粒史學加000487《史記》卷三十五〈管蔡世家〉10:弱國找到不世出的天才就有變強的機會?!
──────────原文──────────
太史公曰:余尋曹共公之不用僖負羈,乃乘軒者三百人,知唯德之不建。及振鐸之夢,豈不欲引曹之祀者哉?如公孫彊不修厥政,叔鐸之祀忽諸。
──────────翻譯──────────
太史公說:我透過探究曹共公不採納「僖負羈」勸諫的原因,是他讓乘坐高車的美女就有三百人,得知曹共公的治國沒有建立在德政的基礎上。至於「曹叔振鐸」阻止眾君子滅亡曹國的夢兆,難道不是想延長曹國的祭祀嗎?如果「公孫彊」沒有勸曹國國君施行霸政的話,曹叔振鐸的祭祀會這麼快結束嗎?
─────────解說與心得─────────
僅僅花了約九百個字,司馬遷就迅速介紹完曹國數百年的歷史了。讀完這個跟周天子同姓的封國,唯二令我印象深刻的事情,分別是不聽勸告偷窺晉文公,以及聽了野人的建議,背叛晉國、攻打宋國。
對此,司馬遷在最後提出了他自己的觀察:為什麼曹共公會不聽勸告?為什麼會出現那場夢?如果那個野人不勸國君推行霸政?曹國是否會那麼快滅亡呢?
扣除夢境,這段「太史公曰」好像是在探討:國君的好壞與他是否聽信有關嗎?從司馬遷的文字來看,他並不認為聽勸告就絕對是對的,不聽就是錯的,而是認為應該用更多角度去觀察才行。
以偷窺重耳的曹共公來看,平日都讓三百名女子與他一起搭車,可見曹共公是個不遵守禮制的人,由此更可理解為何他會做出如此不禮貌的偷窺行為了。
另一方面,關於曹國國君伯陽聽了野人「公孫彊」的建議,希望推行霸政,讓曹國稱霸的部分。雖然我們常說「高手在民間」,但其實這種狀況出現的機率非常低,大多數的民間人士都不是高手。換言之,專業的事情最好還是讓專業的人士負責處理比較合適。即使公孫彊是個擅長打獵的人,甚至能說出一番打好獵的道理,但這並不表示此人很擅長治國。
再者,就算這位公孫彊想要用那套打獵的技巧來治理國家,也得先掂量一下曹國的實力才行。曹國的國力很弱,在此之前的十多年裡還發生過多次內亂,如此弱小的國力,就算想背棄晉國、奇襲宋國,也是很難成功的。有句很淺顯易懂的俗語說:「沒有那個屁股,就不要吃那個瀉藥」。曹國國君就是沒有考量到這點,才會以為找到了一個不世出的天才,最終慘遭滅國。
確實,看小說、戲劇時,我們總喜歡看那種來自民間的天才型人物,靠著他的足智多謀,讓一個弱小的國家力挽狂瀾,最終逆轉獲勝。但其實現實生活裡,這種劇情出現的可能性很低。如果那麼容易出現來自民間的天才,那麼那些在職場打滾多年,久經歷練的人有何價值?如果一個局外人想出的計謀可以改變局面,那麼那些在主君身旁長年謀劃的大臣難道都毫無價值?
雖然說有可能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但這種情況其實並不多見。專業的事情還是那群專業的人比較擅長才對。
回到司馬遷的提問,倘若曹國國君沒有採納公孫彊的「計謀」,繼續在各大強國的夾縫中生存,是否可以再多存活幾年呢?我想,應該是可以的。畢竟,從前面提到的蔡國歷史來看,即使夾在強國之間,只要多利用這些霸權的矛盾,仍有機會多存在幾年的。可惜曹國應是服了一帖猛藥,以為可以強身健體,結果卻暴斃身亡,令人不勝唏噓。
終於讀完《史記》的第五篇「世家」了。但令我納悶的是,司馬遷不是要把周武王的弟弟們都列於本卷嗎?怎麼才多寫了一個曹國歷史就結束了呢?就讓我們繼續看下去吧!
以上,就是這一小段內容給我的收穫。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