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形・◯】無形易碎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
·
·
IPFS
·
不過,其實銷量怎樣都好。走進倉庫,翻開舊《無形》,有時我會看見一些熟悉又久違的名字,那些因為辦文學雜誌而認識的新作者,偶爾會在某些活動場合看見他們,或者他們經過公司時上來坐坐,後來這些人到哪裡去了?還有沒有繼續寫作?然後我又翻到前同事寫的訪問和小說,再次感歎於他們的才氣,希望他們現在都生活得好。

原文刊載於虛詞・無形

文|李卓謙

愈是虛擬的年代,我愈相信實體。不知道這算不算守舊,或者是某種反作用力。或者因為我見過經營多年的網站在一夕之間消失;Facebook/IG帳號不知觸動了朱克西伯格哪條神經無故被封,諸如此類。網上的東西,很容易煙消雲散,所以還是印在紙上最實在。

《無形》創刊初期每期以「無形之物」作為主題,無形、鬼、噪音、癢、寒⋯⋯以有形的紙本裝載無形之物,可能是種噱頭,更令我懷念的是初期《無形》的尺吋和紙質,330x210mm,薄到透光的雜誌紙,每期廿四頁,站也站不住,大力少少也會弄皺,是完全不適宜收藏的形態,書店也不知如何展示,於是每次走到書店,只會看見不同期數的《無形》堆疊在一起,由於沒有書脊,也不知道邊期打邊期,只有最新一期或者有幸可以封面示人。

《無形》的銷情當然也是一般,除了幾間位於城市中心的書店,其他寄賣點不怎麼賣得動,去幾多退幾多也試過。於是《無形》就像會自我增生繁殖的苔蘚一樣佔據公司倉庫,一個書架、兩個書架⋯⋯一直蔓延開去,成為搬公司的時候要面對的問題。不過,其實銷量怎樣都好。走進倉庫,翻開舊《無形》,有時我會看見一些熟悉又久違的名字,那些因為辦文學雜誌而認識的新作者,偶爾會在某些活動場合看見他們,或者他們經過公司時上來坐坐,後來這些人到哪裡去了?還有沒有繼續寫作?然後我又翻到前同事寫的訪問和小說,再次感歎於他們的才氣,希望他們現在都生活得好。

對於一本文學雜誌的消失我沒有多大感慨,因為不久又會有新一本文學雜誌出現,野草總是燒不盡,野草總是充滿生命力,而又脆弱,令我想起剛剛接過第一期《無形》——就是那個連logo都幾不可見的銀白色封面,我們變換著角度就好像在觀看一張有暗閃花紋的閃卡——小心翼翼地打開,生怕把它弄髒弄皺。

我懷念那種脆弱。

虛詞・無形網站
虛詞・無形Facebook
虛詞・無形YouTube
虛詞・無形Patreon

All rights reserved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

虛詞無形@香港文學館虛無中誕生︰探索文學邊界。香港文學館經營網上發表平台「虛詞」、實體紙本月刊《無形》。 香港文學館有限公司由一群香港作家及學者組成,並設立香港文學生活館。常與大學、藝術單位合作,策劃各種文藝活動及展覽。 linktr.ee/houseofhklit
  • Author
  • More

2024 好平安編輯室 聖誕Chill Guy書單

幣圈富豪以逾四千萬港元拍下藝術品「喜劇演員」引發熱議 牆上的香蕉三度被吃掉 藝術的價值如何界定?

從改編到概論:劉偉霖《用日本電影讀日本文學:從夏目漱石到村上春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