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5天听书 57-63
2月26日 星期六 《我亲爱的甜橙树》
2月27日 星期日 《自深深处》
2月28日 星期一 《清单革命》
3月01日 星期二 《第一炉香》
3月02日 星期三 《爱的进化论》
3月04日 星期四 《女孩之城》
3月05日 星期五 《华盖集续编》
这个星期压力比较大,因为下个星期要负责三天的活动,各种杂事一股脑涌过来,让人手忙脚乱。特别是大老板反复无常,造成一些工作要修改甚至推翻重来,让人不胜其烦。不过真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挺住,过去了再回头看,眼前这些都不是事儿。
我是挺鲁迅的,还因此和人吵过架。在网上连着吵了好多天,每天用键盘挥斥方遒,被老婆瞧不起,觉得我一天天在网上和人眼红脖子粗挺幼稚。我不以为意。自己觉得正确的东西要坚持。可能不够圆润,也带不来额外的收入,但说自己想说的话,就挺过瘾。
说鲁迅没长篇。但这不能说是鲁迅的短板。非要写长篇才是文学家吗。我不觉得。从文学创作的角度来说,难道写诗词歌赋的,写散文杂文的,写短篇中篇的,都不算数了吗。肯定不是。况且从文学角度来说,《域外小说集》在翻译方面的贡献,《汉文学史纲要》在文学史梳理的贡献,有目共睹。
《收获》杂志出过一期纪念鲁迅先生的专刊,里面有各路文学大腕对鲁迅先生的悼念文章。其中也有王朔的,其实写得还算公道,除了提出没有长篇是个遗憾,对鲁迅先生的人品风格还是推崇有嘉的。说了几句不要神话某个人的观点,也不是胡说对不对。
这个星期遇到这本《华盖集续编》,引起我不少回忆。大学时抱着先生的全集啃过一段时间,除了里面的日记之外,其他都挺喜欢。从我本身性格出发,我更喜欢奇绝诡妙风格的,《故事新编》就让我特别喜欢。上个周末我整理柜子,还翻出来自己19年前写的小说的手稿,依稀记得那语言风格就是模仿鲁迅先生的。乌鸦炸酱面,眉间尺,谁会不喜欢呢。
这个星期第二喜欢的书,是《清单革命》。回忆起来我从小其实就有使用清单的习惯。小时候大人总有一些用不完的笔记本工作日志之类的小本子给我用,我就喜欢把要做的事一件一件列出来。做完一件划掉一件,挺有成就感的。
后来就养成习惯了。工作生活都用清单。用过各种清单。现在有些返璞归真了,就用一个A4的横线本,写写画画都是自己做主。
对我来说,清单的好处首先是避免遗忘细节。现在工作都是多线程处理,每个目标流程不同,进度不同,协作者也不一样。没个清单写出来,我脑子不够用,越来越不够用,总是会忘记很多细节。
第二个好处是清空大脑。有时候工作中各种繁杂的事充斥在头脑里,想要暂时忘记让自己的大脑轻松一些,可就是做不到。这时候我一般就是用清单,把大脑里面胡乱瞎跑的想法都写出来,也不管顺序,也不管大事小事,也不分家庭还是工作还是仅仅就是想要在淘宝买个蓝牙鼠标。反正就是都写下来,一直写一直写,写到自己感觉头脑空空都不知道还要写什么为止。通常这时候我就感觉大脑的负担轻了很多,就好像内存清空了一样,终于我这台老破旧的机器又能吱吱呀呀继续运转了。
这个星期排名第三的是《爱的进化论》。给它第三名是因为它引起了我的共鸣。百分之七八十的内容其实都和我自己这两年沉寂下来后获得的心得差不多。核心就是不同的人生阶段要用不同的方式去爱和被爱,要用人生不同阶段不同的特点来提醒自己。不要折腾,太老成太幼稚都不好。年轻时有理想抱负,年长了还能有赤子之心,那就是成熟的人。
其实《第一炉香》也不错。张爱玲,爬满蚤子的袍。说出来了多少人能感受到但是说不出来的感受。可是这个第一炉香我不是特别喜欢。因为里面的人和我隔得很远。他们的言行举止我可以同情或者痛恨,可没有共鸣。我只能远远看着,走不进去。走近几步,他们的面目就模糊起来。突然想到王朔说《红楼梦》是世界文学写爱情的集大成者,是否有如此之高的地位我还真不敢说,因为读的书太少了。但是有一点,《红楼梦》里面人,我越接近,他们的面目在我心里就越清晰。都是陌生的人生背景,相较之下还是有不同。
这周其他几本我兴趣不大。自深是没问题的,但我自深以后不想表达。甜橙树对我来说太甜了。女孩之城吧,书肯定是好书,但我这样的油腻男人,别人问我读了什么书,我说读了一本《女孩之城》总觉得怪怪的。当然,我绝对咩有藐视女性性别歧视的意思。
确实是自己兰花指翘不起来的缘故。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