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名的由來(九)「唐」

鱷魚把拔
·
·
IPFS
·

如果有一天,你來到心目中的應許之地時,內心激動的你會做出什麼驚人之舉?

會這麼問,是因為這與唐朝的國名由來有著密切的關係。

人類之所以能夠異於萬物,就是因為人類能運用前人所累積的智慧以並不斷從前人的錯誤中進步。在隋朝國名的弄巧成拙下,李淵所創立的唐朝應該會汲取教訓,審慎選擇國家名稱吧!

但依照前幾個王朝的慣例,唐朝之所以稱為唐朝,應該就是因為開國國君繼承或是被封為「唐國公」的緣故吧!查了查資料就會發現,這樣的猜測是正確的,因為李淵確實承襲了先祖的「唐國公」爵位。

有了隋朝為了躲避命運的安排,把「隨」改成「隋」而鬧出的笑話下,李淵建立新王朝時,他的選擇似乎僅剩下一個,那就是延續慣例,以爵位當作國名,定國號為「唐」。

但是,難道李淵沒有其他選擇嗎?難道李淵真的喜歡「唐」這個國名嗎?

提到唐高祖李淵,他的歷史評價似乎不高,看起來資質平庸,野心不大,能當建立唐朝似乎都是兒子、大臣們的功勞。提到唐朝,我們大多只會想到唐太宗、唐玄宗,而很少提到唐高祖李淵,甚至在他任內所發生的玄武門之變中,我們只知道他看著孩子們的廝殺,也只能無奈地接受最終的結局。

即使如此,這位唐朝的開國國君似乎非常喜歡「唐」這個先祖傳下來的封號,特別是後來他被任命去鎮守「太原」的時候。因為位於山西的太原,是傳說中的聖王「堯」的根據地,而「唐」這個名稱的由來,就是來自堯帝的國號。所以,擁有聖王國號,又被封聖王當年的地盤時,對李淵來說,內心的震撼不在話下。被評論為平庸的李淵是否因此而決定日後的起兵,我們不得而知。但從唐高祖李淵往生後,被追封為「神堯皇帝」來看,也可看出唐朝皇帝把李淵看成堯帝一樣的偉大。(也有可能是因為李淵跟堯一樣都進行禪讓王位的舉動)。由此可見,李淵應該不是史家所說的平庸之輩。

大陸學者胡阿祥教授認為這是個擁有聖王美德的王朝,確實是中國最強盛的王朝之一,也因為標榜聖王美德,所以綜觀唐朝,除了懦弱的國君外,我們幾乎沒有看到昏君、暴君的出現。記得當年在大學上唐史課時,教授也提到唐朝的制度良好,除了沿襲魏晉到隋的制度外,在唐朝讀書人可以靠科舉當官,武人可以加入府兵,可說是文武並重,沒有偏廢。雖然當年教授的說法有些瑕疵,畢竟唐朝靠科舉當官的人數並不多,而且府兵並不是人人可以參加,但還是讓我曾經嚮往唐朝的美好。

曾經是世界最強國家的唐朝,確實沒有辜負「唐」所代表的聖王的風範,但也因為沒有強調夷夏之防,而導致後來的安史之亂及後續的衰亡。每每提到安史之亂,就會想到上課常提到的兩件事(職業病):

  1. 不要把安史之亂的錯怪給楊貴妃,日前日本NHK還製作專題幫楊貴妃說話,但我一直都認為跟楊貴妃關係不大(明明是安祿山跟楊國忠的權位之爭)。
  2. 安史之亂後唐朝只是中衰,還沒滅亡。755年的安史之亂,到907年唐朝滅亡,還有一百五十年左右,總是有學生以為安史之亂後唐朝就滅亡了。(今日往前算150年,台灣還沒割讓給日本呢!)

凡事過與不及都不好,擁有聖王美德的唐朝,處理安史之亂的方式,似乎無法形容成「以德報怨」,因為日後的藩鎮割據,對中國帶來了很久的影響。但盛唐在我們心中,依舊是個美好的時刻。

CC BY-NC-ND 2.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