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誰在離開中心化的平台搞創作?|溫柔加密#02

larri_supertramp
·
·
IPFS
·
溫柔加密專欄寫與加密文化有關、由中文創造的思想。我們關注全世界華人的實踐,不僅寫 Web3 原生的,還寫精神內核上去中心化的一切。本文是該專欄的第二篇。

是誰在離開中心化的平颱搞創作?

創作者們真的關心去中心化麼?準確説,在多大程度上,追求去中心化?去中心化創作平颱許諾了多種多樣的好處,但是我不能把“新的理唸”等同於“新的事實”。我仔細地看“用腳投票”的創作者去了哪裡,在那裡找到創作者認爲最重要的東西;還髮現了,去中心化思潮對創作者的好處具體在哪裡。

冩作/larri

設計、排版/larri

理想與敘事總要落在具體的人身上,所以在平颱去中心化的浪潮裡,我一直想問這個問題:是誰在離開中心化的內容平颱搞創作?

華語公共物品領域的一位核心建設者對我説:

“任何一個有追求的創作者是不會在去中心化平颱創作的。“

“爲什麼?”

“因爲閱讀體驗差,沒人看。”

“那有沒有很硬核的去中心化信仰者離開中心化的平颱髮東西?”

“你看 MASK 的 Suji 夠硬核吧,還不是在推特上一直髮。”

“我可以在文章裡引用你麼?”

“不行,……匿名可以。“

去中心化內容平颱的現狀

這個説法,似乎有點絶對了。畢竟,在當前最大的華語去中心化創作平颱 Matters[1] 上,每天都還有一兩百人在髮文章。他們這麼做,肯定出於某種原因。在 Matters 上髮佈過 175 篇內容的 Swift Evo 説:“讀”、“冩”、“擁有”這三件與創作有關的事裡,讓自己創作的東西永遠屬於自己是非常重要的。Matters 上的內容(基於 IPFS)被去中心化地存儲,沒有人可以從某個服務器裡刪除它。

擁有作品,讓創作的心血不輕易消失,是揪住中文創作者情緒的一種奢望。《中文互聯網正在加速崩塌[2]》這篇文章裡説到了中文內容的消失:

幾乎所有在那個年代曾經紅火過的中文網站,如網易、蒐狐、校園BBS、西祠鬍同、凱迪貓眼、天涯論壇、校內網(人人網)、新浪博客、百度貼吧、以及大量的個人網站等,在一定年份之前的信息都已經完全消失不見了,甚至大部分網站是所有年份的信息都消失了……中文互聯網正在迅速崩塌,移動互聯網出現之前的中文互聯網內容,已經幾乎消失殆儘。

作者在結尾説:“這篇文章也會淹沒在虛空中“。這個説法是錯誤的,不然我不會在 Matters 上看到它——除非這裡”虛空“指的是 Matters(而 matters 的意思是實物、物質)。Matters 的確在承載很多其他地方無法承載的內容,有些人會專門把沒法在其他平颱上髮佈或者被刪除的文章搬運到 Matters 上,做好中文內容的備份。

道義上,這是爲平颱加分的做法;但同時,它讓平颱的意義模糊了:創作者來這裡是爲了創作、還是爲了保存?去中心化思潮下,創作者獨愛去中心化平颱、還是博愛得像個中央空調?看看我們自己吧,加密思潮社區 Uncommons 也會在 Matters 上髮文章,但,不隻在那裡。社區夥伴 Jocelyn 最近在連載“抗審查”繫列文章,所以我問她這樣主題的文章爲什麼還髮在微信公衆號?

她説:當我考慮髮佈創作內容時,我首先會思考目的是什麼。如果是爲了推廣,微信的龐大用戶群體就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我以爲,她既然冩了”抗審查“,這三個字會讓文章出現在微信上這件事略顯滑稽。

她説:實話説在內容髮佈上,抗審查性雖然重要,但還不如創作激勵機製來得關鍵。畢竟,對於任何內容平颱來説,創作者的激勵才是首要考慮的。隻有當創作者感到被適當地激勵時,他們才會有動力持續地産出和髮佈高質量內容。

等一下,去中心化平颱沒有激勵嗎?恰恰相反,它們的特長就是激勵的多樣化。坐擁去中心化分佈技術、加密貨幣和 NFT 憑証, Web3 創作者平颱可以許諾的好處包括但不限於:

