帶讀者到現場》「書生病了怎麼救?臺灣圖書醫院深度導覽」活動側記
撰文|OB特派員
昨(8/10)日豔陽高照的下午時光,由OPENBOOK閱讀誌主辦、信誼基金會贊助的第一場「臺灣圖書醫院深度導覽」活動,順利開始,圓滿結束。
活動參與者除了有作家、眼神若有所思的年輕大學生,也有充滿好奇心的孩子與一同前來的漂亮媽媽,以及俐落氣質的女子。從臺灣圖書館一樓集合後,我們一步步走向位於5樓的圖書醫院。
一進入空間,便能看到白色衣袍的專業圖書修復師與志工,分踞在大桌面的不同位置,聚精會神地投入眼前的工作。看起來古老、色深、破損的紙頁攤開在墊子上,修復師與志工以紙鎮壓在邊角,前方有一盛裝糨糊的淺碟,手持筆刷,小心翼翼地塗抹紙上。
今日的導覽員首先帶我們了解紙,「圖書需要用跟這本書最相近的紙張去修復,所以在我們這邊工作的話,認識紙張是一個很重要的作業。」
當他詢問大夥,機製紙與手工紙最大的不同是什麼?有參觀者很快回答:「纖維。」導覽員露出滿意的微笑。他分享,修復書籍使用的紙張,材質要求越一致越好,但色澤通常會選用比原紙更淺,而非一樣的紙,原因是,隨著時間過去,10年、20年,甚至50年後,新增補的紙張才會與原書接近。
他也展示了一種薄如蟬翼的紙,是來自日本手工製作,以楮樹為原料製成的典具帖紙。他要我們猜猜看,這樣的紙為什麼關鍵?因為修復書籍的時候,較厚的紙會直接覆蓋掉古書上的油墨字跡,這樣的薄紙,在修復雙面都有文字的書時最好用。他也表示我們現在看到的這捲紙,一卷要3萬元,引起眾人的驚呼。
我們隨著導覽員參觀了不同時代研發的紙張、活動鉛字架(活版印刷用的鉛字)、燙金機、壓書機,甚至還有為不同書蟲準備的驅蟲中藥材。
OB特派員問:使用哪一種中藥,書蟲最害怕?兩位圖書醫生都最先提到花椒!(第二位還有提到八角)但補充說明藥材能發揮的效果還是因蟲而異,也提醒最好過一陣子就換驅蟲中藥材,「不然蟲也會習慣氣味,就趕不走了。」所有人哈哈大笑。
導覽員說,最適合書本存放的環境,是低溫、乾燥、遠離日光的。這跟以前普遍對於「曬書有助保存書」的印象不同,導覽員解釋:「古人曬書,最主要是為了驅蟲,但其實書本接觸太多紫外線,也會受到損傷,因此並不建議曝曬。」除了自然老化外,紙張本身漿料中所含不良物質,例如半纖維素、木質素、酸、氯、漂白粉等有害物質,也會造成書籍無法長期保存。
最有趣的一站,莫過於製作糨糊了,看著撖麵棍般的木棍在容器裡不間斷攪拌,有種來到烹飪教室的錯覺,但其實攪拌是很費力氣的。OB特派員問導覽員,曾經看過一個日本素人自己照著專家的影片與技術工具書修復壞損的書籍,最後竟然把糨糊放進模具,搭配食材吃下去了,糨糊是真的可以吃嗎?導覽員是這麼說的:「可以啊,只是直接吃可能會沒味道。」除了能親手攪拌體驗,其實導覽員還準備一定份量的糨糊,分裝後讓參觀者帶回家,實在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溫馨與幽默啊!
導覽活動結束後,圖書醫院的負責人徐美文,讓我們圍觀她正在修復的《古蘭經》,這本《古蘭經》可能生於1619年。她說,從這本《古蘭經》可以看到,在物資貧乏的年代,虔誠的人分頭抄寫的結果,造成同一本書內紙張狀態不同、顏色不同,筆跡也有所不同。在修補之前,必須先以毛刷清理,或用小刀、細砂紙刮磨,去除破洞邊緣處之蟲屎污物,使破洞周邊露出纖維,然後再移植補紙。她手邊進行的是清潔工作,參觀者耐心並眼神發光的神情,讓OB特派員也為之感動。除了可以近距離觀看修復《古蘭經》的過程,最後參觀者還得到了特別小獎品,實在是有得觀賞又有得拿啊!
由衷感謝信誼基金會的贊助,還有臺灣圖書醫院所有工作人員用心詳實的導覽。希望參加者都開心滿載而歸喔!♡(*´∀`*)人(*´∀`*)♡●
走入圖書、檔案修護小日常-圖書醫生培訓初級研習班
研習時間|111/9/13(二)~9/16(五),共計四天
上課地點|國立臺灣圖書館4樓4045室
(新北市中和區中安街85號,八二三紀念公園/四號公園內)
詳細資訊及報名方式,請至中華民國圖書館學會活動官網。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