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在此相遇》里斯本-约翰伯格生与死的人生哲学

文艺漫游陈星洁
·
·
IPFS

”我们并非向死而生,而是踏死而来,最终回归到原点。生,只是我们拥有的一次机会。也是因为有生死的存在,记忆才拥有了价值。”

约翰伯格


一直很喜欢约翰伯格,除了他独特的观点让我看见不同的视角,另一部分我更羡慕他那朴实无华的隐居生活,在人生到达高点时,他选择到一个只有百人居住的小镇,在那里继续他的理想,追逐着梦想,他将生活过满了诗意,却又在其中充满了思想。《我们在此相遇》是约翰伯格80岁所完成的半自传小说,撰写这本书时,约翰伯格已经在生命走向尾声的阶段,他反思自己的人生旅程,和生命中的每一个人,在不同的城市相遇,回忆和他们曾经相遇的时光,他们或许生或许死,约翰伯格以第一人视角回顾自己与他们相遇的故事,每个人所教会他的每一件事,母亲、女儿、情人、老师,横跨了整个欧洲。

这些富有诗意的文字,蕴藏着生命的哲学。这位智者所涌现人生的智慧,他的观点始终散发着简单的美好,他的作品中洋溢的感性与诗意,语言朴实细腻。约翰伯格梁文道评论这本书中说:“他铺写里斯本等七个地点宛如七座记忆的舞台,招回他一生中的死者与生者,在上面出入幽明,进退不定,展开一出出关于死亡、亲情、爱欲、友谊和启蒙的哲思戏码。”

里斯本

里斯本这城市和有形世界的关系,与其他城市都不同。它玩着某种游戏。这座城市的广场和街道铺着白色和彩色小石块组成的各式图案,彷彿不是道路,而是天花板。城市的墙,不论室内室外,放眼所及,都覆满了著名的azulejos磁砖。这些磁砖诉说着世上各种精彩绝伦的可见事物,吸引着我们去注意周遭的有形世界,去留心那些可见的事物。然而与此同时,那些出现在墙面、地板、窗子四周和阶梯下面的装饰,却又诉说着一个不同的,完全相反的故事。它们那易碎的白色釉面、那朝气蓬勃的色彩还有黏覆四周的灰泥、不断重复的图案,件件都强调了这个事实:它们掩盖着某种东西,不管藏在它们的下方或背后的是什么,都可以永远地隐藏下去,在它们的掩护之下,永远隐匿不见!

约翰伯格的母亲在死后来到生前没有到过的里斯本,约翰跟母亲聊起许多生活的日常家庭的过往,甚至母亲生前他们不曾讨论过的事,死者已逝,我想在这里约翰通过这些文字,重新跟母亲和解也等于跟自己和解。约翰的母亲告诉着约翰关于死后的世界,敦敦嘱咐着约翰生与死之间的哲学,像传承一般,文字似乎很简单,其中的道理却要细细品味,我看完后我不知道自己会活多久?可是文字里又在提醒我,到我人生的尾声后什么才是重要的,在自我跟他人间该如何自处跟尊重,我们都不完美,在人生旅途中相互的体谅跟包容,为了修补一些东西,发现生命的本质,特地节远了一些书里的文字,些许会带给你不同的感受。

母亲“约翰啊,生命中的每一件事都是画线问题,你得自己决定你要把线画在哪里。你不能帮别人画线。当然啦,你可以试试,但不会有用的。遵守别人定下的规矩可不等于尊重生命。如果你想尊重生命,你就得自己画那条线。 ”

”所以时间不作数,地方才作数?伯格又问一次

“不是任何地方,约翰,是相遇的地方。"

伯格”我的确让很多事情处于我的掌控之下,我必须如此。"

“我真是太惊讶了,孩子,你是那么自由自在。"

伯格”以前我一直很害怕,怕这怕那,现在还是。"

“这很自然阿!不然?你要不就无畏无惧,要不就自由自在,你没法两个都要。”约翰反驳说:“弄清如何可以两者兼具无疑是所有哲学的目标。”而母亲以严肃而慈爱的话语说:“把你带来这世界的,可不是什么哲学。”母亲继而又加了句,“有那么一时半刻,爱可以让你两者兼具。”

看见了吗?母亲突然出声。”每样东西都是破的,都有些小缺损,像是给工厂淘汰的瑕疵品,以半价便宜出售。并非真的坏了,就只是不合格。每样东西——那些山脉,那片麦秆之海,那个在下面荡啊荡的小孩,那辆车,那座城堡,每样东西都是瑕疵品,而且打从一开始就有缺陷。”

“打从一开始就出了错,她继续说道。每样东西始于死亡,创造起始于死亡。”

“我不懂。起始当然是一种诞生,大家不是都这样认为吗?”约翰问道。

“那是一种常见的错误,你果然如我所料,掉进陷阱里了!之所以会有诞生,是为了要给那些一开始就坏了的东西,在死亡之后,有个重新修补的机会。这就是我们为何出生在这世上的原因,约翰!来修补。"

“我们这些死去的人和你们那些活人一样,都在这世上为了修补一些已经破损的东西,这就是我们为何会出现的原因。”

约翰”你说得好像没人能选择任何事一样!”

