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克蘭戰爭中我看見的美麗女性

陶樂思
·
(修改过)
·
IPFS
·
戰爭摧毀了很多人的家園和生命。但戰爭不能摧毀的是人性的善良。絕大部分女性愛美。只願更多人能超脫外表之美,昇華至對真善美的追求。

怎樣的女性才算美麗呢?擁有標緻的臉蛋,動人的身段?這些都是美,可惜十分短暫。有一種美,歲月無法偷走。就是由內心的善良和勇敢溢於言表之美。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至今已經超過四個月。在這期間,我找到三個美麗的女性。他們屬於不同的國籍,也處於不一樣的年齡層。但她們三個都十分美麗。以下我就按着報導時序由遠到近,一一向大家介紹。

-------------------

長大成人成為援助烏克蘭難民志工的「紅衣女孩」(香港媒體如《香港01》、《經濟日報》等報導)

Oliwia Dabrowska於上世紀九十年代上映的電影《舒特拉的名單》中,飾演一個逃難的紅衣女孩。當時她只有三歲。現在的她,已經由一名小女孩長成一個三十二歲的女士。可能是從電影中感受到戰爭的殘酷吧!她長大之後不斷努力倡議和平。在烏克蘭戰爭開打不久,她就努力幫助逃到波蘭的烏克蘭難民尋找居所。媒體認出了她就是當年那個扮演紅衣女孩的童星,她便運用自己的名氣與慈善基金合作,希望能做得更多。

-----------------

曾受戰火所傷的越南小女孩,今日已經是五十九歲大齡女士的潘金福,與丈夫一起把滯留波蘭的烏克蘭難民接到加拿大。詳情請看美國之音報導

1972年越戰期間,《美聯社》發表了一張新聞相片,拍攝受到汽油彈襲擊的一條越南村莊,小孩子們倉惶逃跑。相片中的小女孩正是潘金福,當時她才九歲。她在那次汽油彈襲擊事件當中,也遭到汽油彈燒傷。經歷過戰火傷害的她,後來移居加拿大。烏克蘭戰爭打響之後,她就和丈夫為着幫助滯留波蘭的烏克蘭難民而奔波,並且親自前往波蘭把烏克蘭難民接到加拿大。

----------------------

身在戰地的十五歲烏克蘭女孩駕著蘇聯復古車到處救人

這是我昨天閱讀《端傳媒》的深度報導看見的故事。報導很長,且涵蓋面廣闊。以下節錄這位十五歲烏克蘭女孩的故事:

「戰前,阿納斯塔西婭仍在上中學。戰爭爆發5天後,她請朋友幫她剪了俐落的短髮,自己再把頭髮染成金色,並開始了她在家鄉的救援行動。

位在盧甘斯克地區的波帕斯納(Popasna),是俄羅斯軍隊在烏克蘭東部第一波發動攻勢的城鎮之一。4月俄軍發動新一波攻擊,許多醫療設施都被摧毀。7歲就和叔叔學會開車的阿納斯塔西婭,熟練地開著家中的舊蘇聯「Zhiguli」復古車,試著將傷患撤離到安全的地方。

5月1日的早上,她接到朋友的消息,得知有兩名男子受傷困在家中,當地已幾乎被俄軍佔領,即便旁人警告她此時前往「紅色警戒區」根本是自殺,她仍決定要開車救出他們。發動引擎,開往目的地,她進到受傷居民的家中,幫他們做簡單的包紮,並把他們帶上車,駛過300到400公尺散佈著地雷的道路,竟奇蹟地通過了。

但是,好運氣很快用完了,他們的車被俄軍鎖定,在激烈的槍擊下,一顆子彈射中汽車電池,因此無法再發動車子,阿納斯塔西婭說,當她回過神,發現雙腳被子彈和彈片擊中,正在流血,右腳小拇指也不見了。」

一個十五歲少女在兵荒馬亂之地到處跑,有多麼危險相信也不用多說。阿納斯塔西婭這次可說不幸中之大幸,她被救出了險境,撤到莉旭孚的醫院救治。記者訪問她時,她仍然充滿信心很快就能痊癒出院。我在閱讀這故事時有一種強烈的感覺,這個女孩在出院之後,一定還會想盡辦法到處救人。為什麼呢?因為她表露無遺的,就是一顆勇敢赤誠的心。而這樣的勇敢赤誠令我一直不能忘記。

-----------------------

戰爭很醜陋很殘酷,無數生命被奪去,無數家庭支離破碎。但是,即便戰爭能摧毀這麼多,也摧毀不了人性的善良。在艱難的時代裡,人性的光輝卻越見璀璨。

說到女性之美,我覺得以上三位女性都很美麗,不論三十二歲、五十九歲,還是很青春的十五歲。以前看得太多「女性要表現得柔弱無能才有吸引力」的說法,這種說法不論在男性或女性之間都十分流行。流行得幾乎當作理所當然。甚至部份女性還以自己的無能和倚賴作為炫耀自身福氣的談資。看見這些我只會搖頭。今天特地介紹這三位女性,實在也希望更多人能擴闊對「美」的眼界,不在侷限於外表之美,也不在以傳統性別角色來定義女性的吸引力。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陶樂思社工系學士。現職行政人員。業餘寫作。喜愛自學。寫作領域涵蓋觀點、社會科學、歷史知識、寓言短篇等。Github: https://github.com/Dorothy1984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獨立工作者現在開始為自己工作》:有心有力地去做自己的夢想工作

知識拼拼樂
26 篇作品

閱讀《斜槓族的13個原子習慣》,藉由他人真實故事鋪平自己的職涯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