上次一样,“审判“系列开放提问窗口给所有观看者,可以留言至此,被访者可选择回答。 “审判”是互动剧场「斗兽场」的延展传播内容,与个人对话,聚焦于生活的具体问题。2019年,我开始设计「斗兽场」作品,通过真人实验,让民主选举在剧场里发生,将个体价值和系统构建摊开重议。至今「斗兽场」模型测试已完成7次,今年会继续进行,争取最终能在内地公演。同时,三个内容系列“审判”、“竞技”、“选票”会对应撰写,指向「斗兽场」的核心:个体到底有什么价值,如何面对外部的竞争,又如何和他人一起完成构建。 沈博伦
女,29,北京,艺术家
儿子的教育
先从儿子的教育聊起吧,这学期刚开学那会儿你跟我抱怨过学校布置的作业。
:说起教育,我前几天正好看了篇育儿的文章,比较了体制内外小学的优劣。她是上海的中产,读的是体制外的小学,每年在孩子身上花费三四十万。课程很丰富,作业很少,大量课余时间,学生可以自主学很多东西,周末学马术、篮球、游泳各种丰富的课余,寒暑假就是各种国外夏令营。当然小学生的自主的意思是,大人要帮他们挑选备课。这意味着一定会有一个全职妈妈,提前了解学习课程。
这个妈妈觉得心累的地方就是有很多琐碎的事。她们家两个小孩都要参加自行车比赛,要提前准备自行车,组装好车后发现放不进后备箱,要想办法把车放在汽车顶上。就这些琐碎都必须亲力亲为。当选择夏令营的时候,要提前自己在国外夏令营上查找英文内容,和周围的妈妈们比较哪个好。她累但觉得很开心,因为比起体制内的小朋友不用写那么多作业,活得比较轻松。
那你为啥选择体制内呢?
:我们选择了体制内的小学,除了因为各方面都比较适合,这件事也让我更有安全感。因为我从小读的体制内,我以前是学习好的小孩儿,我知道学习方法是什么样的,我很适应他们那一套,我知道怎么样的学生能获得老师的喜欢和关注。他们想要成绩好,我能很快满足这个同时有大量时间做自己的事。还有我现在能接受,也是因为我儿子在班上成绩不错,老师对我的态度也很好。
体制内的学校评判标准是单一的,还挺丛林的,你自己认可这个吗?
:是的,这是社会众多价值观中最主流的一种。走这一条路,意味着他需要通过一些考验,去“更好的平台”,再获得一些资源,再通往另一个平台。我说的这些资源包括金钱上的和人脉上的。这是资本主义的一套玩法。
其实体制内的很大优点是学费便宜、家长省心,性价比很高。如果你在一个还可以的学区,你不用愁ta考试这件事。现在读了快一学期后,感觉比起我们小时候老师也有很大进步。但弊端也很大,一个班四五十人,生源参差不齐,老师把几乎所有重点都放在中等学生身上,成绩好的需要自学,课堂上非常没有效率,成绩差的就需要家长自己想办法了。有个很强烈的体验就是英语课。我儿子5岁开始学的英语,其实已经不早了,我身边很多小孩两三岁就开始了。他的英语在课外英语班上不算好的,但放在他的小学里已经算很好的了。你可能没见过小学一年级的英语试卷,很多题目都是英文写的,如果你的小孩没有提前学过,一年级才接触英语,ta怎么可能会?ta连题目都看不懂。所以我认为学校也是默认小孩在外面已经学过了。所以英语这一科体现的尤其明显。
如果去体制外的学校,虽然有很多课外生活和阅历,但家长要参与的其实更多。但作为家长,我何以有足够的自信证明我给他选的东西是对的?如果我对他的培养无法塑造他的独立,如果他厌学,我就会特别没有安全感,所以至少要占一头。这么说完,我意识到这是我保守的一部分,我对那一套没有安全感。
你的安全感其实不是对体制内教育的,而是对你熟悉的技巧套路的。可是万一他没有你玩儿得转呢?
