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人看太阳花10周年(二)占领国会全过程还原,社会运动关键节点分析 | 人权行动 013

行动行动
·
(修改过)
·
IPFS
系列第二期我们详细讲解太阳花学运从爆发到退场的全过程。按时间线梳理了24天太阳花学运都发生了什么;并横向补充了不少知识背景、调研数据、台湾政治运作方式、镇压方式的国际解释等;还有对太阳花学运作为社会运动的战术、战略分析,政府方面反馈的分析及理解。希望对各位有价值,并邀请给你的朋友来观看。

视频原文稿

画面中这个人叫林飞帆,是太阳花运动的总指挥之一。他的呼喊是在太阳花运动学生们占领立法院后,对着要冲入场内的警察的警告。看上去威风八面,但实际上这仅仅是运动的冰山一角,更多的则是困苦、分裂、斗争和伤痛。比如在场内的厕所就非常简易。

今年是太阳花运动十周年,作为一个大陆人我们如何看待这件事很重要。上一期我们了解了太阳花运动的背景,《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的经济价值如何,它对台湾可能产生的弊端是什么,以及签署过程中国民党到底是如何不遵守流程黑箱操作的。那这一期,我们就正式进入太阳花运动,了解作为一个社会运动,它是怎么运作的。

根据本频道特点,我们非常关注一个事件的执行细节。这期我们会按时间线梳理整个学运的过程,将它分为三个阶段。在讲述过程中,我们会穿插补充许多细节,比如民调数据、政治背景、学运过程中的各种细节,以及社会运动中的战术战略分析,让我们对这太阳花运动不仅持有意识形态判断,也了解更具体的行动执行方法。当然这肯定是一个讲解非常细的视频,如果你着急,也可以直接看最后一段作为大陆人,从太阳花运动中看见什么,学到什么。

大家好,这里是行动行动,我是凤凰。首先我们还是提供一个懒人包,简单介绍一下太阳花运动的行动全过程。因为服贸协议强行通过引起民众不满,3月18日晚上9点,台北各所高校和社会公民团体的学生百余人冲进了立法院,并宣布占领,使用立法院内的桌子椅子阻止警察进入。并很快形成决策小组,在未来两天,将诉求确定,包括将服贸协议退回,立法院订立《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并允许公民参与相关程序,马英九道歉等。但由于马政府不愿先立两岸监督法,再审查服贸协议,双方陷入僵局,立法院占领人数一度高达两万八千。在3月23日晚上,占领学生中的激进派有1000人冲进了立法院对面的行政院,行动更激进,也遭到了警察的镇压。而3月30日下午,学生又号召近几十万人占领凯达格兰大道,毫不退缩。最终,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妥协,答应先立法签《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再审查服贸协议。占领的学生们,最终选择退场。这场持续了24天的运动,深刻地影响了台湾未来的政治局势,也标志着年轻的“天然独”世代开始参政议政。

下面我们看一下具体发生了些什么。首先是第一阶段从3月18日至3月22日,前五天。占领立法院,提出诉求,谈判破裂。

3月17日半分忠强行通过服贸协议,送去了立法院备查,等待走完最后流程通过。所以3月18日一早8点30,几位前立法委员就抢先占领了立法院主席台,9点民进党的立法委员全体占领主席台,并手持标语:遵守朝野协商,逐条逐项严审”等标语以表达不满。因为台湾立法院是每周二周五开院会处理新的议案,同时在场的各党派立委比较多,3月18日恰逢周二,所以在那时候占领主席台是很好的抗议时间。而标语里写到的:朝野协商,之后会反复出现,我们在这里稍微展开说一下,这是台湾特有的议会制度。

原本如上期所说的台湾立法会经历三读,一读二读之间有一个审查会,没什么争议的立法,会很快审查完进入二读三读,差不多就是走过场的修修补补。由于工作繁忙,不可能每个立法委参与每个法条审查,所以立法委员被分为了8个委员会,内政、外交、经济、财政、教育、交通、司法、社会福利,一读的重要目的,其实就是把相关立法材料交给其中一个委员会审查,其他立委表示没有意见,上期提到的那20期公听会就是审查方式之一。所以审查会是整个立法流程中最重要的实质审查环节。刚才说到,周二周五是整个立法院开院会,比如三读;剩下的三天周一三四是8个委员会各自安排审查会,一周三天实际上对一些存在争议的法案时间不够。所以台湾在1996年-98年第三届立法院时创立了新的制度:朝野协商,就是在委员会审查之外,允许立法院内席次超过3席的党派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自行协商这条议案,朝野协商达成的共识也可以作为委员会审查的结果。我们知道在美国,国会两党经常为了相互唱反调而拖延决议,朝野协商这个设计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立法过程中出现的阻碍,给予更多寻找共识、加强党派之间对话的机会,较小的党派也有更多发声空间。太阳花运动期间,是2012-16年第八届立法院,超过三席的党派有国民党、民进党、台湾团结联盟和亲民党,这些党派可以参与朝野协商。服贸协议举办的20次公听会就是当时朝野协商结果。

3月18日上午,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宣布朝野协商没有取得共识,宣布立法院散会,想把这个事搁置在此。当时还是民进党立委的萧美琴等人,在当天下午宣布禁食70小时,抗议服贸协议送到立法院存查,并且她还表示各项民意基础显示有70%以上民意支持逐条审查。萧美琴说的民意我们这里要重点展开说一下,因为在我看来,这份民调基础是整场太阳花运动的合法性来源,没有民意的基石,无论从理念解释,还是实际操作,都非常困难。在后面的资料里,你也会看见,太阳花运动参与者是带着相关数据的横幅进场的。

纽约时报民调显示,对服贸协议的反对占44.5%,支持32.8%,其余没有意见,但同时73.7%的人赞同逐条审查。台湾《自由时报》前一周公布数据,46%民众反对服贸协议,支持者只有23%,而对服贸协议内容不清楚的则达80%。ET新闻云的网络投票15901票,82.04%的人表示搞不清服贸诉求。其他调查还包括苹果日报、台湾指标民调、TVBS无线电视的调查结果都倾向反对服贸,我就不一一读了。另外值得一提的是,TVBS在上海采访总结“大陆民众多数不清楚服贸协议这件事”,还有许多大陆人反对服贸协议并且支持太阳花运动,理由是觉得大陆让利于台亏了。

