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距離世界大戰有多遠?

金金
·
·
IPFS
·
歷史總是重複的。觀乎過去人類兩次世界大戰,其發生的過程有著一定規律,都是從社會資源分配不均開始,之後民族主義抬頭,然後全世界不同地方發生著互不關聯的戰爭,最後不同國家結盟成不同陣型並迫使其他國家加入,戰爭因此而蔓延至全球。而此規律與我們2024年身處的世界亦出奇地相似。

如果有人在七年前跟我說這個世界將要捲入一場大型戰爭,我一定會覺得是天方夜譚。畢竟在全球化環境下,各個國家致力合作加大生產力和發展經濟,完全無發動戰爭的需要。但隨著中美貿易戰開打、俄烏戰爭、加沙衝突加劇、台海危機升級,似乎現在沒有人敢排除大型戰爭發生的可能。

歷史總是重複的。觀乎過去人類兩次世界大戰,其形成的過程有著一定規律,都是從社會資源分配不均開始,之後民族主義抬頭,然後全世界不同地方發生著互不關聯的戰爭,最後不同國家結盟成不同陣型並迫使其他國家加入,戰爭因此而蔓延至全球。而此規律與我們2024年身處的世界亦出奇地相似。

那究竟我們離戰爭有多遠?以下,我們將過去兩次大戰形成的不同階段分析我們現在與戰爭的距離。

第一階段:社會資源分配不均

世界大戰要發生,首先社會資源分配要不均。第一次世界大戰主要來自工業革命加上殖民擴張,使英法兩個殖民大國能控制全球大部分資源(當時英國高峰期旗下殖民人口占全球人口1/4)。而原來的大國如鄂圖曼帝國未能追上工業革命步伐而分裂。另外,其他規模較少的國家如德國、奧匈帝國、沙俄、意大利等開始發展,並嘗試挑戰傳統強國的地位。最終各國分成兩個陣營互相鬥爭而形成之後的第一次世界大戰。

而第二次世界大戰的資源分配不均則主要來自1929年的經濟蕭條。當時由於全球過分投機,令商品價格大幅波動,全球供需嚴重失衡,全球各國經濟因而下滑。如日本1930年發生的昭和經濟危機,迫使缺乏資源的日本向外擴張穩定國內經濟,同時因徵召軍人而令失業率下降。而歐洲方面德國由於一戰的高額賠償令其需要加印貨幣賠償至超高通賬,經濟一直未能恢復,故向外侵佔具資源的國家。

而我們現時身處的世界,資源分配不均早於2009年金融危機出現。2009年前,全球分配相對平衡,90年代末開始標榜的全球化令各國在供應至需求端各有位置。中東主力為全球供應石油、非洲負責礦產供應、德法主力重工、中國負責下游工業製造、歐美最後同時肩負全球需求端消費責任。而為維持高消費,歐美一直不斷舉債。

但自從2009年美國和歐洲債務危機爆發,打破整個平衡。各國大舉印鈔導致貨幣貶值。位處供應鏈上游國家(特別是非洲)的出口只能收到不斷貶值的外匯,令他們必須加倍生產才能維持過往般的收入和生活質素。

而中國則靠著管控人民幣升值幅度,外匯貶值影響相對少。但大量外匯湧入令國內資產價格(特別是房地產)上升。雖然少部分企業家仍然能進行創新,但大部分企業家們眼看房地產有利可圖,均從實業轉移至房地產投資,令國內投機氣氛過份嚴重。而美國眼看中國獲得大量外匯,更有部分資金成功用於創新(如手機支付)、發展品牌(如華為等),為維持自身地位而開展貿易戰,亦將市場推向更失衡局面。

而歐洲方面,由於工業對能源需求較高,加上本身地區缺乏資源,故較依賴能源進口。但俄烏戰爭爆發後,歐洲能源進口選擇較少,過分依賴中東能源,導致歐洲能源價格飆升。

觀乎歷史,很多戰爭均由資源分配失衡引起,而資源失衡的範圍將決定下一個戰爭的規模。現在我們全世界資源失衡現象早已經完成,現在我們探討一下世界大戰過程的第二階段:民族主義。

