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朋友圈撕裂报告

C计划
·
·
IPFS
·
​注:本文为C计划的「年终盘点」系列,原文在微信平台已被删除。

写在前面


2018年,走进尾声。

在例行的年终盘点中,C计划也为你呈上这一年的朋友圈撕裂报告

这是我们做的第二个年度撕裂报告(Emmmm,因为我们才成立两年半……去年的戳这里!)。在过去一整年里,每一天都有大量的争议事件发生。我们该如何选择和表达自己的观点?又该如何面对朋友圈因为观点相左而产生的分裂?

争论并不代表撕裂,只有多元的观点才能成就一个丰富、活跃的思想市场。展开积极而有意义的公共对话,学会公共说理,重塑公共理性——这是C计划一直以来倡导和努力的方向。我们一边通过系统的课程,为公众提供方法论上的支持,一边也在通过我们的公号,分享理性的声音:我们究竟该如何探究事实,如何批驳谬论偏见,如何对待不同意见,最终如何形成自己的独立思考。

愿新一年,我们都能拥抱一个更加理性、开放的自己,拥有一个更加多元、良善的社会。



1. 基因编辑,人类走向希望还是灭亡?

撕裂程度:⭐️

背景:

2018年11月26日,南方科技大学副教授贺建奎和他的团队对外宣布:经艾滋免疫基因编辑的双胞胎几周前已经出生。这一消息引发巨大舆论风暴。

这对双胞胎,是世界首例基因编辑婴儿。贺建奎编辑的,是一个叫做CCR5的基因。该基因是艾滋病病毒入侵机体细胞的主要辅助受体之一。这对双胞胎的父亲感染了艾滋病毒,而母亲没有。贺建奎希望通过敲除这一基因,消弭孩子感染艾滋病的风险。

然而,这一听上去美好的愿景和技术,却遭到了激烈的反对与质疑:有科学家指出,学界对CCR5的研究尚不充分,修改该基因可能增加感染西尼罗河病毒的风险;就这对双胞胎的具体情况来看,艾滋母婴阻断技术业已成熟,完全没有必要进行基因编辑;更重要的是,整个基因编辑的项目在合法性上有着重大缺陷,其伦理审查申请书涉嫌伪造。

此事尽管带来巨大震惊,但舆论场上几乎是一边倒的声讨之声。随后亦有媒体进一步对贺建奎的成长轨迹、背后的资金帝国进行深度调查。当前,人们仍在等待科技部、卫计委等部门的最终调查结果。而这一事件,让公众第一次大面积地参与到科学伦理的讨论之中。尤其是,此次基因编辑技术针对的是生殖细胞——与针对体细胞的基因编辑不同,后者的编辑效果限于被试验个体,而生殖细胞的编辑则会遗传给后代——这究竟对人类的未来意味着什么?我们可以对后代的基因进行编辑,让他们免除病痛、甚至成为“超人”吗?


撕裂观点:

基因编辑支持者:对后代的基因编辑,将攻克诸多先天性的基因疾病,为人类的生存繁衍带来更大的福祉;而在未来,人类也需要不断强化自己的智能以应对未知的挑战。

基因编辑反对者:人类试图扮演上帝的角色,却不可能完全预测、控制基因修改后的潜在风险;编辑生殖细胞,相当于将未出生的下一代作为实验体;而未来只有精英阶层负担得起优化基因的技术,这将加剧阶层分化。


来自C计划的观点:

这场大规模公共讨论,也是一场前所未有的科普契机。基因编辑的大规模应用看起来如此遥远,但“第一例”的诞生让公共讨论的意义变得更加迫切而重要限定基因编辑技术的使用范围,对技术的安全性、有效性进行更审慎的评估,在严格的监管和伦理审查下开展科研与临床实践。科技,或许才真的可以让我们的未来更美好。


拓展阅读:【面面观】关于基因编辑,人类在恐慌什么?


2. #MeToo已经扩大化了吗?

