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後代留一筆最豐厚的遺產

司湜
·
(修改过)
·
IPFS
·
「想想,你覺得你會留給下一代一個怎樣的場子? 」這是老師開講時的第一個問題。

剛剛完成了與環境保護有關的課程。起初以為大概又是濃茶咖啡拌筆記本的理論課堂,令我意想不到的是,課程不單沒有沉悶刻板之處,還非常貼地和吸引,讓人有很多思考和反省的空間。「想想,你覺得你會留給下一代一個怎樣的場子? 」這是環保老師開講時的第一個問題。


呂不韋在編纂《呂氏春秋·義賞》中提到:「竭澤而漁,豈不獲得?而來年無魚;焚藪而田,豈不獲得?而來年無獸。詐偽之道,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兩千多年前,古人已有著為後人保育物種的意識,而今天我們依舊在思考著相同的問題。


在地球永續發展的議題上,我們總是感到不痛不癢;在保護環境的操作上,我們總是下了做的決心又遲而未行。歸根咎底,是因為在眼見的未來、自己有生之年可見的日子,我們大概不會親嚐到自己種下的惡果。比起享受當下的幸福快樂,「將來的世界如何」變得薄弱無力。我們虛耗著的是子孫後代們的資源,愈急速消耗,愈早面對不可逆的困境。


老師是遷居日本的澳門人。談到日本,大家務必想到整潔、規範,走在環保領域的前端。日本人確實很珍惜週邊環境,亦於很早前已開始始進行減廢和垃圾分類的工作,社區鄰里間還會互相監察和提點。如發現哪一家主婦出現分類失當或不按日子收集,事情很快就會傳遍週遭,形成所謂令人生畏的言語上的「毒空氣」,大家都想極力避免,於是也都嚴格謹慎執行。


雖然造就監督壓力並非執行的理想方法,但也有其可取之處,至少比起港澳地區「各家自掃門前雪,不管他人瓦上霜」的風氣稍為優勝。澳門是個環保意識相對落後的地方,至今仍有人把回收箱當作一般垃圾桶來使用、把沒有清空內容物的瓶罐胡亂丟放,沒人看沒人管,有做好沒做好也沒有關係。不過,我也不該取笑別人,我自己也是懵懂無知的一員,今天才發現,原來瓶蓋和蓋環無法分離的瓶子是不能循環再造的,某些瓶罐打從生產那一刻起就是作為廢物而存在。


要帶動綠色生活文化,須要做些甚麼?是降低能源消耗,少用水少用電?是平衡氣候、保護生態環境,少駕車少用紙?還是減省堆填壓力,少購買少丟棄?其實環保目標領域甚廣,從生活用紙、家具、電器,到辦公室用具、器材、電子產品,汽車製造和建築材料、照明產品、清潔化學劑、酒店業及飲食業的消耗品和廢棄品,乃至日常食物,統統與環保定義息息相關。


如果從末端控制,一心只想如何把廢物再造、維修、棄置處理或降解掉,環保效果並不會理想;建議從源頭著手處理,應優先選擇不使用或減少使用,從而減少浪費。這可能牽涉到現代人消費觀念和購買意慾的問題,以至於斷捨離式生活的內容,又一深奧議題了。後話。


到2050年,如果世界人口增加到96億,那麼,要維持現有生活水平,需要的自然資源相當於三個地球總資源的總和;如果全世界改用節能燈泡,那麼,每年全球將節省1200億美元;每年,食品產品中有預計三分之一,約13億噸價值1萬億美元的食物,會在消費者或零售商的垃圾箱裏腐爛。廖廖幾句,帶出的數字驚人。


說到食物,把我已飄至外太空的思緒馬上拉回來。老師雖長居外地,卻始終喜歡廣式飲食口味,偶爾也會上茶樓吃上「一盅兩件」,但他表明有些蒸點他是永遠不會點的。如果有種食物,它本來的顏色是黃色的,然而經過大量水洗和化學浸漂的過程,使得變成嫩白嫩白;如果有種食物,它本來質感是粗韌的,然而經過化學醃製和急劇冷凍,使得變成軟滑軟滑;如果有種食物,本來口感是清淡的,然而經過各種調料的混合熬製及長時間烹煮,使得變成味道層次豐富而又色彩繽紛,他都是不敢吃的。那是「不環保」的食物,對地球而言如此,對一個人的臟腑而言也如此。搞不懂現代的飲食文化是進步了,還是退步了。細心一想,我們應該品嚐食物本身的味道,而不是醬料的味道;應該欣賞食物本身的營養價值,而不是擺盤的精緻。


聯合國訂定了17項可持續發展目標,包括無貧窮、無飢餓、良好的健康與福祉、優質教育、性別平等、體面的工作和經濟增長、氣候行動......等等等等,本來一直穩步朝上升趨勢發展,然而近兩年,各國家正牟力於抗疫工作上,使得指標發展可能倒退了,這是令人非常惋惜的事。


在保育環境的工作上,一個人的力量確實是非常非常的有限,但一天不開始,就永遠到不了成就的那一天。努力為後代留一個較好的場子,就是留給他們一筆最豐厚的遺產。如果我的文字有幸被掃視,老師的理論和倡議能有效被發現,讓大家再次思考「雖今偷可,後將無復,非長術也」的道理,那麼,雖然只是牛之一毛的表述,我也算為環保作出了微薄的一分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司湜 生長於澳門。五行缺木,命定與書紙為伍。土性,卻實際上是個水漾人。水是...... 方格子:https://vocus.cc/salon/wilhelmina
  • 选集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