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029《史記》卷二〈夏本紀〉08
禹曰:「於,帝!慎乃在位,安爾止。輔德,天下大應。清意以昭待上帝命,天其重命用休。」帝曰:「吁,臣哉,臣哉!臣作朕股肱耳目。予欲左右有民,女輔之。余欲觀古人之象,日月星辰,作文繡服色,女明之。予欲聞六律五聲八音,來始滑,以出入五言,女聽。予即辟,女匡拂予。女無面諛,退而謗予。敬四輔臣。諸衆讒嬖臣,君德誠施皆清矣。」禹曰:「然。帝即不時,布同善惡則毋功。」
帝曰:「毋若丹朱傲,維慢游是好,毋水行舟,朋淫于家,用絕其世。予不能順是。」禹曰:「予娶塗山,辛壬癸甲;生啓,予不子,以故能成水土功。輔成五服,至于五千里,州十二師,外薄四海,咸建五長,各道有功。苗頑不即功,帝其念哉。」帝曰:「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在上兩段內容中,司馬遷提到帝舜時代的兩大紅人:禹和皋陶,在帝舜面前討論治國方法。最後,走遍各地、克服萬難治水成功的禹,以實際的行動力力壓掌管刑罰有功,但偏向理論派的皋陶。
在討論過程中,禹一開始甚至質疑皋陶提倡的修身可治國的說法,倘若真的可行,為何當初帝舜還得流放驩兜與三苗?禹似乎在藉皋陶的理論,暗諷帝舜不夠仁德,甚至有點抱怨當年帝舜在流放驩兜與三苗的同時,還處死了自己的父親─鯀。
原以為上兩段的內容就已經火氣十足了!沒想到,禹接下來更是火力全開,直接對著帝舜說:身為各部落的領導人,就應該要謹慎對待臣子(慎乃在位),穩當的處理政事(安爾止),以清淨的心奉行上天的旨意(清意以昭待上帝命),那麼上天就會降下祥瑞給你(天其重命用休)。
透過禹的發言來看,他被選為帝舜的接班人後,接受考驗在外治水十三年,應該有許多流言蜚語攻擊他,讓帝舜對於「選禹當作接班人」這件事感到困惑,因此禹才會再次呼籲帝舜,他還是那個兢兢業業的接班人,請帝舜不要被任何流言所動搖。
對於禹的質疑,帝舜說回答了一段很官腔的內容:大臣都是他的臂膀、耳目(臣作朕股肱耳目),我要幫助天下百姓,你們就得輔助我(予欲左右有民,女輔之),如果我有不當的地方,就要指正我(予即辟,女匡拂予),不要在我面前誇我,背後才不斷批評我(女無面諛,退而謗予)。
帝舜的說詞,禹還看似賭氣的回說:領導人如果連善惡都分辨不了,那麼就無法成就大事(帝即不時,布同善惡則毋功)。
經過一句句的細看,我感受到多年在外治水的禹內心的不甘,但帝舜也不愧是經驗豐富的領導人,他發覺自己或許真的因為誤信讒言,而對禹這位接班人的信心有所動搖後,並不是直接跟禹道歉,而是用「丹朱」的例子來告誡禹(毋若丹朱傲)。換句話說,帝舜是在告誡禹:即使你已經是我選中的接班人,但如果你像帝堯的兒子丹朱那樣傲慢的話,我可是不會如你的願讓你接班的(予不能順是)。
看來,無論如何,此時掌握權力的仍舊是帝舜,即使禹有再大的功績以及聲望,目前也只是個帝舜的臣子而已。如果禹因為自己功勞大而自得其滿,帝舜仍可以隨時把接班人的職務換給別人繼承。但是,帝舜的這段話,言外之意是,我承認你還是我的接班人。
聽出帝舜的意思後,禹也頗有智慧的回答帝舜:他娶了塗山部落的女兒後,就出去治水,連兒子「啟」出生,都沒有陪伴他長大,如此兢兢業業地在外治水多年,考察了各地部落,制定了各種制度,也觀察到目前除了三苗較為頑凶之外(苗頑不即功),其他各部落都盡忠職守(各道有功)。
由此看來,得知自己又回到接班人這個身分後,禹也很識相的換個話題,改成報告自己的工作內容,並告訴帝舜,目前大概只剩下三苗這個部落不聽話,其他都很安分守己。
此時,看著心情恢復平靜的禹的工作報告,帝舜也很安心的告訴禹:雖然三苗部落現在不安分,但你可以透過我的德行來慢慢感化他們(道吾德,乃女功序之也。)。
因此,一場接班人之爭的討論,終於到此畫下句點。看來,禹不在的那段期間,皋陶的表現應該也很亮眼,所以帝舜或許曾經考慮把部落共主的職務交給皋陶。不過,經過禹用治水的功績來證明自己的能力下,帝舜又回心轉意,把這個接班人的身分交還給了禹。
從前總以為舜禪讓給禹的過程應該是段平淡無奇的故事,沒想到中間還有這麼一段動盪。所幸在帝舜安排的「討論」下,即使過程有點「火氣」,但最終還是確立了接下來的政權將會「和平」的轉移。
以上,則是這兩段內容給我的小小心得。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