:作为家长只能找一条自己最为熟悉的路径,但是体制外的学校对我来说真的很陌生。它主观性特别强,如果父母对自己有十足的自信并且你的经验得到了认可,那你去教孩子的时候不会有偏差;但是如果你本身的经验是偏颇的,ta习得的那套反而更不适合。所以我觉得体制外对大多数家长的考验会更大。我也一直在警惕自己这点,小时候觉得自己的父母过于迂腐,我也会注意自己身上很老派的想法。即便他不能获得世俗上的成功,但自己觉得特别好,那我也觉得好。
很多人会说让孩子成为自己,但我也在和女儿的相处过程中发现,这句口号太空洞了。因为在真正执行的时候,必定会有很多自我意志传递甚至是灌输给她,很难让她在每一个选择里都“成为她自己”。
:我其实很重视孩子和母亲的关系的,我的价值观是我和他的关系、我对他的爱是最重要的,其他都往后靠,包括我对他的期许。
对儿子有计划吗?
:计划不长远。很多身边的学霸爸爸妈妈们,他们会倒着推,上哪个高中反推初中小学。我量体裁衣,知道附近的学校如何,我会稍微准备一下,但不会为了孩子折腾到什么学区房。家庭关键是舒服,我为他付出的努力太大(比如换学区房),那他的压力也太大了。因为我老公不爱参与孩子的生活,我可能考虑初中之后我就让小孩儿住校。但寄宿有个弊端是孩子和父母接触特别少,那我们对他的影响就少了很多。这真的太随机了。如果寝室、学校、老师都很好的话,那我就很放心。因为我之前也有寄宿经历,每天就会浑浑噩噩的,那会儿我也困扰自己的人际关系。前段时间陪我姐们儿去到一个宿舍,一进去我的抵触情绪瞬间就上来了。
体制教育比较看中课本学习,但很多孩子未必能建立起课本学习的习惯。
:嗯。我老公是个学习能力很强的人,但他当时学习成绩非常差。可能有两个原因,一是没有遇到好老师,老师把他放在垃圾桶旁边,带着全班同学嘲笑他,让他误以为自己不喜欢学习;第二是他其实爱学,但他不喜欢看书学,喜欢看视频以及和朋友聊天获得。这需要社会的完善,但在国内的路就是学书本和考试。国内一个班老师不可能一个个引导、培养好的习惯,这都是靠父母给的。但是你说有更好的办法吗?我现在也不知道,因为体制外也需要父母大量陪伴。
原生家庭关系和现在家庭关系
你小时候父母陪你多么?
:我小时候和我母亲的关系非常差,她忙生意去了,所以对我非常没有耐心,我非常害怕她。这直接导致了我叛逆期差一点就走错了路。我叛逆期同时玩儿的这些人,都进了监狱或者精神不正常,都是在边缘地带,我其实很险。后来我投入学习才发现,原来我可以通过这个途径离开这里,外面的选择至少比这里多。所以我很希望我和儿子有非常亲密的关系,他现在每天都会说:“妈妈你对我太好了,我们家好幸福。”哈哈哈。
很多时候孩子和父母相反。我的例子是:我和我妈确实很多地方不一样。小时候我和她的关系不好觉得她不OK,会更夸张更叛逆地对抗,把对抗极端化。但要是我们关系很好,就会和她探讨这个问题,就不会刻意和她保持不一样。但另一层面,离开她之后,我发现自己思维模式和她很像,这可能是基因。所以对孩子来说,我们关系特别好,即便我们价值观不一样,我们也可以探讨,我们不用改变对方,我们只要尊重对方就好了。从他一出生我们就在一起,一起经历了那么多事情,所以即便是小小的价值观不同,也不会导致我们关系破裂。
所以同样的,虽然我老公不管孩子,但最近我对我他已经放宽心,想通了一个道理:因为我爱这个人,所以我要尊重他的选择,即便他追寻的自由侵犯到了我的利益,我也是爱他的,而且不是教条的爱。我觉得追求自由这件事情很棒,那我就牺牲一下,为了平衡呢,那就给我打钱,不然心里还是有点难受。
爱他就给他自由,却还要金钱弥补,那看来你还是有很大感受啊。这不会影响到爱吗?
