計劃生育是中國特色嗎?中國計劃生育的幕後推手是誰?|瑪力再說

瑪力再說MariosBB
·
·
IPFS
很多人都認為「計劃生育」是典型的中國特色,才導致了目前老齡化和生育率持續走低。然而這個鍋,到底應不應該中國自己背呢?

前不久,中国报道网发表了一篇《落实三孩政策 党员干部应见行动》的文章,文中称党员干部们应该积极响应国家的三孩政策,以身作则,多结婚(多生子),杜绝这种不生或者只生一两个右倾主义苗头。此文一出,顿时燃爆全网,相关微博点击量达到570万次。估计是宣传效果还没达成,喜剧效果先出来了。这篇文章便在几天后疑似被消失了。

不管党员们到底到底有没有「性趣」「以生做则」,看的出来,「计划生育」还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啊!不得不佩服当年的国父们对中文的理解和造诣,我只能说太有前瞻性了!

很多人都认为「计划生育」是典型的中国特色,才导致了目前老龄化和生育率持续走低。然而这个锅,到底应不应该中国自己背呢?

开始我们说到,「计划生育」作为中国的一项基本国策,78年写入宪法,从此规定一对夫妻只能生一个孩子,到现在鼓励生二胎三胎也有近40年的时间。这40年虽是中国从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快速发展的40年,但唯独生孩子的这个事,可谓是将限量版和匠人精神发挥到了极致。每个家庭作坊2大4老,都只能为孵化一个共产主义接班人而鞠躬尽瘁。万一这个产品得不到用户的认可,连修复bug和更新2.0版本的机会都没有,所以全行业内卷也就不足为奇了。当看到老外们拖家带口其乐融融,又不上补习班的躺平心态,中国爸妈们的心里可谓是五味杂陈。那到底是谁造成了这样的局面呢?我们还可以再选择一次吗?

事情还要从1922年一个下午说起,在北京大学三院,有一个名为《生育制裁的什么与怎样》演讲正在进行,听讲的人可谓是人头攒动,门庭若市,当时的新文化运动代表人物,北大教授吴虞在日记中写也有详细记录了当天的场景。而这位主讲人是一名叫做玛格丽特·桑格(又称桑格夫人)的美国女人,她是美国节育联盟(American Birth Control League)的创始人,而这次的中国之行正是她的全球巡演的其中一站。她的主要理念包括,人口问题已经是「新社会哲学中的一个中心问题」,她提倡通过节制生育,也就是少生优生的方式,使得家庭和社会资源能尽可能的有效利用,来解决贫困、疾病及儿童教育等社会和家庭问题。

乍一听,好像还蛮有道理的样子,这个应该是中国人第一次正式接触「计划生育」这个概念。由于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后五四思潮和新文化运动时期,迫切的想摘掉东亚病夫的帽子和学习西方,整个国家百废待兴。包括胡适、陈独秀、张竞生等一大批知识分子对于桑格夫人的这个理念都非常的推崇,她的关于节育和优生的书也被很快翻译成中文出版。

这位马格丽特·桑格是何许人也,她为什么要宣传计划生育呢?

首先,从主观上来说跟她的生世密切相关,玛格丽特是家里11个孩子中最小的一个,她的母亲总共怀孕过18次,去世的时候不到50岁,处于对母亲的怜悯,玛格丽特一直认为是母亲的死跟过多的怀孕相关。长大后她成了一名护士,看到很多贫穷的妇女因不断的生育而无法摆脱贫穷,于是她变开始了倡导计划生育的运动,虽然在当时保守的美国也有很多人反对,她也几次被捕入狱。在她的持续努力下,终于创立美国节育联盟,行走全世界宣传计划生育理念,也走上了自己职业计生委大使之路。

而这位桑格夫人的行为看起来是一名女权主义者,实际上她也是一名种族主义者。她认为黑人、穷人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要努力的提高优等种族的的生育质量,她甚至提议要对底层人民进行智商测试,意思就是你笨就不要生孩子了。(不知道某位帝国元首是不是也受了她的思想影响)。而在当时大环境下,西方由于工业革命的快速发展,白人的经济地位比有色人种要高,白人产生了一种种族优越感,而穷人和有色人种的生育率又普遍比白人高,加上当时社会达尔文主义的盛行,为了避免这种逆向淘汰,桑格夫人的计划生育理论自然得到了不少富人阶级的支持,而大名鼎鼎的洛克菲勒家族就是美国优生学会的一员,并提供了大量的资金支持。非常搞笑的是,虽然桑格夫人和洛克菲勒们到处宣扬要少生孩子多种树,自己却生了一大堆的后代。

这种种族主义优生理论在当时的美国和西方非常盛行,据说洛克菲勒一世还给德国的几个优生学组织提供了巨额资助,而这些组织后来成为希特勒的纳粹优生项目的重要基地。对于洛克菲勒家族们到底有没有操控全球的经济我们不得而知,但这种族主义的鄙视链和利益链在当时那个弱肉强食的帝国主义时代还是存在的,控制「低端人口」的的策略往往披上了一层人道主义和科学的外衣。

