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是誰動員了群眾上街?
517、521、524、528短短8天的4場社運活動,從第一晚的上千人不到,到十萬人聚集在立法院周圍,尤其是最後一天三讀也仍維持七萬人上街,還不包含各處的遍地開花,這樣的間歇性社運,還能夠有這麼多民眾參與,真的很令我意外,在朝小野大的這四年,可以預言未來大小規模不同的社會運動會越來越蓬勃。
為了不讓媒體風向影響自己判斷,我每天收看國會頻道,不是那種剪好的精華片段,而是冗長不見得有意義的委員會討論、質詢和協商,這三個月來,以司法法制委員會來說,真的就是互相耽誤沒有其他,一方面焦慮議事不彰造成國會空轉,同時也在思考有沒有什麼方式可以破這種局,民進黨步數用盡,仍無法拖延住國眾的強勢碾壓,在517之前,我和朋友說,民進黨是時候要主動和人民站在一起了。
誰動員了群眾?
517當天,國眾強推名為「國會改革」的法案,從提案以來,三黨就不曾對實質內容進行有效的討論,就直接打包送院會表決,甚至表決前也未能讓人發言討論,並將反對方扣上「反國會改革」的帽子,這當中的發展脈絡細如牛毛,一般民眾根本無法理解發生什麼事,只能被風向帶來帶去,當晚我坐在家中感到相當不安,看見有民眾開始在立院前集結,就和室友前往現場聲援,成了國眾口中「被動員的群眾」。十六年前的野草莓,十年前的太陽花,一群互不相識的人曾經在黑夜中聚集,互相自我介紹彼此的身份,當時就曾被貼上「被動員」的標籤,沒想到2024年還是這招,我們也只能自嘲是沒拿過任何好處的1450。
在現場我們遇到越來越多朋友,大家從忙碌的日常中四面八方趕來,我們都非常清楚自己並不是在聲援特定政黨,而是對這樣的國會亂象感到憤怒,如果民進黨在國會中都束手無策,剩下的就是人民展現自己意志的時刻;接近午夜12點院會結束,一群民進黨立法委員站上高處對外喊話,結束了這場臨時集會,弄得更像是一場「動員集結」。
那天之後,公民團體很快的自主集結,決定521在立法院外辦理正式的抗爭活動,在很短的時間內生出論述、進行連署、借路權、討論分工,也可以說是以當年太陽花運動中,以沒有進入黨政體制的一群公民為基底,自主發起的一系列活動,這群人在監督民進黨時被稱中共同路人,在批判國眾時被稱綠營側翼,其中的多元性無法以一概之,不是所有的環團、人權團體、性別圈、利害關係團體都到齊,因為仍有各自的立場跟顧慮,所以要說是民進黨動員,談何容易?
社運圈是側翼,還是白蓮花?
「沒有討論、沒有民主、還權於民、人民作主」,是這次主要的口號,但實際上在操作時,卻很難實現。
政治人物是不是人民?意見不同的人是不是人民?網紅媒體是不是人民?如果是,在運動時為了主體性或避免衝突而排除他們參與我可以理解,但不讓他們參與是不是也違反了這些口號?讓他們參加會失去活動的「清白」嗎?
