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集】《馴鹿寶貝》:那些傷我的人,都是最懂我的人

觀影囈語
·
(修改过)
·
IPFS
·
我想,《馴鹿寶貝》其實無意批判任何人,它只是深刻反映一個寂寞且受傷的人,如何去吸引到一群寂寞且受傷的人,而他們彼此又會如何互相傷害、互相憐憫。倘若想要跳出這樣的輪迴,嘗試找回生命的主導權,也許一遍又一遍地反省這些事件、重溫這些回憶,就是讓自己越來越清醒的方式吧?
《馴鹿寶貝》劇照

導演:維羅妮卡·托菲爾斯卡、約瑟芬·博內布施
編劇:理查·蓋德
演員:理查·蓋德、潔西卡·甘寧、娜瓦·茂烏、湯姆·古德曼-希爾
攝影:克日什托夫·特羅伊納、安妮卡·薩默森

你曾經受過傷嗎?你曾經深陷絕望,不知如何是好嗎?如果有一個人突然望見你的傷痛,給予你鼓勵、安慰、支持,卻同時以令人髮指的行為,破壞你生活裡原有的平衡,你到底該拿對方如何是好?是感激他?憎恨他?還是原諒他?這是非典型受害者的糾結與痛苦,也是《馴鹿寶貝》創造出的矛盾情感狀態。

《馴鹿寶貝》講述酒保唐尼(理查·蓋德 飾),立志成為出色的喜劇演員,但是闖蕩五年仍無成績。某日,唐尼請客人瑪莎(潔西卡·甘寧 飾)喝一杯茶,卻意外跟瑪莎建立緊密關係,瑪莎不但每天都會造訪酒吧,更是日夜發送幾百封電子郵件給唐尼,讓唐尼不堪其擾,卻也同時強烈地感受到「被肯定」,讓他跟瑪莎的關係越發扭曲。

(以下有雷,請斟酌閱讀。)

《馴鹿寶貝》劇照

本劇改編自主演理查·蓋德的同名獨角劇,故事裡的跟騷、性侵、暴力等情節,皆是其親身經歷改編,可謂是「本人保證」的驚悚再現。光是這樣的前提,就足以誘發觀眾強烈的獵奇感,不但內容極高機率指涉真實人物,而且也想必會觸及很大部分的倫理問題,令人很難不克制好奇心,想要深入了解事件始末。

透過主角唐尼的視角,我們看見瑪莎瘋狂中帶有幽默、邪惡、可憐、溫柔等特質,讓觀眾只要看第一集,就已經能深刻感受到瑪莎的病態,除了誇張的笑聲、裝腔作勢的口吻,瑪莎信件用字的淫穢與混亂,也一再反應她具有危險人格,是個標準的瘋子,而更可怕的是,瑪莎有跟騷她人的前科,儼然是慣犯。

可是,面對這樣可怕的人物,唐尼卻一再容忍瑪莎的打擾,甚至會迎合瑪莎說的話,只為了讓瑪莎別那麼可憐,或是在其他男性面前爭一口氣,讓唐尼氾濫的同情心,以及他低落的自尊心,在他跟瑪莎反覆的欲拒還迎之間,毫無掩飾地展示出來,這對於身為事件主角的主演理查·蓋德來說,想必也是非常恐怖且煎熬的演出。

然而,理查·蓋德不但長年以此劇博得好評,更在如今改編成影視作品,又掀起全球性的熱議,實在令人感佩他的心智狀態,到底是過於堅韌,還是他早已瘋狂?但不論如何,他的演出非常有說服力,完全讓觀眾感受到非典型受害者的糾結,甚至能引起部分觀眾的共鳴,因為像瑪莎這類危險人格的特徵,實在是有高機率一生至少遇一次。

《馴鹿寶貝》劇照

隨著唐尼跟跨性別女友泰瑞(娜瓦·茂烏 飾)交往,我們才接著發現他曾經遭到偶像的侵犯。原來五年前,唐尼還是新人演員的時候,他遇見自己仰慕的編劇名家達里安(湯姆·古德曼-希爾 飾),並且在對方的鼓勵之下,建立起緊密的關係。這種獲得偶像青睞的滿足感,讓唐尼不知不覺遭到達理安以毒品控制,甚至強暴,而更痛苦的是,唐尼的性向竟因此轉變。

唐尼對自我的性別認同陷入混淆,他一方面極力抗拒被強暴的回憶,另一方面卻又渴求激烈的性愛行為,這讓他漸漸失去愛人的能力,甚至落入行屍走肉的狀態,而他也正是在這樣的狀態下,遇見了瑪莎,也遇見了泰瑞。

因為瑪莎,唐尼感覺自己又像是個男人,而且受人肯定、喜愛;因為泰瑞,唐尼感覺自己還能夠愛人,而且想要親密關係、創造新的生活。可是,唐尼在兩者之間搖擺不定,他既想留住泰瑞,又不想完全決裂瑪莎,他忍受著被瑪莎騷擾的痛苦,不斷滿足自己被關注、被在乎的需求,這樣界限不明的生活方式,終究是把泰瑞逼走。

此外,唐尼更驚訝地發現,瑪莎能夠喚起他喪失已久的性慾,他整個人的價值感來源,似乎完全要依賴瑪莎,無法輕易地脫離,就連他好不容易設局要讓瑪莎入罪,也被瑪莎一眼看穿,再次落入無力反抗的處境。於是,唐尼終於在表演舞台上爆發了,他多年來的憋屈,全部變成他坦承所有經歷的動力,他說地聲淚俱下、令人同情。

《馴鹿寶貝》劇照

唐尼因為坦承經歷而爆紅,這是他始料未及的事,而唐尼也趁著瑪莎威脅他的機會,向父母坦白自己的一切秘密,並且換來同理與支持。故事至此,唐尼理應無所畏懼,可以正面反擊瑪莎和達理安,不必再害怕自己被人瞧不起,活出自己的人生。可奇怪的是,唐尼在瑪莎入獄之後,他開始好奇瑪莎的心理狀態,甚至回去找達理安復合。

本劇至此,給了觀眾一個最令人難受的答案,原來唐尼的生命早就破爛,他現在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正面研究這些傷痛,想辦法跟傷痛共存,而如果有需要,他甚至要繼續忍受傷痛,直到他安息的那天。這些關乎性別認同、業界權勢的幽微之處,都讓結局的處理更顯灰暗,因為傷痛不會輕易消失,但生命只能向前行。

我想,《馴鹿寶貝》無意批判任何人,它只是深刻反映一個寂寞且受傷的人,如何去吸引到一群寂寞且受傷的人,而他們彼此又會如何互相傷害、互相憐憫。倘若想要跳出這樣的輪迴,嘗試找回生命的主導權,也許一遍又一遍地反省這些事件、重溫這些回憶,就是讓自己越來越清醒的方式吧?

CC BY-NC-ND 4.0 授权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logbook icon
觀影囈語電影系畢業生,喜歡分享觀後感想、推薦片單、電影知識。電影院是最適合睡覺的地方。請大家跟我一起半夢半醒看電影。#離開電影院之後 ✉️ neverever0616@gmail.com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

【劇集】《不夠善良的我們》:想要被愛,卻無能為力

我的故事筆記(1)

【電影】《波紋》:生活令人怒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