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之路(四)——尋常老德里

家書
·
·
IPFS
·

逛德里舊城區,可徒步或乘搭人力單車遊月光市集(Chandni Chowk)。市集傳說為蒙兀兒第五代皇帝沙賈汗,即泰姬瑪哈夫君,為心愛的公主而建。這些舊街小店舖林立,讓我聯想到老香港和老廣州。其實整個印度首都德里,就是我們上個世紀八十年代的「趕腳」。

老街臨近世界三大清真寺之一的賈瑪寺(Jama Masjid),寺名意為「世上可見」,為沙賈汗最後的華麗建築,採用紅砂岩和他喜歡的白色大理石,耗時六載。沙賈汗曾責備工程進度太慢,但臣下謂每塊磚石都經過唸經祈福,於是龍顏大悅。

清真寺附近有紅堡和錫克教希斯甘吉謁師所(Gurudwara Sis Ganj Sahib)。關於錫克教堂及印度宗教,另文描述。紅堡也是沙賈汗的傑作,經過歷朝擴建,設有鼓樓、宮殿、後宮、土耳其浴場,以及清真寺等。城堡從英國殖民統治以來一直用作軍營。一九四七年八月十五日印度人在此慶祝獨立,成為以後一年一度總理向全國致辭的場所。然而,就在那天,國父甘地正為苦劝印度教徒與回教徒消除仇恨,和平共處而再度絕食。

次年一月三十日聖雄遇刺身亡,地點就在筆者下榻的酒店旁邊,遺體則在甘地陵 Raj Ghat 火化。陵寢的材料為黑色大理石。英女王伊莉沙白二世、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越南總理胡志明等外國政要曾在公園內植樹致敬。

陵園對面的國立甘地博物館介紹了聖雄一生事蹟,陳列著他的手杖、眼鏡和書籍等遺物,還有遇害時血迹斑斑的披巾和腰布。展覽的陳設相當簡陋,或許暗合哲人的簡樸作風?印象中的偉人就是一九八二年電影《甘地傳》裏演員賓·京士利維妙維肖的扮相。然而,其人其事並不簡單,亦非常浮光掠影。他主張宗教之間互相尊重(不只是容忍),倡導廢除種姓制度,推動環保,反對剝削農工的全球工商業,身體力行質樸生活,甚至動手紡織自己穿著的布衣。他的不合作運動影響及南非人權領袖曼特拉的反種族隔離鬥爭(甘地曾在南非從事法律工作長達八年之久),乃至二零一四年香港的公民抗命運動。

甘地的繼承人是作家總理尼赫魯。可惜他的火葬陵園珊提瓦那(Shanti Vana)於南韓總統文在寅訪問前夕即關閉以便安檢,筆者無法入內參觀。

甘地不尋常的精神,正在尋常之中。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