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子牙》:一部成人动画

無逸齋隨筆
·
·
IPFS

看了电影《姜子牙》,又是一部制作精良的动画电影。同为彩条屋的中国神话系列电影,很难让人不将它与《哪吒》做比较,但喜欢《哪吒》的观众可能会失望了,这完全是两部不一样的电影。如果说消化《哪吒》需要一颗童心,那么消化《姜子牙》所需要的则是一颗更为健壮的成年人的心。

一、叙事亮点:角色颠覆

与《哪吒》相同,这是一部颠覆以往神话故事与人物形象的电影。故事发生在封神大战之后,姜子牙奉师尊之命亲斩九尾,却在行刑前发现九尾体内尚有一无辜元神,师尊称该元神为妖狐幻象,姜子牙一念之善使得九尾逃脱,因此被贬至北海。被关禁闭多年的姜子牙机缘巧合遇到了九尾体内的无辜元神所化成的人类小女孩——小九(前世为九尾所附身的苏妲己)。小九渴望寻回自己的身份和家人,姜子牙想要搞清事情的真相,抱着不同的目的,姜子牙与小九共同奔赴小九潜意识中黑花盛开的幽都山。在幽都山,姜子牙了解了事情原委,最后坚定信念,做出自己的选择。

整部电影把姜子牙拉下来神坛,还原为一个凡人英雄,“太公在此,诸神退位”也不是经由封神榜那样的传奇而树立。相反,在这部电影中,绝大多数时候姜子牙都是一个矛盾的人,为自己亲眼所见的事情究竟是否为真而矛盾,为究竟是否应为了普渡众生而斩杀无辜一人而矛盾。他的姿态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周朝开国元帅,杀伐决绝,南征北战,坚持自己对善恶的理解,在这个故事中,姜子牙经历了一个从矛盾者到觉悟者的转变,其姿态是迷茫与反抗,他的行事逻辑也在此过程中经历蜕变而最终固定下来。

如同《哪吒》中将哪吒还原为一个勇敢、正直的小孩儿,讲述其因“魔丸”身份被陈塘关百姓误解而产生一系列顽皮的报复行为,最终克服成见、抵抗命运,完成自我升华的故事,《姜子牙》也在故事中放大了“人的自我”。在此,森严的神话体系、牢固的神界等级制度被打破,成就了一个“个体反抗命运”“个体对抗不公制度”的故事,也正是通过这样的演绎与颠覆,传统神话中的人物变得立体、变得更像“人”。

二、叙事动力:神的逻辑与人的逻辑

除却师尊为维持人间秩序而策划的局,《姜子牙》故事的核心可以还原为“电车困境”的经典议题。“杀一救五”还是“坐视不管”?对姜子牙而言,他究竟应该为了苍生而对无辜元神痛下杀手还是放弃作为拯救眼前一人?姜子牙的矛盾也在此处,而不管姜子牙做出什么选择,这个命题的讨论也永远不会中止。

电车难题的困境在于人类持的两种道德观之间的冲突。绝对道德主义认为,人不应被作为手段而牺牲,牺牲人而达成任何目的都是可疑的;相对道德主义或者说功利主义认为,任何时候都应当保证人类福祉的最大化,因此,牺牲少数而拯救多数也是理所当然。但无论采取哪种立场,更为深层的一个问题在于——人类,无论是个体还是群体,究竟有没有做出决策的权利?

在《姜子牙》中,师尊秉持功利主义的道德观,认为成为神就要放弃对个体的生命的重视而考虑整个人间的利益,所谓“至善”,便是众生的安居乐业、天下的最大福祉,为此,牺牲小九是必要条件。但这点显然难以说服姜子牙,承担“亲斩九尾”任务的姜子牙是一个价值观尚未定型的形象,因此才会在“杀”与“不杀”之间难以做出抉择,经历流放而寻回真相的姜子牙则彻底实现了转变(这点在剧中通过满头乌发变为白发而呈现,我更愿将其解释为历经内心煎熬而觉醒),毅然决然站在了绝对道德主义的立场,不仅在师尊面前坦陈“一人如露水,苍生如江海,并无分别”,更是发出“是神、是妖、是人、不可欺、不可操纵、不可不救”的豪言壮语。在此,神、人、妖之间的族群身份已然抹平,而纯粹地只剩下“个体生命”这一至高无上的价值为他所追随,也即,他选择救眼前之人,成为自己认为的守护苍生的神。

神的逻辑是世间众生的福祉最大化,而人的逻辑是什么呢?姜尚是从人而登神位的,故而他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代表人的逻辑。因为是人,所以有矛盾,所以摇摆,所以会珍视作为个体的“人”的价值。地藏菩萨发愿“地狱未空,誓不成佛”,而姜子牙看清一切之后选择不再为神,是否也是类似这样的本心?