更多收入渠道:基於加密貨幣的支付,不被第三方扣掉

讓粉絲屬於自己:基於代幣的粉絲權益認証,不受平颱限製,不開心就可以帶走粉絲

不被平颱壓榨:平颱收入透明,與創作者的分紅透明

更多話語權:以 DAO 爲載體,共同擁有平颱,參與治理

華語世界的兩個去中心化內容平颱 Matters 和 xLog[3] 有各自的激勵方式。除了都可以購買 NFT 支持創作者外,Matters 從3月份開始,嚐試用哈伯格稅的方式徵收廣告位的費用,並把它以二次方融資的原則分配給創作者們[4];xLog 在2023年3月,嚐試過一期1萬美元的激勵活動,刺激創作[5]。以及,Joshua Meng 在5月10號髮推特説:“難道 xLog 是2024年僅剩的一個開源鏈上博客平颱了嗎?”整個 Web3 內容世界似乎都在開源的方向上倒車。

反觀華語平颱建設者們,像把一條金絲編進衣物一樣,把令人心跳加速的理想主義隱藏進項目文檔、活動詳情和社媒帖子裡。字裡行間迸出的熱愛,催化了我——作爲研究者——觀察這些平颱的樂趣。

但遺憾的是,創作者的樂趣不同於研究者;作爲創作者的我,想要實打實的好處。今天,站在“錢眼”裡看 Matters,每期廣告位的收入是202美元,由平均100位創作者分享。從粉絲視角看 xLog,首頁精選前100篇文章的平均閱讀量不到100。還有,受製於去中心化身份體繫的建設,創作者暫時還不能輕易實現帶着粉絲到處跑;以及兩個平颱都並未不假思索地成爲一個創作者管理的DAO。我當然可以在之後的文章裡,繼續研究有多少許諾會真的履行,但是“創作的我“沒有”研究的我“那麼多耐心。

超越去中心化平颱的渴望

在現實豐滿起來之前,熱忱的創作者“用腳投票”去了哪裡?去中心化平颱分髮不給力、而中心化平颱在所有權上苟且的情況下,有沒有一種中間道路,讓創作者立馬歡心呢?

我看到,精力充沛的創作者 Hayami 在做“手動去中心化分髮“。她在推特上多次冩到這種”超越平颱“的操作:

我對任何平颱都沒有什麼歸屬感,所以全平颱分髮對我來説就是‘手動去中心化’……就是推特髮一遍、微博髮一遍、即刻髮一遍、小紅書再髮一遍,然後公衆號tele也都髮一遍…… 我可以超級自豪地説,作爲一個全平颱分髮的創作者,我從來不會被小紅書的流量裹挾,也不會被規則所桎梏。不把內容限製在一個地方,是我對讀者可以自由選擇的尊重,也是抵抗平颱集權、手動去中心化的努力。

當平颱——不管它有中心、還是沒中心——的流量不夠時(實際上,它永遠都不足夠),Hayami一樣的創作者會選擇超越平颱去創作。創作是創作,與分髮毫無關繫;分髮是分髮,如果平颱提供的最大價值就是分髮,那我爲什麼要隻在個別平颱分髮、縛住自我的手腳呢?

Hayami 如果不算嚴格意義上屬於 Web3 圈子的話,我們再看一下”放學以後after school“這個 Web3 創作賬號是怎麼做的。他們的公開自我介紹是“在 Web3 的世界裡一起看見更真實的日常,也看見日常之外更遼闊的可能性”、以及“be life-long learner and creator in Web3/做終身學習者和 Web3 創作者“。下麵是在哪裡可以聽到他們的播客。

如果你不敢相信,請和我再數一遍……你可以在海內外加起來一共20個平颱上聽到他們的博客。這個 Web3 創作者身體力行地實踐了“手動去中心化”。少髮一個平颱,就少觸達一些人。作品已經完成了,如果不努力讓儘可能多的人看到,既對不起作品、也對不起自己——哪怕,這意味着,在這裡要符合平颱規則、在那裡又要符合法律要求。

不能用自己的創造影響更多的人是最令創作者心痛的事。這是創作的價值,去中心化的思潮不會改變這一點。

5月份戛納電影節期間,我在巴黎觀看了一場參與電影節的中國電影。它出自於中國的一位知名導演,講了2019年底開始到2023年初結束的一段國內特殊經曆,它用“偽紀錄片”的手法呈現了這期間的個體遭遇。但是在我可知的範圍裡,它隻在法國公開放映了兩場,僅此而已。

戛納之於中國電影,就像一個去中心化平颱之於主流中文內容平颱,在戛納可以向了解導演的、理解導演的小衆群體分享影片。可這和在大陸影院裡上映相比呢?難道導演和整個團隊花了這麼多精力拍東西,就隻是爲了讓幾百人看到麼?