:这个问题有点复杂,他追求的东西其实也是我很看重的。我们都是创作者,我很欣赏能为自己而活、很有生命力的人。爱可能是有影响,但在金钱上得到了弥补,影响就降低了。因为他给我经济的回馈,我就不用去工作,有大把的时间看书我就很开心。
你老公和父母关系好吗?
:不好,但不是老死不相往来,而是没有精神上的交流那种不好。他拒绝跟他父母交流,原因是他的父母比较传统,也很强势,你知道又强势又传统的父母就会想控制你。他的策略就是,我啥事儿也不跟你们说。他们的交流都是通过我来传递,由我告诉他父母,他最近做了什么事儿,现在怎么样。即便住在一个屋檐下,也是这样的情况。
我见过和父母关系好是什么样的。经常在朋友圈提到自己的父母,提到自己的家庭生活。而且我也认识艺术家会直接在他作品里提到这是跟我爸爸妈妈一起完成的,他们是怎么样的人。当我看到这样的作品的时候,那一瞬间传递给我的力量其实是特别大的,我觉得我操真他妈牛逼。这样的创作者是一个很有情有义的人。
你们俩的关系怎么样?
:我俩天天有聊不完的话题啊,聊艺术聊创作聊男人女人聊生活八卦,无话不谈,除了孩子的事,几乎从来没有矛盾。我们性格非常合适,像齿轮一样,但在家庭生活中他忽然就丢下我不管了,包括和父母有关的事,这些痛苦他也知道是我在承担。他知道他跟长辈有很多解决不了的问题 ,自己就躲出去了。我说“那我怎么办啊”,他说“你也躲出去啊”。我说“那儿子怎么办啊”,他说“那是他的命”。我好气啊!哇,我听到这话,我真的特别难过。面对孩子,他就是没有任何负担,我说父母会影响小孩很多东西,包括他积极乐观的心态。你不参与,我一个人的力量又不够。笑着说过,哭着说过,好话歹话都说了,但他就是不愿意参与。真的,我一想到儿子要放寒假了40天,我就焦虑得不行。
所以他是看中了你能面对具体的生活,并替他面对。
:你说的对!但是我也不擅长啊!
但你愿意为他擅长。
:哭了。但是我凭什么。
创作者对自我生命力的追求,和生活的琐碎其实是对冲的。
:对,就是矛盾的。以前我受不了的时候,每天哇哇乱叫给家人造成很大困扰。现在我变得柔软了,但我还是欣赏有生命力的人。可我没办法扔掉我的羁绊,我只能天天踩着平衡车往前走,现在踩得也比以前好了。但时间上是不可调和的,你花了时间精力给孩子,创作上时间就会少,或者你把孩子当作创作内容,但这个挺噱头的。
我现在的解决方式是这几个小时陪孩子,被他虐,全身心只想他。这几个小时之后,就找不到我了,电话飞行模式后完全不想这个事情了。其实我最开始画现在作品的时候,我儿子还没上学,我天天都在家里呆着,一直一直待,真的特别的崩溃。后来我认识了小区的妈妈们,那就轻松一些。
女性朋友的选择
你在同龄人,尤其是大学同学里,应该是很早成为母亲的吧。这件事情有什么特别大的感受吗?
:我应该是我们那一届最早当妈妈的,这件事儿有什么特别大的感受?我觉得是他们对我的感受吧,哈哈,有些人会觉得羡慕我,那么年轻的时候就找到了另一半,有些女孩子可能觉得婚姻是“康庄大道”吧。我倒也没觉得有什么。但现在想起来还是挺大胆莽撞的,不过我的个性就一直是很莽撞的,不假思索的。反而是当妈妈之后,我变小心了。因为生孩子这个决定改变我太多了,而当时的我根本没仔细考虑自己是否有能力承担这种变化。所以现在很多事情我都会提前想清楚了再做。
这种性格,如果抉择的时候不莽撞,可能这辈子没孩子了。
:对。生孩子这种事儿对我这种人来说要不就是莽撞,要不就是前思后想的。但我完全不后悔啊,或者你可以认为我说服了自己不去假想没有孩子的生活,毕竟孩子确实给我打开了很多不同的角度,这对于创作者的人生经历真的是很有必要的。但没有也行其实,会有别的体验。
我想到一个很好的朋友,也是一个妈妈,快40了,一共三个孩子。但她觉得自己事业还不够,在10月份的时候决定去英国深造,然后1月份就要去了!卧槽太牛逼了!她娘家放一个,婆家放一个,自己养一个,走了后自己带的这个老公带。我就感觉,有的人一心要为自己做什么事儿,谁也拦不住。我受到了她的感召,那种独立的人的生命力。但我把她的事跟我婆婆说,她就颇有微词,认为这样太不负责任了。这些事情在今天的育儿手册里就是违规的,虽然有争议,但她能够在心理上说服自己。
那她老公呢?