撕裂程度:⭐️⭐️⭐️⭐️

背景:

这一年,#MeToo运动在中国来势汹涌。

第一个站出来大声说出Me too的女孩,叫罗茜茜。她揭露自己12年前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攻读博士期间,曾被其导师陈小武性骚扰。她为此患上抑郁症,甚至想放弃科研。罗茜茜统计,连她在内,至少已知七名女生曾经受害。陈小武最终被停职,并被撤销“长江学者”称号。

“希望这次维权,能让更多人有足够的勇气站出来说#我也是(#MeToo)。”罗茜茜在她的文章中写道。

而她的发声,确实激励了更多的人。

四月初,北大校友们公开了一封实名检举信,指控原北大中文系教授沈阳在二十年前性侵女学生高岩,导致高岩自杀。而当年,沈阳仅因此获得行政处分,其后依然在高校内任职、升迁。

这封迟来了二十年的公开信,炸碎了沈阳的平静生活。尽管他坚称举报者“诽谤”,其后任职的南京大学、上海师范大学还是与他解除了聘任关系。

进入七月,来自学术圈、公益圈、媒体圈的举报成燎原之势。五名女性举报中山大学社会学与人类学学院教授、青年长江学者张鹏从2011年至2017年持续性骚扰女学生及女教师。乙肝反歧视倡导者雷闯、环保倡导者冯永锋、免费午餐的发起人邓飞,接连被曝涉嫌性侵、性骚扰。接下来,媒体人章文被指控涉嫌强奸,著名主持人朱军也被曝光曾骚扰女实习生。

一连串的密集指控,完全颠覆了这些名流大咖的人设。被指控者有的保持沉默,有的承认过错,还有的全力否认,有的对举报者发起诉讼,甚至对当事人进行荡妇羞辱。


撕裂观点:

支持#MeToo继续发展:#MeToo的支持者们赞扬发声者们的勇气,鼓励更多的受害人勇敢站出来,撕下这些伪善者道貌岸然的面具;

忧心运动变质:另一些人则担忧单方面性侵、性骚扰指控沦为网络时代的大字报,缺乏程序正义的基本保障,舆论被操控,成为抹黑、泄愤的工具。


来自C计划的观点:

在性骚扰、性侵指控的个案中,公众应该审慎地去判断指控的可信度,判断过程中也需要理解这类案件因为隐秘性等特点而天然导致的证据不充足。而比起将某些人拽下马打翻在地,#MeToo运动更为重要的意义,是让人们不得不直面一个事实:这个社会对女性的冒犯无处不在,而我们居然才开始认真倾听与对待。通过#MeToo运动,让全社会更广泛地去讨论社交行为的边界,讨论对女性意愿的尊重,在此基础上形成共识,以最终重塑我们的性别文化。


拓展阅读:

MeToo正在扩大化?对,还要来的更猛烈一些

“性侵?恋爱醉酒而已”

#MeToo,性骚扰离我们每个人都不远


3. 官方的“封杀”与低俗的权利

撕裂程度:⭐️⭐️⭐️⭐️

背景:

这一年第一个被“封杀”的倒霉蛋,是PGone。这个去年因《中国有嘻哈》一炮走红的嘻哈歌手,先是曝出与“好兄弟”贾乃亮的老婆李小璐有染,接着又被举报歌词涉嫌教唆青少年吸毒与侮辱妇女。PGone被几大官媒点名批评,一系列商业演出取消,所有作品全网下架,疑似被“有关部门”封杀。

第二波被封杀的,是各类“低俗”视频。四月,今日头条、快手两大平台被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文整顿,“低俗、暴力、血腥、色情、有害”五类小视频被要求下线。在这波低俗视频的整顿中中枪的还有同性恋主题的小视频。新浪微博根据《网络安全法》清理微博账号和内容,明列要被清查的“违规”内容中,第一条便写着“同性恋题材的漫画及图文短视频内容”。在一大波声援同志群体的行动和言论发酵后,新浪才做出让步,表态清理“不再针对同性恋内容”


撕裂观点:

支持官方“封杀”:这些乱搞的艺人不封杀留着过年?吃大便、吃活鸡,在裤裆里炸鞭炮,还有乌七八糟的社会摇——这些东西难道不早该封杀掉?我不歧视同性恋,但反对他们大肆宣扬,封杀是应该的。

反对官方“封杀”:人们可以在公共舆论场上表达自己的好恶,但官方的“封杀”必须有法律依据。在法律保障、权利救济不充分的情况下,随随便便封杀掉一个人;在没有任何明确规定的情况下,由官方垄断对“低俗”的解释权——其结果将是对公民就业权利与言论自由的侵犯。


来自C计划的观点:

我们都想把自己不喜欢的人封杀掉。我们觉得他们低俗、堕落,会“带坏”我们的下一代。但这种厌恶和反感,哪些具有真正的道德基础,哪些只是自己的刻板成见(例如对同性恋群体”的攻击)?对于那些真正有违社会基本道德的人和言论,公开的谴责、明确的抗议,都是正常且正当的社会反应。但一旦官方“出手”,涉及到对公民权利的限制,就需要在法律框架下进行。否则,今天封杀的是自己讨厌的人,谁又能知道明天封杀的会是谁呢?