了解了这份民意,也就了解了太阳花学运的底气所在。

3月18日白天,除了一些立委的示威外,各个社会和高校团体都在筹备占领立法院的可能性,包括反黑箱服贸行动联盟、反媒体巨兽联盟、黑色岛国青年阵线,还有一些劳工团体、环保团体,他们组成了10人决策小组,决定分三面夹击立法院。傍晚6点,50个公民团体聚集了200名示威群众,开始以演讲、音乐、短片等方式邀请民众参与抗议;晚上8点,民众不断聚集,警方开始把立法院附近的济南路全部封锁,但戒备并没那么强。决策小组因为怕信号被劫持,都没有使用手机联络,而是口头传信。一小时后的晚9点,黑岛青成员陈为廷和林飞帆趁警察不备,在三个不同时间点,率领学生从立法院大门、济南路侧门、青岛东路侧门突然冲入立法院,宣布占领。慢慢其余的社会人士也从不同的入口、楼梯陆续进入的立法院,学生们高喊,“全面占领主席台,重启谈判!”、“我们是国民不是暴民”、“今天过服贸,明天拆政府”,也包括“七成五台湾人民要求逐条审查”。大约有300名学生在立法院内静坐,二楼的记者席和旁听席也被占领。场外大约有两三千人。

*视频

很快在10点半左右,黑岛青的Facebook页面就发布了《318青年占领立法院,反对黑箱服贸行动宣言》,内容主要还是担忧开放贸易会冲击中小企业,以及国民党的黑箱操作。最后提出了三点青年诉求:1. 我們代表人民奪回立法院;2. 在野黨加入我們;3. 馬英九到立院回應民意。

*視頻

可以看出,这三点诉求,是偏重口号性质的,是刚进入立法院时的激情发声。当然,也可以注意到,这次学运的一个重要特点是使用互联网。2014年前后,智能手机和社交媒体已经都非常成熟,这些都成了学运重要的传播工具。

之后,场内学生为了避免警方冲入立法院,用立法委员的座椅挡住8个出入口,并派驻20名学生盯梢,呼吁场内人员不要随意出入。

*视频

看似威风,但其实是一个非场危险的举动,很容易引起进一步冲突,林飞帆也注定背上了案子。但在那个时候,目标是非常明确但同时短暂的。先占领立法院,拖到周五,让立法院开不成院会,向政府施压。而场外学生在青岛东路和镇江街与警方发生冲突,随后群众开始在原地静坐。其实刚进入立法院的时候,整个行动是很混乱的,一开始灯光也没有,厕所也上不了,还要和警察博弈。但慢慢在后半夜开始就稳定下来可以工作了。

警方也从19日凌晨到6点,发动过三波攻坚行动,但都因为学生人数优势以及民进党立法委员的介入没有成功,也就在这个时候,学生们才彻底确定占领立法院成功。总共被逮捕3名抗议学生和一名示威群众,38名警察在推挤冲突中受伤,学生受伤人数不确定。

3月19日和3月20日两个早晨,学生代表两次提出3项诉求,进一步具体化:1. 要求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否认服贸协议存查的正当性;2. 退回服贸协议,需要说明的是这个退回不是要退回到的一读二读之间的审查会,而是直接退回到中止和大陆任何经贸协议,后面也会反复提到;

*视频

  1. 要求立法院通过《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这实际上是服贸协议的前置立法,服贸要基于这个条例来审核。这个诉求非常重要,因为原本台湾没有这项法律,就是在太阳花运动提出的,目的就是监督两岸的各种协议,由全民参与监督。其实到现在为止这项协议都没有完全签订,之后会再提到。但上一期也说过,以前台湾大陆签协议都是直接通过,这次原本的争议就是要求服贸协议逐条审查,本身就有国与国之间签协议的特征,再提出一个前置立法《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就更是做实了这是国和国之间的事务。所以很多人也会认为,太阳花学运实质上是台湾独立运动。

由于第二天21日是周五,又是立法院院会的日期,所以学运总指挥之一林飞帆表示,如果马英九在此之前,仍没有回应诉求,将会进一步采取行动。此时立法院内外已经有大约2万8000人驻守,虽然偶有冲突发生,但整体行动已经多方努力下控制在非暴力抗议静坐范围内,自发性清理垃圾清除涂鸦,甚至在立法院规划出专门的抽烟区。我们可以注意下,这些理性的、冷静的、非暴力行为都非常重要,因为占领立法院无论在任何国家,都构成犯罪行为,所以此时从社会运动角度来说,不仅你的目的诉求重要,你的行动方法也非常重要,在暴力机器到来之前,非暴力总是最好的方式,可以为自己争取到最大谈判空间。

运动参与者外,我们看一下社会人员。3月20日开始,台湾上百所高校都从中南部北上到达现场。下午3点开始,街头民主教室诞生。20多所大学导师轮流讲课,43名来自各高校的教授共同连署参与这次“街头的民主教室行动”,包括国立清华、国立交通、国立台湾大学等等。我们在之前的反射立方体艺术行动里讲过,社会行动大部分时候其实是非常无聊的,尤其是长期的拉锯战,人们需要有事情做,游行敲锣打鼓只是一种方式。而太阳花学运中,讨论、授课就是另一种形式。根据刚才看过的民意数据,其实台湾大部分民众,是根本搞不清服贸协议到底意味着什么的,外加国民党政府在服贸协议问题上本就不透明,所以现场讨论、讲课都是在普及相关知识,也让这次民主运动不仅有热血,也有理性和理解。从实际占领角度来说,这些活动,也都是在充实现场人留在那的意愿,毕竟静坐在室外,长期吃住,肯定不是一个只靠热血就能完成的事。