第二階段:民族主義興起

當全球資源分配平均,經濟繁榮時,民族主義一般較少提及。一般大家這時均奉行多邊主義,合作發展經濟,享受生活。

但當資源分配不均,民眾們發現大家生活水平拉闊,便將問題歸咎其他民族,這就是人性。譬如鄂圖曼帝國一戰前便因為工業革命被其他國家超越,國力虛弱下被其統治的外族認為獨立能解決問題,於是希臘、羅馬尼亞、塞爾維亞、蒙特內哥羅、保加利亞等相繼獨立。

而二戰時的納粹主義則認為日耳曼民族為優良血統,並將當時德國經濟問題歸咎於猶太人。並導致後來的猶太人屠殺。

這些民族衝突開始時通常都是比較理性,但隨著資源分配差距擴大,民眾情緒開始變得極端,慢慢便會進入非理性。各人開始不問事情對錯,只看陣營對立而盡情向敵對方攻擊發洩心中的情緒。納粹主義便是一例。開始時,大家只想要一個保護其民族的強勢政府,至後來卻發展成滅絕猶太人。

看看身處2024的我們,各國經濟差距逐漸擴大,美元持續加息令依賴出口的國家外匯減少,俄烏戰爭令歐洲通脹持續,人們開始將失業、自身經濟困境等情緒找尋出口。有國家認為國家移民政策令他們失業,將憤怒情緒指向移民;有人認為另一大國令他們經濟下滑,便仇視該國。更甚是,這種仇恨開始非理性。理性的言論被淹沒,情緒化言論抬頭,這只會將我們的世界推向戰爭邊緣。

第三階段:互不關聯的戰爭

當民族情緒到達臨界點,戰爭便爆發。但一開始只會爆發局部地區的戰爭或代理人戰爭。之後越來越多戰爭爆發,這些戰爭雖然開始時互不關聯,但最後隨著國家結盟將變成陣營和陣營間的戰爭,更會將其他國家捲入成更大規模戰爭。

以一戰為例,開始前的普法戰爭和巴爾幹半島衝突。雖然兩個戰爭看似沒有關聯。但普法戰爭加深德法仇恨,德國為對抗法國而與奧匈帝國結盟,而法國則與奧匈帝國在巴爾幹半島衝突的敵對方俄羅斯結盟。英國害怕俄羅斯擴張威脅自己地位而加入法、俄陣營。最後形成第一次世界大戰。

而二戰時,意大利先於1936年進攻非洲,之後德國和意大利在西班牙內戰軍事支持西班牙國民軍,日本則在中國開闢戰線,日蘇衝突,德國進攻波蘭。多個看似不關聯的戰爭隨著日本、德國和意大利簽署三國同盟條約而變成一個整體。而其餘國家為應對亦分別加入其聯盟或敵對方,最後變成第二次世界大戰。

而現時我們身處的環境中,多個不關聯的戰爭已爆發,如俄烏、以巴、中東其他地方等,甚至台海、兩韓亦同時局勢升級。現時已有跡象全球將分為中俄、歐美兩大陣營。兩大陣營正全力吸引一些游離國家加盟。如以此推斷,可能世界大戰真的距離我們不遠,還非常接近。

寫在最後

綜上,個人認為大家有生之年很大機會「有幸」見到新一次世界大戰。

那很多人會問,那世界有沒有曾經試過出現上述情況而未有發生世界大戰的?答案是有的。美蘇冷戰時便曾經出現上述所有情況。但可幸是,最後由於蘇聯破產,整個冷戰便以美國陣營勝利而結束。所以,我覺得最樂觀估計就是中美兩國其中一個被經濟拖垮,便可能幫助我們免於這次可怕的戰爭。

那如果真的有大戰,我們要怎樣預備呢?我個人覺得隨著全球分割成兩個或以上陣營,所以經濟、金融制裁應會持續。而因此,比特幣等虛擬貨幣很可能成為跨陣營交易的主要貨幣。所以囤積比特幣可能會是預備這次戰爭的其中一個做法。

以上只屬個人意見,謝謝大家。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