拓展阅读:

低俗的权利(无法查看,后台发送“低俗”获取)

把不喜欢的人都封杀掉!

让我们成为“最后一代需要应付这种破事的人”


4. 让辱华者无路可走?

撕裂程度:⭐️⭐️⭐️⭐️⭐️

背景:

首先卷入到“辱华”风波中的,是厦门大学的一个女生,网名洁洁良。四月,漫威十周年在上海举办活动,现场留下大量垃圾。洁洁良转发相关图片后,评论“恶臭你支”。一些漫威粉丝与她骂战正酣,遂将其言论大面积曝光,认定她“辱华”,并发动人肉搜索。厦门大学随后发表声明,将对该女生“严肃处理”。

接着被扣上“辱华”帽子的,是瑞典这个国家。9月2日,游客曾先生带父母前往瑞典旅游。他们在凌晨前到达酒店,但按其预定的日期,要第二天午后才能入住。曾先生一家在酒店待了一段时间后,希望能付费继续在酒店大堂过夜,被酒店拒绝。但三人未离开,并与酒店发生冲突。酒店遂报警将一家三口带离酒店。在此过程中,曾先生坚称警察殴打两位老人,并将三人遗弃在坟场。而事实上,从现场视频来看,尽管曾家三口情绪激动,但警察始终保持克制。瑞典警方的事后调查,认为警方的操作是按常见的标准和流程进行的。最后将三人放在世界文化遗产“林地公墓”地铁旁的路口,也不是所谓的郊野坟场。

《环球时报》等媒体以“气炸中国人”为标题、采信曾先生一方单方面信源的报道已激起巨大民愤。随后拿此事开涮的瑞典电视台(下称SVT),进一步恶化事态。9月21日晚,SVT在讽刺栏目《瑞典新闻》中,播出了一段嘲讽排华现象的视频。按照节目制作人的解释,视频的本意,是为了指出瑞典社会存在的问题:对华人和亚裔的歧视,没有得到和其他种族主义问题同样的关注。作为批判和讽刺的素材,节目中使用了大量丑化中国人、带有明显种族歧视素材的镜头。这期节目被中国驻瑞典大使馆定性成“恶毒侮辱攻击中国和中国人”。同时,《环球时报》将节目中所有具有冒犯性的镜头都切断上下文集合在一起,在墙内广泛传播,促成浩浩荡荡的“帝吧出征”。

另一场舆论沸腾的辱华事件,则围绕意大利奢侈品牌D&G创始人的不当言论。11月20日,D&G在微博上放出为上海大秀预热的广告,“起筷吃饭”。这个立意不怎么高明的广告中,在颇为傲慢的男性配音指导下,中国女模特用笨拙、夸张的姿态学着用筷子吃巨大的意大利传统食物。不少人感到被这个广告中流露出的莫名的优越感冒犯。一些网友通过Instagram,向D&G创始人Stefano Gabbana发私信抗议,结果发展成双方对骂。Gabbana的言论被截屏公开,他在对话中直接对中国人和中国进行辱骂。随后,D&G发布官方声明,称Gabbana的ins账号被盗,并在对话截屏上打上大大的“not me”。Gabbana的言论迅速招致大规模的声讨,原定出席上海大秀的艺人、模特纷纷罢演,筹划已久的大秀被迫取消。


撕裂观点:

犯我中华者远近必诛:无论是歧视中国人的行为,还是直接辱骂中国的言论,都是不可容忍的。要让这些辱华者得到应有的教训。

小粉红们上纲上线:越是低自尊,对他人的评价就越敏感,处处感到自己被针对、被侮辱,经不起任何讽刺、调侃。格调不高的讽刺视频、广告,网络骂战中的羞辱性言论,没必要上纲上线,动辄定性为对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侮辱。


来自C计划的观点:

任何一个人,都不希望因为自己固有的种族、国籍身份,而遭到他人的歧视或侮辱。对于在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文化下成长、生活的人,对自己所在群体荣誉的珍视也可以理解。某一个行为是不是在针对华人,某一些言论究竟是不是侮辱,需要就事论事、还原真相,而非简单的断章取义、煽动情绪;而对于那些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论,也同样需要区分主体和影响力,以合理合法的方式抗议、抵制,维护自身权益


拓展阅读:

围观中国游客瑞典事件,怎样做个合格的看客?