除此之外这两天还发生过一些事件,比如立法院匾额被拆除,将“中国党”和“卖台院”两幅布条一同置于广场上;立法院内因为人太多,而门窗紧闭所以空气不流通,抗议群众要求立法院工作人员开空调,一度沟通气氛紧张,甚至立法院和台北政府都拒绝开设紧急通道提供救护车服务;各种物资、舞台、服务站、医务站点开始集结,持久战的能力开始具备;部分立法院内张大千等名家的收藏被学生拿来当障碍物,沟通后移交到立法院库房保管;一些媒体对学运开始负面报道,但熟悉互联网的学生迅速制作了《#反黑箱服贸/暴民的真相#》视频,发布在YouTube,并翻译成各个版本,很快就传遍全网。

政府方面,马英九、王金平都等人没有做特别有效的回应,基本表态就是占领立法院是违法行为,服贸协议应该继续推进,院会也被取消。这在全球各类社会运动中也比较常见,尤其在运动最初几日,政府要推的政策是不可能轻易松口的,就看谁熬得过谁。

3月21日周五,继续施压。部分学生不希望与政党产生关联,所以学生转向在青岛东路立法院门口,而政党、社会团体在中山南路和济南路集结。这里要提一句啊,在太阳花运动开始的前期到后来,一直有人说学生和民进党有关联,但实际上当学生成功拿下立法院一小时后,朝野各立委才得知消息。这场运动其实还是无党派的学生主导的。

当天,52所高校校长联合声明,呼吁马英九回应学生诉求;25位国立台湾大学数学系教授也签署另一份声明,表示支持抗议学生和群众;国立台湾大学的校友要求曾在该校任教过的行政院院长江宜桦辞职。从这点我们可以再次看出,在台湾教育界,对学生们表达的支持是相当到位的。

当日上午,1979年美丽岛事件的总指挥施明德的大女儿施蜜娜来到现场,在立法院墙上喷写“当独裁成为事实,革命就是义务”的字句,这句话来自瑞士作家帕斯卡·梅西耶的小说《里斯本夜车》,原文是葡萄牙语,描述1974年于葡萄牙爆发的康乃馨革命,以后有机会都会讲。但当时,整个示威学生们都在保持非暴力的形象,先前的涂鸦已经擦除,所以学生一度阻止施蜜娜喷漆,在沟通后才允许她完成。而这个,也是整个学运期间唯一一直保留的喷漆涂鸦,极具符号性。

*视频

当日还有一个重要的插曲。上午11点多,马英九准备召开院际协商会议,这个会议来自台湾宪法第44条,总统对于五院之间的争执,召开会议解决。但立法院王金平不出席,因为王金平认为这不是院与院的争执,而是朝野各党对立法审查程序有争议,随后马英九同意延期会议。这就很奇怪,明明王金平也是国民党,国民党是完全争执,他应该站在马英九这一边,但为什么没有呢。这里值得一提的背景是马王的关系。从2013年9月起两人产生轰动台湾的政治斗争,马英九甚至要开除王金平党籍。而就在两天前的3月19日,也就是太阳花学运爆发第二天,王金平还在参加台北地院对他党籍的诉讼案。所以国民党的内部分裂,也自然会影响到学运之后的走势,我们最后也会看见。

由于这一天马英九还是没回应学生诉求,晚上6点多,学运总指挥之一林飞帆召开记者会,呼吁民众在未来两天扩大包围立法院,还号召各个社会团体以静坐的方式包围台湾各地的国民党党部。实际上就是要让持续用新的行动、新的占领给政府施压。

3月22日,是整个事件的第一个节点。首先总统府发言人表示马英九愿意对话,但不接受占领立法院的方式提出的对话要求,但同时也表示不会驱离学生,并将台北的2500名警力减少至2000名。政府似乎在释放善意的信号,但学生运动却没有后退,包括北部、中部、南部、东部的17个市或县都有群众响应林飞帆号召的包围国民党党部行动,最多的地方有几千人参与。

当日下午,行政院院长江宜桦去到立法院外的青岛路上探视学生,希望对话。但他认定占领立法院是违法行为,所以要求在场外对话。学生代表林飞帆等人决定从场内出来。但这次对话是以失败告终的,因为江宜桦依旧表示不打算退回服贸协议,只是希望退到审查阶段,并在行政体系内规划监督,而非立法体系,不符合学生提出的诉求。仅仅20分钟后,对话就破裂,学生以掌声请回江宜桦,并要求马英九出面。也因为江的出现,晚间民众又增加至25000人。

*视频

外交部在晚9点30宣布次日早晨马英九会召开中外记者会,回应质疑,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马英九明天的态度决定了过去五天运动的努力效果如何,也对之后运动的走向有影响;而学生方面,他们在3月18日就在美国白宫网站we the people发起的“反对服贸的请愿”活动联署人数已超过门槛要求的10万人,国际舆论关注空前,理论上白宫可能应该回应,但据我了解白宫最后并没有公开回应。我们也可以从中看到在太阳花前后美国政府对台湾态度是不同的,下一期我们也会讲道。

所以这一天的谈判破裂,以及等待次日未知的中外记者会,为学运第一阶段画上一个问号。

这里允许我插播一下,由于我们这个频道在两会期间遭到举报,境内全平台下架,所以现在的策略转移到油管运营为主,欢迎点赞评论关注。如果觉得有价值,也请转发给你的朋友们。另外我们目前独立运作,所以也希望能获得你的支持,会员区在下方连接可以查看到。谢谢。

我们继续讲学运第二阶段,3月23日到3月30日,八天,抗议进入高潮,学生与政府分歧加大,僵局持续。

首先是3月23日一早10点,马英九首次在中外记者会中露面,并强调签订服贸协议的好处,并坚持必须通过;同时,也明确指责学生们的作为不符合民主和法制。

*视频

随后中华经济部又召开“戳破反服贸人士5大谎言”记者会。这些做法当然激怒了在场的学生们。马英九说话看似轻声慢语,但实则相当强硬。这一步棋,凸显了国民党政府在服贸协议上不让步的决心。如果学运在这个时候退却,那其实前几天的辛苦都毫无意义,所以除了继续挺住以外,别无他法。林飞帆等人组成的小组,在这个时候仍然属于比较理性克制的,依旧在呼吁和提出诉求,除了原先就有的退回服贸、签署监督协议外,还增加一条:要求召开公民宪政会议,这个会议类型一般由非政府组织发起,邀请政治人物、学者、公民代表参与,推动国家政治改革、民主发展。