:他是一个很老实、本分、内向的程序员,现在不用上班,在家写程序。你看她在选另一半上,也找的是能“辅佐”她的,如果你愿意用这样的视角去看问题的话。
但听上去,即便是这样的“自主”女性,在孩子这个问题上似乎都要承担一个更加主要的责任。
:对呀。理论上来说,我做艺术的想法应该会更开放一点,但是听到她这个案例的时候,其实还是会下意识的觉得,她逃离了妈妈这个身份。用的是“逃离”。但如果是一个男性,我可能第一反应不是逃离吧。
想到了阿布拉莫维奇被问到生孩子的时候,她说自己离奇的事业里不允许孩子的存在。
:所以阿布拉莫维奇就不是一个女性思维的人,她是一个没有性别思维局限的人。很多女孩子虽然谈论女权,但一谈恋爱就有牺牲心态。重视情感的人,获得的回馈不是世俗上的,女性小时候接受的教育也是这样,更多关注到他人,优点是会让身边的人很舒服,但缺点是少了点自我意识,容易委屈自己。有个专业的词叫“情感劳动”,男人很少关注、营造这个。比如我会打扫屋子,睡前跟另一半腻一会儿,关心他最近过得怎么样,这些都是情感劳动,家庭长久下去需要这个。我儿子小学一年级了,我老公和他独自相处的次数屈指可数。不带孩子,同时也不收拾屋子。所以我最近还跟老公“涨价”了,这样我收拾屋子的时候也不会带着怨气了,嘿嘿。
家庭经济模式探索
虽然在女权基础要求里,会把女性的家务劳动、情感劳动换算成实际价值以示尊重,但你实际确实在做。我很好奇,和“雇主/老公”讨价还价的时候,内心到底是怎么感受的?说实话,亲密身份和雇佣身份的绞缠会让我不舒服。你呢?
:刚开始时我心里也很不舒服,这源自于我不想破坏自己在他心中单纯的形象。我刚开始跟老公在一起的时候,才大三,真的是一个什么也不想的年纪。其实我也就是今年3月开始谈这些(价格),但是在成长这么多年之后,我发现这是成熟的、可观的、实际的操作模式。我得想办法让自己对他没有怨气,那就是给我钱。确实这是我应得的,你知道吗?这么做的时候,对双方都很好。他以前还会有点内疚,现在也理直气壮不收拾了。这真是我苦思许久想出的办法,就像前面说过的,好话歹话都说了,你就是不配合,不配合怎么办,那你给我补偿。你说要是没有孩子还行,但是有孩子的话,我会觉得这是太太太大的负担了。现在我也觉得,好吧,我收了钱替人消灾。
那你老公对这个模式完全认可?以支付金额的方式,补偿你的劳动力。
:我真没问过,可以晚上问一问。一开始他不接受,说我缺钱了就问他要,但我觉得这样特别不好,就变成我问他要钱了。但现在我跟他说每个月1号给我固定工资,他就接受了。我就是做了很多家庭工作啊,我应得的。
我也探索过别人家的探索模式。很多都是男方把工资交给女的,女方管钱,尤其是在女方带孩子的情况下。其实还挺合理的,对女性的家庭地位有保障。但我不喜欢,因为我特别不喜欢帮别人承担什么。现在他给我钱的一大部分原因是因为我没有办法全身心的追求我的事业,所以我才没有办法做到有稳定的收入。但是一旦我开始挣钱了,我肯定就不会问他要钱了,因为我精神上还想追求自己的独立性的。
很多故事都是男的给女的钱,最后演变成搞定女人安心在家的一种策略。在亲密关系里,物质给予很容易变成权力裹挟,这需要对自我的审视非常苛刻。而且再退一步宏观一点来说,这条“取财于夫”的道路对女性来说是不是有点窄了。但男性好像还挺乐意这样的方式来处理生活,有面子,显得自己强大。
:我觉得你说的是对的,虽然我没有这么去考虑过。因为我知道艺术确实是他最上心的,同时我以前也在某种程度上认可:你追求自己的东西会比追求家庭的东西更有成就感。在这方面,我和老公是一样的人,对家庭的付出没有那么大成就感。但有孩子后也在慢慢转变。
和老公在家庭生活上的分歧
你和老公都受制于原生家庭的问题,但在自己的家庭中选择截然不同。他彻底回避,你却被动地深陷其中。到底是啥让你不得不?