瑞典电视台辱华?被种族歧视了该怎么办?


5. 疫苗危机

撕裂程度:⭐️⭐️

背景:

7月5日,国家药监局对长春长生进行飞行检查,发现该公司的人用狂犬病疫苗生产过程中存在编造生产记录、随意变更工艺参数和设备等行为。这批疫苗尚未进入流通领域。

此外,长春长生在2017年11月还被查出一批问题疫苗,25万只百白破疫苗效价指标不合格。除了长春长生,武汉生物也有40万只百白破疫苗被查出不合格。这65万只问题疫苗都已经流向市场。

7月21日,前《南方周末》记者、自媒体“兽楼处”创办者“兽爷”写下《疫苗之王》,系统梳理长春长生的发家史,引爆公众对疫苗问题的关注。

舆论逐渐平息之时,7月26日,另一篇以“兽爷”之名发布的文章——《铁证!所有证据指向武汉生物和长春长生》(下称《铁证》)再度引发恐慌。这篇文章列举了200多个婴儿痉挛症的案例。这些患者家长,都认为自己的孩子患病,与注射疫苗有关。但随即第二天,“兽爷”发文辟谣,《铁证》一文系冒名之作,试图将婴儿痉挛症病因归为百白破疫苗,“缺乏医学根据”。


撕裂观点:

震惊、愤怒,再也不敢注射国产疫苗:黑心厂商丧心病狂。疫苗事故频发,注射问题疫苗后患无穷。查出来有问题的这么多,有问题没查出来的会更多。对这个国家的药物监督体系彻底丧失信心。

不应夸大问题疫苗危害性:查出生产过程违规操作的疫苗尚未上市,而进入市场的百白破疫苗只是有效性有问题(注:疫苗检查包括安全性和有效性两方面。有效性,是指能否对人体形成有效保护;安全性,则指注射后会否对人体造成伤害),尽管性质恶劣,但不至于直接危害人体健康。接种疫苗后出现严重健康问题的病例,并不一定是疫苗质量缺陷引起的。出现产品质量问题,生产方、监管方必须被追究责任,但不应夸大问题疫苗的危害性。


来自C计划的观点:

疫苗安全,关系千家万户。注射疫苗却无法起到有效保护作用,让孩子直接暴露于病毒风险之下,性质极其恶劣。因为对疫苗有效性的检查只是按比例抽检,公众难免质疑、恐慌——那些没被抽到的疫苗中,究竟又有多少是无效的?而一旦出现与疫苗有关的健康事故,公众也缺乏充分的信息,判断究竟是疫苗的安全性有问题,或是当事人特殊体质造成的不良反应、或有其他疾病诱因。重塑公众对国产疫苗的信任,除了呼吁舆论“理性对待”,更需要监管制度的革新,对违法企业的重惩。


拓展阅读:别遗忘:疫苗风波结束了吗?


6. 张扣扣案:他是英雄吗?

撕裂程度:⭐️⭐️⭐️

背景:

大年三十夜。35岁的陕西人张扣扣,用一把尖刀,杀死了邻居王家父子三人。他说,终于报了二十二年的仇。 

1996年,张扣扣的母亲与邻居王家父子因琐事打斗,被王家三儿子击中头部身亡。检方以故意伤害(致人死亡)罪起诉了王家老三。法院则依据四项法定或酌定从轻情节(犯事者尚未成年,坦白认罪,积极赔偿,且张母对矛盾激化负有责任),判其七年有期徒刑,赔偿九千余元。张家对法院认定的诸多影响量刑的事实存有异议,但始终未能提出更多有力的证据;一审宣判后,在没有任何法律援助的情况下,对司法程序一窍不通的张家没有继续上诉,也未穷尽法律救济。时年13岁的张扣扣,就此埋下复仇之念。

此后的二十余年间,王家很快摆脱凶案阴影,三个儿子收入稳定,长子当上了南湖区管委会主任,看似过得风生水起;而张扣扣在退伍后便没有稳定职业,无法成家立业,陷入贫困泥沼。


撕裂观点:

张扣扣乃真英雄:司法不公,正义难寻。张扣扣有仇报仇,不伤及王家妇孺,是真英雄。

以暴制暴、血亲复仇,颠覆法治底线:民间私刑、暴力的滥用,只会让社会陷入混乱,陷入仇恨暴力的死循环。张扣扣绝对称不上英雄,而是一个彻头彻尾的悲剧。


来自C计划的观点:

张扣扣一案后,民间不乏叫好之声。将他奉为英雄的声音背后,是悲观而犬儒的社会情绪:“这个社会就是这样的。司法就是不公正的。我们无从改变,也无从反抗。以暴制暴,同归于尽,才是大无畏的英勇。” 可当我们看到悲剧背后的制度缺失,更应该指向整个社会对完善司法制度、维护司法公信力的努力,而不是简单地肯定私刑的正当性,为暴力喝彩叫好。如果我们不愿意生活在一个戾气横行、暴力滥用的社会,就要守住严禁私刑、严禁血亲复仇这根底线,在悲剧之后,促成更有意义和建设性的理性讨论。


拓展阅读:张扣扣案:他是个悲剧,而不是英雄


7. 汤兰兰案:两个版本的暗黑故事,你相信谁?

撕裂程度:⭐️⭐️⭐️⭐️

背景:

2018年1月,一篇名为《寻找汤兰兰》的报道,引起舆论震动。

故事发端于2008年。时年14岁的少女汤兰兰,向黑龙江省五大连池市龙镇警方写了一封举报信。她举报的对象,包括自己的父母、爷爷奶奶、叔叔、姑父、姨夫、堂哥、班主任以及相识的乡邻。她说,从七岁开始,她就被他们强奸、轮奸、强迫卖淫,整整有七年时间

警方迅速行动。这个仅有60多户人家的村庄,有十个家庭涉案。三天时间,村内16人被捕,最终包括汤兰兰父母在内的11人获刑,涉及强奸罪、嫖宿幼女罪、强迫卖淫罪。其中,汤兰兰的爷爷在被刑拘45天后,突然呕血死在看守所内。按照官方的说法,他的死因是肺癌。

然而,11位犯罪嫌疑人中,两名被告始终“零口供”,坚决否认被指控的罪行。另外九人在侦查期间供述了犯罪事实,但庭审时当庭翻供,坚称遭到了刑讯逼供。一审上诉二审维持原判后,十个涉案家庭坚持申诉十年。

2017年,服刑八年零八个月后,汤兰兰的母亲万秀玲出狱。她的律师联系到媒体,在2018年1月发出详细报道,试图寻找已“失联”多年的汤兰兰,以澄清事实,还原真相

在舆论压力下,2018年2月7日,黑龙江高级人民法院宣布受理了汤兰兰父亲等人的申诉。2018年7月27日,黑龙江高级人民法院通报再审结果。黑龙江高院并没有推翻自己多年前的二审结论,论证核心围绕刑讯逼供的细节展开。法院对当事人关于刑讯逼供的种种细节一一予以驳斥,认为九名被告在没有任何刑讯逼供和诱供情况下作出的陈述足以定罪,此案“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定罪准确,量刑适当,审判程序合法”


撕裂言论:

司法不公、绝对冤案:汤兰兰案的情节非常荒唐,如此多的当事人连续不断的申诉、上访,背后必然有隐情。法院定罪依靠人证,刑讯逼供嫌疑极大,又是一起闻所未闻的冤案。

道德沦丧、毫无人性:一个十四岁的女孩,有什么动机要去冤枉自己的亲人和邻里乡亲?家族式、村庄式的性侵,在中国偏远、愚昧的农村绝非天方夜谭。


来自C计划的观点:

人们的常识在如此荒诞的剧情面前,通通失灵。哪一方的事实都让人难以置信。是选择相信偏远村庄人伦道德的彻底沉沦?又或者是相信地方司法体系的彻底崩溃?对于公众而言,最重要的是审视法院的判决,究竟基于什么样的证据。十年前的判决中,法院定罪的依据确实存有疑点无一确凿的物证,核心证据是11名案犯的口供,与嫌犯一同关押的其他犯人提供的“传来证据”也被采纳。而此案的再审,依然是曾维持原判并驳回当事人申诉的黑龙江高院。尽管黑龙江高院非常细致地对当事人、证人进行了重新取证,对媒体争议的疑点作出澄清,但再审中并没有出现新的、支持罪行曾经发生的证据;也无法找到审讯过程的录音录像,以排除刑讯逼供的存在因为关键证据的缺失,这一场“奇案”的真相究竟如何,或许真的只有当事人才知道答案。


拓展阅读:汤兰兰案:莫让立场之争阻碍真相的探寻


8. 一块屏幕,真的可以改变命运吗?