但是也有和决策小组不同的声音。

下午4点,数十名被拒绝进入立法院的学生开始批评目前的行动太过温和,他们认为只有继续进攻才能让政府妥协。林飞帆陈为廷等人从立法院出来与激进学生对话,甚至落泪。虽不赞同发起激进行动,但表示可以加入他们。

*视频

一小时后,黑岛青的Facebook主页短暂出现一篇攻占行政院的文章,随后又被删除。但很快晚上7点半多,受到征召的学生已经抵达行政院开始进攻。他们踏过警察设置的拒马,翻过藩篱,为了让后面的人继续方便进入,还在藩篱尖岔上铺上棉被。这个过程中有四五个学生受伤。仅过了半小时,晚上8点,学生们就宣告占领行政院成功。黑岛青在Facebook主页再次发布占领声明,内容和之前差不多,要求马英九负责;退回服贸协议;先签订两岸监督协议再审查服贸。晚上12点左右时,行政院广场有1000多名学生,周边有6000群众。民进党主席苏贞昌和蔡英文都曾抵达现场支援学生。

323行政院的占领看上去和318立法院占领相似,但其实挺不同的。一来323更具有攻击性,有些学生们带上油压剪,破坏地钉和铁丝网,还砸破玻璃进入行政院办公室,还有人四处涂鸦、试图开启官员电脑、拿走抽屉里的钱等;二来,这次行动属于临时起意,缺乏指挥和计划,有几位后来被认为是主脑的人物其实也是临场拿麦讲话,并没有提前准备;第三,行政院本身就是服贸协议通过的主使,和立法院在此次纷争中的位置不同,更不用提立法院王金平和总统马英九之间的过节。所以种种原因让占领行政院最后带来了警察的镇压。

从晚上10点大量防暴警察开始集结,午夜前警署拿到了强制驱离的绿灯。不到0点1500名警力进驻行政院开始驱逐,两小时内,又从各地警察机关调派2000警力。从零点开始第一波,到最后一波6点35分,不同媒体报道稍有不同,有说五波驱逐,有说六波七波。其中还发生肢体冲突、对学生踩踏、多次镇暴水车出动等等。当然,也有警署负责人和家眷出来发声,说警察中间有人受伤送医,希望此次社会运动减少损伤。

*視頻

有人将此次警察的驱逐叫做血腥镇压,台湾版的六四,但反方认为这是合理范围,有些大陆媒体也声称水车是比较轻度的警察驱逐方式。首先,我肯定不认为这是台湾版的六四,无论是镇压强度和政治形态都完全不同。但我们还是可以看一下高压水枪这个国家暴力机器使用范畴。

我找到一篇国际特赦组织的文件提到,高压水枪一定会造成疼痛、淤伤和湿透,有可能会造成更严重的伤害,尤其是对着头和眼睛,或者在水里混合其他致伤液体。有时候警察会添加着色剂,这样可以标记出他们想找的人。高压水枪一般有两种模式,高压模式是用来驱散较大规模暴力群众的,但只能在人群容易疏散的情形下,如果有人受伤、倒地或者不易散开,高压模式就是不合法的;另一个模式是淋雨模式,听上去就是一个比较轻的疏散人群的模式,虽然不易致伤,但这种模式在天比较冷的时候也禁止使用,容易造成疾病。但驱逐323占领行政院的行动中,从资料里我们可以看见高压水枪对着坐在地上不离开的人群近距离冲击,在3月的台北夜间温度大概是10多度。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镇暴水车的频繁使用,都是非人道的。

但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从323和318的比对区别看到,社会运动中的非暴力成分非常重要,社运中天然带有激情和暴力成分,必定有违法的风险,而尽力维持非暴力行动就是把违法的程度降低,让国家机器合法使用暴力的门槛提高,达到自身的诉求。

次日3月24日,台北市政府警察局统计,在这次双方冲突中共造成110人受伤,300多万财产损失。11点行政院院长江宜桦召开新闻发布会时称学生此次行动有前期策划,否认这是血腥镇压,但同时表示愿意进一步沟通服贸协议。下午3点,立法院院长王金平召集各党派进行首次朝野协商,2小时后宣布失败。

学生方面,林飞帆批评江宜桦不适合担任行政院院长职务,并且提到“暴力镇压学生,将会写在你的墓碑上,将会是你的历史定位!“对政客来说,这种说法挺具有诋毁性的,每个政治家都希望自己要么受人爱戴,要么完成了历史伟业。同样我们也可以看到马英九的执政过程中出现太阳花学运,对他的历史定位也有相当打击,所以不断往来大陆希望能促进统一也是对他过往工作的弥补。

社会方面,出现一个新动作,11名网友在线筹款购买苹果日报、自由时报、纽约时报国际版的广告,35分钟就筹集到150万台币,3小时就有3495名网友参与筹资超过670万元。虽然事后因为没有提前申报筹资被罚款5万元,但我们可以再次看见在太阳花运动中,他们对互联网的工具使用是相当多的。

3月25日,王金平第二次主持朝野协商失败。同时总统府发言人表示马英九愿意会面,邀请学生代表去总统府讨论服贸协议,但条件是在不设任何前提的情况下,实际上是在要求学生把两岸监督协议给放下。另一边,学生强力回击,认为马英九的邀约缺乏诚意,并指控他透过党纪控制国民党团。也在当日,参与运动的台湾守护民主平台、反黑箱服贸民主阵线等公民团体,主动公布民间版的《两岸协定缔结条例草案》,这也是诉求提出以来,民间版本第一次公布。

