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278《史記》卷十〈孝文本紀〉10:來自弟弟與侄兒的挑戰
──────────原文──────────
濟北王興居聞帝之代,欲往擊胡,乃反,發兵欲襲滎陽。於是詔罷丞相兵,遣棘蒲侯陳武為大將軍,將十萬往擊之。祁侯賀為將軍,軍滎陽。七月辛亥,帝自太原至長安。乃詔有司曰:「濟北王背德反上,詿誤吏民,為大逆。濟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及以軍地邑降者,皆赦之,復官爵。與王興居去來,亦赦之。」八月,破濟北軍,虜其王。赦濟北諸吏民與王反者。
六年,有司言淮南王長廢先帝法,不聽天子詔,居處毋度,出入擬於天子,擅為法令,與棘蒲侯太子奇謀反,遣人使閩越及匈奴,發其兵,欲以危宗廟社稷。群臣議,皆曰「長當棄市」帝不忍致法於王,赦其罪,廢勿王。群臣請處王蜀嚴道、邛都,帝許之。長未到處所,行病死,上憐之。後十六年,追尊淮南王長謚為厲王,立其子三人為淮南王、衡山王、廬江王。
──────────翻譯──────────
漢文帝的侄兒濟北王「劉興居」得知文帝前往代地打算反擊匈奴,便趁勢起兵造反,打算襲擊滎陽。文帝於是命令丞相「灌嬰」撤回本打算與匈奴交戰的部隊,並派遣棘蒲侯「陳武」為大將軍,率領十萬部隊前去討伐叛軍。另外,任命祁侯「繒【音同增】賀」為將軍,駐扎在滎陽。
七月辛亥日,文帝從太原趕回長安。詔令官員與大臣說:
「濟北王背棄仁德進行造反,連累了濟北國的官吏百姓(詿【音同掛,擾亂的意思】誤吏民),這是大逆不道。濟北國的官吏和民眾,凡是在朝廷大軍到來之前就自己停止反叛活動的(濟北吏民兵未至先自定),以及率部投降或獻出城邑出降的(及以軍地邑降者),一律赦免,並恢復原有的官爵。那些一開始與劉興居一起造反但後來投降了的人,也予以赦免。」
八月,打垮了濟北國的叛軍,浮虜了濟北王。文帝宣布赦免濟北國中隨濟北王造反的官吏百姓。
接下來,司馬遷一口氣跳過漢文帝統治的第四、第五年。
來到漢文帝在位的第六年,主管大臣報告:淮南王「劉長」,也就是漢文帝的弟弟,前幾年還參與過刺殺大臣,他廢棄先帝的法律,不聽從皇帝的詔令,宮室居所超過規定的限度(居處毋度),出入車馬儀仗比擬天子(出入擬於天子),擅自制定法令(擅為法令),與「棘蒲侯國」的太子「陳奇」圖謀造反,派人出使閩越和匈奴,調用它們的軍隊,企圖危害宗廟社稷。為此,群臣議論此事,都說:
「劉長應當在街市上斬首示眾(長當棄市)。」
文帝不忍心依法辦理淮南王,就免了他的死罪,廢了他的王位,不准再做諸侯王(赦其罪,廢勿王)。群臣請求把淮南王流放到蜀郡的「嚴道」和「邛【音同瓊】都」一帶,文帝同意了。但劉長還沒到達流放地,就病死在路上,文帝憐惜他。後來在漢文帝在位第十六年,也就是劉長死後十年的時候,追尊淮南王劉長的謚號為「厲王」,並封他的三個兒子:「劉安」為淮南王,「劉勃」為衡山王,「劉賜」為廬江王。
─────────解說與心得─────────
在上一段史料中,與漢朝有聯姻關係的匈奴突然對黃河以南地區進行掠奪的情況下,漢文帝並沒有慌了手腳,他不僅派兵前往遭侵犯的地區,甚至也親自到附近的甘泉宮坐鎮。接著,在他發表一段匈奴出兵並無正當性的言辭下,匈奴最終選擇退兵。
然而,就在漢文帝難得回到當年的封地,並沒有在京師的這段時間裡,當年平定諸呂之亂有功的頭號人物──漢文帝的侄兒「劉興居」竟然趁機造反。可見,在劉興居的心裡應該還是對當年自己的功勞遭漠視感到相當不滿吧!由於平定諸呂之亂後,功臣集團衡量當時的局勢,希望能找一個好駕馭的人物來擔任皇帝,所以才選了與平亂毫無關聯的劉恆,也就是漢文帝來繼任皇位。漢文帝當初也曾擔心自己是否能鎮住這幫有功之人,因此始終戰戰兢兢地恪守職責,深怕辜負了眾人的期待。然而,他最擔心的事情終究還是發生了。當漢文帝一離開京師,侄兒立即造反,這也可以證明底下的各個劉姓皇族多少仍心存搶回皇帝寶座的念頭。
所幸,經過這幾年的歷練下,面對劉興居的叛亂,漢文帝仍舊不慌不忙地因應著。他一方面把原本要用來抵禦匈奴的軍隊調回去京師之外,另一方面也再度用了同樣的方式對付叛亂者。也就是發文告訴相關官員:這場無任何道理可言的叛亂,只要參與或響應者及時醒悟,歸順中央,一率不追究過錯。透過這招「釜底抽薪」的方式,當年立下赫赫戰功的劉興居,最終在失去民心下失敗了。透過這次平叛的紀錄,更令我對漢文帝的政治手腕感到佩服。
另一方面,漢文帝的弟弟劉長雖然沒有起兵造反,但他僭越了身分,用起了皇帝的規格。不只自行立法,甚至還跟外國進行交流,宛如自己也是帝國領導人一樣。
面對弟弟的誇張行徑,官員們都建議漢文帝「大義滅親」時,漢文帝卻不忍心殺害弟弟,僅選擇廢了弟弟的爵位而已。對此,官員們只好改建議漢文帝將這位僭越身分的弟弟流放到蜀地。漢文帝答應了這個懲罰方式後,劉長最終在前往蜀地的途中病逝。這裡就不討論漢文帝對僭越身分的弟弟處置之寬大,但從這些劉姓皇族的行徑來看,他們對漢文帝能夠當上皇帝應該多少仍有所不滿。畢竟,漢文帝本來一直遠離政治中心,甚至在那場「誅呂安劉」的行動中也沒有任何貢獻可言,之所以能當上皇帝,都是功臣集團為了制衡局勢而做出的選擇。也難怪這些劉姓王爵始終覬覦著皇帝寶座,隨時打算搶回這個他們也有機會擔任的身分。
那麼,看似始終得不到劉姓王爵全然支持的漢文帝,將還會遇到哪些挑戰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以上,就是這段史料給我的小小收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