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回潛水世界
去年六月底至七月中,於小琉球考取open water後,買了粟光的兩本書,《潛水時不要說話》以及《再潛一支氣瓶就好》,大概是因為對於以潛水為題之文學創作的興趣,也因為「潛水不要說話」這個標題吸引了我,更準確來說,是初次下水對於潛水時不能說話感到的不習慣。但總之,直到這個暑假我才開始閱讀《再潛一支氣瓶就好》。
說起來,我閱讀它的時機與書裡安排的章節內容,都剛好對應上了我這暑假的出遊規劃。開始閱讀它,是在七月底獨自前往澎湖的年年有鰆時,選了一本較輕、方便帶出門,且跟海洋有關的書。第一章「當潛季開始」,粟光說那些海洋生物是他每次下潛的理由,分享了水下與他們相遇的經過,或是水下世界那種閃閃發光、具有各種可能的「未描述」狀態,亦或透過潛水作為一種與其他生物建立連結的方式,因此漸長出一雙「看得到」且「看得懂」牠們的眼睛。其中一些文字,讓我想到去澎湖之前才剛看完的《海獸之子》。
而上述這一切,似乎也扣著吸引我前往澎湖的原因,那些我不熟悉的、少有接觸的,卻又美麗且令人好奇的各式魚種們。雖然七月底因為颱風而根本沒有下水,加上我的潛水教練德哥並不建議像我這樣的超級新手在澎湖潛水,但卻也透過製作魚標本與魚拓等方式認識牠們。建立連結、越看越眼熟。
而或許也是這原因,讓我在八月中前往綠島時,有種「真的該再去潛水了!」的心情,當然也因為一年沒潛了,實在很怕全部忘光光。(這兩個夏天於小琉球和綠島的移動也很有趣,聽島嶼見學的夥伴說,才知道綠島人過去是從小琉球過來的。)
◎於綠島再潛一支氣瓶
綠島行,我仍帶著這本未閱畢的《再潛一支氣瓶就好》,因為不是獨旅,過程中幾乎沒有翻閱它,直到從南部搭台鐵回彰化的自強列車上,才又繼續閱讀,也呼喚著我決定在綠島「再潛一支氣瓶」的記憶。第二章,水面休息時間,粟光談了他在各地遇到的潛水夥伴,以及與救命恩人們的故事。粟光描繪仍是菜鳥潛水者時期的經歷,「這不就是現在的我嘛!」看到其中的幾個段落,不免有這樣的想法,「哀原來我不孤單啊。」這是腦中浮起的第二個念頭,心裡便舒服了些。
08月13日,待在綠島的第二天清早,於石朗下潛。即使已有ow證照,可以用導潛的方式進行就好,但由於已一年沒潛水,決定還是請個教練帶著我,朋友說就當作多花一千元買個保險。後來想想,幸好在岸潛上下岸過碎浪區時,有人可以在一旁讓我抓著,否則可能已摔得東倒西歪。
當天七點四十下潛,約八點初上岸。準備上岸前,我的教練阿祐先幫我脫去蛙鞋(我那天看起來簡直是個在海中的廢人),之後再脫去自己的,準備在礁岩上站起。但當時因正值退潮,有流,海會吸人,彷彿欲再把我們抓回海中,教練拍拍我的左手,示意要我抓緊他的右手,他便又再把蛙鞋穿回。其中一個較強的浪打來,我如掉進滾筒洗衣機中,被翻攪了幾圈(但實際上應該是沒有的),眼前的海水被打成許多細小的泡沫,完全遮擋我的視線,什麼也看不見,但我卻不怎麼擔憂,大概是因為我有聽話地緊抓著教練的手。翻滾後根本無暇思考是否把他抓痛了,只想著,還好教練的手還在,且不知緣由地,相信身旁這位才見面沒多久的人會讓我安全上岸。