在我有限參與的幾場社運活動中,主辦方都極力避免讓政治人物參與,拒絕物資或拒絕讓對方上台這是常態,甚至有政治人物想坐在人群中,都會被工作人員勸退,有些政治人物在521出現在舞台後方上的天橋向群眾喊話,主持人也避免呼應,盡快將焦點導向台上正在演說的主角,這樣的做法看似不近人情,卻也維持了活動的主體性。群眾有情緒,要趕走中天、百靈果、政治人物、小黨,但主辦單位若順應這樣的民粹,無法廣納百川,只會弄得更像維護特定政黨的活動,有時也會讓人詬病為白蓮花裝清高,只是,在這些多元的參與者裡面,有反對國眾兩黨者,也有民進黨支持者,但我確定的是,也有很多恨鐵不成鋼的綠營監督者,想要趁這次機會讓程序真正回歸「正義」。
在台灣,最大黨並不是藍綠白,而是願意溝通的中間選民,是可以就事論事的淺藍小白,如果他們願意參與這場運動,就算是紅媒,就算是百靈果,就算是小黨,他們都有勇氣來了,為什麼不抓住這個對話的機會?不過這也只是我理想中的社運現場,實行上有太多的為難,大家都不想被貼標籤,也就越來越畫地自限,來的人也就越來越「純粹」,永遠都在同溫層的憤怒裡,有比較好嗎?我有很多疑問尚未消化,直到看了魏揚的分享,我才稍稍解惑。
輾壓不是國眾兩黨的專項,民進黨也是!
我知道有些人確實因為這樣站不出來,有些組織覺得要避開與國眾為敵,也有人覺得訴求太模糊所以不參與,不管是什麼理由,都無損這些夥伴在專業領域上的付出,以及我對他們的愛與尊敬。社運圈很大,環團跟性別圈都不止一團、一圈,每個組織的文化和運作方式都不同,很難要大家都上前線作戰,無法在當下團結一致難免遺憾,不過我仍相信兄弟爬山各自努力,在自己的位置上,都有可以完成的任務。不過,如果只是為了這種雙標情節,或是用這種「比爛」的方式討論事情,這並無助現況的改變,有批判而沒有行動,就只是默許「爛的循環」。
「許多人都提到,『民進黨過去八年執政時,不是也常常把反對黨的法案退回程序委員會嗎?不是也整天在逕付二讀嗎?為什麼你們當時不罵他們?』」我回應這種論述,指出「首先,這種心態就是一種『比爛』的心態,難道「比爛」就是黃國昌的『新政治』嗎?」
「民進黨確實在國會單獨過半時,也曾經有濫用程序的問題」,而包括我在內的許多民間團體也都曾經予以批判,但是「難道因為這樣,藍白今天就可以變本加厲地濫用規則嗎?甚至還可以用不記名舉手表決的方式強行通過明顯具有高度爭議的法案?』
我也呼籲那些對這場行動感到遲疑,「因為對民進黨失望而至今保持沈默的朋友」,難道因為不認同民進黨曾經濫用議事規則,現在就要默許藍白濫用規則、破壞民主嗎?
「要避免誰佔多數誰就濫用規則的問題,勢必要檢討當前制度」、「國會改革有必要性,但現在的法案有疑慮,需要更多時間討論」、「為什麼我們該強化社會團結,最大化友軍」。-魏揚
有些上台演說的臉孔好青澀,16歲的妹妹說,十年前她只有6歲,卻對電視上的畫面震撼不已,十年後她告訴媽媽她必須走出來;有人感謝十年前有人為他們走出來,現在他要為大家走出來;有18歲的高中生在舞台上出櫃,說他很害怕未來同婚法被收回,還有牧師、原民、老師、高齡長者、醫師都上台說出他們對國會的期待,不需要急著歸類這些人是誰的支持者,他們只是一群為了台灣民主站出來的公民而已。
別忘了,嚴格來說國會席次是藍綠各半,若真的要引起台灣社會對立,接下來的罷免潮和2026的地方選舉,國民黨絕對是首當其衝,至於民眾黨,我真的不屑一談。還記得10年前318快尾聲時,王金平來到議場關心學生,開啟了另一層對話,只是現在韓國瑜的做法,顯然就沒有這樣的智慧可以弭平爭端了。
後記1:青鳥行動這個名字不知道何時出現在媒體上,但一開始,真的不是主辦單位定調的活動名稱,只是既定成俗,就這樣被定調了。
後記2:528最後的滾球行動是臨時決定,沒想到民進黨在議場內也弄了幾顆材質較差的球來表達訴求,看到國民黨立委奮力洩氣,成了混亂中令人發噱的一幕。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