3月26日,双方继续僵持着。政府方面,马英九表示服贸协议是逐条审查没有黑箱。民进党批评323当晚警方驱逐学生涉嫌暴力,要求提交执法不当的警员名单,但行政院依旧否认暴力镇压。学生方面有一个值得一提的事件,他们发起“完成两岸协议监督条例,先立法再审查”承诺书活动,将承诺书送至各个立法委员办公室。这个动作一来是调查朝野立委对两岸监督协议的倾向,二来在我看来是更重要的,要保持社会运动的活力,并且实际推动。如果说提出诉求、召开记者会、发起新行动带有示威性质,那举办街头教室、发起承诺书就是更具体的推进此次行动。学运在这方面的工作其实是非常到位的。另外由于323占领行政院的驱逐比较强力,意味着扩大运动不那么容易,要做好打阵地战的持久准备,所以晚间,学生和社运团体从原本的联席会议,变成了代表会议,成立了9人决策小组,其中学生团体5人,社运代表4人。

3月27日,王金平主持的第三度朝野协商破裂,依旧是老样子,国民党认为服贸协议重新回到审查即可,但民进党要求先立两岸监督条例再审查。眼看着分歧依旧明确,国民党没有退让的意思,总指挥之一陈为廷在下午五点做出重大宣布,号召民众在三天后的周日,3月30日,在凯达格兰大道示威游行。这条大道位于总统府和古迹景福门之间,见证过从国民党第二次国共内战撤退到台湾以及之后多次国家级的仪式庆典,也是台北最重要的集会游行地点。当时的民进党主席苏贞昌表示会以公民身份出席,也禁止任何成员穿着政党服装或者驾驶宣传车,这也是在表达以学生们为主的社会运动,和各党派之间并无瓜葛。

这一天也是太阳花运动代表歌曲《岛屿天光》露面的日子。灭火器乐团花了3天时间完成录制,并于当天和参与创作的学生前往立法院,现场教导群众歌唱,并录下视频。次年26届金曲奖,这首歌获得年度最佳歌曲奖项,大陆腾讯转播的时候直接跳过这段未播出。

視頻

就在同一天,南方周末的评论员周斌发了一篇令人发指的愚蠢文章《用内贸替服贸又如何》,文章写道“干脆直接宣布把台湾对大陆的贸易一律视为内部贸易,这不仅符合一个中国原则,更是对一个中国原则的最好诠释”。草。

3月28日僵局持续,王金平主导的第四次朝野协商会议依旧破裂。

3月29日,有些新的情况。首先如同几日前一样,太阳花运动中的3621团队公开募资广告经费,在纽约时报亚洲版第5面刊登广告。广告以“Democracy at 4am”为主题,并搭配美国诗人埃米莉·狄更生的诗句“Morning without YOU is a dwindled dawn”(没有你的清晨是黯淡的黎明)作为副标题。凌晨四点代表着3月19日学生进入立法院后警察放弃攻坚,也就是明确占领立法院的时间点。整页广告的设计一多半为黑色,非常压抑,同时配有两张照片,一张是和警察对峙中的混乱;另一张是323当晚静坐的学生被高压水枪暴冲。早上九点,同名网站上线www.4am.tw,内容包括学运官方英文发布资讯、全英文互动纪录、超过45篇国际新闻媒体报导,还有20支英文字幕影片,并且还开放专区,展示民众上传的现场照片。我们可以再次从中看到,新世代的年轻人是如何使用网络和媒体,放大自己的能量,这些都是极具借鉴意义的操作。

但同时,反对学运的声音也开始放大。反反服贸运动或者叫做康乃馨运动也在举办,用象征母亲的康乃馨对应太阳花,参与者是国民党台北市议员召集的警察家属、劳工、学者等人,在中正纪念堂举行。另外下午5点,由大学生和上班族组成的白色正义联盟在台北车站发起“还我国会、白色正义”的活动,也召集到4000人参与。

政府那边,马英九表示支持两岸监督条例,但是服贸还是不退回。这也是政府方面首次表示支持两岸监督条例,但是依旧没有达到学生的要求,相当于是监督条例和服贸可以同步完成,互不干涉,而不是先立法再审查。这也是之后几天的分歧所在。但从马英九的表态我们可以看出,国民党服贸的通过流程中一改再改,其实也变相说明了在服贸问题上法治的缺失。

时间来到3月30日,这一天是凯达格兰大道反服贸游行日。其实指挥部在号召这次游行时,并不知道到底会来多少人。整个抗议从3月18日到当天,已经持续了快两周,所有人都精疲力尽,正常的生活都打乱,这不是可以无限持续的事情。在法国大罢工的系列节目里我们也提到,很多打工族参与都是算好了自己的收入情况,也许上午游行,下午就要赶去上班。

上午11点30,林飞帆在立法院呼吁330凯道游行应该保持和平非暴力,并在结束后立刻返回立法院。下午身穿黑衣的抗议民众陆续来到凯达格兰大道,他们被称为黑衫军,有些头上绑着黄色丝带,有些高举黄色向日葵,标语是“捍卫民主、退回服贸、人民站出来!”由于必须要有人留守在立法院,所以几位学生领袖带着群众分拨行动,下午5点林飞帆才在几名人员的护送下走出立法院参与到游行中,有媒体报道说最后是搭乘警察的车去的凯道。之所以要护送,是因为前几日不同的反对声音曾对他和他的家人,以及其他主要成员有过人身威胁。游行示威中,陈为廷和林飞帆等人也都分别在凯道上的主舞台发表演讲,继续给政府施压,要求先立法、再审查,要求召开公民宪政会议,还动员参与者们接下去要继续占领立法院。

*视频

凯道这次游行规模巨大,持续时间从下午一直到傍晚不到八点。从画面上看占据了多条街区,但参与人数说法不一。学生们在下午3点半就宣称超过了50万人参与,黑岛青Facebook页面预测接近70万;而台北捷运公司在下午4点时统计的人流大约12.3万人次;内政部警政署表示他们借用在美国、新加坡等地常用的计算法,以每平米3人计算,总人数约6.11万人;台北警察局估计有11.6万人;媒体预估数字差距很大,苹果日报预估50万人,自由时报说70万,联合报和中国时报则采用了警方的计算人数,不超过12万。人数预估其实是和自己的立场相关的,法国大罢工里我们也提到过人,工会所说的人数总是比政府预估的人数多,但凯道游行5倍10倍的差距未免过大。也有网友拿出2006年台湾百万人倒扁运动照片对比,当时警察说只有36万。所以在具体参与人数上可能会更偏向学运提供的数据。