:是啥让我不得不啊?你帮我这么一捋,我现在清醒多了。我想追求事业,是因为我本能地对人跟人之间的感情不是很信任,因为从小我就没有一个完整的家,我妈也从小跟我说男人不靠谱,我不知道好的家庭和婚姻是什么样的。我不想选择家庭是因为我害怕,所以我要选择事业,但是现在我因为孩子,不得不选择家庭,那源自于一种愧疚,我不能像我妈妈抛弃我一样再抛弃我的孩子,不然心里会无比地自责。其实我的很多成长发生在我跟人的关系交流之中,包括我跟孩子。我和孩子相处的时候,让我意识到,哇,原来跟家人相处是这么愉快的事情,我也想让老公参与,但是他不参与。现在这情况,事业和家庭两头我都够不着。
我看过很多传记,一些很厉害的人到最后还是会惋惜自己没有建立好的家庭,惋惜自己对亲人不够好。还有我爸。我爸年轻时候就很爱玩啊,完全不想参与家庭生活。到现在他老了,成天都会给我朋友圈点赞。所以我觉得这个很重要,但我老公现在还是觉得他在事业上的牛逼最有样最有样儿。所以那怎么办呢?我又没有办法给他洗脑。目前的策略就是,那你就支持我呗,那我同时在做一些自己的创作。我确实因为照顾家做得也比较慢,我是比我的同龄人落后一些的。但嗨,现在已经我已经自我合理化了:生命就是不同的维度,不同的速度,没有关系。所以就更确定了,我得向他管要东西要钱,这个我才能平等,其他的那些小心思,矫情什么呢?所以我对自己的孩子有一个界限标准:就是问心无愧,你知道吗?我花了我能够给的所有时间去陪伴他,等他长大之后他成不成我都问心无愧,我觉得这个我就OK了。
你在说不能给他洗脑,无法改变对方的时候。突然我有点难过,感觉在某种处境里无力脱身。这里有个默认:“他无法被改变后,那我就要改变,作为一个女性我更能接受往后退退这个选择”。
:是的,谢谢你的难过,听到你觉得难过,我也觉得有点难过。我没有办法给他洗脑,是因为他没有体验到跟小孩儿、跟家人的这种相互扶持无条件的信任,因为他一开始拒绝了这个东西,所以他没有这样的经验,我也没有办法说服他。
这一点很有意思。你在和儿子的交互上是为了不重蹈覆辙你的缺失,但是你老公和儿子的关系状态却又在重蹈覆辙,但你却无法做什么。
:你归纳的非常精准,我忽然理解为什么我这么生气了,你说到点上了。我才发现原来我对他的生气,是因为我看到了我父母,特别是我爸对我的那种不管不顾。
你要改变现状,还是得把他纳入到你的反思、你的生活、所有这一切里来,不能仅仅通过金钱/工资来成为你们关系、他们关系的桥梁。包括男女在家庭中的平等,也得通过将男方也纳入到实际问题中来才能解决。
:是的,其实你可以说我是懦弱的。如果我的经济条件很稳定的话,可能就明目张胆地抗议了。我必须摆出一个姿态,不管是明确的还是暗示性的。即便是离开他,至少我是完整的,也是对自我的一种肯定。但我的经济条件不足以让我做这些事,这样对我不利,所以我才会以退为进地来反思吧。
那我倒反而感觉以退为进的反思是糟糕的,让你深陷这样的局面,最后不断用金钱/工资来量化自己的心理不满和实际落差,很容易进入我刚才说的关系里的“经济掌握权力”。
:但这个前提是,女方对事业没有期待,而我对事业有强烈的期待。
你老公说孩子“这就是他的命”,我反而觉得形容你更合适。这就是你的命运,莫名其妙进入了一个自己不擅长的境地却无法跳脱。你要利用这个命运创作,而不是被命运拖着走。