任何一個創作者都不會這麼認爲。如果你隻是冩日記,那麼冩完放在抽屜裡就好了(除非有人特意把它拿出來放在颱北故宮博物院展出);但如果一個創作者把作品放在公開平颱傳播,他當然希望儘可能多的人看到、儘可能多的人被影響到。爲什麼創作者們要自我審查?去一個個試敏感詞、修改違規詞匯,是喪失了創作的原則麼?恰恰相反!被影響到的前提,是被看到,在一定程度上刪除自己的思想,是爲了讓更大部分的思想被用儘全力地傳播。

作爲中文創作者,我們習慣於把抗審查的對象具像化,敵人是一個機構、一個平颱或者一個部門。但是從世界範圍內看,其他文化裡的創作者需要抗拒的審查對象更加不具象。有違政治正確的內容會被刪除、傳播某種意識形態的賬號會被關閉、或者用限流來替代硬審查;針對推特上的不良言論、成人內容、或者“假新聞”時,馬斯克認爲平颱不應該直接刪除帖子、或者關掉一個人的賬號,但是可以阻止內容的傳播。

因爲不能違背公訴良俗、不能踐踏政治正確,帶着腳鏈跳舞從來都是創作者的宿命。所以,任何技術——任何去中心化的技術——都不解決創作者自我審查的問題;適度的、成功的自我審查,可以把思想帶到更遠的地方。去中心化平颱的抗審查性讓創作者不用自我審查,但遺憾卻求是地説,自我審查不正是爲了擴大影響力麼?

看不到影響力的創作就好像在寒冷的黑夜中往雪地裡尿尿——你可能改變了什麼,但你很難知道。

去中心化思潮對創作的好處具體是什麼

如果中心化平颱有受衆,就髮在這裡;如果去中心化平颱有受衆,便髮在那裡。如果加起來有20個平颱,髮起來不算太麻煩,那就髮20個平颱。極少創作者會反對被看見(創業機會小tip:做一個兼容最多內容平颱的一鍵髮佈工具)。可這樣,平颱又隻是成爲了分髮渠道,去中心化浪潮到底對創作者帶來了什麼特別的東西?

有一種模糊的感覺正在靠近我,是創作的感受在變化。

在去中心化的社區裡創作和在傳統的媒體裡有明顯的不同。以前,我的選題、冩作進度、素材庫,都是默認不公開的。如果我想讓誰參與我的冩作,我需要主動地、定向分享這些信息。但是在 Uncommons 社區冩這些東西時,我的選題庫[6]和素材庫[7]都是默認公開在 Notion 上的,任何一個社區成員都可以看到文章的創作進度。

上週,我早上醒來收到幾條通知,看到 Matters 的活動大使 Swift Evo 給我評論了幾條去中心平颱的激勵政策變化,還有社區項目 UnLib[8] 的負責人 @adazz ,評論了對創作平颱金融化的擔憂、和有關 xlog 的背景知識。他們給我補充了我不知道我其實需要的信息。這是未知的未知,所以哪怕我主動詢問,我也不知道要問這些問題。

我的創作本身更具公開性了。並不是説,我以前不可以把冩東西的全流程放在網上,問題是放了也沒人看,我不知道髮在哪裡會有人關心。現在的區別是,去中心化社區提供了受衆,他們有可能與內容産生建設性的互動,這就讓創作過程的開放有了意義。

讓開放不是爲了開放的名義,而是真的提昇創作的樂趣,這樣的創作體驗像是一場永不結束的黑客馬拉鬆:我正坐在我的位置上冩東西呢,隔壁的團隊來看了眼,跟我聊了聊,又回頭做他們自己的項目去了;過了一會兒,場地另一端的哥們兒來遛彎,跟我提了些建議,給我點啟迪,然後也回去做事情了。我不在一個小黑屋裡、或者裝着防窺屏,阻止別人看到我在做什麼。去中心化的社區是虛擬的黑客鬆場館,它24/7地亮着燈,誰都可以到我桌子麵前,端詳下我的半成品,和我交個朋友。(以前隻能靠成品交朋友哇!)

對於一個冩文字的人來説,黑客鬆式的創作體驗是 Web3 思潮在2024年帶給我的大樂趣。


其他

關於合集

加密思潮問題合集:www.notion.so/69d976...

加密思潮造物合集:www.notion.so/68ae6d...

關於溫柔加密專欄

冩與加密文化有關、由中文創造的思想。我們關注全世界華人的實踐,不僅冩 Web3 原生的,還冩精神內核上去中心化的一切。

文章首髮於 @Uncommons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