以上就是学运的第二阶段,我们可以看见短短8天时间,参与者们做了许多事,比较重要的就包括323占领行政院、多次集资购买媒体广告发布网站、发起承诺书活动给各党立委、330凯达格兰大道游行。原本占领立法院只是为了给马政府一个下马威,拖延到周五影响院会,但因为对方的强硬,学运和社会各界很快就发起了其余行动,让占领立法院的行为显得不再单薄,可以维持下去。这是一个非常成熟的社会运动,林飞帆等人之前其实已经参与过多次台湾的社会运动,在太阳花期间这些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充分释放。

下面我们进入太阳花运动第三阶段,从3月31日起到4月10日,一共11天,在拉锯中立法院妥协,学运在崩溃边缘艰难过关。

3月31日,马英九表示学运提出的两岸监督机制已经在行政院大陆委员会草拟,最快在4月3日就在行政院通过送到立法院,但同时还是表示无法退回服贸协议。双方的就服贸是否遵循立法的分歧,变得愈发明确。下午王金平主持的第五次朝野协商再次共识失败。但张庆忠等人召开记者会,就自己半分钟通过服贸的方式向社会大众道歉。虽然学生诉求没有每项都达成,但明显可以看出,经历了前一天几十万人的凯道游行,政府妥协更加明显。但社会方面,上午有反反服贸团体表示要在次日发起“要工作、要生存、要服贸”游行。

4月1日开始,学运进入瓶颈阶段。首先反反服贸团体号召的2000群众前往立法院抗议学运,随后中华统一促进党白狼张安乐,也在下午出现立法院,指责林飞帆陈为廷挟持国会。这个张安乐本身还具有黑道背景,是台湾著名黑帮竹联帮成员之一,在学院前两周张安乐也多次在不同场合出现,几日前对学生们的威胁就是竹联帮发出的。

下午6点,学运内部出现分裂。23名不满太阳花运动内部决策机制的学生离开立法院议场,另外成立“贱民解放区”,发表“贱民解放区宣言”,在济南路上举办“公厕旁解放论坛”。从名字我们就可以了解到他们的想法,认为学运的决策机制依旧是精英化的小团体,几个人代表了上万参与者的声音,并且有秘密会议嫌疑。原本学运就是反对服贸协议及其黑箱操作,但学运本身的运作模式又有黑箱的嫌疑,而他们就是要以最平民化的民主议事方式,即直接民主、尊重每个人的声音、去中心化没有领导,来取代原先的精英代议制民主方式。和立法院外的青岛东路济南路,只有几位领袖发言其他人听着,像是上对下那样,贱民解放区的群众若是反对主持人,可以当场反驳、拿麦克风发言。把自己比作贱民,实际上是希望把这场运动的权利赋予给所有人。他们还拿出野百合运动的影片,当时就是几十所大学高中派出校际代表,带回问题给学校让所有人表决。当然贱民解放区也有一定的规则,比如参与者一旦投票、决定了讨论议题就必须全程参与不能半途离席。但直接民主的代价就是,推进缓慢,每天讨论到凌晨三四点才结束。

*视频

虽然我没有很认可贱民解放区的思路,但我认为类似的状况是注定会发生的,高强度参与社会运动两周,被听见被看见是人之常情。但我认为当时的情况可能不允许大规模直接民主,一个上万人次参与的社会运动,照顾聆听到每个人的声音是不可能做到的,何况每个人的参与强度和意愿也有所不同,声音的分量自然也不同。学运中后期林飞帆等人最被诟病就是主角光环,认为他们获得了所有的学运好处,但我认为最关键的冲锋、攻坚、防守期,一定是最有经验、最果断、最冷静的人会突然站出来带领其他人完成,领袖未必是钻营人际关系、想要出风头的人,更有可能是在紧急事态下,突然就走上了那个位置。比如最初的占领立法院,也是在警察不备的缝隙间完成的。林飞帆自己也多次在压力下哭泣,被黑道威胁。

但贱民解放区也肯定有很大价值,他们可以形成新的讨论形式,但可能承担的任务也是将一部分有积极参与意愿的人的意见转达给决策小组。直接民主只可能发生在小范围、安稳的情态里,在大规模、需要紧急决策的事件里,代议制民主依旧是最好的决策机制。无论是对于社会运动还是其他组织机制里,不要畏惧成为领袖,但也尽可能做得更周全。

除此外,当天台北地方法院还开始受理两类案件,一类是民众告发林飞帆等人违法,另一类是民众告发王金平等人渎职。有意思的是,中国大陆以报道习近平行踪而出名的微博“学习粉丝团”,自从3月18日起,对此事件从未发表声音,但4月1日发表了三条相同的内容,都是张安乐痛批太阳花参与者,不配做中国人。

4月2日,学运继续处在疲惫期。首先张庆忠再次把服贸协议送去审理,遭到民进党立法委静坐抗议,学生的扩大包围。随后马英九还是在强调服贸利大于弊,似乎没有妥协意愿。另一边,台湾文化部部长龙应台,就是那位在大陆课本里的知名作家,她表示虽然学生在分工、宣传表现杰出,但也到了该反思的时候,批评他们“非常薄弱、充满矛盾、没有想透”,呼吁他们早点撤离。林飞帆则在几小时后反击称她才是思想薄弱的那位,认为她完全背弃过去自己在野百合运动的主张。傍晚,台湾检察官协会发表新闻稿,表示学生占领立法院违法,不会因为学生的身份而宽大处理。

4月3日,行政院召开记者会,已经通过两岸监督条例草案,但和民间版的不同,分歧依旧是在于是先立法再审议协议,还是两者互不干涉。另外,王金平主持的朝野协商会议第六次谈判破局。网上反对学运的声音继续发酵,认为学运不代表全体台湾,也有人说运动强度超出了驾驭能力,所有人都到了崩溃边缘。不过大陆地区,并非主流媒体的广州《周末画报》专栏文章写道:“问题不是学生,他们打破政治黑箱,他们是新一代民主公民。”不过值得一提的作者张铁志是一位台湾人。但这是极少数大陆媒体发表支持太阳花的文章。