撕裂程度:⭐️⭐️⭐️

背景:

12月,一篇名为《屏幕改变的命运:两百多所中学直播名校课程,88人考上清华北大》的报道,呈刷屏之势传播。

中国贫困地区的248所高中的学生,从高一到高三全天候在远端跟随成都七中的课堂直播学习,课后由自己的老师帮助辅导消化。要开通直播班,成本并不低。一些学校集合全校资源,筛选优生参加直播班。为了跟上直播班的教学节奏,学生和老师的压力陡增。还有的学生,则在这种没有互动的被动学习中掉队,有的老师则因被边缘化而失去教学动力。

开设直播班的东方闻道网校负责人王红接介绍,16年来,7.2万名远端学生中,88人考上了清华北大,大多数成功考取了本科。这一成绩在赢得诸多赞叹的同时,也遭到质疑


撕裂言论:

真正有意义的教育创新:在“屏幕”的支持者看来,远程教育的模式是弥合城乡教育鸿沟的可行路径,正在切切实实地推进教育公平,用教育改变贫困学子的命运。

“屏幕”的效果被夸大,并未改变乡村教育的现状:直播班的升学率提高,是因为直播,还是因为国家扶贫定向招生计划?质疑者认为“直播”的效果被夸大。直播班依然是对应试教育的强化,同时在加剧贫困地区内部的教育不公。


来自C计划的观点:

舆论对“直播”模式的赞赏声背后,是对教育公平的殷切期盼。事实上,此种远程教育、双师模式已在贫困地区推行多年,其真实的教学成果却始终缺乏全面、客观的评估。毫无疑问,直播课堂确实能为贫困地区的学生打开眼界,但也有着诸多不可回避的弊端。远端的学生失去了“因材施教”的机会,失去了教育应有的对话和互动。如何在利用好网络资源的同时,尽可能调动乡村老师的积极性,不断创新课堂,给农村的孩子提供真正适合他们的教育?让更多人关注中国乡村教育现状,并未改变教育不公而努力探索——这将是这场大讨论最重要的意义。


拓展阅读:这块屏幕,会改变孩子们的命运吗?


9. 隔离门:大城市真的不能接纳流动儿童?

撕裂程度:⭐️⭐️⭐️

背景:

2018年8月,江苏苏州的勤惜实验小学(下称勤惜小学)在它的校园里竖起了一道隔离墙。勤惜小学有着百年历史,是当地一所颇有口碑的公立学校。这道隔离墙的一侧,是勤惜小学招收的400名学生。他们的父母在学校附近购买了学区房,属于按学区划片就近入学的学生。另一侧,则是800名来自立新小学的学生。“立新小学”是一所打工子弟学校,由于校舍面临腾退,学校被关停,学生亟需安置。教育部门几经协调,将立新小学的学生安顿到了勤惜小学的闲置教室里学习。

但勤惜小学的家长们纷纷对这样的安排表示反对,主要的理由有两类:

第一类理由,认为这样的安置不公平。当地学校的入学规则是“按学区招生”。为了获得优质教育资源,家长们早早准备,购置房产。但立新学生的到来,打破这一规则,本质是让非学区的学生抢占了本学区资源。

第二类理由,则担心这些“外地小孩”学风不正、素质较低,影响孩子学习。更何况勤惜小学的孩子都是低年级的学生,立新小学则是三到六年级的大孩子,家长们忧心校园暴力和安全隐患。

而教育部门对这些担忧的回应,则是竖起一道隔离墙。安置的立新小学将“独立运营,学生进行独立管理,有独立的教学和活动空间”。


撕裂言论:

支持隔离:优质教育资源是有限的,本来就不可能公平分配。为了给孩子买学区房,本地的家长辛苦奋斗一辈子,凭什么外地人一来就能享有平等资源?打破隔离墙,才是不平等。

反对隔离:隔离教育是一种彻头彻尾的歧视,流动儿童应该享有同父母共同生活、在当地接受平等教育的权利。


来自C计划的观点:

勤惜小学的隔离墙,是对流动儿童教育状况的残忍隐喻。流动儿童入学问题,至今面临着双重隔离第一重隔离,来自地方教育政策为流动儿童设立的入学门槛、升学限制;第二重隔离,来自不同社会阶层间的歧视。因为这种隔离,中国有上千万的孩子没法接受合格的教育,或者被迫失去父母的陪伴,带着“次等人”的自我认同成长。

城市管理者和城市居民为正当化此种隔离提供的理由似乎无可厚非:当父母为该地区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子女才有资格享受对等的公共服务。因此,各地都为流动儿童入学划定门槛。而这些门槛,并没有公允地评估流动儿童父母为城市作出的贡献——这些底层劳动者可能没有固定居所、稳定职业,但没有他们的劳作,又何来现代化的城市建设?这种对底层劳动者价值的漠视,又与城市人口管理理念直接相关——中国的城市太大、太乱,而症结不在低下的城市管理水平,在于人太多。当城市管理者单方面以他们的审美、利益规划为城市人口流入划定门槛时,底层劳动者自然成为了被排斥的对象。

城市管理者需要更公允地对待底层劳动者,尊重城市发展和人口增长的客观规律,从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规划水平的角度出发,切实解决城市病;尊重底层劳动者的尊严,为其匹配相应的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保障其基本的社会经济权利。一个真正尊重每个人的价值和尊严的社会,才可能是一个公平、公正的社会。


拓展阅读:始终隔离,从未平等


10. 权健帝国的崩塌

撕裂程度:⭐️⭐️

背景:

12月25日,健康媒体“丁香医生”发布了一篇名为《百亿保健帝国权健,和它阴影下的中国家庭》的报道,揭露了保健品直销公司权健如何利用伪科学谋财害命的故事

患有骶尾部恶性生殖细胞瘤的四岁女孩周洋,被父母中断化疗,改吃天津权健公司生产的“抗癌”产品。两个月后,她的病情严重恶化。这家公司却利用她的肖像大肆虚假传播:因为权健,她已痊愈。小周洋最终在病痛中离世。但她并不是唯一的受害者。

权健以传统医学为名,开发多款保健产品,每款产品,都有着神奇的疗效。一双鞋垫可治心脏病,负离子卫生巾可治疗妇科疾病,一款成分与果汁类似的饮料可以排毒。

该公司还发明了“火疗”。用毛巾、塑料膜包裹客人需理疗的身体部位,再在上面点火烧出“湿气”。而在媒体报道和司法判决里,至少能找到20起烧伤事故。

这些荒唐的产品以“直销”的模式,在县城、农村广泛售卖。怀着暴富梦想的人,还在源源不断加盟其中。

报道刊出后,权健坚称丁香医生“诽谤”,并发起大规模的舆论反扑。

12月27日,天津方面宣布成立联合调查组,进驻权健集团展开调查核实


撕裂言论:

丁香医生造谣:反击丁香医生的言论,多来自权健的直接支持者。他们叫嚣没用过权健、不了解权健的人,没有资格评价权健;更臆测丁香医生背后有着“反动势力”,是有预谋地打击中医药发展。

荒唐至极、愚蠢至极:权健的宣传如此拙劣,还有这么多人上当受骗、被它洗脑。不可思议,无可救药。


来自C计划的观点:

在权健之前,已有无数类似的荒唐传销被曝光。而我们几乎可以肯定的是,在权健之后,这样的骗局还将持续。权健帝国的根基,一方面是愚昧——陷入权健骗局的人,缺乏基本的科学素养,才会为浮夸、低劣的保健产品欺骗;另一方面则是贪婪——为了虚幻的致富梦想而深陷传销之中。类似的骗局生生不息,越做越大。背后既有监管部门的失职,更有基本批判性思维的缺乏。

无数类似权健的荒诞故事,也一次又一次向我们说明:为什么批判性思维在今天尤其重要


拓展阅读:【大家来找茬】权健反扑丁香医生,但逻辑有点一言难尽……


你的朋友圈,2018年还因为哪些事件发生过重大分裂?欢迎在留言区分享给大家~




作者:蓝方

编辑:叶明欣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C计划C计划是一家致力于批判性思维教育的机构。C计划的C,是指Critical Thinking(批判性思维),Civic Education(公民教育)。推广思辨教育,重塑公共理性。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蓝方:倦怠社会,我们想培养怎样的人?

C计划8周年现场回顾:相互联结,彼此看见

叶明欣:8年是一个开始,也是∞ (无限) 的展望 |C计划八周年特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