或許因為大腿還算有力(此刻真是非常感謝自己擁有粗壯大腿啊),即使身上的裝備吸滿水,仍能在晃動的碎浪區成功站起,依著阿祐的指示,踩著顏色較淺的礁岩往上走,但在身後的浪不斷拍擊的狀況下,左腳還沒站穩,右腳便須快速踏出,索性沒有真的踩到什麼深坑,頂多是一些抓著阿祐就能讓我再次穩住的小坑。最後如我所想,安全回到熟悉的陸地上。
◎「側著浪走!」「側著浪走!」
即使害怕下潛時沒入海中的那一刻,即使討厭上岸走過碎浪區的顛簸,但仍敵不過對於水下的好奇。不過,我現在要說的故事,還是關於那些令我討厭的部分。
去年7月15日,獲得ow證照前的最後一支氣瓶練習,那天是我第一次下在龍蝦洞,下水走在礁岩區時,馬上發現浪比平常大得多,以為是剛離開台灣不久的颱風所帶來的影響,經德哥提醒,才注意到遠方有一兩艘船行經,是船潛的船隻。對於遠方船隻掀起的浪感到震驚,沒想過會對岸邊造成如此的影響。我待在琉球的那段時間風平浪靜,因此這是頭一次遇到這樣的浪,我其實有些嚇到,德哥馬上提醒我們「側著走!側著走」,而當有個較大的浪即將打來時,他則會喊:「浪來了!先站穩!」後來我被一道浪擊中,沒能站穩,但已忘記是往側邊倒下或是往前跪下了,只知當下要馬上再站起、要盡快通過這個區域,所以胡亂地抓了走在一旁的德哥,我才又回到行走狀態。後來,直到上岸褪去裝備後,才發現具有防磨功能的防寒衣也抵不過那些礁岩後,膝蓋留下了一些皮肉傷。
不是覺得平時的德哥人不好,而是覺得在水下的他實在讓人安心,好像變得特別溫柔。尤其某次在水下練習脫去面鏡再戴上時,失去眼鼻的保護後,我顯得慌張,但他輕抓住我的手,讓我知道他在一旁,瞬間安心許多(但事後看照片才知道,他的另一隻手偷偷對相機比了ya,就在看起來慌張的我旁邊)。但也可能是因為在陸地上,能夠自己做到多數的事情,在水下就容易對那些能夠幫助我的人們著實感激。
◎別再使力了!學著在海中與魚兒一起飄著
在海中,有兩件事會讓我意識到我們正準備上岸,一是我與海中礁岩的距離縮短了,我隨著上升的礁岩地形往岸上靠近,慢慢回到海平面;二是感覺到浪(後來才慢慢感受到水面的浪與水底的流的差異,兩者晃動程度或頻率好像都有很大的不同?)。那時,我不只感受到自己正隨著浪擺動,眼前的許多小魚們也跟著浪飄動著,印象中,還跟其中幾位對視了幾秒鐘,先是一起往右飄,接著再一起往左飄。
也許過去幾次上岸時也都有遇到類似的情況,但因當時都忙著脫蛙鞋以及準備離水,實在無暇顧及周遭的魚兒們正在幹嘛,只求別被這退潮的流水或是海上的波浪帶走。不過,這次的游刃有餘,其實來自一旁讓我抓著的阿祐教練(甚至幫我脫蛙鞋,實在慚愧),讓我不需顧及這些事,只需看著眼前的可愛生物們;另外,也因為好像沒有那麼怕浪了。會這麼說,是因為阿祐在水下要我停在海龜旁,準備幫我拍照時,我先是努力控制,欲讓自己的身體不要動,但下一秒,看見眼前的阿祐也隨浪飄動時,我便不再如此堅持著了。
且想一想,這些比較「正常」狀態的流與浪,好似有其平衡,一左一右,最後又會讓我回到差不多的地方。理解這件事後,大概就不再那麼害怕了。但當然,不是說從此不再敬畏海、不再相信海的深不可測,而是,從試圖想在海中使力,試圖完全控制身體的重心與移動,到現在,能更加放鬆地在海中飄動著。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 Author
-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