4月4日,经历了没有大动作的几天后,学运开始主动出击,号召示威群众前往几位强力支持服贸协议的国民党立法委员所在的选区,计划在那发放传单抵制,用这个方式让不同选区的选民知道这些立委的失职,并解释服贸协议的争议及学生诉求。

4月5日,继续行动。首先台湾十多个工会组织,联合发表声明反对服贸协议。上午和下午学生分别在青岛东路和立法院内召开人民会议,借此方式来让民众得以公开审查服贸协议的内容,并继续散发民间版的两岸监督条例。中央研究院的研究员也在现场和群众讲解民间版和行政院版本的差异,并针对相关议题讨论。这个和3月19日的街头教室功能相似,都是就地展开讨论,给民众普及知识。这是非常重要的社会运动能够变得更深刻的方法。

但明显可以看到,几十万人的凯道游行虽然热闹,但之后几日的活动冲击力不足,内外都出现了较大的反对声音,让学运在崩溃的边缘。相当于是最大招都放出来了,如果对方还不趴下,其实很难跟上后手。我们之间讲过的法国养老金也是同样情况,在多次百万人游行的冲击下,马克龙继续强硬推动政策,最后一波游行其实参与者已经减少大半。

4月6日,在强度明显不如头两周的情况下,学运突然迎来转折。早上11点,立法院院长王金平率领同事们于立法院外发表演讲,承诺在《两岸协议监督条例》草案完成立法前、不会召集《海峡两岸服务贸易协议》相关的党团协商会议。虽然措辞上不是先立法再审查,但这个表态已经有了大变化。

*视频

演讲完后,王金平进入立法院探望抗议学生。这也是政府官员第一次在学运期间进入立法院。如果你还记得,之前在3月22日行政院院长江宜桦认定占领立法院是违法的,所以不会进入立法院和学生对话,当时是林飞帆等人出来和他对话,最后谈判破裂。所以王金平的演讲及之后的走入立法院探望,实际上妥协态度已经非常明确,只是在措辞上相对委婉,给政府留足了面子。

但有意思的是,另一边国民党党团召集人林鸿池却表示事先不知道王金平的声明内容,对他的说法感到错愕,还提到国民党党团已经共识过了,监督条例立法和服贸协议审查是同步进行的。总统府也表示对王金平表态不知情,并催促立法院完成服贸协议审议。

这件事明显和之前提到的马王二人政治斗争有关。但无论如何,对于已经处在人困马乏濒临崩溃的学运来说,也是一个非常值得讨论的时机,因为此时你到底是接王金平的表态,还是要像之前一样一直针对马英九,需要让他松口。这个决策非常重要。

4月7日,马英九及行政院依旧在强调两岸监督条例和服贸审议可以同时进行,还表示王金平的看法与政府主张不冲突。其实是在为昨天王金平的突然转向圆回说法。晚上8点,行动决策小组在记者会发表《转守为攻,出关播种》的声明,宣布阶段性完成任务,同意在4月10日退场。

*视频

但也有许多学生们不满意决策层的意见,希望等待立法院明确通过两岸监督协议后再退场,抗议决策小组做的少数人决定。

随后几天的事,都主要在围绕退场。比如一些公民团体表示,学生先退,他们会继续守在立法院;有些民众和学生在济南路举办大肠花论坛,透过网络直播发泄不满,批评决策小组的决议;学生整理立法院内破坏物件时仅发现9支麦克风、2台扩音器、椅子、墙面、二楼窗户、窗帘、门栓以及玻璃等需要维修,远比预计要少,并在济南路上放置募款箱,征集对立法院损坏的赔偿;清理立法院内的海报、艺术创作等资料,交给中央研究院进行数字典藏;立法院社会福利及环境委员会指出,学生退场后会第一时间收集资料作为台湾民主运动史料保存;台湾警局将出动1600名警员维护周边秩序;还有人向林飞帆和陈为廷两位主要总指挥索要签名等。

4月10日中午,大量抗议学生和群众开始撤离。但下午3点半,50位自称是奴工驻留在立法院二楼的学生不满退场决定,发表《二楼奴工退场声明》,清理完垃圾但没有清理障碍物,在二楼集结后向楼下民众撒下A4纸后鞠躬道谢,从自己搭设的天台楼梯离开立法院。下午5点半,学生举办退场仪式,宣读《人民议会意见书》,几位核心发表演讲。六点多,学生和民众正式撤离,将手里的太阳花交给路边等候的2万名群众,随后在台北市主要干道示威游行,最终散去。

*视频

在绝大部分媒体的报道里,太阳花学运总是充满着热血和激情,几位核心成员的故事又总能满足英雄人物叙事的戏码,如果是纪录片配乐,总是弦乐加小提琴,激发着人的肾上腺素。但作为一个大陆人,我们应该看到一些不一样的,才能从中学到些什么。

首先,我得诚实地说,太阳花运动之所以能成功,还是基于台湾的法治社会。我知道,可能很多台湾友人不会这么认为,但其实每个国家地区的人批评自己地方的行政系统都是非常自然的事情。是否法治不是一个是否问题,而是一个程度问题,那相对大陆而言,从太阳花中明确可以看出台湾的法治程度要比大陆高很多。无论是行政院、立法院相对独立的运作;各个党派之间的协商、制衡;国内外媒体能够尽可能去前线报道;社交网络开放使用;甚至当黑道出来帮政府呛声学生,警察反呛回去维护治安,这都是基于法治作为运作底线的。我实在没有办法想象这些条件能在大陆存在。