二战之后,一个更神秘和高大上的组织成立了。1946年联合国秘书处成立了人口处,首任处长便是由洛克菲勒家族资助的前普林斯顿大学人口研究所所长诺特斯坦教授,而这位诺特斯坦正是现代人口学理论的创立者。1967联合国设立人口活动基金会(UNFPA),同年联合国人口处也升级为人口司。而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的的主要作用,便是以保护妇女儿童权利、减少贫困为出发点,向第三世界国家推广计划生育和优生优育,他们主张妇女应该有自己的生育和节育权。

本质上来说,联合国人口活动基金其实和之前桑格等人的理念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

而这个基金的首任主任便是被称为「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之称的菲律宾人拉斐尔·萨拉斯。我在之前「中国人民还有老朋友吗」的那一期中提到过这位萨拉斯同志,他曾经在西方国家指责中国的强制计划生育政策时,挺身而出为中国背书,而得此老朋友殊荣。

我们开始提到,联合国人口基金自成立以来,就乐此不疲的向发展中国家宣导人口爆炸论和优生优育论,但并不是所有国家都对计划生育感兴趣。俗话说,苍蝇不叮无缝的蛋。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取代中华民国进入联合国之后,联合国人口基金高度终于有了大展身手的机会,1972年到1986年,拉斐尔·萨拉斯就曾8次访华,与中国领导人多次深入交流,关心中国的人口政策和方案的制定和实施。众所周知,中国政府和人口学界从50年代开始就一直认为中国的人口太多是导致贫困的主要的原因,所以对计划生育很感兴趣,迫切需更多的技术和资金援助。1979年中国刚开始改革开放,联合国人口基金在当年就与中国草签了5000万美元的资助项目,而当时的全国的外汇储备还不到2亿美元。这个项目的第一期在1980年9月正式签署,这笔钱将用于开展人口普查、计划生育、产期保健、人口学研究与人员培训等22个项目。可以说,整个中国计划生育体系、人口学体系、人口数据体系都是联合国人口基金帮助建立的。从1980年代开始,联合国人口基金对华资助已经到了目前的第九期(2021-2025),总金额接近3亿美元。

与此同时,在1974年10月,另外一名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亨利·基辛格博士领导的美国国家安全委员会秘密起草了一份关于国家安全研究备忘录 200:全球人口增长对美国安全和海外利益的影响NSSM200)的问文件,又称「基辛格报告」,在1975年11月成为福特政府的官方政策之一。在这份1989年解密的文件中显示,美国列出了当时世界上最最不发达的13个国家(没有中国),基于对于这些国家的矿产资源的需求和美国国家安全的担忧,美国认为如果这些国家的人口快速增长,可能会对该国的政治稳定产生不利的影响,既而不利于美国的利益。所以在这些国家中,可以利用联合国人口基金等国际组织推广小家庭(最好是四口之家)和宣导优生优育的概念,是一个不错的人道主义包装项目,也符合美国的战略利益。这个NSSM200计划被很多人甚至是《大国空巢》的易富贤老师也认为是美国洛克菲勒家族控制不发达国家人口的阴谋。

说到这里呢,联合国人口基金可以说完美的充当了这个「白手套」。从表面上来看,我们很难说联合国人口基金宣导的人口理念哪里政治不正确,难道不应该让妇女有自主选择怀孕的机会吗?难道不应该建议人们在经济条件不好的时候减少生育吗?如果从人权的角度来说,这个当然是没有任何问题,但如果从一个组织希望达到的效果来说,就存在一个巨大的道德困境和执行真空。

我们开始说到,中国计生体系和人口学研究可谓是在联合国人口基金的手把手扶持下建立起来的,但以萨拉斯为代表的人口基金却对中国的执行手段熟视无睹。众所周知,强制上环、结扎、流产、引产等「计划生育」手段在中国执行了30年,除开这些技术手段,超生后涉及的黑户、贿赂腐败等社会问题也是家常便饭。而联合国人口基金在中国很多机构都有合作项目,其办事处通常就在当地的计生委,不可能不知道中国的计生手段。但他们却说,「虽然有人指责中国采用强迫方法实行计划生育,但是中国政府从来没有批准使用强迫的方法」。萨拉斯说,「对于计划生育自愿性来说,每个国家都有它的自己的看法。如果您是指中国的情况,我非常确信,中国自己会说,依照他们的文化标准,它们的方式不是强制性。也许依照西方的标准,中国的做法可能是不可接受的,但每个国家必须依照自己的标准」,萨拉斯的继任者萨迪克1989年在CBSNightwatch电视节目中也说,联合国人口基金不支持世界任何地方的强制堕胎,但她表示说中国的计划生育是「完全自愿的」。中国还荣获了联合国最佳人口控制大奖。萨拉斯们的这一行为,无疑是给中国的计划生育的合理性打了一剂保胎针。

从联合国人口基金的种种行为我们也可以看出,所谓的国际组织也非常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而丧失公信力,我们也不难理解为什么当今的奥委会、FIFA、联合国早己经经不起金钱的考验了。

根据世界银行数据显示,全球的平均生育率从1960年的5降到了现在的2.5左右。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显示,2020年中国育龄妇女总和生育率为1.3,曾经被联合国人口基金重点关照的东亚地区几乎面临自我种族灭绝的危险,那联合国人口基金是否要为如今全球低生育率负责呢?