心理学家柯尔伯格曾根据人们对正义的理解将人的道德认知发展划分为6个阶段,其中第5阶段为“社会契约定向”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个体认为自己应该持有自己的观点和主张,法律(天条)被视为一种社会契约而非一成不变,不能提升社会(三界)整体福祉的法律就应当被修改,以“给最大多数人带来最大利益”。这种看似合理的正义恰恰符合众神的逻辑,为达成这一目的而付出不可避免的代价(小九)是合理的。但姜子牙的道德又不是仅仅固定于这一神的逻辑之内,显然,他最终的道德判断正是基于柯尔伯格的第6阶段——普遍伦理原则(原则与良心定向),根据无条件的绝对原则——个体的生命不可让渡,姜子牙服从自己的良心,决定拯救苍生的办法是拯救眼前的每一个“人”。在我们这个习惯了宏大叙事的国家,总是充满着神的逻辑,如“不惜一切代价打赢胜仗”这样的表述。此类语言豪壮有之、坚定有之,但缺乏的却是对“代价”的温情,因为我们都不是神,我们也永远不知道,在《姜子牙》中,我们扮演的角色是不是小九,是不是苏妲己,是不是九尾狐。是否回归人的逻辑,是《姜子牙》带给观众的思考之一。



三、叙事起点与终点: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师尊形象与“师尊的师父”

《姜子牙》故事起源于师尊的欺骗,在剧中,师尊俨然成了一个大反派。根据九尾的叙述,姜子牙因为身在局中,对真相一无所知,而真实的故事则是师尊为了上位,与九尾达成契约,让她附身于苏妲己诱惑纣王造成商朝覆灭,而自己的正义之师——周朝军队获得胜利,自己也到达到了如今的神界地位,但是师尊并未完成对九尾狐封神的承诺,反而将其族群镇压,要处死九尾。姜子牙最终明白这一真相,愤怒地斩断天梯,斩断了人类成神之路,并发愿“世间再无流离失所,众生再无谎言愚弄,天下再无不公”。

作为叙事的起点,师尊的形象因此也一落千丈,从高高在上的神变为只有神性毫无人性、为达目的不择手段的大反派。对师尊形象的分析绕不开“马基雅维利主义人格”。马基雅维利是意大利的著名历史学家和哲学家,在其著作《君主论》中提出了“君主应该为了达成自己的目的而不择手段”的论断而为人所熟知,心理学中也将“马基雅维利主义”列为黑暗三人格之一。根据九尾的片面叙述和故事的走向,师尊确实是一个老谋深算的权术高手,在前期为了上位牺牲妖界,在故事中为了引九尾出现再次牺牲小九至归墟,落下天斧斩杀妖族。在剧中,这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的威严通过一种几乎没有面目的形象呈现,仿佛为了成为神而牺牲了自己的面目一般,而面对姜尚的怀疑与质问,也一再申明自己神的逻辑——这是我对苍生最好的安排。但由于这种权术手段本身的不公正,他也难以继续在神位上呆下去,打着为众生的利益而做出了卑鄙事情,整个过程中充斥的欺瞒与不公,姜尚必定不能接受,也因此,姜尚斩断了天梯,师尊也遭受了惩罚。谎言,一旦被戳穿,便难以为继;不公,一朝被揭露,便难以存在。

伴随着师尊的落幕,响起的则是画外之音。即使再怎么喜爱这部动画,不得不说这个画外之音是叙事的败笔,那就是“师尊的师父”的存在。故事本可以戛然而止,姜子牙反抗神界为三界制定的秩序,挑战神界权威,还世间真相与公正的故事也该在此结束。无论姜子牙遭受什么样的惩罚,他也不失为一个悲情的普罗米修斯的形象,为了世人不再被愚弄而背上一身的惩罚,又或者,姜子牙的价值被上级接受,神界秩序重整,也算是一种美好的结局。但这个结局恰恰败在了几句画外之音,“想不到姜子牙面子这么大,师尊的师父也来相助他”。这个叙事终点的失败在于借由更高层级的神界力量来使姜子牙的行为合理化。姜子牙要建立的是一个没有欺瞒、没有不公的人类社会,那经由神界更高层级的力量来实现这一目的是必须的吗?如果说姜子牙放弃成神是实现了人的觉醒,人类意识到自己所拥有的不可让渡的价值,那这个价值更应该被人类自己所珍视进而延续下去而不是被神界体制内的更高力量所干涉、所认可,这样的力量也许存在,但在故事中大可不必讲出来。整个故事被设定为起于师尊,而结束于师尊的师父,大大削弱了姜子牙所追求的价值的推广,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更高层级的力量所秉持的价值究竟是什么?这位师尊的师父是否也是一个马基雅维利主义者呢?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