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日书vol.5 |态

翻转硬糖
·
·
IPFS


带着一个人所能最大限度随身的行装(一个28寸箱子、一个登机箱、一个富安娜大号床品袋-装被子的那种、一个藤编筐、一个塞得像炸药包一般的书包),我登上从成都出发经广通转乘至大理的动车。那将是人生中最长的一次高铁,转一下的好处是省钱,省钱的好处是能让我有余地在外面更久(没钱了自然要回家“充电”)。那时我也没想到我要奔赴的是我苦寻许久而不得,却在投入其怀抱的不经意间,给了我理想家园 first taste 的地方。

因为星星女孩,我才有了这样的契机去到那儿,住进那个早已知晓、属于是梦想的蓝图的小屋,在成都第一个自己悉心打造的“栖居地”意外失去其原貌无法继续住下去后,不至于孤苦无依。

小屋是我和星星女孩都很喜欢的摄影师自己从零搭建的,她要花一年的时间去世界流浪,于是把空置的小屋开放给需要驻足的人们。对于星星女孩来说,离开家、顶住不被亲人们理解的压力,孑然一身来到这里是关于“自我存亡的攸关时刻”,她需要一个充分安全与滋养的空间、独自的空间来缝补自己。在这层意义上,愿意把空间分享给我,是相当郑重而珍贵的情意。

该怎么形容初见小屋,踏进栅门,眼见土墙、光影、色彩、沙沙摇曳的高树、自由的空气、还有星星女孩的笑眸的心呢。好像所有追索都有了着落,不再是无形无边的念想。

遇到的每个人都好好,异族语言听不懂也没关系,总有另外的方式让彼此相通。我们溯溪、骑摩托在高高低低的土路上颠簸、总有月亮照亮回家的路(所以没有路灯也没关系)、物产丰富的周末赶集,吃得见食材颤悠悠的鲜美、用原始的方法烤火,没有一丝需要刻意的部分,与自然的链接、人的链接,都是这样。我说这里存有一种“态”,里面闪烁着我深信的人文之光,或许是哈贝马斯所说的“生活世界”的残影,因为这种态,我觉得这里是家。这对来到一个新环境会别扭地不敢伸出自己触须的我简直是奇迹一样的事。

一个半月后到了需要离开的时候,我把一包行李寄放在了村民家,前一晚我在这里吃了最后一顿晚饭。离开的那日我打包了惦记许久的凉粉,是本地的奶奶自己做的,她卖了三十年,好一阵子因为扭伤了脚没有出摊,没想到我走这天恰好遇上了。我还留了每周赶集必要买的面包摊摊主电话,我特别爱吃他做的豆沙包,他住在隔壁镇,来这边赶集需要起个大早,开上半小时的车。电话是他主动告知我的,他说只要我馋起了这口味道,打个电话随时能联系到他。

离开后我去了重庆,第一次到访,这里庞然地让我意外,层层叠起的城市结构像个怪兽,路上的行人仿佛NPC,一切都好不真实。头一晚我走在这看起来繁华却近似荒野的布景里,莫名其妙哭得踹不上气。我好像在疯狂追忆着一些我不知道此生是否还能拥有的东西。那包行李,在离开至今的一年里,我再没有过问。不知道为什么,我不敢问,似乎这样就能把自己的一部分永远留在“态”里。

是啊,先要离开家庭,我才能来到这里,什么是自己理想的家的感受才充盈起来。我希望自己的家庭也能再度被这样的“态”充满,这可能是我不断离家的意义。

写到这,耳机恰好传来我和星星女孩在小屋烤火时听的,贯穿了我们整个春天的歌。

ps. 是Beach House的<<Superstar>>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