其次,明确诉求是重要的。我们可以看到在太阳花期间,诉求其实在头两天就基本明确的,后面虽然有个别补充但总体来说是没有变化的,这点非常重要,明确的诉求会让这件事严肃,对方也会认真对待。但诉求是表达给对方听的,运动还需要有自己的阶段性目的。比如刚占领立法院的时候,目的是延误三天后的院会;慢慢发展成给政府施压,让对方答应自己的诉求;其实到了最后退场的时候,你仔细想,政府并没有完全答应诉求,行政院和马英九还是没有松口,而且即便到今天两岸监督协议都没有订立新法,因为朝野连名字都达不成共识,最后是在2016年4月15日改修了《台湾地区与大陆地区人民关系条例》,这其实是1992年就存在的法条,但民进党增订了第5之3条,订出规范,立法院在2019年5月底完成三读。所以在退场的最后阶段,学运的目的某种程度上已经变成了全身而退,让这件事情成为对社会监督的一个重要推动力,而不是硬要死撑到底。

第三,作为一个社会运动,暴力在某些场景下是必不可少的,比如冲入场内的推挤、破窗开门拆牌匾等,但当我在研究资料的时候,我反复在问自己的问题是,做到什么程度是合适的?如果你能看到这里,也希望你能思考这个问题,在评论区留言。太阳花运动还是给了一个挺好的示范,那就是尽可能非暴力完成任务。在激情之处,人们往往会更关心诉求的正义,敌人的邪恶。但在社会运动里,其实方式和诉求同等重要,这也是为什么很多运动中出现的打砸抢现象会引起很多争议,因为暴力的方式掩盖了原本正义的诉求。社会运动本身就是在法治系统之外的制衡利器,要让这把利器用对位置。我们可以看到,太阳花大部分时间是在立法院原地占领的,并没有游移,原地的好处就是可以减少冲突,同时让人群更紧密保持在一起。行政院和立法院从违法占领的性质其实差不多,但由于占领行政院相对更暴力外加其他因素,也就导致了警察对其处理方式不同。另外,学生的身份其实在很多社会运动中都是非常重要的存在,五月风暴、六四天安门等都有非常多学生。学生身份实际上占据了道德制高点,他们是最缺乏社会资源达到自己的主张、但同时最能代表国家希望、也没有政党和社会利益的最年轻成年群体。现代学校是脱离社会的,学生是被保护起来的,让他们安心学业成为未来栋梁的,所以对这个群体使用暴力等手段,对任何一个国家机器来说都会承担巨大压力,当然不得不提在没有法治的地区是例外。也正因为如此,作为有天然道德属性的学生运动,和暴力划清界限、和政党利益划清界限,能让社会运动走得更远。我们之前在五一劳动节和法国大罢工里都说过,和暴力激进组织划清界限是很多工会游行的的基本操作。

第四,不断行动。这场运动中占领立法院仅仅是一个贯穿始终的标志,我们可以看到无论是学生还是社会各界,一直在给已经烧起来的火添柴,举办活动或组织新的行动。虽然有323占领行政院最后并不完美的收场,但期间还有很多事情在不断发生,包围国民党党部、组织人民会议、街头教室、给立委发承诺书、去立委所在区发传单、330凯道示威、学习唱《岛屿天光》,以及不断在互联网以各种方式发声,Facebook、YouTube、广告媒介、白宫请愿书等等。我们可以看到,其实是和运营一家公司没什么区别,你要持续为自己的产品做运营,它才能曝光在人们的视野中;你的参与者必须持续有参与感,他们才会愿意不断和你一起。当然后者可能是决策小组在当下没有太多时间去考虑的,所以也出现了几组反对的声音。

第五,顶级传播能力。如前文所说,这场运动对社交媒体的运用非常到位,最初重要的传播都不是专业媒体提供的,而是学生们自己发出的。在318占领当晚,学生就用了拖鞋夹着iPad来实时直播立法院内发生了什么;后来,台大新闻研究所、一个叫台湾零时政府的社会组织开始直播、整理文字内容;还有比如沃草民间团体做了个张庆忠半分钟事件的懒人包。反而是传统媒体相对比较慢,只有苹果日报、三立新闻有不断直播。在社会运动中,传播、解释、辟谣是非常重要的。传播是一个熬人的过程,它不仅包括了从不同渠道分发内容,还包括了整理内容、制作方式等等,最早一支占领立法院的视频露出在YouTube上就是学生们自己做的。我们还看到太阳花运动期间有一些声音是污蔑学运的,包括说他们的暴力行为、和民进党的勾结等等,这些都是以偏概全的指控,除了不断拿出整理好的事实回击以外,别无他法。

最后一点,关于时机。这场运动的成功和几个时机非常有关,首先是入场时机是正好在警察对立法院防备不及时的情况下完成的,如果到了深夜等警力部署差不多再去,恐怕不可能有太阳花。另一个重要时机是退场。在我看来,王金平和国民党之间表达有出入的时机宣布退场是一个非常明智的决定,一来因为学运本身已经进入身心疲惫顶点,内外都出现反对声音;二来立法本身就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更不用提这个决心改变中台叙事的立法是不可能短期内通过的,难道要立法院外坐上一年半载等他们通过么?刚才也说到了,其实到今天都没有新法。第三,任何社会运动最现实的诉求,应该就停留在让对方表态退却的一步,目的是伸张公平,影响后续,而非必需亲眼看到具体的行政系统改变,否则真的有滑向用暴力来要挟宪政的可能。整个学运在台湾和全世界范围内影响已经巨大,诉求的完成度是相当好的。

好,这里是行动行动,我是凤凰。作为一个大陆人,我想说,还是羡慕台湾的,也敬佩我的同龄人们当时完成的工作,感谢你们给我们展现了华人也可以有的自决意识和能力。下一期,我们会讲一下太阳花运动后续的研究报告,以及延伸出的台湾、中国及国际影响来讲,对于今天来说,太阳花到底意味着什么。如果你觉得这个视频有价值,请分享给你的朋友们,也请点赞关注评论。另外,这个频道需要你的支持,请点击下方链接进入会员区赞助。我们下期见。


【需要你的支持】我是个独立创作者,除了本号外,我也是从事艺术创作,过去十年以影像、行为、表演、文本、社会实践等方式创作。因题材原因,此类项目难以获取商业价值,也不想被算法和系统笼罩,故在粉丝资助平台设立账号,希望获得你的支持。希望也借此证明,创作者可以独立自由创作。详情请点击以下链接:Patreon Discord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