说到这里,本集的大部分资料都来自于易富贤老师的《大国空巢》这本书,书中对于中国计划生育的前世今生有非常丰富的阐述和数据支撑,我们开始也提到,除了联合国人口基金,易富贤老师也对美国当年的NSSM200计划表示强烈谴责**。(**我相信小粉红们看到这个计划,一定会喜出望外的拿来做美国阴谋论的有力武器,也会结合《货币战争》这样的书当作尚方宝剑深信不疑。我想告诉你的是,美国当年很多决策的制订确实有很多见不得人的勾当,也没有经过公众同意,甚至连总统也不一定知情。但它终究会被揭秘和公开,供世人评判和吸取教训。如果将当年的《NSSM-200》进行投票的话,不但在全民投票中通不过,连在议会也是通不过的。)

随着人类文明程度的进步和目前全球低生育率的现实情况下,我相信各国包括联合国人口基金,也会认真反思之前人口政策的合理性。国际思潮的多样化本来是很正常,尤其是在人口问题上自古争论就很大。关键看能否及时调整策略,并采取有效合理的办法进行纠正。而中国制度的单一性和迷信学术权威,使得中国对国际思潮缺乏综合辨别能力,政策很容易根据当权者的偏好一面倒地受某一种思潮所影响,还觉得自己特别有理,为中国唱赞歌的就是老朋友,反之则是反华势力。我们不妨思考一下, 那到底是中国利用了联合国人口基金,还是人口基金纵容了中国的计划生育政策呢,我相信你也有自己的答案了。

我们回最开头说的问题,党员首先也是人啊,而且大部分适龄党员正是一孩政策下的独一代,人家爱生不生,生得了生不了,是一纸文件能决定的吗?你给人可以畅所欲生的条件了吗?

最后,我想说是的,以前开车技术烂并不可怕,可能路况不是太友好,现在条条大路通罗马,你非要倒着开,就是你的不对了。

我是玛力,如果你觉得这个视频还不错的话,麻烦帮忙订阅点赞分享支持一下,我们下次见,88咯。

新中国建国初期,中国其实是限制堕胎的,毛泽东认为人多力量大,甚至是模仿当时的老大哥苏联,树立「英雄母亲」形象,在政策和舆论上都鼓励多生孩子。1953年,在经济学家马寅初的建议下,中国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一查6亿人口,比1949年增长超过1亿多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20‰。时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后来又提出《新人口论》,建议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避免国家经济负担。对于从来没有管理过这么多人口的党内大佬们来说,要养活这6亿人确实让他们惊出了一身冷汗,再加上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百废待兴,所以这个理论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一批大佬的支持,开始从宣传和政策上面放开节育和避孕的限制。毛泽东虽然不是完全支持,但也基本认可了这个观点。

后记

中国最早其实是限制堕胎的,毛泽东认为人多力量大,甚至是模仿当时的老大哥苏联,树立「英雄母亲」形象,在政策和舆论上都鼓励多生孩子。1953年,在经济学家马寅初的建议下,中国进行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全国人口普查,结果一查6亿人口,比1949年增长超过1亿多人口、人口自然增长率超过20‰。时任北大校长的马寅初后来又提出《新人口论》,建议控制人口过快增长避免国家经济负担。对于从来没有管理过这么多人口的党内大佬们来说,要养活这6亿人确实让他们惊出了一身冷汗,再加上当时的中国经济落后,百废待兴,所以这个理论得到了周恩来、刘少奇、邓小平等一批大佬的支持,开始从宣传和政策上面放开节育和避孕的限制。毛泽东虽然不是完全支持,但也基本认可了这个观点。

1957年,马寅初被打成右派,大跃进开始,随之而来的就是大家熟知的三年大饥荒。1960年首次出现了不正常的人口负增长,计划生育被迫搁置。从1962年开始,曾出现了一个小小的婴儿潮,到了1970年人口增加到8.2亿,但人均GDP却增长非常缓慢,到1970年的只有778美元。管理层普遍还是认为人口多是贫穷的主要原因,毛泽东认为,既然我们是计划经济,那人口的增长自然也应该纳入计划的范畴,才能匹配经济的发展。70年代的中国依然贫穷落后,虽然政府对计划生育越来越迫切,对于老百姓来说越穷越生,越穷越生。政府也没有更好的办法,由于没钱没技术,所以当时的人口政策是只能鼓励晚婚晚育,倡导最多生两个,降低生育率,主要是还是以宣导教育为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