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生活實驗室】#6 三分鐘熱度的背後,可能是動機和注意力在搞鬼。

Tim K.
·
·
IPFS
·

三分鐘熱度往往與意志力不足畫上等號,使我們沒辦法持續做一件事。奇怪的是,當初我們明明是充滿熱情與動機的開始,為什麼還無法堅持?除了外在不可控的因素,意志力扮演著重要角色。

Photo by Aravind Vijayan on Unsplash

長久以來,意志力被當成一種有限的心理能量,當我們密集的從事需要集中意志力的任務時,意志力會被消耗殆盡,出現「自我耗損」的現象,導致我們更容易出現無法專心、容易放棄、情緒化、或是衝動行為。乍聽之下滿有道理的,但近期許多研究發現,意志力或許不是只有「能量」這麼簡單。(更多資訊請參考:意志力是什麼,為什麼總是不夠用?

社會心理學家因斯利特(Inzlicht)認為「自我耗損」並不是「能量」耗損,而是由於動力和注意力的轉移所造成的結果:

人們在從事意志力任務後,會缺乏參與下一個意志力任務的動機,並更有動力從事愉快、能快速滿足的事物;同時注意力也會從原本的任務上,轉移到容易獲得滿足、輕鬆愉快的事情上。


動力的轉變

首先動力的轉變和期望有關,舉例來說,當我們集中意志力做某件事情的時候,通常心中都有個目標,可能是完成後有獎賞、會有成就感;也可能僅僅是不想錯過期限、避免懲罰,但不管是什麼,督促我們自我控制、堅持行動的動力往往是對未來有個預期。然而當達成一項困難任務,滿足了自我原先的期望之後,我們變的更容易接受輕鬆的娛樂項目。所以因斯利特(Inzlicht)得出一個結論:

自我耗損取決於人們是否期望在接下來的任務中繼續投入努力。

簡單來說,意志力並不是真正的被耗損了,人們只是失去了努力堅持的動力,這也代表即使完成了一項困難任務,如果又出現了一個緊急事件、或者是一個必須得做的任務時,我們似乎還是有意志力去處理它,這就好比明天有個期末考,我們就能發揮出比平常還多的意志力去堅持。而這些事情都有個共通點,就是我們「必須」做,而不僅僅是「想要」做。雖然看起來並無很大的差別,但這影響了我們動力的強度、處理任務的優先順序、以及意志力的運用。

因此一件事從原本「必須」做的心態上轉變到「想要」做的時候,我們就不再願意去發揮100%的意志力,進而產生「自我耗損」,但耗損的不是能量,而是動機上的轉變。


注意力轉移

另一方面,注意力的轉移和動力的轉變是相互依存的。簡單來說,當我們減少從事意志力任務的動力時,在任務本身的注意力也會轉移到外在的刺激,使我們更容易受到外在獎勵的吸引。因此,自我耗損可能不是人們無法控制的結果,而更多是關於注意力轉移的結果,使我們無法注意到何時需要投入意志力。

總結來說,自我耗損意味著什麼?

第一是減少從事意志力任務的動機,增加對衝動滿足的動機。

第二是減少對監管目標的注意力,增加對外在獎勵的注意力。

在這兩個作用的影響下,使我們覺得意志力好像被耗損了,但更多的可能是動機和注意力的轉變,因此下次當你覺得自我耗損時,不訪問問自己下面幾個問題:

我現在的狀況如何,身體還是心理感到疲勞?想休息?想偷懶?還是必須努力?
我能夠專注的時間是多久?多久需要放鬆休息一下?
我對於這件事的動機是什麼?是「必須」做還是「想要」做?
我對於這件事期望的樣子是什麼?完成後能有什麼收穫?
能夠使我維持動力的獎勵是什麼?階段性的小獎勵比完成後的一次性獎勵更好。

要妥善運用意志力勢必先了解自己的狀況,找出自己在哪些時段、哪些環境效率最高,哪些時候不容易專心,需要休息等等。此外釐清自己的動機、期望、與獎勵模式,都能幫助自己更有效的運用意志力。




參考資料

鍛鍊你的心智肌肉。2015,科學人雜誌。

Inzlicht, M., & Schmeichel, B. J. (2012). What is ego depletion? Toward a mechanistic revision of the resource model of self-control. Perspectives on Psychological Science, 7, 450–463.

Inzlicht, M., Schmeichel, B. J., & Macrae, C. N. (2014). Why self-control seems (but may not be) limited. Trends in Cognitive Sciences, 18, 127–133.


CC BY-NC-ND 2.0

Like my work? Don't forget to support and clap, let me know that you are with me on the road of creation. Keep this enthusiasm together!