:嗯,我懂你的意思,完全能理解。这个方法刚生完小孩的时候想过,后来可能深陷泥沼之中就忘了。但这也不能解决我和他的根本问题,即便我和儿子的关系再好,也不能代替他不进来家庭的事情。
尾声
突然又想回到教育的问题。主流教育还是在默认事业是更重要的,配合着一套名利的量化体系。你在家庭中付出的价值没有被得到很好的认可和配合,深究根本其实是主流价值评判体系就压根不认可这个,当然也可以落到男女平权问题上。你在具体的家庭生活中也能感受到,因为和事业经济的相对不独立,即便不服这个设定企图伸张权利空间,但话语权还是比较微弱。这个根源评价体系如果发生变化,你的价值可能会更多被认可,老公也会一起带孩子。这个根源问题之上,才是你老公和你的个人经历带来的具体问题,最后问题全盘放大。然而你儿子的教育选择还是伸向了这套错误的系统,下一代继续巩固着你面对的问题。
:是的,这也是我矛盾的地方。我就按照当下自己的想法引导吧,能长成什么样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成熟,做父母也漏洞百出的。
感觉你在同时面临一个抽象问题和一个具体问题。抽象问题是,在目前社会结构下,男人还是会倾向成为支配方,无论是在经济方面还是与他人的相处行为上;具体问题是,老公在情感关系里的回避姿态,无论是对亲子的,还是对原生家庭的,最后用经济作为回避问题的屏障,不反思也不改变。但说到这些情况,还是很容易理解的。可问题是,你怎么在具体的生活中解决它们呢?
:解决不了。你知道有一个词叫驭夫术吗?我其实特别崇拜一些女性朋友,有主动的意识去改变他们自己在家庭中的地位。但是她们又真的很像水,不通过任何有冲突的方式,潜移默化地给男的洗脑,把资源控制在自己的手中,特别牛逼。温水煮青蛙,你就被他杀了。但我不想这样跟我的亲密伙伴用这样的办法去解决,太计谋性了。我还是喜欢大家平等,然后把话都说得明明白白的,相互体谅。
用打小抄对待考试,用摸鱼对抗资本,用驭夫术对待老公。
:对,但女性因为她对自我的认识和不完善的社会制度,进入婚姻后必然一开始就是弱势。所以如何扭转局势,用点儿计谋。当然你也可以说她很有韧性,面对她们解决不了的问题,会使用一些小计谋。太刚的人就没有韧性。哎,我心理上可能改不过来了,太女人了,喜欢依附于男性,喜欢我老公比我强大。最好又温柔又强大,但如果只剩温柔,那不行。
哈哈哈哈,打回原形了。从一个独立女人聊起,聊着聊着,自认小女人了。
:根儿上还是小女人,但又想在事业上有建树。大多数人,结婚生孩子那一刻就是他们生命中最高光的时刻。
你说你作为一个艺术家,反思个体的身份,反思系统blabla,但在教育里面是保守的,让儿子重新回到丛林里去;在两性关系上经验颇丰,也希望有好的平等的关系,但在实际婚姻上还是变相妥协。在理念和创作上都在反抗,但在具体生活里都无法践行,这怎么办?
:这就是很好的一个考验了,说明以前的反思太浪漫不具备可执行性,知行合一才牛逼呢,但很难做到。说到底,我想,这源自于我性格中不愿意承担责任的一面:我自己可以去叛逆、去抗争,但我不确定我是否是对的,不确定我这样做是否有好结果。所以我没法自信的让小孩跟着我的步伐走。万一这条路是死路呢?死路我自己认,但我没法承受我耽误了别人的“正确”选择。我们在体制中,特别是孩子在他们手里,怎么可能从头刚到尾。
人在苦难中才更像是人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