母亲“你可以选择任何你喜欢的,你只是无法希望每件事情都如意,希望是一只超级放大镜,就是因为这样它才无法看远。让我们只把希望放在那些有机会实现的东西上吧!就让那些东西修好吧!一两样好了一大堆也就好了。只要把一样东西修好,就可以改变其他一千种东西。”

“下面那只狗的链子太短了。改变它,把链子加长。这样,它就可以走到阴影处,它就会躺下来,不再狂吠。然后这寂静无声的环境,会让母亲想买只金丝雀养在厨房的笼子里。在金丝雀的歌声中,母亲把衣服烫得更平整。父亲穿着刚烫好的衬衫去上班,他的肩膀就不会那么酸痛。于是下班回家后,他就会和从前一样,有时间和青春期的女儿开玩笑。而女儿将因此回心转意,决定找个晚上把她的情人带回家。然后另一个晚上,父亲将提议和那个小伙子一起去钓鱼……这世上谁知道呢?不过就是把链子加长而已。”

母亲”我相信修复,还有另一样我现在要告诉你的事。”约翰:那是什么?

“无可逃避的欲望。欲望永远无法阻止。想想无底洞,想想空无一物。完完全全的空无一物。即便在绝对的空无中,仍然有一种吁求存在——你要加入我吗?“空无一物”吁求着“某事某物”。总是这样。然而那里终究仍只有吁求:毫无掩饰嘶哑哭喊的吁求。一种锥心的渴望。于是,我们陷入了一个永恒难解的谜:如何从空无一物中创造出某事某物。”

“这创造出来的某某事物,无法支撑其他任何东西,它只是一种欲望。它不拥有任何东西,也没任何东西能给它什么,这世界没有它的位置!但它确实存在!它存在。"


随着我们的年岁增长,我们存有了越来越多的记忆,那些的记忆又与真实的产生了连结,在过去、当下、未来记忆并没有任何的边界,在真正的精神生活中,在爱中,我们可以无视于物理时间的损失。总有一些命题是永久在讨论的,我们在忙碌的生活、繁华世界里我们是否仍旧记得为什么来到这里?我想只有通过深刻的思想,才能真正的到达生命的真实,这种真实的表现不一定有序和规律,但它必须拨开遮盖一切的迷雾,重新抓住流失在一切的隐密。

我们常常说这世界变化的太快,也不如以前那样单纯,什么都很快地当下,一切都好像只要再换一个就好了,总归没有什么是不可替代的,就算难过伤心这些也都会过去,只要换一个就好了,我们汲汲营营的追求着某些东西,心理却又那样的空虚,到头来连在追什么我们都不知道。

有次我在路边看见围栏中植物奋力向外延伸,这种蓬勃的生命力深深的吸引着我,不管任何生命都在追求,也许死亡最后就像”死人并不在埋葬的地方”。

曾经我认为自己对于死亡非常的淡然,直到我历经了痛苦自我疗愈的过程,我才意识到每一段失去就像死亡一样,我害怕失去、害怕痛苦,害怕死亡,我并不是如此的淡然。生命没有永恒、时间仍在流动、生活依旧痛苦,很多事情更是无法控制的,在时间的洪流中好好的活着,发现生命的美好,将每一天当作人生的最后一天,珍惜在身边的每一个人,在只有一次的生命中,将希望聚焦在可以改变的事情,或许生命是很简单,在真实里存在的爱跟希望,才是永远值得追寻的答案,发现生命中的美好。


没人知道死后的世界,却如此害怕死亡

我们害怕死亡

因为死亡代表痛苦

其实真正的死亡

痛的是深爱你的人

我们害怕死亡

因为死亡代表结算

其实真正的死亡

算的是留下的记忆

目睹过死亡会知道

当你死去的那一刻,并不会有任何的感觉

我能体验出生的喜悦

我能体验死亡的淡然

里斯本是座忍耐之城,是一堆无法回答的问题和暱称。

《我们在此相遇》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文艺漫游陈星洁每个灵魂总想探索许多的未知,而人类赋予理性与感性,在文学、艺术、哲学中开启心灵之窗,能让我们用更深的层次去发现世界,在生活中发现简单的美好,成为真实、感受平静、回归存在。 如果,文字是有情绪的,它乘载的是一段又一段的故事 还有,美妙心灵协奏曲,它改变的是一双又一双的眼睛 看见,在生命中的答案,它建造的是一个又一个的灵魂 最终,文字不只是文字,它成为改变世界的颜料
  • 来自作者

安东尼格姆雷 存在即是艺术

Sweet home 我们人类最大的价值?

太宰治人间失格-生而为人,我很抱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