角黍包金,草蒲泛玉。
今日端午,照例寫節日詩詞。
齊天樂 端午(宋‧楊無咎)
註解:雨,閩南白音hoo7。這樣就押韻了!
晉朝平西將軍周處的《風土記》中,記載了黃曆五月五日端午節和夏至吃粽子的風俗:「俗以菰葉裹黍米,以淳濃灰汁煮之,令爛熟,於五月五日及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角黍,蓋取陰陽尚相裹未分散之時象也」。
閩南語的端午節叫做「五日節」,取其五月五日之舊俗!俗諺:「未食五日節粽,破裘毋甘放。 」,蓋梅雨季,還是時有陰雨,氣溫會變涼!此詩的「疏疏點點黃梅雨」,暗示過了端午,梅雨季也就快結束了!呼應前述俗諺的庶民天象觀察!
「菰」,即今的茭白筍!茭,kha, 閩南音為「腳」,取其根腳處為白筍義!菰與蘆,皆為水生植物,古人以菰蘆葉裹粽,後發展以竹葉裹粽!
這個灰汁,鹼性,作成的粽子閩南語稱【kinn2-tsang3】, kinn2 即是鹼的文音kiam2的變異型! kinn2 的變調為kinn, 而字典紀錄的kinn 變調為kinn7, 兩音為高低調之分,調值 44 vs 22, 可以在腔口的誤差範圍!
《甘字典》:kiⁿ-chúi, piáⁿ io̍h-kiⁿ, sio-kiⁿ; chia̍h-kiⁿ, kiⁿ-chàng.漢羅台文解說(白話字)鹼水, 餅藥鹼, 燒鹼; 食鹼, 鹼粽.
其色金黃,故有「包金」之說!端午、夏至時陰陽循環剛好處在陽氣至極的時點,此時這涼粽多沾上蜂蜜、砂糖來吃,古人的詩作,「蜜粽冰糰為誰好」(范大成《重午》)、「菰粽蘸蜜綵作絲」(宋.陳造《次韻梁廣文重午弔古》),還有清人詞「沙糖角黍,依然風味」(樊增祥《金縷曲》)都為此習俗作下諸多註腳!而如今市面肉粽盛行,鹼粽則快要淹沒入歷史洪流了!
《台日典》另外紀錄:
- 【kiⁿ仔粿】漢羅台文解說(白話字)米磨粉了摻[kiⁿ油]落去做ê米粉粿,節季或七月半做來祭拜,市場mā有行商teh賣,加砂糖等有消熱止嘴乾ê效果。影片示範:
- 【kinn-iû】kiⁿ油。參照:[kiⁿ淘]。
- 【kinn-tô】kiⁿ淘。用稻草等燒火灰製成ê碳酸鉀(ポタッスpotasse,加里かり)有毒, 做粽、麵、餅或[仙草]ê時用小量來加速煮法,普通ê[kiⁿ油]、[kiⁿ水]就是[kiⁿ淘]加水落去溶ê。
【kiⁿ仔粿】影片中寫「梔仔粿」,其實是與另一種食物混淆了!《台日典》寫【粉粿】hun2-ke2(其他講法)hun2-koe2(漳)/hun2-kor2(泉)。粉粿。解說:用綠豆粉做ê粿。做法影片:
【梔】,tsi 音!不過《台日典》紀錄好幾個不同的音,由此可以得知為何 【梔】會有kinn音!因為兩者都有黃色素!以此作粿!庶民將兩字混用了!
- 【tsi-tsú】梔子(藥)[山黃梔(kiⁿ)]ê實。(血症の藥とし)
- 【guî-tsú】危子=[山黃梔(kiⁿ)]。
- 【kinn-tsí-hue】梔子花=[黃梔]。##cape-jasmine。
- 【n̂g-kînn】黃梔。(植)八重山梔。茜草科, 栽培tī山園nih, 花用來做摻茶ê芳料。
- 【n̂g-kînn-hue】黃梔花。山梔花ê總稱。
- 【suann-tsi-tsú】山梔子。(植)茜草科,台灣山梔。
- 【suann-kinn】山梔。(植)茜(chhiàn)草科。
- 【suann-kinn-tsí】山梔子。[山梔]ê果實。
- 【suann-n̂g-kinn】山黃梔。(植)台灣山梔。
- 【sù-kuì-n̂g-kinn】四季黃梔。(植)四季開花ê姬山梔(chi)。
《台日典》的kinn寫【焿】字!故民間有寫「大麵焿」一詞。可參考舊文:【大麵焿 vs. 大麵羹】
喜欢我的作品吗?别忘了给予支持与赞赏,让我知道在创作的路上有你陪伴,一起延续这份热忱!
- 来自作者
-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